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08章 废长立幼谈何容易

第608章 废长立幼谈何容易


“秦王勋业日隆,可也暗藏祸端啊,此次出征功成凯旋之日,只怕就是无逸你祸事临头之时啊。”

    夜里,魏征和李逸秉烛夜谈,

    围炉煮酒。

    太原已入冬,

    夜风很冷。

    魏征在炉子上煮着妻子从长安送来的魏氏家酿,

    酒香很浓。

    颇有几分煮酒论英雄的感觉。

    李逸叹道:“太子身边也有不少能人,不过我觉得曹操评袁绍的话,倒也有几分适合他。”

    魏征端着酒杯,立马接道,“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李逸笑笑,

    他其实说的曹操评袁绍的话,不是三国志这段,而是三国演义里的那句: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李建成各方面都应当算是中上水平了,

    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李世民是五百年一出的。

    老李这一家子,还是非常精英的,李渊能文允武,不仅是个神射手,权谋手段很了得。

    李建成擅文治,而李世民眼下军事无双,最丑的老四元吉,虽说有勇无谋,但一杆马槊确实了得,相当彪悍。

    八柱国家,并非浪得虚名。

    “师兄并不看好秦王?”李逸问。

    魏征抿了口酒,他从河北回来后,先在秦王府做学士,给李世民讲课,也经常随从进谏。如今又跟着来河东,参谋赞画,对比他曾经辅佐过的元宝藏、李密、窦建德等,

    李世民强的不是一点半点,虽然有时也有一些不好的表现,但这年轻的亲王,却是能听的进劝的。

    可魏征还是摇了摇头。

    “秦王再贤,却只是皇嫡次子。

    建成是嫡长子,如今三十出头,除了不擅军事,各方面表现也还算不错,东宫支持者也多。”

    他的意思挺明显,

    立嫡以长不以贤,李建成也都当了五年太子了,何况现在三十出头,正是年青,

    除了军事上表现不如李世民,其它方面都不错。

    朝中许多大臣,甚至关东很多士族,也都支持这位东宫太子。

    李世民就算能打,

    可这又有何用?

    魏征提醒李逸,自己得小心,他现在和秦王靠的太近。

    “秦王此次出征前,陛下带我去过弘义宫,跟秦王许诺,击败突厥,凯旋之日,便是改立他为太子之时。”

    此话石破天惊。

    魏征都不由的怔住,放下酒杯,“当时你在场,亲耳听到?”

    “当然不曾,这是陛下私下对秦王所说。”

    魏征点了点头,

    “秦王还对你说这个,是真没跟你见外。”

    李逸笑笑,“我跟你说这个,也没跟师兄见外。”

    “你这是拉我跳火坑啊。”

    “为了大唐,为了江山社稷,也为了这天下亿万百姓。太子哪都好,就是不懂军事,对突厥人也太软弱。

    而我们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个膝盖软的太子,

    我们得要一个既敢战,又能打,更能关怀百姓民生的太子,这天下动乱已久,百姓思安矣。”

    魏征摇头,“治理江山不是打仗,皇帝并不需要能打,打仗是将军的事。”

    “但皇帝得敢打。”李逸道。

    “如今天下尚未一统,周边异族又一直入侵,不能打,谈何发展?谈何百姓安居乐业,民富国强?”

    “这几年突厥一次次入寇,一年甚至要入寇数次,边疆有一日安宁乎?那么多边疆百姓,被突厥人掳去塞外做奴隶,为他们放牛牧马。”

    魏征叹气,

    “秦王确实是个很不错的贤王,可他不是太子。”

    “想易储,哪有那么容易,就算天子真的对秦王承诺改立太子,可这种承诺,你也清楚,有时连厕筹都不如。”

    “别说只是私下的一个口头承诺,就算是真写成一道密诏都没用的。”

    “而且以我对圣人的了解,极大的可能是等这突厥人击退,这危机解除,秦王也就重要被架空闲置了。”

    “而你,却可能有性命之忧,远有刘文静,近有刘世让啊,长安那位天子,虽然有时不吝赏赐很是大方,可有时杀起人来,却也是毫不讲理的。”

    李逸给魏征续上一杯酒,

    “师兄你足智多谋,你帮忙想想对策。”

    “无解。”魏征摇头。“内忧外患之时,陛下不得不用秦王,甚至还得私下许以立太子之诺,可等危机解除,陛下就会反悔。”

    “废长立幼,自古取乱之道,皇帝不可能不知晓这些,尤其是前朝废长立幼二世而亡,教训就在眼前呢。

    当年隋晋王杨广,也是人人称贤啊。”

    “你们若是想走前朝废储另立的那条路,肯定是行不通的。”魏征道。

    李逸捧着酒杯,看来也只能走那条路了。

    魏征看他的样子,吃惊的压低声音,“你莫不是想要···”

    李逸呵呵一笑。

    两人都同时沉默着。

    许久,

    魏征叹声,“你又何必呢?”

    魏征对于李逸今晚说的这些惊人话语,倒是挺淡定,毕竟刚从隋末乱世过来的,

    造反、叛乱,称王称帝,见的太多了。

    他只是觉得,李逸他们没什么机会。

    越扑腾,可能结果更坏。

    婆婆面李渊,平时笑呵呵,可手狠起来却是相当无情,他觉得李逸这样下去,会步刘文静后辙。

    魏征换了个话题,

    “你觉得还能跟颉利再大打一场吗?”

    李逸摇头。

    “颉利现在都缩在忻州,守着三关不敢出,光送挑战书却不敢来引兵来攻太原城,

    这西路的沙钵罗设、郁射设受挫退兵,

    颉利就更不敢战了。

    不出三天,

    颉利肯定就要派人来谈和,我们不给他台阶,他也会自己寻个台阶下的。”

    “不过颉利并不会真心服口服,

    这次吃了亏,可也只是伤了些元气,撤兵后只会心怀怨恨,明年地继续来犯的。”

    颉利就跟狼一样,凶狠却又狡诈。

    李逸和李世民一样,都希望颉利能跟唐军在太原决战,如今突厥士气正低落,唐军则士气正高昂,

    这季节天气也好,

    突厥兵力也不多。

    在太原城下决战,对唐军很有利。

    可现在看来,受伤的颉利,并不会跟唐军决战,他只是在虚张声势,想威吓讹诈大唐。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魏征也主张要对突厥强硬,“这次当趁胜追击,最起码把马邑收回。”

    李逸也跟魏征透露,李世民现在还在集结兵马,其实真正的目标并不是突厥,而是苑君璋。

    颉利如今张牙舞爪的,

    可大概率是打不起来的,

    李世民此时集结十万人马,就是要迫颉利撤退后,再剑指苑君璋,趁颉利暂时不敢与大唐决战,

    或迫苑君璋投降,或直接武力夺取云朔。

    颉利想要靠威吓,来迫使大唐还按先前的条件妥协结束战事,这不可能。

    李世民不是李建成,

    和平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打,不会被颉利讹诈。

    苑君璋不降,就打他,颉利敢来救,连他一起收拾。

    这是一个难得的战略窗口,此时不打,等颉利这口气喘过来,到时可就又麻烦了。

    何况,皇帝此时的支持也是非常难得的。

    更何况,若是此时一路北伐,拿下雁门关外的云朔之地,这对李世民来说,可就又添巨大军功。

    败突厥、收云朔,这功绩岂能错过。

    寒风萧萧,

    雪花纷飞。

    十月十八,大雪时节。

    雪花纷纷扬扬,从灰蒙蒙的天空飘洒而下。

    雪落冬藏。

    颉利可汗坐在石岭关城内的牛皮帐篷里,

    这顶帐篷虽然也用料不错,可还是远不如他的金狼大帐那么华丽和宽敞。

    “大汗,下雪了。”

    “嗯。”

    颉利坐在地毯上,发着呆。

    “唐人还没来求和吗?”颉利抬起眼皮。

    旁边侍从的达干康苏蜜回答道:“还没有。”

    他看到颉利眼中闪过失望神色,自晋祠兵败撤到忻州后,颉利可汗几乎天天都要问上一遍,

    可惜的是,

    唐人再也没有派使得来求过和了。

    “今天的挑战书,送去太原了没?”颉利又问。

    “一早就送过去了。”

    沉默。

    颉利每天派人给太原城李逸送一封挑战书,让李逸出城来战,可他自己却把兵马都撤入忻代,还派兵守住石岭等三关。

    一边是下战书挑战,一边却又天天询问唐使有没有来求和。

    身为颉利近臣的康苏蜜能理解他,

    现在的大汗骑马难下,进退两难。

    就这样撤军,不甘心,脸面上过不去,可让他去打太原,他也毫无把握,甚至晋祠兵败后,他现在有些畏惧那位年轻的武安王。

    “大汗,执失淹颉利发求见。”

    “让他进来。”

    执失部首领执失淹是来询问,何时撤兵的。

    “大汗,太原已经下雪,我们草原上也下了雪,各部勇士们,都想早点回部落了。”

    下雪,天寒。

    突厥士兵思乡了,

    部落里此时也还有许多事做,要转到冬牧场,甚至要在寒来临前,提前宰杀掉一些公畜、小畜,这样才能让剩下的牲畜更好的度过这个寒冬。

    他们不在家,家里女人父母孩子就会很辛苦。

    当然,他们这次南下,只要是幸运的没被唐军攻击的这些部落,没死没伤没被俘,那他们其实都抢到了不少东西,自然想早点回部落,哪里愿意寒冬大雪到来后,还呆在南边。

    只想回到冬牧场,在帐篷里一家子团聚猫冬。

    执失淹当然也想回撤兵回部落了,今年前一次南下,他在雁门被唐军袭击,损失惨重,可这第二回南下,他就抢回本了。

    颉利跟执失淹聊了一会,

    “叫思摩来,让他去趟太原,议和吧。”

    为了表示诚意,这回颉利不再像之前在晋祠对郑元璹、李琛那么狮子大开口了。

    “只要唐国能够继续遵照六月雁门达成的和议盟约,那本可汗愿意既往不咎,撤兵返回关外。”

    颉利重申雁门和议达成的条件,送公主和亲草原,每年岁赐黄金三千两、绢二十万匹,每年绢马贸易,突厥向唐卖马一万匹,每匹马一两黄金或四十匹绢。

    大唐不得攻击朔方梁师都、代北苑君璋。

    颉利不再提什么割地、赔款,甚至是让交出李逸等那些了。

    北风呜咽,

    雪越下越大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624/2837527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