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重生末日前:我的后盾是国家 > 第195章 氢弹星座

第195章 氢弹星座


“具体可能造成哪些影响,详细说一说。”

    “来自黑洞直接引力的影响较小,其引力作用于地球的加速度仅为几微米每二次方秒,可以忽略。

    潮汐高度的话,大概可以达到月球的两倍。这会导致沿海地区大量被海水淹没,同时引发地质活跃区一系列的地震、火山等现象。

    黑洞会导致地球轨道降低约2%,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气候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可能会引发生物大灭绝。

    但整体来说,这都属于可接受范围内。依靠我们现有科技,我们的文明仍旧可以延续下去,且是较为完整的延续下去,至少在数千年时间内不用担心灭绝的问题。

    而有了数千年的时间,我们的科技必定更加先进,拥有的应对手段会越来越多。”

    人们相互对视一眼,各自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振奋。

    这虽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总归比全人类灭绝要好的多。

    “只是唯有一点。”

    那位天体物理学家的声音又开始有些低沉:“首先,我们不知道那层黑洞包膜能否被我们摧毁。

    其次,我们……无法定位那颗黑洞。就算它真的是通过常规手段航行到地球周边的,我们也几乎不可能找到它。”

    “哦?”

    江阳有些诧异:“我们明明已经知道了它的轨道,简单反算即可,怎么会找不到?”

    “没有那么简单的。

    现有数据并不精确,反推时间越久,误差越大。

    要在距离地球1000万公里之外破坏掉它的包膜,才能让它在引力关系之下偏离地球。

    而1000万公里之外,以现有轨道数据反算的话,它的坐标点误差可达100万公里左右,也即可能位于的区域体积高达100亿亿立方公里,是地球体积的90万倍左右。

    但这颗质量达到了地球三倍的黑洞……直径却仅仅只有5厘米左右。

    它不会发光,反而会吞噬所有外界的光,因为包膜的存在,它也不与周边环境不发生任何引力关系,不会扭曲其余星球轨道,不会通过引力透镜机制制造出爱因斯坦环,不释放任何波段的其余辐射……”

    那位科学家苦笑道:“如此广袤的面积,如此微小的物体,我们怎么找?”

    这是真真正正的大海捞针。不,比大海捞针更困难了千万倍。

    “找不到它,那就不要找了!”

    孙长河果断道:“综合考虑现有情报与我方科技实力,我建议,这一世执行如下方案:

    基于第一和第二种可能性,执行环境破坏计划:在江阳同志带回来的,黑洞骤然出现的那个坐标点,布设大量大当量氢弹,在末日来临之前同时引爆,尽可能剧烈的破坏空间环境,以图阻止黑洞被传送过来,或者被现场制造出来;

    基于第三种可能性,执行黑洞搜寻计划:不管它的精确轨道究竟如何,它总归是要到这个固定的终点来的,那就在终点这里对它展开搜寻,确定它的精确轨道,并试验氢弹爆炸能否破坏其包膜!”

    江阳知道,这样一来,如果黑洞是现场制造出来的,或者通过空间通道技术传送过来的,己方便有可能阻止其到来,进而终结末日;

    就算最终验证结果确认了黑洞是通过常规航行方式到来的,这一世所有努力无效,末日无法终结,黑洞搜寻计划也能进一步确定其精确轨道,同时验证黑洞包膜能否被破坏,为下一世终结末日打下基础。

    无论这一世如何,此刻,己方都真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江阳肃然站起:“我赞同孙顾问的提议!”

    视频会议室中,各学科领军专家们在默默思索,和快速商讨之后,也逐一站了出来:“我赞同这个计划!”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决策团成员们身上。

    再度经过一些讨论后,首长终于站了出来。

    “我代表世界政府宣布,同意孙长河总顾问提议,执行环境破坏计划和黑洞搜寻计划!”

    哗——

    热烈的掌声同时在无数个分会议室之中响起。

    江阳知道,这掌声并不是因为这一计划得到了通过才响起的,而是因为此刻,人类世界再一次真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才响起。

    人们从不害怕任务艰难,不怕牺牲,更不怕劳累。

    人们怕的唯有一点,没有希望。

    只要有希望在,谁都不会躺平。

    江阳看到,整个人类世界再一次高速运转了起来。

    在冬眠团队所独有的,极端情况下组织全世界动员的经验辅助之下,江阳看到,全球所有核武库在这一刻同时打开,所有库存核弹全部开始接受改造升级。

    一颗又一颗原子弹被直接拆解,其裂变燃料被取出来,然后灌注到氢弹之中充当起爆药。

    一枚又一枚火箭再度开始了频繁的发射。

    按照计划,在从今天开始的60天时间内,人们将进行至少十万次以上的发射,将总计十万颗单枚当量在1000万吨TNT炸药的标准型号氢弹送入太空轨道。

    以江阳从上一世带回来的黑洞出现点为核心,算上误差,人们计划将其周边半径为300公里的空间全部铺上氢弹。

    如此,氢弹总计覆盖的空间体积便达到了约1.13亿立方公里,可以确保真正将那颗黑洞可能出现的空间点全部覆盖。

    动用全世界所有储备核弹以及紧急生产后,预计人们可生产的标准型号氢弹总数量为10万颗。

    如此,单颗氢弹所笼罩的区域范围便在大约1130立方公里,也即仅仅只需要负责6.5公里半径内的杀伤即可。

    纵然在太空之中,氢弹的杀伤力会受到严重削弱,但仅仅只有6.5公里的距离,氢弹的威能仍旧足以毁灭一切。

    这一计划的配套装备也进入到了全力生产状态。

    一座座工厂彻夜灯火通明,道路之上、天空之中,飞机、无人机、列车、货车等等如同长龙一般彻夜不息。

    一座座发射场之中,一枚枚火箭如同刺向苍穹的利剑般接连飞起。

    26座再度被改装为太空码头的空间站之中,数千名航天员终日忙碌。

    它们仍旧承担起了中转货物的职责。

    在这里,单枚重量约为3吨的标准型号氢弹会被加急组装,安装上一系列的定位、通信、简单的推进装置等。

    那是一种特意为类似氢弹的载荷开发的小型发动机,其采用液氢液氧为燃料,完全足以承担起将这些氢弹从低轨道推向高轨道的任务。

    是的,这些氢弹并不是直接从地表发射到1.2万公里高度的轨道的。

    那样太过浪费燃料,并不经济。

    更经济的做法仍旧是通过霍曼转移轨道,就像是前往月球那样。

    在低轨道处,它们首先会进行一次加速,将轨道拉成椭圆,近地点更近,远地点更远,且正好抵达1.2万公里处。

    在那里,发动机会再进行一次加速,将椭圆轨道变成近圆形,氢弹便稳定的停留在了这里。

    一颗又一颗氢弹便这样排着队,有序进入到了预定轨道。

    在这里,总计十万枚的氢弹还将进行一次轨道调整。

    一盘散沙是成不了事的。要为空间环境造成最大破坏,就必须将它们编组。

    于是,在氢弹发动机那仅剩的燃料推进之下,原本分散在地球各处的氢弹逐渐向一个地方汇聚。

    末日计划指挥部,看着大屏幕之上正在相互接近的无数光点,江阳瞳孔微微缩紧。

    虽然他并不是轨道控制方面的专家,但他仍旧能知晓这件事情究竟多么复杂,多么困难。

    通常时候,哪怕仅仅是一颗简单卫星的发射,其轨道便同样需要极为复杂的计算。

    而现在,需要计算轨道的氢弹是足足十万颗。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刻都在变化,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相互之间的碰撞。

    每一颗氢弹的轨道俱都有细微差别,这便意味着地面基地必须要为每一颗氢弹都专门定制专门计算专门调整。

    且每一颗氢弹发动机的喷射尾焰俱都可能会对其余氢弹造成影响。

    种种因素加起来,足以让这十万颗氢弹变成一团乱麻,复杂到根本梳理不清楚。

    幸好,人类世界对此早有准备。

    早在氢弹发射之前,全球排名前100的超算之中,便有62台被直接征召,接入到了氢弹轨道计算网络之中。

    足以比拟数座大城市的澎湃电力供应之下,伴随着一枚枚芯片那0和1的不断变化,每一颗氢弹的轨道数据和下一秒钟的推进计划俱都实时生成,然后通过卫星通信网络传递到了氢弹发动机之中。

    浩瀚深空,十万颗氢弹如同在共同进行一场复杂却优美的交谊舞一般,缓慢,却精确的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最终,一颗半径为300公里的氢弹星座出现在了江阳面前。

    望远镜的镜头之中,江阳看到在阳光映照之下,数量多到数不清的星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颗比月球看起来还要更大一些的球体。

    “这么多氢弹一同爆炸,一定会很壮观吧……”

    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他看向了旁边的顾常山:“黑洞预定点那里,还是没有探测到异常么?”

    “没有。”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50108/2837568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