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唐首席谋士 > 第87章 诗被传开!津门:出了个大才子

第87章 诗被传开!津门:出了个大才子


开元二十五年,秋八月十六,天刚破晓。

津门县城的青石板路上还沾着露水,街角的早点摊刚升起炊烟,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几个穿着短打、面带喜色的乡邻,正往县城中心的文兴阁跑去,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麻纸,纸上用木炭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诗。

“快!快告诉周先生,韩公子那首诗,我给抄下来了!”跑在最前面的是韩家村的赵二柱,他昨晚在韩澈家帮忙收拾宴席,硬生生记住了韩澈吟的诗,今早天不亮就找识字的表弟抄了下来。

文兴阁是津门县城里文人聚集的地方,掌柜周季伦是个退休的老秀才,平日里总爱和几个老友品诗论画。

此刻,周季伦正和两个文人模样的老者坐在窗边喝茶,听闻赵二柱的喊声,不禁皱了皱眉:“大清早的吵什么?哪来的诗值得这般张扬?”

“周先生,是韩家村韩澈公子昨晚中秋吟的诗!”赵二柱把麻纸递过去,脸上满是得意,“您瞧瞧,可比长安来的那些文人写得好多了!”

周季伦将信将疑地接过麻纸,目光落在诗句上:“‘海畔盐田翻白浪,檐前明月照贫乡。但求民生皆富足,何惧强权逞凶狂。’”

读罢,周季伦眼睛一亮,猛地一拍桌子:“好诗!好一个‘但求民生皆富足,何惧强权逞凶狂’!有仁心,有傲骨,这格局,哪里像个寒门子弟写的?”

旁边的两位老者也凑了过来,反复品读,连连赞叹:“周兄说得对,这诗用词朴实却意境深远,比那些只会堆砌辞藻的长安文人强多了!”“尤其是后两句,心系百姓,不畏强权,这份风骨,难得啊!”

韩澈此时刚起床,正帮母亲赵氏劈柴。他昨晚酒后吟诗,本是一时兴起,没想着会传开,此刻听周明匆匆跑来汇报,不禁有些意外。

“公子,您昨晚吟的诗,现在整个津门县城都传开了!”周明跑得气喘吁吁,脸上满是兴奋,“文兴阁的周先生说您是百年难遇的才子,好多文人都往咱们这儿赶,想拜见您呢!”

韩澈停下手中的斧头,心里暗自嘀咕:这下麻烦了,本来只想低调发展渔盐产业,没想到一首诗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唐代,文人的名声虽然能带来便利,但也容易引来嫉妒和麻烦,尤其是他一个寒门子弟,太过张扬未必是好事。

“知道了,”韩澈平静地说道,“让他们来吧,不过别耽误了盐场和咸鱼作坊的事。”

他心里清楚,诗已经传开,想挡也挡不住,不如顺势而为。

但他必须把握好分寸,不能让“才子”的名声盖过自己的实业,毕竟在这个时代,实力才是立足的根本。

没过多久,韩澈家的小院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来的有县城里的文人秀才,有做生意的商户,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乡邻。

大家围着韩澈,有的求诗,有的请教学问,还有的想邀请他去县城讲学。

“韩公子,久仰大名!”一位穿着青衫的年轻文人走上前,拱手行礼,“在下柳文轩,久居津门,今日得闻公子佳作,特来请教!”

韩澈连忙回礼:“柳兄客气了,我不过是随口胡诌,谈不上什么佳作。”

“公子太过谦逊了!”柳文轩笑道,“您的诗里有民生,有傲骨,比那些无病**的作品强多了。不知公子可否再吟一首,让我等一饱耳福?”

周围的人纷纷附和:“是啊,韩公子,再吟一首吧!”

韩澈有些为难,他不想过多暴露自己的“才华”,但又不好拂了众人的意。

他略一思索,想起昨晚看到的月色和盐田,随口吟道:“潮起潮落映晨光,盐粒晶莹裹白霜。莫言寒门无远志,敢凭双手拓洪荒。”

这首诗依旧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比昨晚的诗更多了几分实干的意味。

众人听了,再次拍手叫好:“好!说得好!‘敢凭双手拓洪荒’,这才是真才子!”

王瑾萱和苏月棠也闻讯赶来了。

王瑾萱看到韩澈被众人围在中间,从容应对,眼神里满是欣赏。

她走上前,帮韩澈解围:“各位乡亲,各位先生,韩公子还有盐场和作坊的事要处理,若想请教诗词,不如改日再约?”

众人见状,只好作罢。

柳文轩说道:“既然如此,那我等就不打扰韩公子了。改日我在醉仙楼设宴,还请韩公子务必赏光!”

韩澈拱手道谢:“多谢柳兄美意,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送走众人后,小院里终于清静下来。

苏月棠走上前,笑着说:“韩公子,现在你可是津门的大才子了,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你。”

韩澈无奈地笑了笑:“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树大招风,我只想安安稳稳地做点实事。”

“公子不必担心,”王瑾萱说道,“你的诗里满是民生,大家敬佩的不仅是你的才华,更是你的仁心。而且有我爹在,那些想找你麻烦的人,也得掂量掂量。”

韩澈点点头,他知道王承嗣会护着自己,但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严鹤刚被抓,卢大人遇袭,现在自己又成了“才子”,难免会引起某些人的注意。

“对了,盐场那边怎么样了?”韩澈转移话题,问道。

提到盐场,王瑾萱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刚才我让人去打听了,秦仲远的人还在盐场闹事,说你的渔盐法不合规矩,煽动其他乡邻一起抵制。”

“不合规矩?”韩澈冷笑一声,“我的渔盐法已经报备给县衙和沧州知府,卢大人还亲自来考察过,怎么就不合规矩了?秦仲远分明是故意找茬!”

他心里清楚,秦仲远背后肯定有人支持,否则他不敢这么嚣张。

结合之前卢大人遇袭和“玄”字令牌的线索,这背后的势力绝不简单。

“公子,我们现在去盐场吗?”周明问道。

韩澈沉吟道:“先不急。秦仲远煽动乡邻闹事,我们直接过去,反而容易激化矛盾。不如先让你去盐场,安抚那些被煽动的乡邻,告诉他们渔盐法能让大家赚钱,秦仲远是在害大家。我去县衙找崔县令,让他出面主持公道。”

“好主意!”王瑾萱赞同道,“崔县令一直支持你的渔盐法,有他出面,秦仲远就没辙了。”

苏月棠说道:“韩公子,我和周明一起去盐场吧,我可以帮乡邻们看病,顺便安抚他们的情绪。”

韩澈点点头:“好,那你们小心点,不要和秦仲远的人发生冲突。”

安排好后,韩澈便前往县衙。刚走到半路,就看到一个衙役匆匆跑来:“韩公子,不好了!崔县令说秦仲远告你勾结外人,垄断渔盐产业,压榨乡邻,要你立刻去县衙对质!”

韩澈心中一沉,秦仲远竟然倒打一耙!

他明明是在推广渔盐法,让乡邻们致富,怎么就成了垄断和压榨?

看来秦仲远是早有准备,这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我知道了,”韩澈冷静地说道,“我这就去县衙。”

衙役走后,韩澈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秦仲远的报复,更是一场针对他和渔盐法的阴谋。

卢大人遇袭、秦仲远闹事、倒打一耙,这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背后的势力显然是想阻止渔盐法的推广,甚至想把他赶出津门。

“事出反常必有妖,”韩澈暗自思忖,“秦仲远只是个棋子,真正的对手还在后面。这次去县衙,不仅要洗清自己的冤屈,还要找出秦仲远背后的人!”

他加快脚步向县衙走去,心里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但他没想到,县衙里等待他的,不仅仅是秦仲远的诬告,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而这个证人的出现,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这个“证人”是谁?

他会说出什么不利于韩澈的话?

秦仲远背后的势力到底是什么来头?

韩澈能否顺利洗清冤屈?


  (https://www.shudi8.com/shu/750186/3534674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