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灯笼下的新书角
七月的夏夜,老巷的风里多了丝栀子花香。书店门口的槐树上,小满挂的小灯笼又添了两盏,橘色的光映着新搭的木架子,架子上摆着街坊们带来的书——张婶的《家常菜谱》页脚沾着面粉印,李叔的《吉他弹唱入门》夹着泛黄的乐谱,老周那本翻得卷边的《西游记》里,还夹着当年当学徒时攒钱买它的票据,孩子们画的故事绘本则用彩色绳子系着,封面上的小熊、月亮都透着稚气。
林小雅正把写着“共享书角”的木牌挂在架子上,木牌是老周用边角料做的,上面刻着小小的槐花图案。陈爷爷端着刚泡好的菊花茶走过来,瓷杯里飘着几朵干菊花:“小雅啊,昨天街坊们说家里有闲置的书,想拿来让大家换着看,现在一看,倒真像个小书摊了。”话音刚落,小满就抱着一摞绘本跑过来,小脸红扑扑的,额角还沾着汗:“陈爷爷,我把《小熊的夏夜》带来了,里面的故事跟咱们的故事会一样甜!还有这本《兔子的胡萝卜》,我画了咱们巷口的青石板路呢。”
这时,巷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声,叮铃铃的,穿过栀子花香飘过来。是住在巷尾的赵奶奶,她推着小竹车,车上放着个蓝布包,走得慢慢的,怕把包里的东西晃坏。“我听说你们弄了新书角,织了几个布垫,大家看书时能坐着歇脚。”赵奶奶打开布包,里面是四个浅蓝布垫,布面上绣着小小的槐花,针脚细密,风一吹,布垫上的花香混着巷里的栀子香,让人心里发暖。她把布垫铺在木架旁的石凳上,还特意拍了拍:“坐着软和,别嫌老妇人手笨。”
晚饭过后,街坊们陆续来逛书角。张婶系着围裙就来了,手里还拿着刚揉好的面团,说看完书回去接着烙饼。她翻着李叔的吉他书,手指在乐谱上跟着划:“原来你年轻时还会这个,明天教我弹两句?就弹那首《茉莉花》,我最爱听。”李叔连忙点头,顺手拿起放在书角的吉他,调了调弦,弹了段简单的旋律,张婶跟着哼起来,声音有点跑调,却引得路过的孩子围过来,扒着书角的架子看,小脑袋凑在一起,像一群好奇的小麻雀。
老周则蹲在地上,给孩子们讲《西游记》里的“三借芭蕉扇”,手里拿着个小树枝当芭蕉扇,一会儿学着铁扇公主皱眉头,一会儿模仿孙悟空抓耳挠腮,孩子们听得眼睛都不眨,小满还举着自己的小灯笼,凑到老周跟前:“老周爷爷,火焰山真的有那么热吗?”老周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比夏天的日头还热,但孙悟空厉害,总能想出办法。”
林小雅整理书时,发现有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站在书角旁,手里拿着本旧诗集,指尖轻轻摸着书页,看得入神。那本诗集是王叔叔留下的,封面上写着“赠老巷书店”,里面还夹着几片干枯的槐树叶。林小雅走过去,轻声说:“这是王叔叔留下的书,他以前常来书店读诗,坐在门口的木椅上,一读就是一下午,后来搬去外地了,特意把书留在这儿,说让老巷的人接着读。”
年轻人抬起头,眼里带着笑意,还带着点怀念:“我是来老巷找朋友的,路过这儿就被书角的灯笼吸引了,没想到老巷里还有这么暖的地方。”他指着诗集里的一句诗,“这句‘槐花香里读旧书’,我小时候在这儿住时,也常跟王叔叔一起念。”陈爷爷这时走过来,看着年轻人的脸,突然笑了:“你是不是那个总穿蓝色小褂的孩子?那时候你才这么高,总跟在王叔叔后面,还跟我要糖吃呢!”年轻人愣了愣,随即笑起来,眼角弯了:“对!陈爷爷您还记得我,我叫苏明,现在在外地当老师,这次回来,就是想看看老巷,看看书店。”
苏明说,明天要把自己小时候的书也带来,有《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还有几本笔记本,上面记着小时候在老巷的趣事。夜深时,书角的灯笼还亮着,赵奶奶坐在布垫上,翻着张婶的菜谱,说要学做南瓜饼,下次故事会带给大家吃;小满和苏明一起,把新带来的书摆到架子上,还特意把绘本放在最下面,方便小朋友拿;陈爷爷则在故事本上写:“七月的夜,有栀子花香,有新书角,还有重逢的老朋友。书角的书不多,每本都带着老巷的回忆,风一吹,书页沙沙响,都是暖的。”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41130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