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老巷书店的旧书笺 > 第二十七章:雨夜里的暖茶

第二十七章:雨夜里的暖茶


夏末的雨来得急,傍晚时还晴着,太阳把青石板路晒得发烫,转眼就乌云密布,风裹着土腥味吹过来,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噼啪作响。书店里的人比往常多,街坊们没带伞,都在这儿避雨,有的靠在书架旁翻旧书,有的坐在读书角聊天,连空气里都带着雨的清爽,还有旧书的油墨香。

陈爷爷坐在门口的木椅上,看着雨帘,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扶手,突然想起什么,起身去里屋翻那个旧木箱。箱子里藏着几把旧伞——有蓝布伞,伞骨有点歪,是他年轻时用的;有花伞,上面的花纹掉了一半,是老伴以前喜欢的;还有一把小伞,伞面上画着小熊,是去年孩子们落下的,一直没人来拿。“谁要走,就拿把伞,明天记得还回来就行,不用急。”他把伞靠在门边,伞柄朝着外面,刚坐下,就看见张婶抱着个布包跑进来,头发湿了大半,贴在脸颊上,围裙上也溅满了泥点。

“张婶,怎么这么急?雨这么大,该等雨小了再来。”林小雅赶紧从柜子里拿出干毛巾,递到张婶手里。张婶擦了擦脸,打开布包,里面是刚烙好的葱花饼,还冒着热气,裹在油纸里,一点没湿。“我想着晚上有故事会,烙了饼给大家当点心,怕来晚了大家饿,就急着跑来了,还好没淋湿饼。”说着,她把饼放在石桌上,油纸一打开,葱花的香味就飘满了书店,街坊们凑过来,你一块我一块,咬着热乎的饼,听着雨声,格外香,连平时不爱吃葱的小满,都拿着一块,小口小口地啃。

雨越下越大,巷口的路灯被雨雾裹着,昏昏的,像蒙了层纱。这时,有人轻轻敲门,声音被雨声盖得有点小。林小雅打开门,是住在巷口的小宇,他浑身湿透,裤脚卷到膝盖,手里紧紧攥着个纸包,生怕被雨打湿。“陈爷爷,小雅姐姐,我把画带来了,是昨天画的‘雨中书店’,想给大家看。”小宇的声音有点抖,大概是被雨淋得冷了。林小雅赶紧给他找了件陈爷爷的旧衬衫,让他换上,衬衫太长,罩在小宇身上,像件小裙子。陈爷爷打开纸包,画上的书店门口挂着两盏灯笼,雨丝像银线,从天上垂下来,门口还有几个避雨的人,有的在翻书,有的在聊天,画得热闹又暖,连雨滴都画成了小小的圆圈。

“不如咱们今天讲雨里的故事吧?就着雨声,正好应景。”林小雅擦了擦桌上的水,提议道。陈爷爷点点头,喝了口热茶,第一个讲:“以前我和你阿姨看店,遇上大雨,就把门口的灯调亮些,给路过的人避雨。有次来了个卖菜的大爷,浑身湿透,还带着一筐青菜,我们让他把菜放在门口,给他倒了杯热茶,大爷临走时,硬塞给我们一把青菜,说自家种的,没打药。后来啊,常有人避雨时留下点东西,有人留下一把伞,有人带来一碗热汤,雨停了,书店里就多了些温暖的念想。”

张婶接着讲,她坐在小宇旁边,手还搭在小宇的肩上,怕他着凉:“我年轻时赶集市,遇上大雨,躲在菜棚里,身上冷得打哆嗦。一位老奶奶看我可怜,从篮子里拿出一碗热粥,还放了块红糖,说让我暖暖身子。那粥我记了一辈子,甜到心里。后来我也常给避雨的人递杯热水,想着把这份暖传下去,说不定哪天,这份暖又能帮到别人。”李叔则拿起放在角落的吉他,擦了擦琴身上的水汽,弹了首关于雨的歌,旋律轻轻的,像雨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又像雨滴打在伞面上的节奏,街坊们都安静地听着,连雨声都好像轻了些,只有吉他声在书店里飘着。

雨快停时,林小雅从厨房端来一壶姜茶,姜香混着红糖的甜,飘得满屋子都是。她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杯子是粗瓷的,握着暖手:“喝点姜茶,别着凉,红糖放得多,不辣。”大家捧着杯子,小口小口地喝着,姜茶的暖意从手里散开,传到心里,连刚才被雨淋得发冷的小宇,都露出了笑脸。小宇拿着自己的画,给街坊们讲画里的故事:“我画了小满的灯笼,画了张婶的饼,还有陈爷爷的伞,这样下雨也不怕冷了,大家都能在书店里暖暖的。”

雨停时,月亮从云里出来,青石板路上积着水,映着灯笼的光,像撒了一地的星星。街坊们拿着陈爷爷的伞回家,临走前都跟陈爷爷说,明天一定把伞还回来,有的还说要带点自家种的菜来。陈爷爷在故事本上写:“雨夜里的书店,有热饼,有暖茶,有雨的声音,还有人心的暖。雨会停,但这份暖,停不了,会像伞一样,撑在老巷的每一个角落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41130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