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585章 总摄戎机

第585章 总摄戎机


八月十五,中秋。

    清晨,在京文武九品以上皆入宫朝会。

    金殿之上,

    中书通事舍人李守玄捧出明黄绫绢卷轴,宣读诏令。

    “论道勋邦,任惟勋德···”

    “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雍州牧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宇量凝邈,志识明劭,爰使缔构,功参鼎业。

    廓清秦陇,茂绩以彰,戡定周韩,戎威遐畅。河朔馀寇,取若拾遗···宜加恩宠,式兼常秩。总摄戎机,望实惟允。

    可领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兼凉州总管,

    拜河东行营元帅,河东、河北诸道总管,及北讨诸府兵,并受节度,余官悉如故。”

    李逸很认真的听着李守玄诵读的诏令每一句,除了例行的夸赞嘉奖之词,最关键的内容,

    果然是让秦王挂帅北讨,正式授予元帅之职。

    有些意外的是,李渊还给李世民又加了两个官职,一是曾经担任过的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另一个也是他曾兼任过的凉州总管。

    这个时候,把这两个李世民曾经兼任过的官职再给他,明显是有几分对秦王的提前奖赏。

    但李世民这个天策上将,官衔已经够多了,再加这两个兼职也没什么。

    昨日在秦王府,皇帝对李世民私下的立太子承诺,当然不会在殿上公开。

    不过李世民昨天听了李渊的承诺,那是立马一口应下领兵战突厥任务。

    李渊走后,

    李世民也没瞒着他,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知李逸。

    当时李世民那激动的样啊,李逸也不想泼他冷水,等打退突厥,李渊大概率会食言。

    但能拿到北伐帅印,对李世民如今的处境大有帮助,等击退突厥,这份功勋,更能涨他威望,也能衬托太子的不足。

    想要这么简单的就让李渊易储是不可能的,总得一步步来。

    “秦王接诏!”

    “臣领诏。”

    李世民满面通红,起身上前双手高举恭敬的接过了诏令。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出征诏令,

    这是皇帝的承诺,

    击退突厥,立汝为太子。

    李渊坐在御榻上,

    对着儿子微笑。

    李世民,越发激动了。

    李逸把这父慈子孝的一幕看在眼里,李渊确实是会画饼,李世民也还是比较年轻,终究是才二十三岁,哪怕这两年经历了许多架空,累积了不少失望,但仍还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了。

    “武安王李逸接诏!”

    李守素又拿出了一道诏令宣读。

    紫袍玉带的李逸起身上前。

    皇帝也给李逸加了几个官职,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并州大总管、河东征讨行营副帅,并州道行营总管。

    还给加了三百户实封。

    如今他李逸的官衔,是司空兼侍中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并州大总管右卫大将军上柱国武安王,河东行营副帅兼并州道行营总管。

    实食封一千五百户。

    “臣李逸奉诏!”

    接过诏令,能感受到殿上无数目光望来。

    谁能料到呢,

    这位武安王在代北被太子免职,还以涉嫌谋反之罪召回京师,结果回京第二天,就获得如此重的作用,还加了三百户实邑,实实在在的的大唐实封并列第一人。

    秦王实封也是一千五百户。

    裴寂、安兴贵兄弟,只有六百户,其余几个实封功臣,更只有三百户实封。

    太子的行营长史,如今是秦王行营的副帅。

    定州大总管,改任并州大总管。

    并州大总管原本是齐王遥领,襄邑王李神符检校,现在由李逸接任了。

    继续宣读诏令。

    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检校黄门侍郎唐俭,授行营长史。工部尚书蒋国公屈突通为行营司马。

    齐王李元吉为行营副帅,

    淮阳王李道玄授代州总管、雁门道行军总管。

    李道玄没有恢复大总管,他抗令一事,还是多少有些影响的。

    襄邑王李神符,调任幽州大总管,而原来太子任命燕郡王李艺为幽州大总管,这次皇帝改授李艺为泾州总管,泾州道行营总管。

    罗士信为晋州总管,尉迟恭为朔州总管···

    最后,

    皇帝派太子出镇豳州,率燕郡王罗艺,以及大将军窦琮、桑显和、薛万彻等击西路突厥郁射设、沙钵罗设军。

    基本上,

    皇帝也放弃了让李世民或是李逸等去辅佐太子守河东的打算了,这次让李世民挂帅,统领的虽还是河北河东两道兵马,但将领,却基本上调了天策府、秦王府、陕东道大行台的将领,

    原来秦王府的那些嫡系将领,屈突通、段志玄、翟长孙、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张士贵、双士洛等,也全都随秦王征讨。

    现在顾不得其它了,

    一切以击退突厥为前提。

    不说大败突厥,起码也得要打几个胜仗,遏制突厥攻势,然后才能迫他们谈和退兵。

    至于其它的,顾不上了,打完再说。

    这个时候,重新启用秦王李世民,可皇帝却还是让太子去豳州,仍还存了一些希望,希望太子能在李艺的辅佐下击退西线突厥军,也立些功劳。

    大敌当前,

    李渊也没有心情举办中秋宫宴,

    对李逸来说,这倒是个好消息,他刚回京,更愿意多陪陪妻儿们。

    朝会结束,

    李渊特意把李世民李逸等行营官员留下,与宰相们一起商议用兵之事。

    “秦王有何退兵之策?”

    面对皇帝的询问,李世民淡定自若,胸有成竹。

    “陛下,如今突厥人夺取了朔应代忻,代北防线崩溃。

    并州也被围困,突厥人甚至如潮水般南下,突破了雀鼠谷,从介休到晋州,一路数百里,尽是突厥兵马,满川满谷。

    而东面泽潞,西面石隰,也都有突厥分兵抄掠。

    好在并州、汾州、潞州、武州、石州、岚州、隰州这些大城还未失守,

    河东、河北的主力也没有大的损失。

    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挡住突厥继续南下的攻势,然后就是寻找战机,将他们逐一击破。”

    李世民不惧突厥,

    突厥战线拉的越长,兵马撒的越稀,这就越是反击的机会。

    “儿臣率一军,先在河东泰州龙门集结,挡住突厥南下的前锋,绝不让他们过黄河。

    而无逸则北上,经由隰州至汾州,寻机切断雀鼠谷通道。”

    李世民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指点。

    李渊看着地图上那几个小陶兵,“二郎莫不是想切割雀鼠谷,然后把南下的突厥军包围歼灭?”

    “陛下圣明,一眼识破,儿臣确实是如此打算。”

    太子在河东畏手畏脚不敢打,从雁门一路撤到太原,唯一比李元吉强一点的,也就是没把太原的兵全带走,他跑去蒲州,仍还让李神符率兵留守太原。

    如果太子胆大点,代忻两州,不说全守住,起码两座州城能守住。

    李世民却不惧突厥,

    他并不只是想的防守,一上来就打算与李逸联手,把南下的的那些突厥兵围歼了。

    “不可轻敌,须得小心。”李渊提醒。

    “陛下放心,儿臣绝不浪战,我们若能在晋州歼灭敌人数千,便能打压他们嚣张气焰。

    迫使突厥不敢再分兵到处劫掠。

    现在已经是中秋,颉利若是攻势受阻,那也不会逗留到寒冬之时,大概初冬之时就会退兵。”

    突厥人打仗,说白了还是劫掠那一套。

    现在秋高气爽马也肥,突厥人南下抢掠最是痛快,可等到冬天,野外无草,马要掉膘,突厥人缺乏攻打大城的能力,又得畏惧唐军主力,自然会抢饱就撤。

    李世民很清醒,

    他并没有提出,要集结各路兵马,直接杀到太原城下跟颉利决战,而是提出了更稳重的打法,

    先包围其南下深入的一些兵马,集中力量歼敌一部,这就是在局部战场,集中兵力,达成局部优势,这样一来,李世民都不需要抽调太多兵马,

    照样能分割包围歼敌。

    积小胜为大胜,

    以点破面。

    “西面陇州之敌,二郎有何退敌之法?”李渊问。

    “据儿臣所知,这次郁射设和沙钵罗设联手,虽兵马十万入寇,但灵州、兰州、凉州等重镇,还有原州、萧关等也都未失。

    突厥深入原州,但并未能攻破重要关城,他们派了几千骑沿陇山而下,突袭了陇州大震关,

    但毕竟只有几千骑,不足为惧。

    派一员大将前往拦截便可。”

    原州攻不下,突厥也不敢深入关中平原。现在凉、灵两总管府兵又没什么损失,只要稳妥点,不轻敌野战被伏击、或围歼主力,西路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陇州只是小股敌军,原州的西部主力,其实也只是偏师。

    真正的战场还是在河东。

    李渊听着次子的淡定的语气,也是不由的心中镇定了许多。

    说不担忧是假的,

    毕竟东西两路,这次来的太快了,攻的太猛了。

    “无逸,你前往汾州,可有把握能切断雀鼠谷?”李渊望向李逸。

    李逸是支持李世民的作战思路的。

    没必要急匆匆跑到太原去决战,太原二十七里坚城,代北的兵马,现在大多在太原,让李神符王君廓他们先守一守。

    他们先外围砍几刀。

    “陛下,汾州还叫浩州时,臣可是在那里奋战了一年多,对那里可谓是十分熟悉了,臣定配合好秦王,不负圣人期望。”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624/2837529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