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1968:从养殖开始奋斗 > 第373章 传承!

第373章 传承!


时间流逝。

    转眼便进入隆冬腊月。

    1月13日,京市。

    临近年关,虽然严寒依旧,却难挡人民的热情。

    因为在这里。

    第四届人大马上就要在此地隆重召开。

    对于刚刚在黄淮海特区创造了“盐碱地上起金仓”奇迹的苏文宸而言,这次大会的意义尤为特殊。

    ,苏文宸拿起一份标题为《黄淮海发展特区设立草案》的文件,仔细检查了好几遍,才认真的装进公文包里。

    接着拿起放桌子上的第四届人大代表证。

    缓缓的夹在胸前。

    走到镜子前,看着镜子里沉稳坚毅,眼眸深邃身影。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苏文宸感觉胸前的代表证沉甸甸的。

    他已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基层干部,而是带着一个生机勃勃的特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以及一份关于“特区”未来的立法草案而来。

    步入宏伟庄严大会堂。

    穹顶高阔,灯光璀璨。

    空气里弥漫着庄重而热烈的气息,伴随着代表们一个个入场后,全场顿时响起阵阵低声的交谈与文件翻阅的沙沙声。

    就在这时,一股无需言语的特殊气场悄然蔓延开来,许多代表不自觉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主席台侧方的入口方向。

    首先一道面容清癯却笔挺如松身影出现,他穿着一身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灰色中山装,步履沉稳。

    而他的身前的轮椅上,则坐着一位身体已显羸弱,但那双深谙历史烟云,洞察世事变迁的眼睛却没有丝毫变化的老人。

    老人扫视会场,那目光仿佛积蓄了万里风霜后的平静大海,表面柔和,内里却蕴藏着改天换地的磅礴伟力。

    他坦然接受着这种不便,眼神里却透露出的力量,并未因坐姿而削弱半分,反而在这不便中更添一种历经沧桑的沉静力量。

    随着后面的老人稳稳扶住轮椅的推把,轮椅缓缓移动,几乎没有发出声响,却仿佛踏在包括苏文宸在内,在场每一位代表的心弦上。

    看着眼前一立一坐缓缓入场两位长者。

    苏文宸心头涌现阵阵酸楚。

    一位脊梁坚毅如磐,撑起了国家的责任。

    另一位现在身影虽显疲惫,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脊骨所系。

    这一刻全场陷入了更深层的寂静。

    呼吸似乎都凝滞了,唯有心脏在胸膛里擂鼓般震动的声音清晰可闻。

    每一个角落的代表,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

    很快,随着两位长者入席。

    会议议程开始有序推进。

    一个个议程开始提及,商议,投票!

    当议题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时,会场的焦点逐渐凝聚。

    “下一个议程,由黄淮海特区代表苏文宸同志发言!”

    随着大会主持人的话音响起。

    苏文宸也敏锐地捕捉到,主席台上几道目光扫向自己。

    有期许,欣慰,好奇,各种目光不一而足。

    苏文宸作为发言人,也在代表们和摄像机镜头的注视下,稳步走向发言席。

    他没有立刻宣读手中那份《黄淮海发展特区设立草案》的内容,而是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回顾起来。

    “各位代表!同志们,四年前,在苏鲁豫皖交界的黄泛区盐碱地上,我们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群众智慧和科技力量。”

    “用‘治碱肥’驯服了不毛之地。”

    “我们发展了‘治碱兔-速生鸡’的闭环循环产业,引进了大型化肥厂,饲料厂,孵化系统,食用菌设备。”

    “初步构建了一条从‘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

    “三年后的今天!”

    苏文宸的声音提高了些,带着特区发展的澎湃。

    “那片曾经的贫瘠之地,已矗立起规划合理的工业区,繁忙的铁路支线吞吐着‘盐碱克星’走向世界,治碱肥出口累计已达百万吨,成为我们最重要且稳定的外汇来源之一。”

    “‘蓝水金羽’和‘东方月华’的品牌,通过高端拍卖让国际市场领略了‘东方味道’和‘东方瑰宝’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特区内人均肉类消费量大幅提升,粮棉种植面积稳步增加,数万农场职工和周边百姓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我们真正在‘瘠田垄里起了金仓’!”

    伴随着苏文宸的话语,不少代表席中发出阵阵低语和赞许的点头。

    苏文宸提供的,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活生生的数据和变化。

    苏文宸话锋一转,语气转为诚恳而坚定。

    “我们深知,特区能有今日,离不开领导的胆略与信任,赋予了我们这片‘试验田’大胆闯、大胆试的空间。”

    “但这种探索模式的成功经验,是否具有推广性?它的未来发展如何保障?”

    “我们特区干部,特区的几百万群众,日夜期盼着一个清晰的名分和稳定的框架,好让我们能心无旁骛,行稳致远!”

    说完苏文宸高高举起手中那份,凝聚了他这几年心血的《黄淮海发展特区设立草案》。

    “为此,我们恳请大会细致审议这份草案!”

    “以立法的形式,正式明确黄淮海发展特区的法律地位,管理权限,特殊经济政策框架和发展目标。”

    “我草案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区域特色,鼓励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产业,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

    发言完毕,会场短暂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许多代表,尤其是来自经济领域的代表,眼神中充满了热切和思索。

    苏文宸的发言,不仅是在为特区请命,更是在为国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份极具说服力的“实践答卷”和制度构想。

    后续的审议中,虽然有部分代表对“特区”概念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平衡提出谨慎意见。

    但苏文宸所展示的特区实绩,清晰的发展路径以及立法草案的严谨性,还是赢得了广泛支持。

    特别是在分组讨论时,苏文宸又详细阐述了特区如何利用开放窗口进行贸易。

    时强调特区发展与周边省市的联动辐射作用,也有力地回应了不少的疑虑。

    投票结束!

    当主持人宣读表决《关于设立黄淮海发展特区的决议(草案)》时,整个会场气氛凝重。

    赞成票的数字一点点增多,最终定格在一个压倒性的数字上——通过!

    那一刻,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苏文宸强抑内心的激动,眼眶微微发热。

    他看到主席台上的长者,也露出了欣慰而有力的笑容,并朝他微微颔首。

    这不仅仅是黄淮海特区的胜利,更是国家在探索改革开放,激发地方活力道路上迈出的里程碑式一步。

    而且这一次,苏文宸参与其中,他不知道自己能否让以后变得更好,但是却也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随着一项项议程的结束,全场代表并未立刻离席。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保持着肃立姿态,目光聚焦在主席台上,会场陷入一种庄重而期待的寂静中——代表们都在默默等候着主席台上的两位备受敬重的长者先行退场。

    这种自发的等待,是对长者的深切敬意的无声表达,会场气氛肃穆而庄严。

    主席台上的长者环视全场,显然察觉了这份等待。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敬意,其中一位长者脸上露出了温和而亲切的笑容,他打破了这份安静,用轻松而略带幽默的口吻对着全场代表说道:

    “你们不走,我们,也不好走!”

    这句平实却充满人情味的话语,瞬间消解了大会堂内过于严肃的气氛,引来了一片善意的笑声和更为放松的掌声。

    在长者的示意和带动下,主席台上的领导们微笑着点头致意。

    大会堂内的代表们这才开始陆续移动脚步,而退场前几乎所有代表都不约而同的,亲自来到主席台前跟长者告别。

    哪怕是告别结束,也是一步三回头的朝着会堂外走去。

    苏文宸故意留到最后走到主席台前。

    看着上面的长者。

    “领导!”

    话音未落,那位清癯笔挺的人已温和地示意。

    不需要言语,苏文宸立刻意会,快步上前沉稳而恭敬地接过轮椅扶手,轻轻推动。

    轮椅缓缓碾过大会堂庄重的地板,向着敞开的侧门前进。

    空旷的厅堂此刻只剩下他们和为数不多,保持距离的警卫人员。

    会堂里回响着轮子转动的轻响,仿佛时代的齿轮在悄然咬合。

    推行的速度很慢。

    苏文宸微微躬着腰,每一步都走得很稳,仿佛推动的不是一架轮椅,而是特区那片正在复苏的热土所托付的重任。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轮椅上那份历经沧桑却依然厚重如山的分量,以及那份包含着深切期许和无声勉励的温度。

    通道两旁的大理石墙壁光洁如新,将这一老一少,一推一坐的身影静静映照出来。

    一个坐姿依然如山岳般挺拔,另一个年轻的脊梁也已经能支撑起来,犹如一幅无声的画卷。

    前方的路虽长,但那脊梁铸就的路基,已指引着新的征程大步向前。(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704/2837550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