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481章 你这学不白上

第481章 你这学不白上


几位技校领导互相看了看,神色有些微妙。

    程为表面没什么反应,但嘴角却下意识瞥了瞥。

    他们机电技校跟老国企那是一线绑定的合作关系,如今却要转头去跟个还没几个月的小修理厂搞“单干模式”?

    不说明着抗拒,多少也觉得掉了点份儿。

    吕世昌神色也变得微妙。

    他本来还打算中立些,毕竟第一工业技校一向谨慎,可眼下形势有点像是被“点将”进了这个新试验田,让他不动也不行了。

    再看旁边那几个老牌大厂的厂长——西山机械厂、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第一机床厂的发言人,一个个眼神却多多少少带着点复杂。

    要说不高兴吧,也不至于。

    但一个刚挂牌不久的小修理厂,突然让市里点名支持、资源倾斜,这不由得让他们琢磨琢磨……

    这陈露阳到底背后有谁在啊?

    啥门路这么硬!

    梁仲维清了清嗓子,说道:

    “今天这场协调会,时间不短,大家讲得也都挺扎实。”

    “几家单位的合作历史、产能方向都说清楚了,技校的实际情况和想法也提出来了,讨论气氛也算坦诚、务实。”

    他话锋一转,落回主旨上:

    “我提一个建议:这次会议不作强制匹配,不现场分配,也不搞什么定点定人。”

    “但会后,我们市经委会出一个‘厂校意向对接建议清单’,清单上面会把每个单位今天谈到的工艺方向、可承接内容,技校的专业配置、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做一个建议性的归类。”

    “至于怎么对接,谁和谁谈得来,谁和谁项目能合得上,那就回头各自谈。”

    “愿意走到一起的,就报项目,签合同,走程序。”

    他说得圆润,分寸又稳,尤其后一句“谁愿意走到一起”点得轻巧,落得妥帖。

    既避免了现场点名的尴尬,又把主动权交回到厂校双方手里。

    至少给他们留了一个“下台阶”的机会。

    “那就按这个意思来,后头咱们自己找对口单位沟通。”会场上有人开口道。

    空气轻松了些。

    梁仲维抬手轻轻敲了两下桌面,为这场三个多小时的会议做了一个圆满的收束:

    “‘产教协同’这块是市里定下的重点方向,更是为以后的工人队伍打基础。”

    “市里明年的技改专项经费、设备购置审批、技校扩编指标,包括产教融合试点单位的推荐名额,都要立项、要审核。”

    “名额就那么多。”

    “谁先干出来成果,谁先出成型样件、有验收报告、有参与记录,我们就先批谁。”

    顿了顿,

    梁仲维最后看了眼坐在角落的陈露阳,笑道:

    “有些单位虽然小,但思路清,劲头足,这也是一条路。”

    “怎么选,大家回去自己掂量。”

    话说到这份儿上,会议室里再没人挑刺了。

    梁仲维挥了挥手:“会散吧。”

    椅子“唰啦”一片响动,代表们三三两两起身。

    “小陈,你要回学校还是去哪,我送你。”何大华开口问道。

    “我看呐,小陈还是跟我走吧,我车比你的好。”鲁永强笑眯眯地接话,眼神还不忘往何大华那边瞟一眼,活像故意拱火。

    何大华眼角一挑:“你那破吉普,坐进去得自己踩门,算哪门子好?”

    眼看俩人又要呛呛起来,陈露阳赶紧开口:

    “鲁大爷,何叔儿,我就不麻烦您二位了,我还得去找我师兄唠唠。”

    “你师兄?”两人不约而同一愣。

    “谁啊?”

    “梁主任就是我师兄。”陈露阳没想瞒着这俩,直接开口。

    这话一出,鲁永强和何大华面面相觑,随即同时露出一种“原来如此”的神色。

    难怪今天梁仲维在会上话不多、却次次点他,

    合计俩人还是这么个关系。

    “你这学可真不白上~”鲁永强笑着说了一句。

    陈露阳羞涩一笑,一脸腼腆。

    那模样跟刚刚在会议室里摆责任、讲合作、针锋相对的修理厂主任判若两人。

    “行,那你去吧,去跟你师兄好好聊聊。”鲁永强冲着陈露阳摆摆手。

    “要是生产那边实在找不到人,就来找我。”

    何大华也开口:“就是,你那三两个零部件,我回头找个车间就帮你弄了。”

    陈露阳感动了。

    “谢谢鲁大爷,何叔~我先自己想想办法!”

    “实在找不到路了,我再来找你们帮忙~”

    听到这话,鲁永强眼神更欣赏了。

    “年轻人有骨气是好事。但骨气归骨气,遇事别硬扛。”

    “我懂,鲁大爷您放心。”陈露阳开口道。

    跟两个长辈告别之后,

    陈露阳提着文件袋,穿过市经委会议室外头灰砖青墙的走廊,一路追到了梁仲维的办公室门口。

    门半掩着。

    他敲了两下门框,笑着探头进去:“师兄,我来认认门!”

    梁仲维笑着开口:“进来坐。”

    陈露阳高兴的走了进去,刚坐下,梁仲维就夸奖道:

    “今天表现不错,蛮有气势的。”

    陈露阳笑道:“我也是头一回跟这么多厂长校长打交道,说实话,腿肚子都紧了。”

    梁仲维轻轻一哼,倒了杯热水递过来:“你要是腿肚子紧,那今天下午那几位校长估计膝盖都打哆嗦了。”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轻松下来。

    陈露阳试探开口:“师兄,我今天来,也是想厚着脸皮求您个情。”

    “这次厂校对接的匹配,能不能……多往我这边帮衬帮衬。”

    梁仲维没急着表态,反问了一句:“今天的会场上,起码有一半人心里在嘀咕,你那修理厂,凭什么能进这屋子?”

    陈露阳乐呵呵的接话:“因为我是您师弟呗。”

    梁仲维“噗”地一声乐了,伸手一指他:“你小子倒会抖包袱!”

    笑完了,

    梁仲维紧接着话锋一转,神色也沉了几分:“我可没那么大面子。”

    “你今天能进那个屋,不是因为我是你师兄,也不是因为修理厂干得多漂亮。”

    “是因为你们踩中了节点。”

    梁仲维正色道:“眼下整个城市工业结构正在松动,原来那一套‘学校贴厂房、学生蹲车间’的路子,早就走烂了。”

    “那些大厂谁都想合作,可真到了具体项目上,技校只是挂名,学生也只是帮衬,啥也落不下。”

    “而你这边,恰恰反着来。”

    “一个小单位却主动拉起院校资源,是以‘小厂+高校’的方式,走出一条全新的协作路径。”

    “不是依附大系统,而是自己站出来当节点,画图纸、提需求、设工艺,反过来让高校和技校对接你。”

    “说白了,你这个修理厂,是目前市里唯一一个尝试‘组织化整合边缘资源’的落地项目。”

    他抬眼看了陈露阳一眼,声音顿了一下:

    “一旦你这套机制跑通了,市里就能以你为范本,把零散的小作坊、小技校、边缘岗位聚成一张网,搭出一套低成本、跨主体、拼接式的轻工业协作平台。”

    “这是市里真正想看的东西。”

    “所以你不是来‘汇报成果’的,你是来‘提供方案’的。”

    他指了指桌上的文件:

    “今天会议那些人,谁没成果?”

    “但他们的路走了十年,你这条路,是没人走过的新路。”

    “眼下城郊片区、乡镇地带,小作坊一堆,全都卡在‘能干活、干不大’这道槛上。”

    “你们修理厂这个试点,说到底,是在替大家趟路子。”

    他顿了顿,语气带了点意味:

    “如果你这套‘图纸出厂、试件回校、闭环反馈’的模式真能跑通,那就不只是你们修理厂一家受益。”

    “是整个轻工业和校企合作都有了参考样本。”

    “这就是你今天能进这个会场的真正原因。”

    梁仲维说到这儿,终于抬手把桌上的那份材料推了过来。

    “我会让装备科和职教办那边全力配合你。”

    “技校资源上,第一批你先挑两个,后面再跑顺了,看你干得怎么样,我再给你扩。”

    话音落下,陈露阳脑子“嗡”的一下,整个人像被热血冲得通透。

    他猛地站起身,手指不自觉地在桌边抠了抠,像是要让自己平静一点,可话却没收住:

    “谢谢您,师兄!”

    “我一定好好干,不给你丢脸!”

    梁仲维笑着点头:“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我一会儿要下去听个汇报,就不留你了。咱俩以后再唠。”

    “好嘞师兄!”

    ……

    就在陈露阳双眼锃亮,决定大展宏图的时候。

    此时北大的校园里,

    一条红色横幅从湖畔对岸斜斜挂起,上面写着八个大字:

    “继承先烈精神,勇担青年使命”

    横幅两侧站着整齐列队的鼓号队与旗手团。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一二·九火炬接力彩排正式开始。

    一侧观礼区内,团委王书记陪同刘副校长在旁边观看彩排。

    由于今年的一二·九纪念活动规格高、阵仗大,

    学校高度重视,

    所以主管团委工作的刘副校长也亲自到场,实地把关。

    随着火炬传递至第七棒,副校长举起手中的名单,看了看,突然疑惑道:

    刘副校长举起手里的名单,纳闷:“第七棒是……陈露阳怎么长的跟照片不一样啊??”

    虽然刘副校长没见过陈露阳,

    但是实在架不住这小半学期里,陈露阳成天刷屏。

    不是今天上学报,就是明天上报纸。

    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只要略微关心校园动态,多多少少都听过他的名字,见过他的照片。

    团委王书记赶紧解释:“陈露阳找我请了假,说要去参加市经委的协调会,眼前这个是找来替彩排的同学。”

    刘副校长目光略显意外:“他去市经委开协调会?”

    “是的。”王书记点点头,“市里发来的正式通知,我也看过了,确实是要求项目负责人参会。”

    “现在这学生啊,可是一届比一届厉害了。”刘副校长颇为感慨的说了一句。

    “回头他回来,你们记得把彩排细节、走位顺序都跟他说清楚。”

    “仪式当天,可不能出纰漏。”

    “放心,副校长。”王书记连连点头。

    ……

    晚上,天早已黑透了。

    北大宿舍楼走廊上挂着几盏十五瓦的小灯泡,光线昏黄,摇摇晃晃,却透着几分温暖。

    陈露阳一推开421寝室的门,屋里正热火朝天地唠着嗑。

    “哟,挺热闹啊!”他边摘帽子边笑,“说啥呢?”

    陶润泽一拍大腿:“说你呢!”

    “说我?”

    陈露阳听见自己被点名,把包往床上一放,搓着冻得通红的手,

    “我又咋了?”

    “还能咋,不就彩排那点事儿呗。”

    郑哲盘着腿坐在床上,一边嗑瓜子一边喊,“你今儿不来,我可把你那第七棒全程给你走了!”

    “那风吹得我脸都冻木了!”他说着忍不住吸了口气,“你欠我一顿饭,少不了的。”

    “成!回头我请,管够。”陈露阳笑眯眯地拍拍他肩,“快说说,彩排咋样?”

    郑哲来了精神:“可热闹了!你那前一棒,第六棒,竟然是个外国留学生!”

    “啊?”陈露阳一愣,“男的女的?哪个国家的?”

    “男的!听说是法国来的,好像叫……皮什么来着?”郑哲挠挠头。

    “皮埃尔?”陈露阳脱口而出。

    “对对对,就是他!”郑哲一拍大腿。

    “眼珠子瓦蓝瓦蓝的,说话还带鼻音,特文明。”

    “真的?”杀猪小白胖孙乐根好奇开口。

    “当然是真的了!”郑哲手里抓着一把毛嗑。

    说起来,虽然都是一个学校的,可他们其实大多跟留学生没啥交集,猛然听说要和外国人一起接火炬,都觉得新鲜得很。

    “然后呢?路线怎么走?”陈露阳边笑边问。

    郑哲赶忙眉飞色舞地把彩排的线路、口号、标志动作一股脑地全说了一遍,连转几个弯、怎么站位都没落下。

    众人听得正起劲,郑哲忽然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开口:

    “对了,你们猜猜这次活动主持人是谁?”

    “谁啊?”

    “戏剧社的许云峰。”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608/2837539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