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 第690章 夭寿了,山洞里的陪葬品闹事了!

第690章 夭寿了,山洞里的陪葬品闹事了!


平阳昭公主葬在哪里?

    这个问题,沈乐只好扭头,四下观望,期待能有哪位教授给他一点提示。

    山洞里这些人,怕是集中了长安考古界一半的精华,如果有人能给出答案,那大概率就在他们之间了——很可惜,他只得到了一片摇头。

    “正史上没有记载。”

    “她丈夫柴绍葬在哪里也没有记载——有没有夫妻合葬也不知道。”

    “献陵,就是李渊陵寝,附近的陪葬墓,目前为止发掘出来的,并没有平阳公主墓。”

    “昭陵附近也没有——当然,理论上不应该陪葬昭陵,献陵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娘子关附近也没有发现。咳,这件事情,娘子关水电站的发言权,说不定都比我们大一些?”

    “所以你想说被三体人带走了吗……”

    人群里幽幽飘出来一句。众人皆笑。一位老教授正弯着腰,在细细查看战马陶俑上的釉色,闻言赶紧扭头,才没有一口喷到陶俑上:

    “这!这是什么话!”

    然而,就算不知道墓葬所在,这么多考古方面的专家,对于墓葬的选址,总是有心得的。

    哪怕是沈乐,没有啃过《葬经》、《青囊经》、《撼龙经》这些阴宅风水领域的经典著作,他凭本能也知道:

    “谁会把墓葬选在水潭边上、崖壁当中啊!这又不是在写《鬼吹灯》,要搞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墓葬来!”

    既然如此,这个山洞里藏的到底是什么,就很耐人寻味了。

    一群教授带着学生们,拍照的拍照,点数的点数,画图的画图,各自忙得不可开交。沈乐就看到那个查看战马陶俑的老教授,眼睛都要凑到陶俑上了,念念有词:

    “这黄色……这绿色……这釉质……不是成熟的唐三彩,应该比它早一段时间……八十年?一百年?”

    沈乐真怕他一口啃到陶俑上去。教授,那时候的陶釉都是低温铅釉,含铅量一言难尽,您这要啃一口,大概率会搞出铅中毒——

    当然,前提是您真的能消化这些釉质。不过,就算消化不了,至少也会崩掉几颗牙啊!

    另外一个教授双膝跪在地上,挺直腰杆,用非常别扭的姿势展开双臂,拦着身后的学生。

    两个学生一左一右,抓住他的胳膊,那样子与其说是想要冲过去,不如说是想要防着自家老师扑倒在藏品上:

    “你们别过去……别过去!别碰!看这剑鞘上的彩绘花纹!以前从来没出土过!赶紧拍照——不要开闪光灯!当心彩绘褪色!”

    他旁边不远处,还有一个教授四肢伸开,整个人趴在地上,歪着头从大厅边缘的一扇木门缝隙里看。

    手指无意识地在地上比划,声音颤抖:

    “这房间里是什么?是什么?是仪仗么?从来没有出土过啊!!!”

    整个大厅里,有一半的教授在沉迷,另外一半的教授在发疯。

    只有一位年纪最长,头发雪白,胳膊上的皮肤松松地裹着骨头,看起来少说也有八十岁以上的老教授,空着双手,慢慢沿着藏品步行。

    一边走,一边数,一边低声念念有词。转了一圈,再转一圈,忽然扬声:

    “小李、小赵!”

    “孟老!”两个头发花白的教授蓦然转身,趋步过来。虽然已经快要退休了,在自家导师面前,他们还是“小谁”,被叫得一点都没有脾气。

    此时两人微微弯腰,一边一个,小心托住自家恩师的手臂,恭聆教诲。孟老挺直腰杆,四下望了一圈,沉声道:

    “这大厅里陈列的甲兵数目,你们数出来了没有?有没有什么感觉?”

    什么感觉?

    沈乐一边竖起耳朵聆听,一边飞快搜肠刮肚。这大厅里的马匹陶俑,盔甲,武器,每一样大约在几十到几百件不等,根据种类不同,或多或少。

    但是,让他根据这个数字总结出点儿规律来,恕他的学问功底不够深厚,真的想不出来……

    幸好孟老也不是冲着他来的。老人家目光微微一挪,就盯住了场中的两个青年研究者。

    其中一个抱着本子快步上前,流利念诵:

    “唐三彩战马40匹,甲士俑两百具,长槊20根,长戟20根,长枪百根……横刀……障刀……带花纹的仪仗用剑40柄……

    大鼓两面,中鼓两面,小鼓四面,大铜钹一面,小铜钹一面,铜角两根,大牛角两根,长笛四根,短笛四根……

    带鸟羽装饰的顶盖一件,怀疑是羽葆……前后陈列大量旗帜……”

    这张单子一念,哪怕沈乐的史书功底一塌糊涂,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老人家目光凝注之处,另一个青年研究者上前一步,声音流畅:

    “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这是,这是《旧唐书》里记载的,平阳昭公主的葬仪!”

    山洞里一时静到了极处。人人其实都已经有了猜测,但是,当证据摆在面前的时候,还是不止一个人屏住了呼吸。

    沈乐左侧,韩教授“咕嘟”咽了一口口水,似乎被呛了一下,反射性地想要咳嗽,又立刻紧紧捂嘴:

    这个时刻,他连多余的声音,都不敢发出一点点!

    老中青三代,无数人的眼神扫来扫去,目光相碰一下,再向上、向下、左右环顾。沈乐不用读心,就知道他们在找一样东西:

    棺材呢?

    平阳昭公主的棺椁呢?

    仪仗在这里,甲士、马匹的陶俑都在这里,盔甲和武器也在这里。那么,作为一个墓葬的核心精华——

    棺椁在什么地方?

    之前大家探查过一遍了,没有发现任何类似棺椁的存在,而且,这个山洞的整体结构,看着也不像是能够停放棺椁的!

    “……沈先生。”孟老又环顾一圈,眼神直接落在沈乐身上。沈乐赶紧趋步上前,弯腰弓背,双手虚扶住他手臂:

    “孟老,您喊我小沈就行。我上课用的教材,还是您学生主持编纂的呢!”

    是主持编纂的!

    不是他学生写的!

    动笔写的人,已经是这位老先生学生的学生了!

    您喊我沈先生,太见外了,我也真的当不起,要折寿的啊!!!

    “……小沈啊。”孟老微笑一下,从善如流地更正了称呼:

    “你带我们找到了这批文物,很好,非常好,非常难得。但是,这里的文物,我的意见是暂时保持原状,等我们有把握完全保护好它的时候,我们再来整体发掘——

    你觉得呢?”

    四下里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有人吸气,有人吐气,沈乐不能回头,就能感应到那些或轻松、或失望的波动。

    韩教授还好一点,毕竟只是来看建筑结构的,看到了也就心满意足了,并不指望连山洞一起搬出去。

    而那位跪在地上看班剑的,趴在地上尝试看清楚车驾的,吐出来的每一口气,差不多都灼烧着失望。已经有个教授失声叫了出来:

    “孟老!”

    “嗯?”

    “孟老咱们不至于这样啊!”山洞另一头,趴在地上小心给盔甲拍照的一位教授,几乎是膝行了过来:

    “这个山洞又不是深埋地底的,它有孔隙和外面相通,它不是一直在无氧环境里保存!它能在这里保存住,我们把它挪出去,也能保存住啊!”

    “是吗?”

    老人家轻轻笑了一笑。也不辩驳,也不转移目光,只是一眨不眨地盯着沈乐:

    “小沈,你怎么看?”

    “我——我说不好。”

    沈乐也没有回头看向提出异议的教授,也没有往边上瞟任何一眼,只是凝视面前这位拖着衰迈之躯,进山奔波的老人,声音恭敬:

    “按照常理,这些东西一直能接触到自然环境,不应该能保持这么久。能让它长久保存的条件,我现在还没有办法判断——”

    也许是这座山独特的灵力环境?

    也许是五金精气?

    也许是那枚已经生出灵性,几乎化形的虎符统摄了一切?

    也许,是山洞上方那座石椁,和石椁里的不明存在?当然,即便到了现在,沈乐也并不认为,那座石椁里面,沉睡着平阳昭公主的遗体……

    “不能判断,就尽可能不要改变现状,这是对的。”孟老笑了一笑,抬手拍拍沈乐手背,力道居然并不算小。

    跟着,他伸开胳膊,让沈乐搀扶着,缓步走向大厅入口处的微缩古宅:

    “大家动作快一点,能记录的赶紧记录,能拍照的赶紧拍照,然后有序撤出去——别改变了这里的环境。小沈,你带我先走?”

    沈乐扶着他小步小步向前走。没走出几步,忽然脸色一变,改扶为抱,一手托住孟老后背,一手抄起他腿弯,撒腿飞奔:

    “撤!快撤!有序撤进古宅!不要看了!赶紧进来!!!”

    一边喊,一边连续几下纵跃,直接跳到古宅门口。黄玉桐已经飞快地拔高、加宽,变成普通门楼高度,更把三间大门全部敞开。

    等到沈乐没入门内,整个山洞已经地动山摇,顶上灰尘石子簌簌下落,砸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反应快的学生已经开始向古宅飞奔。韩教授奔出两步,猛然一个折返,拉住本校研究纺织品修复的一位教授,死命往古宅拖。

    那位教授半个人悬在韩教授胳膊上,兀自挣扎:

    “让我再看一眼!再拍一张照!我差一点就拍完了——”

    “你差一点就没命了!”韩教授把他甩给刚刚反应过来,飞奔折回来拖人的两个学生,自己又过去拉人。

    沈乐已经轻烟般闪了出来,拎起韩教授,转身又冲回古宅。韩教授只觉得身体一轻,眼前一花,两条腿踩稳地面,这才反应过来:

    “这不是那栋宅子吗?我带人修过的那栋古宅……奇怪,到这里就安静了,一点儿也不摇晃了?等等,沈乐又跑哪儿去了?”

    往左看,古宅三间大门敞开,正有源源不断的师生飞奔进来,一脸惊魂未定;

    往右看,孟老高坐在正堂扶手椅上,缓缓举目四顾,仍然一脸“我是谁,我在哪儿,发生了什么”。

    两个特事局的小伙子一左一右,守在大门两侧,嘴唇翕动,分明在不断地点人头,计算还有几个人没撤进来;

    还有个别人已经缓了过来,拔腿要往外冲:

    “我导师/小李/欣欣/马教授还在外面!”

    “别出去!”韩教授算是缓过来最早的一批,这时候已经理清了思路:

    “尽量靠边,不要乱动,保持好秩序!不要挤在门口!当心踩踏!”

    大几十号人,一边往外冲,一边往里跑,更糟糕的是从两边都看不到对方——韩教授确定了,他看不见山洞里的场景——对撞一下,分分钟就是踩踏事故!

    “沈乐!维持秩序!!!”

    “在做了!”沈乐扬声回应。随着他一声高喊,几袭罗裙飘出,温柔的,却完全不容拒绝地疏散人群,把涌进来的人流安排到回廊,侧屋,后堂;

    一排泥俑跟着奔出,越过大门,直冲山洞。须臾,两俑一组,两俑一组,抬着“哎哎哎”、“啊啊啊”喊叫的师生,奔回来往下一放,又转身奔出去……

    泥俑奔跑的速度远远超过普通人。几个眨眼的工夫,跟着沈乐进山洞的所有研究者、所有特事局人员,一个不落,全被收拾进来。

    教授们面面相觑,兀自惊魂未定,沈乐已经一步踏出宅门,伸手一抓,把缩小成手串珠子的古宅捞在手里,仰头看去:

    白光。

    丰沛的,凌厉的,无穷无尽的白光,从洞顶上方泄落下来,照得整个山洞一片通明。

    山洞里咔咔作响,那些被放置在架子上,封存在箱子里,或者摆放在山洞边缘的物件,一样一样活了过来:

    甲士俑踏着沉重的脚步,自行披挂铠甲,又拿起长矛、大戟,挎上仪刀障刀,排成队列;

    唐(?)三彩马匹俑站进队列,自有甲士翻身上马,持槊在手;

    有人举起羽葆,有人高举旗帜,有人敲响军鼓,有人手持号角,奋力长吹……

    然后,所有俑人,都整齐划一地半转过头,盯紧了白光下茫然的沈乐。

    沈乐:……你们想干什么?

    你们想让我干什么,你们倒是说话啊!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694/2837518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