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初冬的暖阳与针线
初冬的阳光总是格外温柔,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这天上午,周先生正在书店整理书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缝纫机的“哒哒”声。他走到门口一看,只见张婶坐在凉棚下,面前摆着一台老式缝纫机,手里拿着几块布料,正在缝缝补补。
“张婶,您这是在做什么呢?”周先生走过去问。张婶停下手里的活,笑着说:“天越来越冷了,我想着给巷里的孩子们做几双棉鞋,免得他们冬天冻着脚。你看,这布料是我以前做衣服剩下的,软和得很,做棉鞋正好。”说着,她拿起一只快做好的棉鞋,鞋底厚厚的,鞋面上还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
周先生拿起棉鞋摸了摸,确实柔软暖和:“您这手艺真好,孩子们肯定喜欢。我能帮上什么忙吗?”张婶想了想:“要是你不忙,就帮我剪剪鞋垫的样子吧,我这里有纸样,你照着剪就行。”周先生欣然应允,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旁边,拿起剪刀和布料,认真地剪了起来。
不一会儿,小宇背着书包放学回来了,看到凉棚下的动静,也跑了过来。“张婶,您在做棉鞋呀!”小宇凑到跟前,眼睛盯着鞋面上的梅花,“这梅花真好看,我能学绣吗?”张婶笑着点点头,拿出一根绣花针和几缕红线,手把手地教小宇穿针引线。小宇学得很认真,虽然绣出来的梅花歪歪扭扭,但他却格外开心,说要绣一双棉鞋送给周爷爷。
陈爷爷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一个针线笸箩,里面装着顶针、剪刀、线轴等针线活计。“我年轻时也给孩子做过棉鞋,就是现在眼神不好了,做不了细活了。”陈爷爷说着,拿起一块布料,帮着把剪好的鞋垫边缘锁了边,“这样鞋垫不容易开线,能穿更久。”李叔也来了,手里拿着几块木板:“我看您做棉鞋需要鞋楦,特意做了几个,这样棉鞋撑起来更有型,穿着也舒服。”
街坊们就这样聚在凉棚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聊着天。张婶给大家讲着以前给孩子做衣服的趣事,说以前布料紧张,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缝缝补补能穿好几年。陈爷爷则回忆起年轻时在部队里,大家一起缝补军装的日子,说那时候虽然条件苦,但大家的心却很齐。
周先生一边剪着鞋垫,一边听着大家的故事,偶尔也会分享自己小时候的事。他说小时候冬天特别冷,妈妈会给他做厚厚的棉裤和棉鞋,每次放学回家,妈妈都会把他的手揣进怀里暖和。说着说着,大家都想起了以前的日子,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
小宇妈妈也来了,手里拿着相机,把大家做针线活的场景一一拍了下来。“这些照片以后做成相册,等孩子们长大了看,肯定会想起小时候在老巷里的日子。”小宇妈妈笑着说。小宇则拿着自己绣好的梅花,跑到周先生面前炫耀:“周爷爷,你看我绣的梅花,等我学会了,就给你做一双棉鞋。”周先生笑着摸了摸小宇的头:“好,爷爷等着。”
夕阳西下的时候,几双棉鞋终于做好了。张婶把棉鞋分给巷里的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拿到了一双合脚的棉鞋,穿上后蹦蹦跳跳地跑着,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小宇也拿到了一双,鞋面上绣着他自己绣的梅花,虽然不好看,但他却格外珍惜,走一步都要低头看看。
周先生回到书店,翻开笔记本,在纸上写下:“初冬暖阳照,针线手中绕。棉鞋暖脚,故事暖心,老巷的冬天,因这一针一线的温柔,变得格外温暖。”写完,他把笔记本放在桌上,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老巷的温暖,就藏在这些平凡的小事里,藏在街坊们彼此的牵挂中。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9258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