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124章 一路把宋江撵到高丽国上

第124章 一路把宋江撵到高丽国上


第124章  一路把宋江撵到高丽国-上

    相比于你死我活的异族间战争,两支同文同种的军队打内战,最大的差异点就在于,落入颓势的一方相对会更容易投降。

    毕竟不存在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考量,输了就投呗。

    所以随着黄信被擒,燕顺、王英、李忠被杀,这支梁山军骑兵残部基本上就彻底崩了,除了少数逃散得比较早的逃兵,剩下的只要被关胜和岳飞穿插切割包围了的,都是成建制投降。

    哪怕没有被包围的,只要有被追上的趋势,也多半没有继续顽抗的意志,稍稍意思一下后就投了。

    凭良心说,被岳飞杀死的四将里,或许也就李忠可能有点挽救的价值,水浒上也没听说此人有什么特别恶劣的劣迹。但没办法,他和周通共事的年份太多了,周通死在岳飞手上,他一时冲动誓要报仇,岳飞也只能真刀真枪与之公平一战。

    何况当时他们还是三将先后夹攻岳飞,被反杀也无话可说。

    其余周通、王英、燕顺,前两者贪淫好色,且屡屡掳掠良家妇人糟蹋,后两者杀人取心肝煮酸辣醒酒汤,其中王英算是两毒俱全,被岳飞所杀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这一战打完,关胜和岳飞居然收服了近千人的俘虏和降军,还拿到了上千匹战马。俘虏和缴获的规模,竟然有关胜和岳飞带来的本部人马三倍那么多。

    这个迫降比例,已经超过之前临淄之战了,也超过岳飞之前打的那些斥候战。

    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凭良心说,也跟关胜当众生擒了黄信有关——之前临淄之战,岳飞虽然也擒了秦明,但他是先一枪捅中秦明肩膀,秦明受伤坠马,鲜血淋漓,周遭的敌军都看在眼里,也就多半以为秦明死了。

    这次关胜却非常有耐心,在混战中宁可拖到三十招才瞅准机会制敌,而且一上来就是用刀面拍飞黄信。周遭的梁山骑兵也都看到黄信没死。

    加上黄信伤得不重,被关胜擒获后很快就用皮囊里的冷水泼醒,逼他出言劝降,才有了大批骑兵成建制投降的盛况,没有造成更大的混乱。

    打完这一战,梁山军的骑兵力量基本上算是完蛋了,虽然可能还有逃出去小几百人,但这些人未必都会归队去找宋江。

    宋江手下剩余的全部骑兵数量,最多也就是三位数,而且主要是各种斥候哨骑队,以及保证头领们有战马可骑,已经拿不出成建制的骑兵作战部队了。

    关胜大胜之后,也无力再深追,当晚就在寿光县驻扎,消化战果,并且把最新的战果也汇报到赵子称那儿。

    赵子称和呼延庆得到消息后,自然会知道如何配合、水陆并进彻底敲响宋江的丧钟。

    ……

    在给赵子称写信报捷之前,关胜也想到了一些问题,觉得有必要跟岳飞商量一下。

    于是当晚就找了个机会,跟岳飞喝几杯。

    寿光城里倒是没被梁山军祸害得太惨,百姓们见官军光复了县城,也勉强有些小康士绅出来迎接,供应酒肉。

    关胜和岳飞约束士卒比较严谨,没有趁机劫掠,这对于本地百姓来说就已经是烧高香的事情了。

    至于拿出酒肉劳军,士绅和小康之家都觉得是应该的,只要出这么一点点物资,就能打发一支军队,本朝自开国以来都很罕见。

    关胜让人煮了一头老得快死了的耕牛,也不顾牛肉粗粝坚硬,拿相对软一些的牛腩请岳飞下酒。

    “鹏举兄弟,此番出战之前,其实赵府君面授机宜、交代过我要注意几件事情。不过如今这些事情,也涉及到你,我不便做主,就跟你商量一下。”

    关胜一边说着,一边抽出匕首割了一大块牛腩放到岳飞盆里,如是说道。

    岳飞连忙放下盛酒的大海碗,肃然拱手:“既然是府君交代、将军也觉得合理,自然该执行,又何必问我,我本就是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只要执行命令就行了。”

    关胜摆了摆手:“话虽如此,此事却涉及你个人的利益。事情是这样的,此番出兵之前,赵府君就交代我,说秦明、黄信等青州官军旧将,都是被裹挟从贼的,原先为官府勾当时,也多被同僚或上司陷害,属于身不由己。

    因此对秦明、黄信等人的处理,肯定要与那些据说淫人妻女、喜食活人心肝的禽兽不同。如果有可能,还是要劝降他们,以为朝廷所用。”

    岳飞听得微微一愣,觉得这事儿是很应该的,似乎没必要商量:“此乃自然之理,本就该给他们自新的机会。朝廷赏罚不明,我辈武人有冤情的也不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自然是全力支持的。”

    关胜微微摇头:“事情没那么简单,当时赵府君又跟我分析了一些情况,倒是跟今时今日的现状颇有相似之处。你想:若是秦明、黄信都被说成是被擒后被迫投降,他们将来的前途,基本上也就是仅能活命而已。

    说不定脸上还要刺字发配,朝廷严刑之下,就算他们将来还能从军,也未必能在赵府君手下做事。

    但是眼下这一切不是还没报上去么,我就寻思,能不能处置成秦明、黄信都是临阵倒戈、阵前主动弃暗投明,反正我们现在也累计受降了千余骑青州朝廷旧兵,这个战果报上去,说是秦明、黄信主动来降,也没有破绽。

    但如此一来,我生擒黄信的功劳,就要暂时隐去了,我原先也蒙赵府君提携,让给过我一桩功劳,是斩杀梁山前任债主王伦的,我此番就算还了恩情,也是该的。

    但贤弟你生擒了秦明的功劳,却比我擒黄信更大。如若要给秦明自新的机会、让他心甘情愿为赵府君效死,你就稍稍吃点亏,或许朝廷给你定功升迁也会慢一些——

    不过你放心,这一切,赵府君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在赵府君心中,你的功劳、地位绝不会受影响,说不定还会愈发被赵府君视为兄弟。只是你在朝中众臣和官家的眼里,会变得不足为道一些。具体如何取舍,我不能代你做主。”

    岳飞一下子就听明白关胜的逻辑了。

    说成是秦明、黄信阵前起义、幡然悔悟,他们肯定会因此对赵子称感恩戴德,这对大局团结是有大好处的。

    但他个人可以上报的功劳,就会少掉一件。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岳飞本来就不在乎东京城里那些枢密院和兵部的文官怎么看他。至于官家,更是不可能知道这么一个小军官的存在。

    只要赵府君知道自己的忠义,知道自己以大局为重,不顾个人一时虚名,也就够了。

    岳飞当即起身,朝着北边遥遥拱了拱手,肃然道:“岳某一个月之前,都还只是一名空有武艺的无职乡勇。若非赵府君恩遇,破格将我提拔为都头,焉有岳某今日如此立功的机会?

    我不过才十九岁,此番若是功劳太大,直接升为营指挥使,未必是好事,说不定还难以服众。我情愿隐去生擒秦明的功劳,只按‘秦明阵前悔悟’上报朝廷,只求能团结更多失足的袍泽,好让他们忠心为国办事。”

    关胜也换了个郑重的神色,拍了拍岳飞肩膀:“我果然没看错你,既如此,你我各让出一件功劳,让赵府君按‘秦明、黄信都是主动悔悟’上报朝廷。”

    ……

    关胜的新一轮报捷书信,也很快送到了赵子称手里。

    而赵子称和呼延庆的水军,这两天也没闲着,一直在往东追击、远远咬住宋江的水军队尾,持续给宋江骚扰的压力。

    赵子称看到信后,果然对关胜和岳飞大为赞赏,也成全了他们的好意,并立刻做出了批复,以密信回送。

    “关、岳不愧是咱的好兄弟!一切都以大局为重,不计私利!如此一来,秦、黄必能快速收服,还能做到死心塌地,彻底幡然悔悟。”

    赵子称的回信里,当然也不吝溢美之词,表示

    “虽然这次你们为了大局,对朝廷隐匿了自己的一部分功劳。但放心,我赵某人绝对不会让你们吃亏。

    做兄弟都记在心里,你们在朝廷那儿少得到的东西,我赵某人将来必定数倍报偿,让弟兄们荣华富贵,青史扬名。”

    回信送到关胜手上后,关胜也就拿着赵子称的亲笔手书,前去安抚秦明和黄信。

    黄信就是在寿光县被俘的,所以直接就地看押了。

    秦明则是在临淄县被岳飞捅伤俘虏的,不过经过简单的伤势处理后,他也被垫了厚厚被子缓冲层的大车,转运到了寿光,便于一并看押。尤其秦明之前受伤昏迷,都没被劝降过,他也心中一直有怨气,尤其是觉得被岳飞偷袭所伤很不服。

    这天晚饭时分,关胜先让人准备了比平时更丰盛的酒肉,让秦明和黄信先好生吃饱。

    秦明心中狐疑,还以为这是断头饭了,不吃白不吃,便据案大嚼,直到吃撑为止。

    吃喝够了,关胜才带着岳飞、拿着赵子称的亲笔信进来,把信往秦、黄面前一丢。

    秦明心中狐疑,又有一条手臂受伤,不便拿起来看。黄信便拿起信,展开后恭敬放到秦明面前,两人一起看。

    “……”

    “……”

    信不算长,秦明黄信无言反复浏览,眼神中的震惊和不敢置信也越来越明显。

    “你们居然向朝廷上报、说我们都是阵前归义、主动策应王师收复临淄、寿光?那你们擒获我等的功劳怎么办?”

    秦明内心一时间竟羞愧到无地自容。

    他当朝廷武官也有年头了,从没见过哪个武将能在大功面前如此谦退、为了给俘虏一条自新之路,宁可淡化自己的功勋。

    那可都是实打实的升职啊!

    岳飞如果如实上报,说他生擒秦明、靠一己之力夺回临淄,此番必然能直接升个营指挥使!

    但现在这样处理,岳飞肯定升不到正营级了,最多也就是个副营级。

    秦明虽然被岳飞捅了一枪肩膀,原本怨气冲天,现在却如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怒气彻底浇灭。

    “这位小兄弟……将来前途必然不可限量,唉,惭愧,我原先还以为你赢我只是侥幸,只是趁我大意不备。

    如今想来,小兄弟不但武艺胜于我,谋略、胸襟更远非我所能及。将来便是如韩信、关王那般入庙为武圣先哲,怕是都不在话下!

    敢请教小兄弟姓名!我秦明此生彻底心服口服!”

    秦明叹息着诚恳下拜,一旁的黄信也彻底心服口服,对生擒了自己的关胜五体投地。

    岳飞则连忙先搀扶起秦明:“秦将军不必如此,胜败乃兵家常事,你我武艺其实也就在伯仲之间,但小弟胜在籍籍无名,天下人不知我厉害,疏忽大意,才容易被我所算。

    一月之前,我还只是一名普通乡勇,若不是赵府君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令属下人尽其才,我岂能凭武艺直升都头?此番若是再直升营指挥使,就实在太快了。天下岂有草莽出生之人、十九岁便为指挥使的?

    秦兄、黄兄原先不得志,那也只是慕容彦达有眼无珠,不能用人所致,大家空有一身才干,却不被朝廷深知。但将来只要投了赵府君,就断然不会再受窝囊气!

    赵府君英雄豪杰,礼贤下士,仗义疏财,与他相熟者皆言其有刘玄德之风,善能下士。我这样的人都能直接当都头,你们只要用心做事,还怕没有前途?”

    岳飞一番现身说法,立刻让秦明和黄信目瞪口呆。

    他们此前单知道岳飞只是一个都头,却不知道岳飞这个都头也才刚当上没几天、而再之前竟只是一个新兵!

    但偏偏如此一个年轻的新兵,就有这样的武艺。更关键的是有了这样的武艺,还能遇到一个唯才是举的知州,不拘一格直接重用他!

    岳飞都能被如此重用,何况其他人?

    秦明:“我等本以为如今天子被人蒙蔽,朝中奸佞当道,这才指望替天行道,扫除不平。早知朝中大臣、大宋宗室里面还有赵府君这样的能臣、英雄,我等哪里还会……唉。”

    黄信:“难怪方腊在江南如此声势,都被赵府君接连击败,不到一年就身死覆灭,天下竟有如此胸襟的英雄好汉。”

    一番由衷叹息之后,秦明、黄信彻底心悦诚服,重归朝廷。

    而关胜也按照赵子称的吩咐,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知道秦、黄二人都是重诺言的,既然投了,就仍然发还本部人马,让他们好好驻守地方,安抚临淄、寿光等县,恢复青州秩序。

    赵子称的回信里特别强调过,不需要秦明、黄信立刻回头去打宋江,免得他们难做人。

    追击宋江的任务自有外地来的朝廷军队料理。

    秦明、黄信听说这个安排后,内心最后一丝惶恐也彻底散去,反而更加感激涕零,发誓此番定然誓死效忠朝廷。

    ……

    秦明、黄信彻底重归朝廷、梁山军的骑兵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的同时。

    正在向东突围的宋江,也终于彻底陷入了惶恐不安的状态。

    秦明被抓后第三天,宋江就知道了秦明、黄信失手的消息。还听说有个别弟兄死在一个名叫岳飞的官军都头手上。

    当时宋江还不知道到底总共有几个弟兄折了,只是一味悲痛不已。

    但很快梁山军就面临官军越来越进逼的压迫。

    关胜和岳飞稍作休整后,就继续追了上来。而莱州境内的官军马步军,也在呼延灼和徐宁的带领下,对宋江形成了明显的挤压。

    徐宁带领的步军主要守城,在潍县等地卡住梁山军陆路东进的走位。

    呼延灼的骑兵队总人数虽然不如关胜、岳飞所部那么多,但却更为精锐,作战时来去如风,对宋江侧翼的威胁非常大。

    数次拉扯之后,加上关胜把后方留守临淄县等地的济南府马军置换到前线、让秦明回去守城,关胜手头集结的一线作战部队骑兵数量,也超过了七八百人。

    再加上呼延灼的骑兵,官军总的骑兵作战部队已经突破千人。

    宋江虽然还号称有两万多士兵,但都是山贼水贼为主,还有大量新裹挟的乌合之众,一部分原青州官军中的步军。

    形势越来越艰难,宋江只好和吴加亮商议了一下,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还是放弃水陆两路互相呼应的撤军计划,孤注一掷,直接全军走海路吧!除了将领的坐骑以外,其他马匹带不走的也只能全部放弃,直接沿着海岸全军坐船东进!不然赵子称和呼延庆的水军再追上来,和岸上的官军骑兵合击,我军恐怕凶多吉少。”

    吴加亮也不再反对,只是提醒:“但全军走水路之后,被官军水军追上来,又当如何退敌?官军水军人数虽不多,但战船都比我们大。海上作战,船大的优势太明显了。”

    宋江也知道这点必须提防,最后一番痛苦抉择后,决定留下阮进、阮通、阮七带领战船断后警戒,其余主力坐运输船全速航行,避免直接被官军大船追杀。

    吴加亮又提醒道,航海也需要精熟行船的部将领航,宋江便拨出张顺负责开道领航。

    梁山军很快按照这个方案调整,全军放弃了岸上带不走的东西,统统坐船加速逃跑,由此摆脱了关胜、岳飞、呼延灼。

    不过,赵子称带领的登莱水军,仍然在赵子称本人的带领下,以及呼延庆、李俊等人的协助下,朝着宋江的菊花继续追击。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098/2837575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