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旧物藏光阴 情谊系岁月
摄影展结束后,老巷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却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氛围。街坊们在聊天时,总会提起摄影展上的照片,说起那些被记录下来的瞬间,心中满是温暖。而林浩的到来,也让大家开始关注起身边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旧物。
一日午后,陈爷爷收拾房间时,翻出了一个旧木盒。木盒是樟木做的,表面刻着简单的花纹,虽然有些陈旧,却依旧散发着淡淡的樟香。他打开木盒,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些旧物件:一枚生锈的铜制顶针、一本泛黄的线装书、一张老照片,还有一块磨损严重的算盘。
“陈爷爷,这是什么呀?”萌萌放学路过,看到陈爷爷在翻看旧物,好奇地凑了过来。陈爷爷笑着把木盒递给她:“这些都是爷爷年轻时候的东西,每一件都有故事呢。”他指着那枚顶针:“这是你太奶奶留下的,以前她经常用它做针线活,给我们缝衣服、纳鞋底。”又指着那张老照片:“这是咱们老巷几十年前的合影,你看,那时候的老槐树还没这么粗呢。”
萌萌拿着照片仔细看着,照片上的人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背景是熟悉的老巷。“陈爷爷,这里面有你吗?”萌萌指着照片上一个年轻的身影问。陈爷爷点点头,眼里满是回忆:“有啊,那个站在中间的就是我,那时候我才二十多岁,还是个木匠呢。”
周先生听说陈爷爷翻出了老物件,也来到了陈爷爷家。他看着木盒里的旧物,眼中满是惊喜:“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啊,陈爷爷,能不能让我把这些旧物拍下来,放在书店里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老巷的历史。”陈爷爷欣然同意:“当然可以,这些旧物放在我这里也是闲着,能让大家看看也好。”
消息很快在巷里传开,街坊们纷纷回家翻找起自家的旧物。张婶翻出了一个旧竹篮,竹篮是她嫁过来时带的嫁妆,用了几十年,依旧结实耐用:“这个竹篮跟着我几十年了,以前用来买菜、装粮食,现在虽然不常用了,但我一直舍不得扔。”李叔则找出了一把旧锄头,锄头的木柄已经被磨得光滑,铁头也有些生锈:“这把锄头是我父亲传下来的,我用它种了一辈子菜,咱们巷里的街坊都吃过我用它种出来的蔬菜。”
赵阿姨带来了一个旧针线筐,筐里放着一些旧针线、碎布料,还有几双没绣完的鞋垫:“这些都是我年轻时做的针线活,现在眼睛不好使了,做不了了,但看到这些,就想起了以前的日子。”张伟也翻出了一个旧玩具车,那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虽然有些破损,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模样:“这是我父亲给我做的,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周先生把大家带来的旧物一一整理好,在书店里开辟了一个“旧物展角”。他给每一件旧物都配上了文字说明,介绍其来历和背后的故事。樟木盒、铜顶针、旧竹篮、老锄头、针线筐、玩具车……这些旧物整齐地摆放在展架上,吸引着街坊们和路过的行人前来观看。
“没想到张婶还有这样的嫁妆,真是太有纪念意义了。”一位街坊看着旧竹篮说。“李叔的锄头竟然传了两代人,真是不容易。”另一位街坊感慨道。大家在旧物前驻足观看,分享着各自的回忆,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怀旧气息。
林浩也被这些旧物吸引了,他拿着相机,仔细地拍摄着每一件旧物,还有大家观看旧物时的神情。“这些旧物承载着老巷的岁月记忆,也见证了街坊们的情谊。”林浩对周先生说,“我想把这些旧物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也拍进我的摄影作品里,让老巷的故事更完整。”
周先生点点头,补充道:“我打算把这些旧物的故事整理成册,和《老巷重阳登高记》放在一起,让更多人了解老巷的历史和文化。”他还邀请陈爷爷担任“老巷讲解员”,给前来参观的人讲述旧物背后的故事。陈爷爷欣然应允,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到书店,给大家讲述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往事。
有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来到书店,看到了那些旧物和文字说明,眼眶突然红了。“这位先生,您怎么了?”周先生连忙问道。中年男子指着那个旧竹篮:“这个竹篮,和我母亲当年的嫁妆一模一样。我小时候也住在这样的老巷里,后来搬家了,就再也没回去过。看到这些旧物,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以前的日子。”
陈爷爷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是啊,旧物最能勾起人的回忆。不管走多远,老巷和亲人都是我们的根。”中年男子点点头,向陈爷爷和周先生详细询问了老巷的情况,还留下了联系方式,说以后会常来老巷看看。
旧物展角成了老巷的又一个“打卡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通过这些旧物,了解老巷的历史,感受岁月的沉淀。而街坊们也在分享旧物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的情谊。那些旧物,就像一条条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串联着邻里间的温暖情谊。
夕阳西下,书店里的旧物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周先生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感慨:老巷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宁静与古朴,更在于这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旧物,以及藏在旧物背后的真挚情谊。这些情谊,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醇厚,成为老巷最珍贵的财富。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6254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