书帝吧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145章 袁术破防了,刘备策反孙坚(求追订

第145章 袁术破防了,刘备策反孙坚(求追订


令关羽守住峣关后,刘备便亲率赵云、典韦把守蓝田。

    孙坚虽然骁勇,但也攻不破关羽把守的峣关,兼之张温派黄广暗入孙坚营中后,又让孙坚对刘备董卓矫诏之事又起了疑心,攻打峣关也就不怎么尽力了。

    袁术见峣关难破,又令孙坚在峣关下与关羽对峙,然后亲率主力大军绕过峣关攻打蓝田。

    有刘邦破秦的战例在前,袁术自信也能复刻刘邦的战例。

    可等绕道的时候袁术才发现,峣关周边虽然也有山间小道可以穿过关隘核心防御区进入蓝田南部区域,但这些路线并不适合大规模军队、商旅运输,只能为奇袭路线。

    一开始,袁术是派小股精锐绕过峣关正面想要迂回关羽后方,被关羽识破,兴致勃勃去偷袭的张勋中了关羽伏兵,差点被乱箭射杀,惶惶而逃。

    见关羽不好招惹,袁术又狠下心来,直接放弃粮车而让军士负粮绕道运粮。

    用这压榨军士的方式,还真让袁术打到了蓝田城下。

    袁术又想诈称峣关已被攻破,想用“奇兵骤临”的方式吓唬蓝田令献城投降。

    如此一来,既可将关羽堵在峣关,又能以蓝田为补给,后方负粮的军士也能再次派入战场。

    结果就在蓝田令射援被吓得几乎就要开城门时,刘备忽然出现在城头让射援别装了,又高呼“再装胆怯袁术会发火的”。

    气得袁术拔剑乱砍,这才有方才城下喝骂的一幕。

    袁术现在很纠结。

    退吧,都打到蓝田了,不甘心。

    不退吧,刘备防守的蓝田城,极难攻破。

    绕过蓝田去打后方的长安,风险又太大。

    那意味着袁术得将这五万入关兵马,分别部署在峣关前、峣关后、蓝田城外、长安城外以及峣关周围小道。

    真这么分兵,袁术可以直接挥刀自刎了。

    刘备却是心情不错。

    蓝田城内有足够的粮食和兵马,蓝田城外又有赵云分营为掎角之势,亦是为提防袁术绕过蓝田袭扰后方。

    袁术能绕过峣关打到蓝田之下,刘备的确很惊讶。

    毕竟让军士负粮也要绕过峣关抵达蓝田城下的方式,这样的战术刘备也的确用不出来。

    累还是其次,一不小心就得摔死。

    刘备对麾下的兵宝贝得紧,尤其是西园老兵,那可是卷了一年多,读了一年多的书。

    都是刘备今后夺取天下的骨干,又岂能如袁术一般不爱惜?

    若不是生产力实在不够,刘备都想给每个军士都穿上铠甲。

    而似邓艾偷渡阴平那样的奇袭,也得天时地利与人和才行。

    但凡江油守将马邈不投降,邓艾都得饿死在江油。

    就如现在,袁术能成功就一个可能:刘备不在蓝田,蓝田令见到袁术就投降。

    烤完火。

    陈到又端上热腾腾的饭菜。

    刘备一边吃一边对着城下的袁术高呼:“袁太守,到点了,该吃饭了。吃饭完你接着骂,我接着听。”

    看着刘备一边吃饭一边高呼,袁术的肺都快气炸了。

    一句句恶言恶语连续飙出:

    “妄窃皇叔之徒,安敢在我袁氏贵胄面前耀武扬威!你不过涿郡一草芥,也配据城而守?”

    “假仁假义之贼!矫诏与董卓祸乱朝纲,今又诈称忠义,实乃天下第一伪君子!”

    “鼠辈缩首龟壳,徒仗关墙之固!若有胆量,便出城与我决死,看你可挡我三合否?”

    “你这无谋村夫,侥幸识破我计,便自以为韬略无双?你也只配舔我余唾!”

    “蓝田弹丸之地,我旦夕可破!待城陷之日,必枭你首级悬于长安!”

    “匹夫刘备!尔之狂妄,较董卓尤甚!我誓将你挫骨扬灰,以泄今日之辱!”

    一口气骂了这么多,袁术只感觉胸中血气翻涌,险些栽下马来,幸有左右亲兵急忙扶住。

    袁术一把挣开搀扶,又以剑鞘猛击马鞍,发泄心头怒火。

    却见城上刘备却是大笑,箸尖遥指:“袁太守,骂饿了吗?都说了,先吃饭。可要送些饭食与你?”

    袁术只感觉眼前一黑,怒而大呼:“大耳贼!大耳贼!大耳贼!气煞我也!”

    城头。

    典韦却是恼怒不已:“主公,袁术狗贼如此辱骂,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请许我出城,让我砍了袁术狗头。”

    “文威啊,你这就不对了。”刘备认真纠正道:“袁术气急败坏破防大骂,你为什么要生气呢?”

    典韦愣住:“可袁术在骂主公啊,主公难道不生气吗?”

    刘备不以为意,反问道:“袁术气急败坏破防大骂,这是他的问题,为什么我就应该生气呢?”

    典韦更是愕然:“可,可,我,我。”

    一时之间,典韦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刘备一本正经的纠正道:“文威啊,你要搞清楚情况,现在气急败坏破防大骂的人,是袁术不是我。我为什么要因为袁术几句破防的恶语就要满足袁术与我决战的要求呢?”

    “什么时候打,怎么打,应该是由我来决定,而不是袁术来决定。一个自诩四世三公袁氏贵胄之人,如今却在蓝田城下气急败坏破防大骂,这样的杂耍是很难看到的。”

    “珍惜吧,你们也就今天有这机会,能看到如此精彩的杂耍。”

    刘备的行为方式很明确:只外耗,不内耗。

    更何况,袁术孤军深入到蓝田,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应该内耗的是袁术而不是刘备。

    刘备没闲心去理会袁术的几句恶语。

    等袁术坚持不住撤兵的时候,就可直接往死里揍。

    城外。

    袁术见不论怎么骂都无法激怒刘备,这心情也是更加烦躁。

    其实袁术也很清楚:他骂得越欢乐,城头的刘备越开心心,就等着戏。

    “诸位,如今进不能破蓝田,退不能破峣关,为之奈何?”袁术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强行按捺内心的烦躁。

    然而此时众人都没脾气了。

    来时的嚣张狂妄早已经被崎岖的山路和接连不利磨平了。

    刘邦的确通过先抢武关,然后绕道峣关破了峣关和蓝田,然而战术归战术,不同时期不同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最关键的是:刘邦打关中的时候,关中早就人心惶惶无心死守了,派个人游说许诺好处就可以策反关中守将。

    而今刘备的关中,形如铁壁。

    游说?

    金银可以留下,人得扒光了丢回去。

    “主公,眼下天寒地冻,不如暂回南阳休整,只要刘备还想让南阳士民入关中,我们就随时都能再来,而刘备不可能每日都在蓝田,峣关也不会每日都戒备森严。”

    “这回是我大意了,不熟悉关中的情况,以至于低估了地理气候对主公大军的影响。然而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虽然没能夺取关中,但刘备也没有讨得好处,反而还让南阳士民心中惊惧。”

    “下回我们就假扮南阳士民突袭峣关,必能拿下峣关。”

    杨弘小心翼翼的献策,一面将这次攻打关中的错误往身上揽,一面又提出下次攻打关中的计策。

    如此一来,既能维护袁术的尊严,又能免于受罚。

    果然,袁术一听杨弘这话,心头的气也消了不少。

    以目前的情况,想拿下长安几乎不可能,袁术想撤兵又怕丢脸,杨弘主动揽错,袁术也能装一波大将之风。

    袁术点头应道:“杨长史言之有理。某又何必在此地跟刘备争一时之气?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刘备小儿,迟早会为我所败。”

    “传我军令,退回峣关外。”

    探得袁术又撤回了峣关外,刘备不由冷笑:“来了就想走,哪有那么容易?虽然袁术撤得很果断,没有等粮草不济时再撤,但我更喜欢有粮草的袁术。”

    关中最缺的是什么?

    粮食!

    袁术有什么?

    粮食!

    不管袁术是通过什么方式筹到的粮食,既然来了关中,那就是刘备的。

    “传我军令,全军兵向峣关。”

    刘备的行动很果断。

    在判断袁术要撤兵后,便将赵云营和典韦营都往峣关推进。

    峣关外虽然有孙坚营,但自黄广游说孙坚后,孙坚就一直在怠战。

    “孙府君,袁公退至峣关外,看来是准备撤兵了。可这个时候撤兵,刘备必会趁机反攻,我们是拦还是不拦。”长史公仇称面有担忧。

    作为孙坚的亲信长史,公仇称也知道黄广前来游说一事。

    虽然孙坚并没明确表态,但怠战之心也足以看出孙坚内心的动摇。

    否则以孙坚的秉性,绕道峣关之后偷袭关羽后方的就不是张勋而是孙坚了。

    袁术不能复刻刘邦破峣关,将不如刘邦猛也是关键原因。

    若突袭关羽后方的是孙坚而不是张勋,即便不胜也不会大败,而刘备见峣关危急,也不会在蓝田死守。

    届时再战,胜负犹未可知。

    反过来讲。

    刘备在蓝田守城不战,也是知道孙坚在怠战。

    倘若孙坚敢悍不畏死的绕道攻打峣关后方,刘备同样会集中优势兵力先灭掉孙坚。

    战场是灵活的,什么对手就用什么战术。

    孙坚低头不语。

    除了孙坚怠战外,袁术想让孙坚留在峣关作为断后之兵也是关键原因。

    袁术是个很怕死的人。

    可以不胜也可以败,绝不能死。

    若将孙坚留在峣关外,刘备想要出关就只能集中力量先破孙坚。

    可刘备一旦出关,那地利优势就没了,袁术甚至还可以再伺机杀回来助孙坚。

    如此部署对袁术而言,是最稳妥也最能保命的。

    迟疑间。

    人报有孙坚故人求谒。

    “故人?黄广又回来了?”

    孙坚心神不定,遂让人将故人带入。

    不过入内的却不是黄广,而是一个少年。

    却见少年行礼而道:“雍州牧刘皇叔门生、扶风法正,见过孙太守。”

    孙坚吃了一惊,既惊讶法正的年少入敌营无畏无惧,又惊讶刘备竟然会派门生求谒。

    黄广是张温的人,谈的是过往交情。

    法正是刘备的人,所谈就不好说了。

    “你如此年少,就不怕我恼羞成怒之下,将你杀之示众?”孙坚眯着眼,语气清冷。

    法正笑道:“听闻孙太守有一子名策,比我年长一岁,亦是江东俊杰,年少有名。倘若今日是孙策入峣关见刘皇叔,孙太守认为,刘皇叔是否恼羞成怒杀孙策示众呢?”

    孙坚目有赞许:“你倒是伶牙俐齿。我若说会杀,便是器量不如刘备;我若说不会杀,你便能有恃无恐。”

    法正拱手一谢:“孙太守过奖了。我不过是雍州一介小儿,虽会几句伶语,实无大智慧。不似参军贾诩,给刘皇叔献的平羌十六策,刘皇叔认为其中十五策过于狠毒,只留了一策相对平和的‘攻心计’。”

    孙坚眼皮子一跳。

    什么叫平羌十六策中只有一策相对平和?

    贾诩何许人也?

    这是威胁我吗?

    “那你今日来此,也是想用攻心计了?”孙坚默默记住了贾诩这个令人不适的名字。

    法正笑道:“孙太守有勇有谋,刘皇叔一向很钦佩。然而刘皇叔以为,孙太守一向忠勇,不应该因为袁术的私心就与朝廷对抗。”

    “如今的天子,乃是刘皇叔奉先帝密诏所立,并非是矫诏,孙太守若是执意对抗,不仅失了忠,还失了英雄气。”

    “哦?”孙坚语气一抬,微微讶异:“我与刘备从未相识,刘备竟也知世间有孙坚?”

    “刘皇叔善于识人,倘若昔日月旦评是刘皇叔主评,那就没许劭兄弟什么事了。”法正语气中满是对刘备的崇拜,又道:“来此之前,刘皇叔曾对我言,天下英雄有三,其一为谯县曹操,其二为吴县孙坚,其三便是刘皇叔。”

    “只可惜,世间虽有英雄,但英雄也往往会因俗世洪流而迷失本心。刘皇叔不愿孙太守迷失本心,特命我来此送孙太守几句话。”

    随后。

    法正语气变得严肃:“天下英雄,当谋万世之基!天下之大,亦非眼前所见。为英雄者,若不能为天下万民及其子孙后代谋福,亦不过一勇之夫罢了。”

    “而今袁氏反叛,九州动乱,其祸更胜于昔日黄巾之乱,是助袁氏还是与刘皇叔一起安定万民,请孙太守慎思!”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2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