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刘备图洛阳,贾诩的称帝计(求追订
推荐阅读:火影圆梦大师! 君见妖否? 拳之下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1978:从参军开始的文豪 清冷师祖要修无情道?我离,闺蜜也离!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日本战国:真田家的野望 我名黄天,苍天已死什么鬼? 冰汽神座
而在牵招前往长安期间,贾诩亦自陈仓回到了长安。
一听要去洛阳还要回到董卓麾下,贾诩当即惊呼:“皇叔,何人害我?”
刘备顿时脸一黑:“文和,何出此言啊?难道我还会害你?”
许攸自知所献之策会引起贾诩不满,便自请为刘备游说刘祥刘巴父子入关中,并未与刘备同回长安。
低头想了一阵,贾诩打了个哈哈,又向刘备行礼致歉:“原来是皇叔之意,是我方才误会了。”
虽然这么说,但贾诩另有猜测。
贾诩很清楚,刘备的战略重心一直都在雍州,否则当初废立之事结束后就不会返回长安了。
若要留在洛阳,又何必回长安。
结果。
追杀袁术回来后,刘备就改了战略重心。
这要没人献策,贾诩绝对不信。
以贾诩的智慧,其实能看出刘备择雍州为战略中心所面临的困境。
然而对贾诩而言,苟命才是最重要的。
贾诩可以笃定,若刘备以雍州为战略中心,未来三十年雍州都能安稳。
至于三十年后,天下大势会如何发展,贾诩并不关心,因为那个时候大概率已经驾鹤西去。
儿孙自有儿孙福,身后事又何必去顾及?贾诩就跟牙膏一样,挤一点才会出来一点。
而今刘备将战略重心自雍州改为洛阳,贾诩亦能猜到刘备的意图。
然而刘备这个意图,却跟贾诩的趋利避害的人生哲学是相悖的。
昔日为什么要弃董卓而归刘备?
不就是认为跟着董卓去洛阳太危险吗?
而今刘备亦要去洛阳这个是非之地,还要让贾诩暂时回到董卓麾下,以贾诩的生存哲学分析:跑路最安全。
“文和。”刘备温润而笑,只是这笑容看得贾诩有种汗毛竖起来的错觉。
“皇叔,能否换个人?”贾诩还想再争取。
陈仓躺着多舒服啊,何必非得去洛阳跟人斗?
洛阳那都是群什么人?
一个人八百个心眼儿,一堆人都就是八千八万个心眼儿。
要么以武力压得对方没心眼儿,要么以智力让对方不敢胡思乱想。
贾诩没有武力只有智力,可智力是要耗费精神的,贾诩不想耗费精神,只想躺平。
“文和可以举荐,只要能胜任的,我都听文和的。”刘备温润如旧。
刘备麾下虽然猛将是越来越多了,但谋士却只有大小猫几只。
许攸为躲贾诩去了江夏未归,简雍、阎忠、梁衍、杨阔只能处理政务,荀攸还在担任河东太守。
除了贾诩,暂无一人能替刘备谋划。
贾诩亦是不甘心,一连给刘备举荐了十几个雍凉俊杰,刘备都一一记下,然后让陈到将名单给简雍,让简雍去征辟。
不过征辟后的岗位却不是去洛阳的。
“皇叔。”贾诩忽然挺直了腰杆:“我认为此计不妥。董卓此人,多疑成性,尤其是饮酒之后就连牛辅都不信任。我若此时返回洛阳,必受董卓猜疑。”
“我被识破了意图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影响了皇叔的大计,故而我有上中下三策,可助皇叔执掌洛阳。”
刘备故作惊讶:“文和误会了,我没说要执掌洛阳啊。只是让你暂时回到董卓身边,我这是完璧归赵。”
贾诩肃容道:“皇叔何必欺我?若嫌上中下三策太少,我还有十余策,就算让皇叔登基称帝,亦无不克。”
而在心头,贾诩已经有了定计:先定计引董卓和陛下相争,然后董卓杀陛下和弘农王,皇叔再趁机杀掉董卓;群臣再以“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叔可继位大统”之由请皇叔登基称帝;若皇叔若想换一批大臣,还可借董卓之手将群臣都屠戮一遍。
“咳咳——”刘备连忙让贾诩打住。
登基称帝?
要不要玩这么绝啊!
“文和,不可如此。”刘备安抚贾诩道:“这样吧,文和也不用回董卓身边了。今后暂留长安,等时机到了,就与我一同返回洛阳,如何?”
刘备果断的放弃了让贾诩入洛阳的想法。
万一贾诩为了保命玩太绝,刘备就不好收场了。
贾诩也松了口气,心头暗暗谩骂为刘备献策之人:别让我逮着,不然就算皇叔护着你,我也要吓你一吓。
“愿为皇叔效命!”贾诩长揖一礼,又见刘备不再询问后,又脚步轻快的离去。
因为贾诩不愿去洛阳,刘备无法通过贾诩向董卓献策而寻到入洛阳的机会。
刘备也不会强人所难。
贾诩若愿意,自然最好;贾诩不愿意,刘备会另设他法。
更何况,贾诩方才所言也不无道理。
董卓为人多疑,万一真让贾诩折在洛阳,那损失就太大了。
翻看年号月历,刘备又陷入了沉思。
去年扶刘协为帝后,董卓将光熹改为昭宁,后将昭宁改为永汉,到十二月时,朝廷又下诏,除去光熹、昭宁、永汉三个年号,恢复中平年号。
随后又在次年正月改中平为初平。
如今已是初平元年,二月二十八了。
刘备暂时没寻到良策,遂又带上黄忠、陈到等人出城打猎。
目前雍州军八校尉都有正职,刘备暂时又没扩军之意,就没单独让黄忠统兵,只以黄忠为随从身份常在左右听命。
黄忠亦不嫌弃。
刚来长安,多与刘备相处亦能增加彼此了解。
刘备治理雍州也快一年了。
雍州的变化也极大,尤其是引南阳士民入关中后,为关中增加了三万户,且这个数字还在伴随南阳士民不断入关而增加。
刘备大破袁术,让南阳士民认可了关中的安稳,不少南阳士民蜂拥而至。
而袁术因为兵败而在南阳大肆收刮钱财青壮,也让南阳士民避祸关中的念头更重了。
“嗖——”
黄忠一箭射出,一只野鹿应声倒地。
周围皆发出欢呼之声。
野鹿行动敏捷,极难射中,却被黄忠一箭命中要害。
“今日就让诸位开荤。”
刘备也因这一箭射中野鹿而心情舒坦。
一连几日,刘备都在打猎。
偶尔路过田间时,会去田间询问今年的春耕。
自去岁刘备颁布了保护佃农基本生存粮食的法案后,雍州的佃农也比以前更有精神头了。
虽然有个别偷奸耍滑的不想努力只想收获基本生存粮食,但大部分的佃农为了能在来年余下更多的粮食,比以往更为辛勤。
大部分都是饿怕了的人,谁不想家里多存点粮食?
万一今后刘备不当雍州牧了,新来的雍州牧还会不会执行这个法案犹未可知。
刘备也会要求诸吏为佃农讲危机意识,譬如万一遇上干旱年而州府也没余粮,就只能靠存粮自救。
所以能多存就多存,不要等到没粮了眼睁睁的看着亲朋邻友饿死。
目前刘备无法提高生产力,也无法引进如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只能用最实用的方式让雍州的佃农和自耕农们尽可能的多去耕种,能精耕细作就精耕细作。
刘备也会尽可能的修缮水利设施,那千钱一月的工钱也是为了能加快水利设施的修缮进度。
若直接让民夫免费服徭役,不仅会影响耕种,还会怠工影响工期,最终受影响的还是雍州万民。
钱就是拿来用的。
死钱是没有经济价值的。
尤其是越有钱的人越不能将钱视为死钱,必须将钱花出去,带动更多的消费,才能让钱变成活钱。
只要与钱匹配的粮食衣物足够多且有足够的需求市场,就不怕钱流通太多而引起通货膨胀。
三月三日。
牵招也一路跋涉来到了长安。
不过刘备并没有在长安城中,也未去打猎,而是来到了蓝田一处农庄。
农庄的主人正是昔日的中常侍之一毕岚,也是自北邙山后第一个入关中的宦官。
毕岚为了今后能在关中苟存性命,给刘备带了一堆图纸及模型,既有洛阳的天禄虾蟆、翻车渴乌等奢侈工艺,又有龙骨水车、耧车等农用工艺。
除此外,还有大量的匠人。
毕岚当年为了讨好刘宏,以重金笼络了大量的匠人,而今这些匠人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也随着毕岚入了关。
零零散散熟匠加学徒也有三百余人。
这也是刘备会特殊对待毕岚的原因。
以前的事,刘备不想过问,只要毕岚能带着这三百余人根据关中的具体情况设计或改造能有利于农耕的工具,刘备不仅能既往不咎,还会给毕岚等人更多的赏赐。
仔细研究了耧车的构造,又亲自操作了一番耧车,刘备对对毕岚的态度很满意。
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即为三脚耧。
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
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
关中地区一直都是耧车的广泛运用地区。
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就改良并推广三脚耧车,实现“行距一尺,粒距三寸”的标准化种植,与关中平原的黄粟种植需求高度匹配。
由于战祸原因,兼之关中户口急剧减少,关中现存的耧车大抵都是残次品,做工粗糙效率也低。
如今被毕岚等人改良后的耧车,才让刘备真正看到了标准化种植的可能性。
“从现在起,你就是雍州典农丞,专门负责农耕及水利工具的研究试验及生产,所需钱财皆可自雍州泉府调拨。”刘备直接给了毕岚新的任命。
毕岚诚惶诚恐:“小人尚有余财,皇叔无需从雍州泉府调拨。”
能苟命已经是幸运,还能再被刘备委以重任更是幸事,毕岚本就善于讨巧,自然不敢再去雍州泉府调拨。
“雍州自有法度,官家的事就用官家的钱。”刘备否掉了毕岚的取巧心思,道:“管好你以及你麾下之人的手。若是坏了法度,我一样送你上死刑场。”
“至于你麾下之人,你想拿你自己的钱去赏赐,亦与我无关。但我必须要强调一句,雍州既没有奴农,亦没有奴工。”
毕岚心头一寒,忙应道:“小人谨遵皇叔之命。”
刚回蓝田县城,射援就将牵招入长安出使之事转告。
“子经来长安了?”刘备又惊又喜。
入洛阳也快两年了,简雍虽然入了麾下,但牵招一直未至,这让刘备倍感遗憾。
然而乐隐之死刘备也只能表示遗憾,洛阳动乱时,刘备自身都处于危险之中,并不能顾全所有人。
刘备尊重牵招的选择,也并未强行要求牵招非得加入麾下。
朋友之间是一定得互相尊重,否则再好的友谊也会因为互不尊重而消失。
一路疾驰回长安。
见到与简雍在闲谈的牵招,刘备热情上前:“子经,别来无恙啊!”
“尚书郎牵招,见过皇叔。奉董司空之命,特来宣诏。”牵招却是行了一礼,道出来意。
尚书郎?
诏书?
刘备不由蹙眉。
正常的诏书不会专门让尚书郎来宣诏,更不会专门挑牵招来宣诏。
“既有公事,稍后再与子经叙旧。”刘备语气微微凛然。
随后。
牵招将诏书内容宣读。
等流程结束,牵招这才换了语气:“尚书周毖对我言,此乃董司空明升暗降之计,要趁玄德在豫州讨贼之时,谋夺雍州。故而举荐我为尚书郎,让我在宣诏之后提醒玄德不可轻入洛阳。”
“洛阳这水还真是浑浊啊。”刘备不由冷笑:“子经你被骗了,此乃周毖离间之计,欲挑唆我与董卓相争罢了。”
牵招大惊失色:“玄德这是听谁所言?周尚书曾助我护送恩师尸身回乡,又屡屡劝我不可因恩师之事而颓废,此番若非周尚书,我亦不可能来长安给玄德报信。”
刘备嘁了一声:“子经啊。你不要看周毖做了什么,而要看周毖做的这些事会导致什么后果。你今日转达之言,已成挑唆之实。”
“周毖虽然与我同扶新君,但我与他并无交情,他为了取得董卓的信任,更是不惜抓捕袁隗党羽。”
“而今又故意差子经入长安,只为挑唆我与董卓,其心可诛!”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854/2837571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