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元宵前夕的筹备与老巷的盼头
元宵节快到了,老巷里的年味还没散,又添了几分闹元宵的盼头。离元宵还有三天,街坊们就开始忙着筹备——有的扎灯笼,有的做元宵,有的写灯谜,巷里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却比过年时更添了几分热闹,因为大家都盼着元宵那天,能聚在一起,闹一闹,让老巷的年味再延长些。
天刚亮,张婶就去菜市场买了糯米粉和黑芝麻,她要做老巷里最受欢迎的黑芝麻元宵。回到家,她把糯米粉倒进大盆里,加了些温水,开始揉面团,面团要揉得软硬适中,这样做出来的元宵才够软糯。“元宵的面团得揉到位,不然煮的时候容易破,黑芝麻馅也得调得香,这样吃起来才够味。”张婶一边揉面团,一边跟在旁边帮忙的刘芳说,还特意教她怎么判断面团的软硬,“你看,这样能捏成球,不粘手,就差不多了”。刘芳学得很认真,时不时还问几句,她说要学会做元宵,以后元宵节就能给张伟和街坊们做了。
萌萌也在旁边凑热闹,她洗干净手,学着张婶的样子,揪了一小块面团,揉成小小的球,虽然揉得不如张婶的圆,还沾了满手的糯米粉,但她却很开心,举着小球跟张婶说:“张奶奶,你看我做的元宵,是不是很可爱?”张婶笑着点点头,还特意把萌萌做的小球放进一个单独的盘子里,“萌萌做的元宵最特别,元宵那天咱们先煮这个,让大家都尝尝萌萌的手艺”。萌萌听了,开心得蹦了起来,手里的糯米粉都撒了一地,刘芳赶紧帮她擦干净,笑着说:“你这小调皮,小心张奶奶说你。”
李叔则在巷口的空地上,忙着扎灯笼。他从家里搬来了几根竹竿和红纸,还有剪刀、胶水、绳子,都是他提前准备好的。李叔扎灯笼的手艺是跟父亲学的,小时候每到元宵节,父亲都会扎灯笼给他玩,现在他要把这手艺传给老巷的孩子们。“扎灯笼要先搭架子,竹竿要削得光滑,不然会扎手,架子搭好后,再把红纸糊上去,最后还要在灯笼下面挂个小铃铛,这样风一吹,就会响。”李叔一边搭架子,一边跟围在旁边的小宇说,还让小宇帮他递剪刀和胶水。小宇学得很认真,眼睛都不眨一下,他说要跟李叔学扎灯笼,元宵那天要提着自己扎的灯笼,跟萌萌一起玩。
没过多久,围在李叔身边的孩子就多了起来,都是巷里的小朋友,他们都想跟李叔学扎灯笼。李叔笑着说:“别急,大家都有份,我教你们扎小灯笼,简单又好看,元宵那天你们就能提着自己扎的灯笼逛街了。”孩子们听了,都欢呼起来,有的帮李叔递东西,有的则在旁边模仿着搭架子,虽然做得不太好,但却很开心,巷口满是孩子们的笑声。
周先生的书店也透着元宵的氛围,他从家里搬来了一张桌子,放在书店门口,准备写灯谜。他先在纸上写了些简单的灯谜,像“谜题:白胖子,爱洗澡,搓搓身子就变小(打一生活用品),谜底:肥皂”“谜题: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白毛衫(打一动物),谜底:兔子”,都是孩子们能猜出来的,他还特意在每张灯谜纸上画了小小的灯笼图案,让灯谜看起来更漂亮。“元宵猜灯谜是老传统,得让孩子们也参与进来,这样才热闹。”周先生一边写灯谜,一边跟来借书的街坊说,还让街坊们也帮忙想谜题,“大家有好的谜题都可以告诉我,咱们一起把灯谜会办得热闹些”。
街坊们都很积极,有的说谜题,有的帮周先生写灯谜,有的则帮他把写好的灯谜挂在书店门口的绳子上。赵阿姨还拿来了一些小奖品,像铅笔、橡皮、小笔记本,都是给猜对灯谜的孩子准备的,“孩子们猜对了灯谜,得有奖品,这样他们才更有动力”。周先生笑着说:“赵阿姨想得真周到,有了这些奖品,孩子们肯定更开心了。”
陈爷爷则拿着相机,在巷里穿梭,一会儿拍张婶和刘芳做元宵的场景,一会儿拍李叔教孩子们扎灯笼的热闹,一会儿又拍周先生和街坊们写灯谜的温馨。“元宵前夕的筹备,比元宵当天还热闹,这些都得记在回忆录里,让以后的人知道咱们老巷的元宵节有多热闹。”陈爷爷一边拍照片,一边跟街坊们聊天,听张婶说元宵那天要煮一大锅元宵,分给大家吃;听李叔说要扎一个大大的灯笼,挂在老槐树上;听周先生说要办一个小小的灯谜会,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他都一一记在心里,脸上满是笑容。
中午时分,张婶的黑芝麻馅做好了,香气飘满了整个巷子,引得街坊们都过来闻。张婶笑着说:“大家别急,元宵那天我煮一大锅元宵,让大家都尝尝,今天先给大家尝点馅,看看好不好吃。”说着,她用勺子舀了点馅,分给街坊们。大家尝了,都夸好吃,说比买的还香,刘芳笑着说:“张婶的手艺真好,我得多跟您学学,以后我也能做出这么香的馅。”
下午,李叔教孩子们扎的小灯笼都差不多做好了,虽然大小不一,有的还歪歪扭扭,但都是孩子们亲手做的,他们都很开心,举着灯笼在巷里跑着玩。周先生的灯谜也写得差不多了,挂在书店门口的绳子上,五颜六色的,像一串彩色的小灯笼,引得路过的街坊都停下来看,有的还试着猜了几个,猜对了的都很开心,说元宵那天一定要来参加灯谜会。
张伟则在老槐树下搭了个小小的舞台,准备元宵那天让孩子们表演节目——有的孩子要唱歌,有的要跳舞,有的要朗诵诗歌。“元宵那天,咱们除了吃元宵、猜灯谜、提灯笼,还得让孩子们表演节目,这样才更热闹。”张伟一边搭舞台,一边跟路过的街坊说,还让街坊们帮忙搬桌子、搬椅子,街坊们都很积极,不一会儿,舞台就搭好了。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下,老巷里的红灯笼又亮了起来,还多了些孩子们扎的小灯笼,挂在巷口的树上,风一吹,小铃铛“叮铃叮铃”响,像在唱着元宵的歌。街坊们都聚在老槐树下,聊着元宵那天的计划,张婶说要早点起来煮元宵,李叔说要把大灯笼挂得高一点,周先生说要多准备些灯谜和奖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心里满是期待。
陈爷爷站在老槐树下,看着满巷的热闹,轻声说:“元宵前夕的筹备,盼的不是元宵当天的热闹,是咱们老巷的日子能一直这么有盼头,这么暖。”说着,他拿起相机,拍下了夕阳下的老巷,拍下了街坊们的笑脸,也拍下了老巷里满满的盼头。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8021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