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春归万物苏 守望永相传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转暖,冰雪消融,老巷迎来了新的春天。青石板路上的残雪融化成细密的水珠,顺着石板的纹路蜿蜒流淌,在晨光里闪着粼粼波光;老槐树的枝丫褪去了积雪的包裹,冒出了点点嫩绿的新芽,像一个个攥着拳头的小娃娃,怯生生地探望着崭新的世界;墙角的迎春花率先绽放,金黄色的花朵缀满枝条,像一串串小铃铛,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暖意;墙根下的青苔也苏醒过来,透着水润的绿,给老巷的青砖黛瓦添了几分生机。街坊们脱下了厚重的棉袄,换上轻便的春装,老巷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连空气里都飘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
清晨的老巷,薄雾还未散尽,像一层轻纱笼罩着青瓦白墙。陈爷爷已经拄着拐杖来到老槐树下,伸展着筋骨。他抬起头,看着枝头的嫩芽,手指轻轻拂过粗糙的树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真是个好时节啊。”张伟也早早起床,扛着水管来到巷口,给迎春花和老槐树浇水。清水顺着花枝缓缓流淌,滋润着花朵和嫩芽,水珠挂在花瓣上,晶莹剔透。“陈爷爷,早啊!”张伟笑着打招呼,“春天来了,您也多出来走走,呼吸点新鲜空气,对身体好。”陈爷爷点点头,目光望向巷子里来来往往的身影:“是啊,看着这满眼的绿,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张婶的厨房里,一早就飘出了阵阵春卷的香味。春天是吃春卷的好时节,寓意着迎春纳福。张婶天不亮就去了菜园,采摘了刚冒头的嫩韭菜、水灵灵的菠菜,还有自己腌制的鲜香肉丝,又搭配了胡萝卜丝和豆腐干,做成了丰富的春卷馅。她把薄如蝉翼的春卷皮摊在案板上,放上均匀的馅料,从一端轻轻卷起,折起两边,再用面糊封口,动作娴熟流畅。油锅里的油温渐渐升高,张婶把包好的春卷一个个放进锅里,“滋滋”的声响过后,金黄酥脆的春卷就出锅了,控油后装进白瓷盘里,撒上少许芝麻,香味愈发浓郁。“萌萌,快来尝尝刚出锅的春卷!”张婶朝客厅喊道。萌萌背着书包跑过来,鼻尖嗅了嗅,眼睛亮晶晶的:“张奶奶,真香啊!我要吃两个,还要给陈爷爷和周叔叔送点去!”张婶笑着递给她一个温热的春卷:“慢点吃,刚出锅烫嘴。这一盘子你拿去,给街坊们都分一分,让大家都尝尝春天的味道。”
李叔的菜园里,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他趁着春日的好时节,忙着翻松土壤、播种育苗。地里已经整得平平整整,分成了一块块小畦,李叔拿着锄头,把土块敲碎,再撒上腐熟的有机肥,均匀翻拌。他从竹篮里拿出各种蔬菜种子: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还有萌萌爱吃的草莓苗,小心翼翼地播撒在地里,再盖上一层薄土,浇上透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有好收成。”李叔一边忙活,一边念叨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丝毫不在意。周先生路过菜园,看到李叔忙碌的身影,笑着走进来:“李叔,今年又要大丰收了吧?我们可有口福了。”李叔直起腰,擦了擦汗,笑着说:“那是自然!等蔬菜成熟了,第一时间给你送最新鲜的,让你就着蔬菜配茶喝。”
周先生的书店里,也增添了不少春日的气息。他把《老巷画集》和《老巷重阳登高记》的加印本整齐地摆放在显眼的书架上,封面的暖色调与窗外的绿意相映成趣。他还特意在书店里开辟了一个“春日读书角”,摆放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集、散文和绘本,从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到朱自清的《春》,每一本书都透着春天的生机。读书角的桌子上,还摆放着萌萌新画的春日巷景图,画里的老槐树抽芽、迎春花绽放,街坊们在巷里散步,充满了暖意。不少街坊们都来书店看书,陈爷爷坐在窗边,戴着老花镜翻看诗词集;赵阿姨带着小孙子,一起阅读儿童绘本;萌萌则趴在桌子上,继续补充她的《老巷画集》,画下春日里的新景象。
林浩也回到了老巷,他背着相机,记录下老巷的春日生机。他拍老槐树枝头的新芽,拍张婶炸春卷的忙碌身影,拍李叔在菜园播种的场景,拍萌萌在巷里奔跑的笑脸。“春天的老巷太有生命力了,”林浩对周先生说,“我想把这些照片整理成一个‘老巷春归’系列,和之前的作品一起,在城里办一次摄影展,让更多人看到老巷四季的美好。”周先生点点头,眼里满是赞同:“好啊,老巷的春天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这份生机与温暖,能治愈很多人。”
中午时分,太阳渐渐升高,薄雾散去,老巷里暖意融融。街坊们都聚到了巷口的老槐树下,张婶端来了刚炸好的春卷,李叔摘了菜园里的新鲜生菜和小萝卜,周先生泡好了春日新茶,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天说笑。“今年的春卷真好吃,比往年的还香!”陈爷爷咬了一口春卷,满意地说。张婶笑着说:“主要是食材新鲜,李叔菜园里的菜,带着露水就摘了,能不香吗?”张伟则说起了自己的打算:“天气暖和了,我想把巷口的石板路再修补一下,有些地方被冻裂了,再给老槐树周围装个小围栏,保护一下新芽。”大家纷纷赞同:“这个主意好,我们一起帮忙!”
下午,街坊们就行动起来。张伟从汽修厂找来工具和水泥,李叔帮忙搅拌砂浆,陈爷爷指导着修补的位置,赵阿姨和张婶则清理巷口的杂物,萌萌也帮忙递工具、捡石子。大家分工合作,干劲十足。“这里的石板有点松动,得用水泥固定牢。”张伟蹲在地上,仔细地修补着路面。李叔则拿着锤子,把围栏的木桩砸进土里,固定得稳稳当当。阳光洒在大家身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没人喊累。路过的游客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拿起相机拍了下来:“这才是最真实的邻里情,太让人羡慕了。”
傍晚时分,石板路修补好了,小围栏也装好了。老槐树周围被围起一圈木质围栏,上面还挂着萌萌画的“爱护树木”的小牌子,格外温馨。巷口的石板路平整光滑,再也不用担心绊倒。大家坐在老槐树下,喝着热茶,看着眼前的成果,心里满是成就感。陈爷爷看着老槐树的新芽,感慨道:“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咱们老巷就这样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树在发芽,人在相守,真好。”周先生点点头:“是啊,老巷的风景在变,但街坊们的情谊没变,这份守望,会像这老槐树一样,生生不息。”
夕阳西下,给老巷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色。鸟儿在枝头欢唱,春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街坊们陆续回家,巷子里渐渐安静下来,但那份浓浓的情谊,却像春日的藤蔓,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蔓延生长。
春归万物苏,守望永相传。老巷的春天,不仅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更延续了那份跨越岁月的邻里情谊。从秋日的登高到冬日的守岁,从旧物的回忆到新书的传递,老巷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守望,会像老槐树的枝叶一样,代代相传,温暖着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治愈着每一个前来寻找温暖的人。老巷,永远是大家心中最温暖的家,是最珍贵的根。
(https://www.shudi8.com/shu/752712/3536000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