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第124章 大女儿小名丑丑

第124章 大女儿小名丑丑


乾清宫西暖阁,朱由检从谈太医手中接过自己的女儿,抱着她蹲在了床边。孙世绾疲惫地睁开眼睛,盯着闺女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苦着脸说道:“好丑啊!”

    “额!”朱由检闻言哑然,“丑吗?这不是挺好看的吗,有鼻子有眼的。”

    这娃娃或许是紫禁城建立二百年以来第一个出生在乾清宫的孩子。不得不说,朱由检偏心得理直气壮、偏心得明目张胆,以至于后宫诸多妃嫔都隐隐以贤妃为首。至于两位皇后,那跟她们不在一个阶层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她们对皇后若即若离、敬而远之,反倒是绾绾来得早、地位高,跟周皇后关系还算不错,而周皇后又跟懿安皇后、皇嫂张嫣关系最为要好。

    明代皇子需要按照字辈以及五行相生取名字,公主就随便了。按照习惯,大明公主往往在出嫁前才会取大名,平时官方以“皇长女”“皇三女”等称呼,私下里称小名。

    由于孩子妈觉得她丑,所以朱由检的大女儿就叫作“丑丑”。明代人也喜欢叠词,皇室也有取贱名的传统,所谓“贱名好养活”。

    皇帝生女,本来朝廷不会有什么反应,不过这也证明了皇帝的生育能力,可喜可贺。大明皇帝致人怀孕的能力从来不差,但是不知道从哪一代皇帝开始,想生下来一个健康的孩子实属不易,甚至刚出生就是死胎。

    丑丑六斤三两,哭声嘹亮,能吃能睡,得配俩奶妈。

    外廷反应平平,朱由检却借口庆祝,给三千京官每人发了二十两银子的红包。主要是收税这段时间,干活的顶着同僚压力猛猛干,不干活的顶着皇帝和宰辅的压力猛猛弹劾,委屈的委屈,怨恨的怨恨。

    朱由检收夏税肥了一波,也得安抚一下手下们。官员不也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嘛?对他们太好不行,对他们太恶劣、相互视为仇寇,也没办法开展工作。

    二十两红包是朱由检私人发的,不仅太仓收获喜人,半年税收足了往年一年的量,朱由检的小金库也回了一波血,他的内帑目前有银二百四十二万八千两,粮仓有粮食四百万石。

    除了私人红包,朱由检还让户部给百官补发了一个月的足额俸禄,这个是整个大明中央和地方官员都有的,不过地方俸禄名义上是朝廷发放,实际操作还是从地方财用拨款的。

    朝廷战事危急,要钱要得紧,前几年地方留用税被压到了一成,老实上交的地方官饿死,也有人直接瞒报的,朱由检如今已经恢复成了正常的三成左右,朝廷跟地方三七分成,他所做的这一切不过只是想多收点税而已,大明是穷死的。

    大水漫灌之后就是论功行赏了,朱由检说过要赏罚分明,不然官员干活不积极。朱由检让毕自严把能干的、干得不错的手下列个名单出来,这是公然让他拉帮结派、培植党羽。

    但凡他有私心,就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权倾朝野,甚至最终架空皇帝,历史上很多权臣都是这样来的。

    当然,人都是有私心的,毕自严也不例外,不过文武分隔一定程度可以避免,他成了皇帝鹰犬也自绝于百官,想要成权臣多少有点难。

    按照大明传统,首辅是要发挥带头作用,与任性的大明皇帝对抗的,投靠皇帝的首辅有多招人恨可想而知。

    一场大巡下来,地方的官员被撸下去很多,这样就空出了很多位置。北京官员的正常编制其实只有一千四百多,实际上却有三千官员。

    要紧的干活的位置缺员,吃干饭的闲散人员却不少,像勋贵、荫庇官员就是这一类。这些人也不能粗暴开除掉,不然谁知道会不会蹦出一个李自成来。

    驿站开支不小,效率却不太行,北边的还勉强能用,南方的简直不堪入目。很多时候,地方的公文都得另外雇人护送。毕自严一直有进行驿改,走的是张居正的路子,但他却没有张居正的威望和手腕。

    张居正驿改是拒绝闲杂人等违规使用驿站,违令者严惩,为此他甚至把地方巡抚级别的官员给下狱了,这才终于发挥了些许作用,削减了驿站的开支。

    但是大家见毕自严混得那么好,怎么可能愿意让他专美呢?大家眼看皇帝铁了心支持毕自严改革,又没什么阻止的办法,那么就只能加入了。

    刑科给事中刘懋在奏疏中指出,驿站每年耗费数百万两白银,且官员私用、勒索驿站现象严重,建议裁撤冗余驿站,削减经费。

    “嗯,建议得很好,”朱由检心想,“建议他下次不要建议了。”

    其实什么税制改革、恢复张居正考成法改革,这些都是流于表面的东西。真正的深入改革,应该是改革大明这一团糟、无比混乱的官制,责权不明、相互掣肘,想做事的被阻扰,想让人做事吧,他们又可以相互推诿。

    明明是个刑部给事中,却可以对驿改发表意见;不同部门的官员不能专司职责,六部之间跳来跳去,导致一点专业性都没有。真正能干活的只剩下了手下的吏员,吏员升迁无望,只能拼命捞钱。

    这部分才是大明的底层代码、屎山代码,朱由检还不敢去碰,因为真的有可能导致整个大明的崩塌,只能捏着鼻子勉强使用,依靠着少量的能臣干将,拖拽着整一个臃肿低效的大明朝廷。

    卢象升干得很好,管辖下的州府都交足了夏税税额,而后将税银亲自押运至京师,分毫不少。不像其他省份的税银,运着运着就少了两三成,就这还是看在皇帝打了胜仗,大明一时半会不会完蛋的面上。

    如果是流贼遍地的时候,他们就更有充足的理由让税银漂没了。朱由检就是要打肿脸充胖子,吊住一口气。

    国家不是一点点变弱的,是在某一刻,突然之间“嘎嘣”一声猝死的。为什么万历以后大明税收断崖式下跌?还不是因为萨尔浒之战打输了?!

    奢崇明和安邦彦也是看着朝廷在辽东战败才反叛的,非常黑色幽默的一点是,他们反叛的时候,是打着北上支援辽东的名头,发动的偷袭。

    在朝堂的一些官员的眼里,秦良玉跟这些反叛土司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土司。所以他们不喜欢秦良玉,也不明白为什么几代皇帝都那么信任秦良玉。

    卢象升刚刚升迁还没半年,短时间内不适应再升了,倒不是朱由检舍不得,只是安排好的官员不宜频繁调动,可以累功升迁。

    朱由检本来想赏卢象升两个屁股大的宫女的,但是又想起来这厮是个纯爱战神,连妾都不纳的,只能作罢,翻箱倒柜找了把永乐大帝的腰刀,赐给了他,以示勉励。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314/2837575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