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479章 各位前辈,我摊牌了,我啥也没有

第479章 各位前辈,我摊牌了,我啥也没有


“我先来吧。”

    第一机床厂的林彬笑着开口道。

    “首先感谢市经委给我们这么一个平台和机会,能与各所技校开展合作,给我们厂灌入一波新鲜血液,咱们这老胳膊老腿儿,也得往前赶赶趟了。”

    “从‘五五’那会儿我们就开始参与高端装备自主化’任务,搞图纸消化、零部件摸索,今年‘六五’计划一上来,正式把这项目列成了攻关重点,任务压力更大了。”

    “去年我们完成了23台重型立式车床的外协精加工任务,主要是供一些大厂以及电站系统的几个大客户。今年厂里正在对接航校那边的实验平台,准备配套几套特种合金零件的非标设备,目前图纸前期方案已经在走专家组论证。”

    嚯……

    真牛逼啊!

    陈露阳在旁边听着,眼中露出钦佩之色。

    潘玉就是第一机床厂的车间主任,

    虽然之前陈露阳听介绍过第一机床厂的情况,但也没想到这个厂子这么厉害!

    说到这儿,林彬往对面技校那边一抬手,笑了笑:

    “说起来我们厂和第一工业技校的合作,不是一年两年了。最早‘七六届’三班的那批学生,现在有六个已经是我们车间的骨干工段长。”

    “这么些年,他们可是给我们培养了不少好工人。”

    他收了笑,语气转为稳重:

    “我们今年任务重,特别是明年预计要预投产两台国产数控复合机床。现在光是基座预铣、导轨安装、通用夹具的改型活儿,就一堆在排队等人盯。”

    “要是这次‘产教融合试点’能来些学生,真正在车间里跟着师傅干上几个月,为厂里补人手、补梯队,那我们真是求之不得。”

    林彬那边话音刚落,

    坐在“第一工业技校”名签后的吕世昌校长便笑着接过了话头。

    “林处长提的那几个学生,我们学校当然记着。”

    他点点头,语气中既有骄傲也有感慨。

    “学生在你们厂里做得好,是你们带得好,也是咱们共同下的力气。”

    “说到底,学校培养人,最怕两头脱节:课堂脱离现场,毕业脱离岗位。”

    “咱们第一工业技校一直把‘为首都核心装备厂培养一线技术人才’当成头等大事。这几年我们与机床厂的合作,就已经在尝试走联合培养的路子,让学生在校打基础,在厂里长真功。”

    “如果这次试点能让学生把工厂当课堂,把实训当正课,学校愿意挑学生、派老师、腾课表,全力配合市里和厂里做好这件事。”

    这俩人算是绑死了。

    陈露阳在旁边坐着,将两个人的意思听了个完全。

    一头是片儿城数一数二的机床厂,

    一头是技校里最能出人的第一工业技校,

    俩人当着市经委梁主任的面,把话都摆明白了。

    合作多年,亲密无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果然,梁仲维听完两个人的话,低头歘欻欻在小本本上一顿写。

    正写着,就听一个洪亮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响起。

    鲁永强开口道:

    “我们西山钢厂,是共和国建国后第一批钢铁厂之一,从58年点火炼出第一炉铁开始,就一直是首都的重型骨干单位。”

    “这几年,厂子里没闲过。”

    “今年头两个季度,我们刚完成二号高炉的中修技改,同时推进了转炉车间的自动控制试点,现在高炉-转炉之间的节能流程正在调试,全厂八座转炉,全部转向集控化作业模式。”

    “3月份,厂里支援两个兄弟钢厂,完成15万吨热轧卷板的调剂任务;7月配合国家重点项目‘电力走廊’,首批高强结构钢准时交付。”

    “现在我们正在承担的是‘六五’计划里的一个重点工程:‘北方高炉集群技术改造项目’,我们厂是核心试点之一。”

    “如今全厂日产钢已突破两万吨,宽厚板、螺纹钢、结构钢三线并举,是目前片鸿津地区唯一具备这种综合能力的厂子。”

    “12月,我们刚完成国家下达的‘援疆项目’钢材直供任务,下个月起还要启动片儿城轨一号线的专用钢轨预轧工段。”

    随着鲁永强的一番话,整个会议室里都安静下来。

    “市里要搞试点,我们老企业就得带头打头阵、当标杆、做后盾。”

    “今天梁主任把大家召过来,明确了要推动‘产教融合试点’,政策定了,任务下来了,我们西山钢铁厂是坚决拥护、全力支持。”

    “只要市里一声令下,我们全力配合安排,欢迎任何一所技校的学生来我们厂实习、跟岗、学本事。”

    “无论哪个技校来的学生,只要进了西山钢厂的大门,我们就绝不糊弄。该安排岗位的安排岗位、该分师傅的分师傅,吃住统一安排,培训计划上墙,绩效按厂标执行。”

    “别的我不敢说,咱钢厂说一句是一句。”

    “来了,就当自己人带;干得好,就留下当自己人用。”

    话音一落,会议室里静了两秒,随即响起一阵轻轻的掌声。

    陈露阳坐在角落,也忍不住听得心潮澎湃!

    这才叫国企老大哥。

    啥叫“扛旗”?

    这就叫扛旗!

    坐在主位的梁仲维点头道:“鲁厂长说得好!”

    “什么叫老企业的骨气?这就叫骨气。”

    “西山钢厂这个态度,讲的是立场,干的是担当,我们经委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他扫视一圈全场,语气温和却有力:

    “今天这个会,不是听谁喊口号,也不是比谁说得好听,咱们比的是一个态度、一个干劲儿。政策是定了,但落实还得靠在座的各位。”

    “有像西山钢厂这样的‘老大哥’带头,我们就有底气说,这个试点能干成,能干好。”

    他语气一收:

    “下面的会还长,咱接着听,谁有想法、谁有打算,都尽管讲出来。”

    何大华咧了咧嘴,笑着站起身:

    “鲁厂长说得实在。我们西山机械也差不多。我们不是钢铁冶炼,是干冷板热板下面那些‘铁心骨架’的。”

    “光今年上半年,我们就给七家市属单位供了1340套大型运输滚轮轴承、螺旋升降机组,还给石山发电厂赶了紧急的主吊臂。”

    “八月份,我们还参加了是全国技改试点项目‘双套多刀位车床联合线’。”

    “我们厂今年任务三个字:顶天立地。”

    “顶的是全国设备基础件空缺这口锅。光我们年内送出去的卷板支架、锚固件、超大联轴器,就供了八个部委的直属项目。”

    “立的是片儿城本地的市政基建项目。发电厂、煤气厂,新建的化工站、新桥、热力中转站,我们都在干配套。”

    他语气一转,带着点真诚与务实:

    “现在我们年底要赶一批标准锚链连接器和大吨位卷板支架,后头还得改模,试新批次材料。”

    “我就不绕弯子了。”

    “我们想从机电技校直接接一拨能上手的学生,会磨刀,会看图,敢站机床的。老师那边也不用太操心,我们会安排带教,手把手教。只要人到,我们就真练、真用,不当过路人。”

    梁仲维轻轻点头,手中的笔在记录本上划了一道。

    眼看气氛热了一轮,

    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的韩跃进发言道:“下面我也说说我们厂的情况。”

    “我们厂年底主要承担的是‘城市电网标准化试点’任务。”

    “现在市里正在推进五个城区的低压电网整合与改造工作,我们厂负责的是西城区和宣宣区两个片区,目前已经进场完成了40多个小区的配电设施配套。”

    他说到这儿,略顿了一下,继续补充道:

    “同时,我们最近刚接到全国城建局的一项技术委托,起草一套小功率控制盒的通用结构图样,作为明年全国推广前的试点准备。”

    “这项任务目前处于初稿设计阶段,由我们厂牵头,联合几家兄弟单位共同推进。”

    韩跃进说到这里,语气一转,话锋落在会议主题上:

    “关于‘产教融合试点’,我们厂的态度也很明确。”

    “完全支持市经委的部署,愿意根据实际岗位情况安排技校学生进厂实习、跟岗学习。”

    “我们厂属于典型的技术配套型单位,不像钢铁、机床这些大车间生产节奏那么快,但工艺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岗位分工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纪律性要求也比较具体。”

    “这些年我们也接收过几拨技校学生实习。说句实话,肯学、肯问、肯动手的孩子,到我们厂基本都能带得出来。尤其是电气工艺、安装调配、图纸校核这几项,我们有成套带教流程。”

    他抬头扫了一眼技校方向,补充道:

    “现在厂里电控装配一线正好在做样式盒设计的结构打样,还缺图纸绘制和手工排线的辅助工。只要技校这边能提前筛选一批基础扎实、守纪律的学生,我们愿意第一时间接收。”

    “老师这边不用太担心,我们会把学生纳入现有班组安排,按照项目节点分阶段轮岗。能留下来的,将来也是我们的用人储备。”

    嘶……

    陈露阳小眉头皱起来了。

    这啥意思?

    说好的产教联合,怎么现在听着是口风,一个个全是干得好就能留下工厂当人才储备呢?

    这让他怎么搞?

    他加入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找技校合作生产零件,可不是来给这些技校学生解决工作的!!

    虽说他也想扩充人手,但修理厂现在就这么大点的小地方,根本就没地方塞人!

    他理解这些大厂支持市经委项目,支持产教联合的力度和决心,

    可是他支持不起啊!!!

    就在他皱眉思索的时候,锅炉厂的陈正贵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我们厂年底主攻两个方向。”

    “一是配合片儿城市教委系统,升级改造一批中小学使用的民用小型节能锅炉,涉及全市140多所学校,必须赶在寒假前交付到位,确保冬季供暖不出问题。”

    “二是响应农业口的统筹部署,为几个试点县的畜牧站、小型粮库配套便携式热风干燥炉。这类设备结构不复杂,但对能耗、稳定性要求高,是明年在北方农业区推广的重点方向之一。”

    “现在这两块任务都在加紧排产,技术方案也都在收口。”

    “同时我们也参与了一部分部队后勤的配套任务,虽然算不上军工主机单位,但给西郊那边的一个军工厂,常年做应急供热模块和野战用小型蒸汽炉组件。”

    陈正贵说到这,停了一下,端起水杯润了润嗓子,随即语气一转:

    “关于‘产教融合试点’这事,我们锅炉厂态度也很明确,支持、配合!”

    “焊接、电气、装配、调试这几块都能用上人。”

    眼看几个厂长都说完了,剩下的就是陈露阳了。

    屋里众人都将目光看向他。

    说实话,陈露阳在这里坐着,实在是显得太过格格不入。

    一群中年人里混进这么一个年轻的青年,而且还跟鲁永强和何大华称“大爷”道“叔叔”,任谁都忍不住会有好奇心。

    陈露阳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开口道: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好,我叫陈露阳,是省机械厂驻片儿城区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经济系大一的学生。”

    听到“北大”,在座的几个人不由得正色看了陈露阳一眼。

    “我们修理厂目前与北大联合,正在推进一项‘小汽车零部件通用化’的标准试制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被市科委立项,列为市级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

    “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已完成三种核心件的初步试制。”

    “下一阶段,我们准备在点火线圈模块、制动推杆、联轴器套筒三个方向上,展开第二批通用件制作工作。”

    “只是……我们修理厂除了图纸和材料,基本上是两手空空。”

    “既没有合适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人手。”

    “几乎所有工艺环节都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协作。”

    “我们希望能和在座的几家单位建立配合关系,探索一个可落地的试产协同流程。”

    说完,陈露阳朝会议桌两侧轻轻鞠了一躬,落座。

    介绍环节一结束,会场短暂安静了一瞬。

    这画风打开的太突兀了。

    别的工厂都是谈成绩,谈担当,谈奉献。

    结果到了修理厂这,画风却突然拐了个弯。

    变成了谈问题、谈困境、谈设备缺口、谈希望搭桥?!?!

    这修理厂到底是来搞合作的,还是等着大家来“扶贫”的?

    再加上“大学生”这三个字放在一名发言者头上,

    几位技校校长的神色登时玩味复杂起来。

    你一个学生项目,想让我们掏人、出设备、还帮你试产?

    这哪是产教融合啊?

    这不是“借鸡下蛋”吗?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608/2837539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