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 第92章 双向奔赴的战争

第92章 双向奔赴的战争


王承恩捧着厚厚的一摞圣旨,带着数以百计的内侍策马而出。

    随行的还有两百御林军。

    他们必须要先去京师找倪元璐票拟,之后才能去各地宣读旨意。

    没办法,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初衷是减轻皇帝的负担,但经过明朝历代皇帝神奇的操作之后,权利逐渐变大。

    哪怕是朱由检这种强权皇帝,发出的圣旨没有经过内阁,都不算正经圣旨。

    权威性不足以服众。

    而御林军则是去砍刘良佐狗头的。

    王家彦的反应就很大程度说明了明朝官员将领的内心反应,害怕砍一个刘良佐而引起连锁效应。

    自诩为国为民,实则破坏大计。

    朱由检既然想将军权拿到手,那就要首先确保军队将领的生杀大权在自己手里。

    也正好给天下百姓看看,他朱由检可不是说说而已!

    随着中军大帐空了下来,态度愈发恭敬的王家彦再度进言。

    “陛下,此诏即下,天下盈沸,抗奴之势无人可挡,建奴定会加大攻伐力度,臣敢请陛下先行归京,居大宝之上,统御四海王师!”

    如果放以前,王家彦早就踩着凳子开喷了。

    您都要掘人家祖坟了!还在这带着几万人跟人家二十万对干啥啊!

    赶紧回京师调大军来吧!

    可现在的他,却对朱由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不是恐惧那股杀气。

    而是敬畏之心,臣子对帝王的敬畏!

    或者说,从朱由检喊出圣旨的那一刻开始,王家彦才从心底彻底认可了朱由检这位大明皇帝。

    朱由检不知道王家彦脑子里在想什么,他也懒得去想。

    搓了搓下巴,赞同的点点头,“王爱卿此言有理,此旨一发,定然会引起建奴反扑。”

    王家彦没想到朱由检会接受,他还以为要大费口舌呢。

    不过这样也好,能明辨是非,纳谏进言的陛下,更有明君风范,赶忙躬身,“陛下圣明!”

    随后朱由检的一番话,就让王家彦回到现实。

    “咱们得赶在建奴前面,给他们来个狠的!传令王二虎,沿蓟州防线收缩防御,不可放山海关建奴入境!”

    “传令戚远,四千戚家军出兵,于张家口外列阵,引建奴出兵,若是蒙古骑兵,便击之,若是建奴八旗兵,便败之,往飞狐岭一线败退!”

    “传令黄得功,领本部中军两万人,入飞狐岭设伏,檑木滚石陷阱暗箭,有什么用什么,配合戚家军吃掉追兵!”

    “其余兵马,随朕出征,使建奴本部不敢出兵救援!”

    王家彦:“?????”

    “陛下您要不要看看您在说什么?”

    “建奴本部两红旗可是有六万人啊!”

    “还有蒙古骑兵十几万,不能戚家军破了九千蒙古骑兵,您就觉得他们能击破十几万大军吧!?”

    “而且戚家军是步军啊!”

    “对面都是骑兵,只怕诈败到时也会变成真败。”

    “还请陛下三思!”

    “不,你不了解戚家军。”朱由检淡定的摇摇头。

    王家彦说的他都明白。

    正是因为他都考虑到了,才会选择让戚家军去引诱对面的大军。

    对面的领军者是代善,跟着努尔哈赤打天下的大将。

    不出精锐,引不出建奴主力。

    而想要避免被动,就要主动出击,不管多尔衮给这四路大军都分别设立了什么任务。

    只要断其一支,便能乱其阵脚。

    相比起来,代善虽然人数众多的,但相反是最好击破的一支。

    各部蒙古加一起,各有各的算计。

    而有蒙古骑兵在,代善肯定不舍得让自己本部两红旗有太大损失。

    只要抓住这点,就能复刻破李自成的场面!

    至于王家彦所说的诈败变真败,就更不可能了。

    除非蒙古大军尽出,将四千戚家军团团围困,拼着消耗干净戚家军火药的损失。

    才能将戚远这四千人吃掉。

    亦或者代善搬出两红旗其中一部,但那样戚家军就会诈败。

    满清八旗是龙骑兵,上马赶路,下马作战。

    为了防止戚家军逃跑,肯定不会回身上马的。

    所以朱由检才这么自信。

    要是代善龟缩不出,那也没有影响。

    戚家军和他带来的神机营大炮可不少,慢慢轰呗。

    反正京师火器作坊开了,产量虽低,但也足够他用了。

    以不容拒绝的口吻,让王家彦下去和黄得功协商作战事宜。

    朱由检也正准备起身去看看玄甲骑的状态时。

    黄得功却和王家彦匆匆折返。

    前者手中举着一封盖着火漆的竹筒,神情格外激动,哪怕头盔都跑掉了也不在乎。

    “陛下!陛下!快……快!勤王……王师!”

    朱由检动作一滞,看着二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边伸手接过竹筒,一边皱眉询问道,“出了何事如此惊慌?勤王师不都被堵到黄河沿线了吗?”

    “不,是……是海上的……”黄得功大气不接下气的说道,看他满头的汗渍就知道,肯定是跑着来的。

    王家彦倒还好一些,补充道,“不是南方的勤王师,是海上的,福建总兵来援!”

    朱由检一时没反应过来,福建离这里那可是正儿八经的五千里。

    怎么可能会有福建援军抵达。

    而且他印象里也没有福建出兵的线索。

    也就没当回事,拆着竹筒漫不经心的问道,“哦?来了多少人,这福建总兵还挺忠心的吗,他叫什么,王爱卿你拟个章子,给他点赏吧。”

    “禀陛下,福建总兵名曰郑芝龙,来了约……”王家彦话没说完,就被朱由检的惊呼打断。

    “谁!?!郑芝龙!?!福建水师的那个郑芝龙?!?!”

    这反应倒是让王家彦有些发懵,一个海贼头子而已,陛下如此惊讶干嘛?

    “额……禀陛下,郑芝龙确实是崇祯十三年领的福建水师总兵官。”

    朱由检闻言,深深喘了几口粗气。

    他怎么都没没想到,第一个到的勤王师,竟然是郑芝龙这老小子!

    这货不是海贼王吗?

    虽然手握大军,听调不听宣,后来还投降了清朝。

    要不是有个好儿子,他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名气。

    朱由检都做好将北边收拾干净,再转头整他的打算了。

    然而现在他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朱由检能不惊讶吗。

    下意识的吐出一句,“他怎么会来呢?”

    王家彦和黄得功大为不解,“陛下,有援军不好吗?难道陛下有其他旨意给郑总兵?”

    “没有其他……哦……朕想起来了。”朱由检忽然想到,范景文离京前,他曾随口提过几句。

    说可以尝试拉拢一下郑芝龙,什么开海权啊,什么插旗权啊之类的。

    可他的本意是想让郑芝龙先不要那么着急站队啊!

    范景文这动作实在太快了吧!

    压制住心中激动,赶忙揭开火漆。

    要是郑芝龙真带海军来了,那他的计策就可以更大胆一些。

    说不定还能直捣黄龙呢!

    倒出其中信件,一旁黄得功也缓了过来,“启禀陛下,午时前有数匹快马自东而来,言明福建水师已至胶州。”

    “领军之人乃郑芝龙之子郑成功,携大船数百,战将八万,日前已与南京行在兵部尚书史可法汇合,留下三百小舟巡游黄河后,便再次北上,等待陛下旨意。”

    听到是郑成功带军,朱由检更激动了。

    怪不得前些日子系统中突然多了个海军的页面,感情是郑成功这一支啊。

    而且系统中有页面,就代表这支部队自己能够掌管。

    真不知道范景文到底给郑芝龙许下了什么大饼,竟然能把自己儿子和一整支船队送给自己。

    将信件展开,朱由检仔细看去。

    竹筒内一共有两封,分别是郑成功和史可法的亲笔信。

    后者表示有了郑成功留下的一万精锐和三百小舟,多铎便离不开山东,让他放心。

    而郑成功那封信则就考究多了。

    信笺用的是南海特产的龙脑熟宣,松烟墨在纸面洇出淡淡的金丝纹路,

    “臣福建水师游击将军郑森顿首百拜:

    臣闻天子亲冒矢石,摧百万凶顽于京畿,胸中激荡如南海潮涌。

    今奉家父钧命,率福船三百、宝船五十、苍山舰八十,艨艟快船四百,载红衣大炮二百门、佛郎机速射铳八百架、万人敌两万枚,并带甲战兵四万八千、水手三万二千、火器匠户六百、通译三百,押暹罗米二十万石、火药六千桶、铅弹百万发于胶州听调。

    臣虽愚钝,幼承庭训,尝闻日月重开大宋天。

    今陛下神武,臣敢不以血肉筑长城?水师健儿皆能开八斗硬弓,跳帮夺船如履平地。

    更有飞云、镇海二舰各载重炮六十四门,可催山移海。

    若蒙不弃,臣愿为陛下前驱。

    或断建奴漕运于渤海,或焚其粮草于辽河口,或直捣黄龙于赫图阿拉。

    但凭一纸诏令,九万健儿当效死力!”

    朱由检捏着信纸的指节发白,忽然放声大笑。

    转身将手中竹筒随手一扔,冲着帐外大喝道,“取舆图来!把蓟辽、山东、朝鲜的海图全铺开!”

    黄得功和王家彦不知道信中写了什么,但看朱由检的反应,二人就知道,建奴不在是威胁了!

    很快便有十二名御林军抬着五丈长的《九边海防全图》进帐。

    朱由检快步走上前去,仔细研究起来。

    多尔衮这次几乎是倾巢而出,八旗里只有正蓝旗还在盛京待着负责后勤运输。

    根据夜不收的探察,可以确定喜峰口就是多尔衮的后勤周转基地。

    朱由检本想直接带兵去点了他,但被黄得功以可能有诈的名义拦下了。

    喜峰口天天都有大车进出,却没有重兵把守,只有寥寥五千正蓝旗守卫而已。

    在这种近乎国战的大战场面前,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而且夜不收也只查到了代善的后勤路线,由三千正蓝旗士卒负责。

    两黄两白在河南山东,两红旗在张家口,镶蓝旗在山海关。

    这就代表建州三卫满清腹地只有区区两万正蓝旗。

    能回援的也只有山海关的镶蓝旗。

    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朱由检怎么舍得浪费。

    按照郑成功信中所言,他有战兵小五万,还有各式火器火药,大炮什么的也多的是。

    带兵深入辽东破盛京一点问题没有。

    要是多尔衮知道有明军进入辽东地界了,就算有天大的计谋,也没有,肯定得紧急调兵往北边赶。

    他和多铎又都越过了黄河,有郑成功的小船巡游,很有可能将这二人和满清八旗主力上三旗留下!

    想到这,朱由检彻底坐不住了,抬头看向黄得功。

    “取朕的金甲佩剑,赏郑森!再拟旨,加封郑森为靖海将军,领登莱总兵,赐穿蟒袍!”

    但说完这些,朱由检还怕不够,他现在没有白银,没办法给郑成功的舰队加词条。

    为了防止郑成功不尽力,错过这个天赐良机,朱由检再次扭头看向王家彦。

    “王爱卿取纸笔来,朕要给郑森回信!”

    王家彦刚研磨好松烟墨,朱由检便夺过狼毫在绢帛上挥洒,“朕闻海波万里,不及卿忠贞一念,今着卿部即刻北上旅顺,抢占金州湾。”

    “待登陆后,分兵两路,主力北上盛京,此时建奴巢内空虚,仅余两万弱旅,以卿之能,定可三日下城,但恐关内建奴哀兵之势,则需卿围城十五日,待朕旨意。”

    “另遣快船载精兵三千,至朝鲜国,令朝鲜国主配合出兵,袭扰建奴边关,凡战之所获,皆归朝鲜国主所有,若朝鲜国主不从,卿可以天子剑斩之!”

    “个中详细,卿皆可先斩后奏!”

    “陛下,朝鲜尚属藩国”

    王家彦话音未落,朱由检已将沾着墨汁的佩剑拍在案上,“哼!让郑成功告诉朝鲜国主,要么出兵,要么朕帮李淏换个能听懂人话的坐在汉阳殿!”

    “朕要让多尔衮知道,让全天下知道,欺辱我百姓者,十倍偿还!”

    “另外去告诉王二虎,让他给朕咬住山海关建奴,不能让他们回援关外!”

    “黄得功,去击鼓聚将,该和建奴算算账了!”

    后者当即抱拳行礼,转身走出大帐。

    阵阵鼓声被敲响,近五万大军集合起来。

    而戚远则带着戚家军,正往张家口赶去。

    在他们对面不足四十里,勒克德浑带着的三千代善亲军,也正在快步赶路。

    两边目的出奇的一致,那便是败!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128/2837578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