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老师有工分
推荐阅读:惊悚典当铺,阴当失魂活当送命! 从火影开始成为忍者 重生老太一发威,三儿一女齐下跪 攀金枝 国运火影手游:你懂笼子加火吗? 诸天之笑傲第一剑 大明皇孙 边总别虐了,夫人她真是豪门千金 七零军医娇又美,西北全军争着宠 横推高武,从推演功法斩妖除魔!
世和的想法没错,东方朔就是怕事的人,上面来的任务就是事,接到通知就要想办法完成。
他就怕收到文件,文件一到,都是事,不是什么好事,全是麻烦事。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给一件任务,完成了就完成了,不要再来第二遍,大多数都是要重来的,这就给他造成压力,心理负担慢慢加重。
东方朔比以前那个东方朔要逊色得多,他喜欢单纯的事情,遇到单纯的人,不想动脑筋去猜对方是什么人,而是放心地将自己的事办好,然后再说别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农村的土地上弥漫着变革的气息,“四清”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世和,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朴实汉子,因工作出色,被抽调到了四清工作队。
世和身形魁梧,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那是长期在田间劳作留下的印记。
他眼神坚毅,透着一股对生活的热忱和对工作的认真。
当接到抽调通知时,他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行囊,便踏上了新的征程。
四清工作队的队长是东方朔,这是个让世和一开始就感到捉摸不透的人。
东方朔身材偏瘦,皮肤白皙,与长期在农村劳作的世和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眼睛总是闪烁着灵动的光芒,仿佛藏着无数的点子。
刚到工作队不久,世和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他们负责清查一个村子的账目,其中涉及到多年来村里财务的收支明细。
在昏暗的房间里,世和与队友们对着那一本本泛黄的账本,逐笔核对。
随着清查的深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账目上出现了诸多疑点,一些资金的流向不明。
世和眉头紧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反复翻阅着账本,试图找出破绽。
而此时,东方朔却靠在椅子上,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着桌面,看似悠闲。
世和忍不住开口:“队长,这账目问题不小,咱们得赶紧想办法弄清楚。”东方朔笑了笑,说道:“别急,总会有办法的。”
之后的日子里,世和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走访村里的老人,了解当年的情况;东方朔则是四处与人闲聊,看似不务正业。世和心里有些不满,觉得这个队长太过散漫,怕动脑筋。
一天,世和在村里走访时,遇到一位曾在村里担任会计的老人。老人欲言又止,世和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必有隐情。他耐心地与老人交谈,从家常聊到村里的过往,逐渐取得了老人的信任。老人终于透露,当年有几笔款项被村里的干部挪用,但具体情况他也不太清楚。
世和如获至宝,急忙赶回工作队,将这个消息告诉东方朔。东方朔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他站起身来,拍了拍世和的肩膀说:“走,咱们去会会那些人。”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东方朔展现出了世和意想不到的一面。他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口才和智慧,从那些试图隐瞒真相的人口中套出了关键信息。原来,村里的几个干部相互勾结,挪用公款用于私人投资,企图瞒天过海。
在铁证面前,那些干部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世和对东方朔刮目相看,他意识到,这个看似怕动脑筋的队长,实则有着自己独特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随着四清运动的推进,工作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但世和与东方朔在合作中逐渐默契起来,他们一个踏实肯干,一个足智多谋,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四清运动的浪潮中,留下了属于他们的独特印记。
世和突然想到一件事,见办公室没人,就对东方朔说:“东方哥,打听一件事可以吗?”
“可以,问吧!有啥事?只要我知道的,肯定会告诉你。”
“我就是想问问,老师是不是有工分?”
“这个问题很简单,看是什么老师了?”
“民办老师。”
“现在民办学校很多,大部分各个村的集中地,会有一所学校,学校建成后,就会招来一些老师,学校一般都是民办的,老师当然也是民办的。”
“那民办老师有什么待遇?”
“当然有工分。”
“农村还有谁有工分?”
“还有军属。”
“军属有工分?”
“对,你不是军人吗?你的家人也有工分的。”东方朔问道。
“是的。我是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不知道家属有没有工分?”
“有工分。”
“这是全国统一的还是地方的规定?”
“全国都一样。因为服役人员都是一样的,其家属都要照顾,当然都要给工分。”东方朔说道。
“那就奇怪了。”
“怎么了?难道你在服役期间没给你家属工分?”东方朔问道。
“咋从没听说呢。”
“那你要落实一下,免得民办老师的工分也给搅黄了。不是我挑拨关系,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东方朔说道。
“我这就核实一下!”
“好!你去吧!”
世和立马给刘冰玉写信,写完后立即投递,为了省钱,他只写平信,不需要挂号,他相信邮局会送到。
果然,刘冰玉收到了信,一看懵了,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工分,为了回信有内容可写,她就去找校长问。
校长姓贾。
“贾校长,我想问一下,像我这民办老师,有没有工分?你知道的,我们家没劳动力,老的老,小的小,丈夫也不在身边,里里外外都是我在操劳,如果代课有工分,我就还干,不担心超支,如果没有工分,我就不能干下去,你知道的,再干下去,全家都要挨饿了。没有工分,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要喝西北风了。”刘冰玉说道。
“你说的这个事,我还不清楚,我只是负责学校管理,工分是村里的事,我可以帮你去问问村里的高会计。”贾校长说道。
“这是大队高会计管的事吗?”
“是的。”
“那拜托问问,问清楚了我也好做决定。”刘冰玉说道。
贾校长知道世和在四清工作队,手里有权,也不敢马虎,立马去大队找高会计。
大队高会计看到校长,知道他的娃娃在学校读书,也不敢马虎,老远就出来迎接。
“贾校长咋来这么巧?我也才回来。”高会计说道。
“哦,我知道大会计天天在外忙,十回有九回都找不到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真是天照应,让我找到大会计。”
“可别说大会计,大会计,我就是一般的会计。别戴高帽子了,有啥事就请说。要知道我的人质在校长手里,难道我活的不耐烦了吗?”高会计说道。
“什么人质?”
“就是我的儿子,不是在你的学校里上学吗?他就是人质。你想怎样勒索都行。”高会计说。
“看说这话干啥?我咋敢勒索你呢?你是会计,就是算账的,算过的帐无人质疑,因为太准确了。今天来,就是想弄清楚超支的事,到底是咋回事?可以帮忙解释解释吗?”
“我说啥事呢?原来是超支啊!支出超过规定或计划。说直白一点,就是倒欠。农村家庭因为人口多劳力少,或者家庭遇到天灾人祸,从生产队列支的钱物数量超过了当年应该分配的钱物,就形成了超支。比如,这一年,一家人的总收入只有一百元,你却从生产队分到了一百二十元,那么,你就超支了二十元。对于超支部分,通常情况下会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兑现,就是拿家里的财物折兑,还有一种是下年度从工分中或应分配的钱物中偿还。”
“那要是超支了咋办?”
“为克服因人口多而劳力少造成的更大超支,老人和小孩都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最大限度地为家里挣一点工分。放牛是最佳选择。通常一家只会放一头牛,老人孩子多的也会放两头。”
“除了放牛,还有什么办法呢?”
“除了放牛,参与插秧割谷之类的农活也是常态。生产队提倡小包,通过抓阄的方式,认领若干面积的田块,在村民的带领下,插秧或割谷。为了多挣工分,成年人会尽可能地选择面积较大的田块。天还没亮,就被成年人喊起来,闭着眼睛就下田,晚上,经常是干到掌灯以后。哪怕是在上学的孩子,也会早上干上一阵农活后再去学校,下午放学后,以飞快的速度打完猪草,再跑到田里干农活,吃完晚饭后才能写自己的作业。那时,遇上双抢,农村的学校通常会放农忙假,老师和学生都得回家集中忙几天农活。那时所有的付出,只是尽可能地使家里不至于在年底分红的时候出现超支现象。”高会计说道。
“原来是这样。那我想问问,哪些人一般不会超支?”
“就是有劳动力的啊!”
“万一没有劳动力怎么办?”
“像有的参军入伍,家里没劳动力,有的像老师你,在学校教书,家里也没劳动力,等等,家里没劳动力的,有不少情况,总之就是缺乏劳动力。这样的家庭容易造成超支。”
“那像上面的家庭超支了怎么办?”
“那就拿钱交给大队。不过,话说回来,像服役军人和老师都会给工分,给的工分,就算有劳动力,也不会出现超支,贾校长,你家没有超支吧?”
“没有,没有,我是想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我也是有工分的吧?”贾校长问道。
“校长,你今天来找我是来搞笑的吧?你有工分,咋会超支呢?所有的老师,都有工分。公办老师不用说,人家有工资,大队也管不着。民办老师有工分,也不会超支,除非大吃大喝浪费严重的才会造成超支。”
“我明白了,也就是说,五保户没有照顾,照顾的只有军属和老师。”贾校长说道。
“对,这两类人不用担心超支问题,因为有工分,哪怕不下地干活,也算是劳动力,这个是全国统一的,没有谁不遵照执行。”
“万一有人不遵照执行怎么办?”
“你可以投诉或者举报,没有谁有这么大胆。如果发现,一定会被严肃处理的。”高会计说道。
“我知道了,谢谢大会计。你还要出去吗?”
“别客气,贾校长,我还要出去,五队的找我过去对一下账目。对完账就要到四队去,这两天比较忙。”
“我看你总是忙,不是这两天。”贾校长说道。
“你真有意思,好像学校的工作很轻松吧?”高会计问道。
“哪里哪里!学校的事比你这里复杂得多。做人的工作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牺牲和代价,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才行。”贾校长说道。
“对,我最近听人说一个名叫刘冰玉的到了你们学校?”
“是的,她来了。在学校教一到五年级语文和音乐。”校长说道。
“是跟班走吗?”
“是的,她的教学水平比较高,真是老师中的佼佼者。”贾校长说道。
“那我儿子是不是在她班上?”高会计问道。
“不在。”
“为啥不在?”
“她才来,你儿子在她来之前,是李老师在教,中间换到刘冰玉的班担心他不适应。恐怕影响他的成绩。”
“贾校长说说看,假如刘冰玉和李老师比较,哪个老师更厉害?水平更高?”
“说实话,刘冰玉的水平更高。因为刘冰玉从小教导有方,据说她父亲重视教育,从小就严格要求,让她读书,在整个村庄没有第二个父亲这样对待女儿的,逼迫女儿读书,靠读书改变命运。她的父亲是有远见的智慧人。”贾校长说道。
“原来如此!我听说她结婚前是个唱戏的,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她的亲妈在生下她弟弟之后不久,得了产褥热,感染病毒,抢救不及时,死了。农村的医疗条件你知道的。她的妈妈去世的时候她才五岁。孩子小,需要照顾,她的爸爸又是村里的小队长,公事比较多,还要从事农业生产,忙不过来,只有续弦,娶了后妈,后妈生了孩子,接二连三,家里的弟弟妹妹就多了起来,人多,都要上学,经济上有些够呛,为了让弟弟妹妹有学上,就让刘冰玉停止上学,那个时候她已经读到高中一年级,全村就只有她一个上高中。她退学后,就在村里才成立的剧团参加培训和演出,表演的都是***,她是艺术家,不是唱戏的,以前可以叫,现在不能叫。具体原因你知道的。”贾校长说道。
(https://www.shudi8.com/shu/743780/3554236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