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初五的迎财神与老巷的祝福
大年初五,是民间传说中“迎财神”的日子,老巷里从凌晨就开始透着热闹的气息。天还没亮,就有街坊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划破晨雾,像在给老巷的每个角落都捎去招财的信号。张婶是被第一声鞭炮惊醒的,她披上衣裳走到窗边,看见巷口已经亮着几盏灯笼,孙叔叔正蹲在地上摆鞭炮,手里还拿着打火机,嘴里念叨着“财神爷快到我家来”。
张婶笑着转身进了厨房,从橱柜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财神饺”——饺子褶捏得像元宝,馅儿是白菜猪肉的,取“百财”的谐音。她往锅里添了水,等水开的间隙,又从抽屉里摸出几张红纸,剪成小小的元宝形状,打算一会儿贴在门框上。“迎财神就得有迎财神的样子,饺子要像元宝,门上要贴红,这样财神爷才愿意来。”张婶一边剪红纸,一边跟刚起床的老伴说。
没过多久,巷里的鞭炮声就密集起来,此起彼伏的声响裹着年味,在青石板路上绕来绕去。李叔也起了早,他找出珍藏的红纸和大毛笔,在院子里的石桌上铺开纸,研好墨,提笔就写“招财进宝”四个大字。墨汁浓黑,笔锋有力,四个字在红纸上格外醒目。刚写完,就听见张伟在巷口喊:“李叔,写好‘招财进宝’了吗?我家还等着贴呢!”李叔笑着应:“这就好,你先去周先生书店拿张福字,我这就给你送过去。”
张伟和刘芳早就把家里收拾妥当,门窗擦得锃亮,桌上摆着水果和点心,都是给“财神爷”准备的。刘芳还在门口放了一双干净的布鞋,说“财神爷走了一路,得换双舒服的鞋”。听见李叔的声音,张伟赶紧跑过去接“招财进宝”的红纸,又从口袋里掏出两个苹果递给李叔:“李叔,吃个苹果,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财源滚滚。”李叔接过苹果,笑着说:“借你吉言,你家今年肯定顺顺利利的。”
周先生的书店也透着迎财神的热闹,他在门口挂了一串新的小灯笼,每个灯笼上都写着“福”字,还在共享书架上摆了几本跟“财富”有关的书——不是讲赚钱的,而是讲“精神财富”的,像《小王子》《城南旧事》,他还在每本书里夹了张小纸条,写着“愿你新岁,既有烟火暖,又有诗意丰”。刚整理好,陈爷爷就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一张自己画的财神像,虽然画得不算精致,但眉眼间满是喜庆。“周先生,把这个贴在书店里,财神爷会保佑你生意兴隆的。”陈爷爷把财神像递过去,周先生赶紧接过来,找了块双面胶贴在柜台旁,“谢谢陈爷爷,有您这财神像,今年肯定好。”
小宇和萌萌是被鞭炮声吵醒的,两人穿着新衣服跑到巷口,正好看见赵阿姨在给街坊们分“发财糖”——糖是用红色糖纸包的,里面是芝麻馅的,咬一口又甜又香。赵阿姨看见两个孩子,赶紧抓了一把塞进他们手里:“吃发财糖,新的一年越长越壮,学习越来越好。”小宇和萌萌接过糖,剥开一颗放进嘴里,甜滋滋的味道从舌尖漫到心里,萌萌还仰着头问:“赵阿姨,财神爷什么时候来呀?我们能看见吗?”赵阿姨笑着蹲下来,摸了摸萌萌的头:“财神爷在我们心里呢,只要咱们好好过日子,勤勤恳恳的,财神爷就会一直陪着我们。”
临近中午,鞭炮声渐渐歇了,街坊们开始互相串门送祝福。张婶端着刚煮好的财神饺,挨家挨户地送,“吃个元宝饺,来年财运好”;李叔把写好的“招财进宝”红纸分给没来得及写的街坊;陈爷爷则拿着相机,给每家每户门口的财神装饰拍照,说要放进“老巷回忆录”里,“这都是老巷迎财神的样子,得记下来”。周先生也没闲着,他给每个来书店的街坊都递了张书签,书签上写着“平安是福,健康是财”,“比起钱财,咱们的平安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张伟和刘芳则带着小宇和萌萌,去给王奶奶拜年。王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太方便,初五这天没出门。他们刚走进院子,就看见王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缝一个小小的布钱包。“王奶奶,给您拜晚年,祝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财源广进。”刘芳把带来的水果放在桌上,张伟则帮王奶奶把院子里的凳子搬过来,让大家坐下。王奶奶笑着把布钱包递给萌萌:“这是奶奶给你的,里面装着压岁钱,新的一年要乖乖的。”萌萌接过钱包,开心地说:“谢谢王奶奶,我会听话的。”
下午,巷里的阳光格外暖,街坊们坐在老槐树下聊天,聊着新一年的打算——张婶说想多做些年糕,分给街坊们;李叔说想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周先生说想给共享书架添些儿童读物;张伟和刘芳则说想在巷里种些花,让老巷更漂亮。陈爷爷坐在一旁,听着大家的话,手里拿着笔记本,把这些打算都记了下来,“老巷的新故事,就从这些打算开始啦”。
傍晚时分,老巷又亮起了红灯笼,迎财神的热闹虽然渐渐淡了,但街坊们脸上的笑容依旧。张婶家的厨房里飘着饺子的香味,李叔家的院子里还放着没写完的红纸,周先生的书店里还亮着灯,陈爷爷则在整理白天拍的照片。小宇和萌萌坐在老槐树下,分享着口袋里的发财糖,看着巷里的红灯笼,嘴里还念叨着:“明年初五,咱们还要一起迎财神。”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8257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