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532章 劝降信

第532章 劝降信


“卡洛,你说的都是真的吗?”西班牙马德里王宫内,王后索菲正一脸担忧的看向卡洛,面色紧张地询问道。

    卡洛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回答道:“虽然俄国不会参与对奥匈帝国的进攻,可巴尔干诸国外加法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的兵力总和,仍然有超过两百万军队进攻奥匈帝国。

    这一次的进攻不是佯攻,不管是法国还是意大利,都已经做好了打败奥匈帝国的打算。

    所以我认为,距离奥匈帝国退出战争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卡洛的王后索菲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长女,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西班牙王室和奥匈帝国皇室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良好的。

    可这并不能阻止西班牙在世界大战中加入协约国,正如同西班牙不能阻止奥匈帝国加入同盟国那样。

    如今的世界大战局势对索菲王后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她的丈夫选择了协约国,并且协约国即将取得胜利。

    忧的是她的父亲选择了同盟国,同盟国的未来会怎样暂且不提,反正奥匈帝国的未来已经清晰可见了。

    要是这场战争处理不好,不仅奥匈帝国会四分五裂,就连皇室哈布斯堡家族可能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虽然索菲王后清楚自己应当以西班牙王室的利益为重,可在知道奥匈帝国状况堪忧的时候,她还是情不自禁的为自己的父亲感到担忧。

    卡洛也看出了索菲王后心中的担忧,微笑着对她说道:“没关系的,索菲,一切有我。

    奥匈帝国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匈牙利也会从奥匈帝国中分裂出去。但奥地利的基本盘还是可以保下的,有我在,其他国家也不会将战争的责任转移到哈布斯堡家族的身上。”

    对于这一点,卡洛还是非常自信的。如今的卡洛早已不再是那个身处异国他乡的年轻君主,而是欧洲所有国家统治者中最具威望的国王之一。

    只要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和德国都战败,“之一”两个字也可以去掉,卡洛将成为欧洲最具威望的国王和统治者。

    哪怕只是看在卡洛的面子上,欧洲各国也绝对不会追究哈布斯堡家族的责任。毕竟西班牙可没有遭到战争的削弱,甚至西班牙的工业和经济在战争中迎来了极快的增长。

    卡洛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够轻松保住哈布斯堡家族。虽然奥匈帝国的领土会缩水,但总比历史上直接丧失统治地位要强的多。

    听到卡洛语气十分轻松的保证,索菲王后点了点头,对卡洛还是非常信任的。

    别看这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和协约国打得相当惨烈,可欧洲列强高层之间的气氛并没有那么紧张,各国王室的关系也并不差。

    除非是德法这样的死敌关系,否则也没有人会赶尽杀绝,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始终会站在胜利者的一方,任何国家难免都会有战败的时候,留一分底线同样也是给自己的体面。

    在这场世界大战之后保留奥地利皇室,这是卡洛经过思考之后做出的决定。

    失去匈牙利后,奥匈帝国的实力肯定会大跌。但如果能够保住波西米亚外加奥地利的基本盘,差不多也能保持世界前十的水平。

    当然,说是世界前十,其实就是前十守门员。

    但这样的实力也相当不错了,对于西班牙来说,这样的奥地利会成为不错的助力,能让西班牙将手伸到更远的巴尔干半岛和东欧地区。

    除了为西班牙的利益考虑之外,还有就是为西班牙王室利益考虑。

    西班牙是一个君主制国家,想要让西班牙的君主制变得更加稳固,就必须得让世界范围内的君主制国家变得更多。

    只有君主制是欧洲国家的主流,欧洲民众才不会想着去废除君主制。后世的英国人之所以时不时想着废除君主制,实际上也是因为当时的世界列强中,英国已经是极少数的君主制国家了。

    虽然后世的国家排名有很大的争议,但基本可以确定,能够排到世界前十的国家只有英国和日本是君主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英国仍然有超级列强的实力,也无法阻止国内乃至全世界民众对君主制的非议。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欧洲乃至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变成君主制,在大家都是君主制的情况下,国王的地位自然也会变得十分稳固。

    众所周知,两次世界大战会让欧洲变得更加破碎。大量的小国家会在欧洲诞生,欧洲的力量变得更加分散。

    这对卡洛来说不一定是个坏事。如今的西班牙可以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将这些即将诞生的国家变成君主制。

    通过维护现有君主制国家外加创造更多君主制国家双管齐下的策略,未来西班牙的君主制自然也不会遭到非议。

    当然,想要让西班牙的王位长久的传承下去,最重要的还是得让未来所有的西班牙国王都得到民众的认可。

    这也是卡洛对王位继承人非常严格的原因。成为西班牙的国王固然能带来大量的权力,但同时也代表着极大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在王位继承人的人选上,首先要有一定的能力,其次还要懂得培养自己的名声。

    不管是不是真的关爱民众,都必须得装出一副关爱民众的样子,而且还要始终贯彻下去。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才能让西班牙的王位永远传承下去,而不是中途出现意外。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卡洛思考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以私人名义,向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写一封信,劝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奥匈帝国政府及时向协约国投降。

    卡洛并不是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来写这封信的,而是以索菲王后的丈夫,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女婿的身份来写这封信。

    如果是前者的话,那这封信看起来就有些耀武扬威的意思。卡洛的本意并非如此,自然也不想在这样的关头让人误会。

    在这封信中,卡洛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奥匈帝国政府分析了如今的欧洲战场局势,还隐晦的提醒老皇帝,奥匈帝国国内的局势并不平静。

    卡洛劝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命令所有奥匈帝国军队放弃抵抗,避免徒增无谓的伤亡。

    卡洛承诺只要奥匈帝国投降并且与协约国展开和平谈判,西班牙将劝说协约国诸国停止进攻奥匈帝国,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奥匈帝国与协约国的战争。

    卡洛还向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保证,不管和谈的结果如何,卡洛都将保证奥地利皇位不会在这场战争中丢失,并且承诺会请求法国和意大利的支持。

    卡洛写这封信还是相当诚恳的。只要西班牙开口,法国和意大利根本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

    在写完了这封信之后,卡洛叫来了罗伦管家,要求罗伦管家派人将这封信送到维也纳。

    接下来就是等待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决断了。

    如果老皇帝已经看明白局势,那么协约国和奥匈帝国坐下来,用和平谈判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也未尝不可。

    这么做不仅能够减少协约国在巴尔干战场的伤亡,同样也能让奥匈帝国缓一口气,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有机会解决帝国内的矛盾。

    对于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威望,卡洛还是十分信任的。别看奥匈帝国国内奥地利政府和匈牙利政府闹得不可开交,但只要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开口,匈牙利政府始终还是要给老皇帝一个面子的。

    目前卡洛所担忧的是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年龄。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出生于1830年,今年已经85岁的高龄。这样的年龄在后世都算得上高寿了,更别提这个人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的时代了。

    如果卡洛记得没错的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是在一战中后期去世的。

    虽然这个世界的世界大战早两年爆发,可如今时间也来到了1915年中旬。如果按照历史上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去世时间,这位老皇帝最多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就要和这个世界告别了。

    一位高龄君主的去世正常来说对帝国的影响不会太大,毕竟这么长时间已经足够培养一位颇有能力的君主了。

    可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如果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去世,那影响绝对是很大的。

    老皇帝精心培养的皇位继承人鲁道夫英年早逝,如今的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是他的侄子斐迪南皇储。

    王位传给自己的侄子这种操作在欧洲是非常常见的,可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侄子斐迪南,可不是一位多靠谱的王位继承者。

    因为斐迪南贵庶通婚,他的子女并不会获得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权,而是会顺延到斐迪南的弟弟的子女身上。

    这也代表着奥匈帝国的皇位将会经历两次叔侄传承,不管是斐迪南还是卡尔,看上去都不像是能让奥匈帝国坚挺下去的君主。

    如果奥匈帝国能在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统治期内结束这场战争,那对奥匈帝国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凭借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威望,就算奥匈帝国在和平谈判中会损失一部分领土,但也能保证剩下领土的稳定。

    但要是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战争中去世,由斐迪南大公或者卡尔大公继任的话,那奥匈帝国剩余领土的稳定可就无法保证了。

    就算卡洛能够强行保住奥地利的皇位,奥地利人恐怕也不太愿意自己的头顶还多一位皇帝。

    这也是卡洛要写信劝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原因。对于现在的哈布斯堡家族来说,局势是真的拖不得了。

    卡洛的信送的还是很快的,只用了几天的时间,这封信就被送到了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办公桌上。

    其实用电报的形式还能更快,但卡洛认为写信更能体现卡洛态度的诚恳,能够让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更加重视目前奥匈帝国的局势。

    其实卡洛也多虑了,因为此时老皇帝对奥匈帝国国内的局势确实有着极大的担忧。

    正所谓自家人知自家事,奥匈帝国国内的局势怎么样,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是相当清楚的。

    战争前期同盟国占据较大优势的时候还好,胜利带来的喜悦还是能够压制国内的不稳定因素的。

    可一旦同盟国的战争陷入劣势,一些个牛鬼蛇神就全部跳了出来。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匈牙利政府了。要知道,协约国大军进攻的方向就在匈牙利平原,匈牙利政府能坐得住才是怪事。

    协约国的进攻不仅对匈牙利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被迫让大量的匈牙利人走上战场,拿起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家园。

    相较于对前线局势心惊胆战的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反而没有这么多的担忧。毕竟进攻奥地利方向的就只有意大利,意大利军队根本无法突破奥匈帝国军队的防守。

    奥地利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对这场战争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两个政府之间矛盾重重。

    要是再不阻止帝国政府和王国政府之间的矛盾,恐怕都不用奥匈帝国服软请求和平谈判了,匈牙利王国政府会主动和协约国进行谈判,以牺牲奥匈帝国的利益来挽救匈牙利的利益。

    虽然奥匈帝国是二元制帝国,可奥地利与匈牙利孰轻孰重,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是分得清的。

    没了匈牙利的奥地利仍然是个强国,可没了奥地利的匈牙利,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中等国家。

    如果战败真的无可避免,对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来说,牺牲匈牙利的利益,总好过牺牲奥地利的利益。

    就算牺牲了匈牙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仍然是奥地利皇帝。奥地利人因为在战争中损失不大的原因,自然也不会迁怒哈布斯堡家族。

    相较于奥匈帝国国内的矛盾,巴尔干诸国进攻奥匈帝国,那可谓是卯足了劲。

    罗马尼亚想要占领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塞尔维亚想要报之前奥匈帝国入侵自己的仇恨,黑山虽然是打酱油的角色,但也不敢在这样的大战役中摸鱼。

    这也导致奥匈帝国的前线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德国和英国各支援了一个集团军,但在长时间的战斗当中,这两个集团军均已损伤过半。

    原本是德国的集团军单独作战,奥匈帝国的军队只需要进行配合即可。在德国集团军伤亡过重之后,德国不得不同意奥匈帝国的计划,将原本的德国集团军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军队进行混编,组建了一支混编集团军。

    相较于原来全部由德国人组成的集团军,由奥匈帝国军队和德国军队混编的集团军的战斗力,明显是要差很多的。

    虽然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使用德语,可架不住奥匈帝国士兵的民族多样性。原本在战争前期,各民族士兵组成的军队是独立的,并不会被混编在一支军队。

    随着战争的推进,奥匈帝国也无法严格遵守这样的规定,将来自各民族的士兵进行了混编,这也导致奥匈帝国军队之间的沟通极其困难,进一步影响了奥匈帝国军队的战斗力。

    这一切的问题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非常担忧奥匈帝国国内的局势,在收到来自卡洛的信件之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看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在目前的局势下妥协。

    虽然同盟国还有那么一丝丝可能战胜的希望,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清楚,奥匈帝国已经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

    英国和德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底蕴,是可以继续拖一两年的时间的。但奥匈帝国的国力是有限的,继续拖下去对奥匈帝国来说可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奥地利现任首相是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在内心做好选择之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召见了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提出了关于和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的提议。

    对于老皇帝的提议,作为奥地利首相的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是早有预料的。

    战败国肯定是要付出一些利益的,作为奥地利的首相,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其实早就向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提议过舍弃匈牙利来请求和平谈判的方案。

    不过当时协约国的战争优势还没有那么大,再加上舍弃匈牙利肯定会引起奥匈帝国内部的轩然大波,最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是拒绝了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的提议。

    现在既然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主动提出的,那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当然是十分乐意的去执行放弃匈牙利的计划。

    反正匈牙利的死活和奥地利无关,如果能够牺牲匈牙利来换取奥地利的完整,对于奥地利首相斯蒂芬·布里安·冯·拉杰茨伯爵和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来说,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0818/2837533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