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 第331章 340心意棒,半年

第331章 340心意棒,半年


“神兵有灵,自择其主”

    “这几十件神兵,有我玉华寺历代祖师所留,也有机缘巧合所得”

    “寻常人能与其中一件感应,已是有缘分”

    “李师侄这般场面,我也是第一次见。”

    “既然有缘,便取一件,不至于使其蒙尘。”

    智刚话这么说,但脸上依旧是那副模样,实在也看不出其惊讶诧异之处。

    不过李存孝此时倒也可以确定,对方应该确实是真心交好。

    毕竟神兵这种东西,放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各家势力的神兵,都是有数的,拿出去,件件都有来历。

    同时心中也不由感慨,玉华寺真是家大业大。

    他看得出,这几十件神兵,有不少都是残缺,只能称一句准神兵。

    即使如此,也还是有二十五六件完好,数量比当初楼观道的还多。

    不过玉华寺选了个战神天王,四处征伐,多少成名高手斩于马下?收缴的神兵想必也有大半在里面。

    智刚看来是真心想交好,但李存孝眼下确实不需要更多神兵了。

    风火轮等六件神兵,基本把探查、攻伐、护身、困敌、逃遁各个功能都覆盖了,再多也用不上。

    可肥肉送到嘴边,哪有不吃的道理?

    “智刚师叔,晚辈有一个弟弟,自小聪慧”

    “无论学佛向道,他都在我身边,耳濡目染”

    “您若是不介意,可否让舍弟一试?”

    “不瞒您说,我在炼器一道,还有些心得,这些残缺神兵,兴许还有完璧之日.”

    李存孝说着,伸手一招,赤红的混天绫从体内钻出,大日般灼灼的金龙于其中游动。

    “这神兵的材料.是当初晋王赠送的龙蜕?”

    “正是。此物是我亲手炼制,并未假手于人。”

    智刚闻言,神色立刻变得郑重。

    对方擅长丹药炼器的名声,他是听过的。但听说得再多,都没有亲眼见识给人的冲击强。

    毕竟李存孝太过年轻,二十岁的玄关已经是许多人只能望其项背的成就,炼丹这些技艺,能有中人的水平就不错了。

    只是如今他才明白,对方真的是那种万中无一的全才,也怪不得晋王对这青年会如此委以重任。

    那些脑子里只有冲杀的太保们,把军功看得至高无上,还以为李存孝留守后方是受了冷落。

    认为自己冲锋陷阵、险死还生,将来必然能封王裂土,而李存孝就只能甘作陪衬,给他们打杂。

    这种想法,是当今武人所普遍的认知。

    但智刚却知道,等天下平定,反而是眼下不起眼的庶务官,将来会成为王朝的基石。

    而李存孝允文允武,无一不精,将来一旦成为宗师,只怕地位还要在大太保李思远和三太保李存旭之上.

    “可以”,智刚干脆地答应下来。

    反正是送礼,送给李存孝还是送给李存孝的弟弟,对他来说没有区别,只要大家能建立良好关系就可以了。

    “多谢师叔!”

    李存孝一喜,立刻叫人将李光义唤来。

    后者被亲兵引来时,手中还拿着点卯用的名册。

    李光义本身天赋不差,又不缺丹药,几个月时间过去,早就已经晋升脏腑境界,做了大哥的亲卫校尉。

    每日除了安排巡逻,还要负责传递机密、通传下属各房,上传下达,位置紧要。

    “光义,智刚师叔这里有一桩机缘。”

    “这些神兵之中,你可以挑选一件最契合的拿走。”

    “这些都是玉华寺高僧大德所留,务必心存敬畏。”

    李光义闻弦歌而知雅意,赶紧深深一揖:

    “多谢师叔赐兵。”

    智刚心想选神兵要看缘法,李存孝能引得祖师垂青,但其弟却未必。

    只不过看在对方愿意修缮残缺神兵作为回报的份上,稍微放放水也不是不行。

    如此想着,他摆摆手,手中的石窟小山飞起、放大。

    明明这屋子只能容纳十几个人,但此时却像是硬生生塞进来一座山。

    身处其间,既像是在山里,又像是在屋中,近百座佛像的石窟更是像在眼前一般。

    “李校尉若是一会儿难以抉择,可让李师侄帮你挑选。”

    李存孝闻言一乐,暗道这大和尚会做人。

    对方的意思,分明是说李光义要是没能被神兵认主,可以由他这个大哥代拿。

    以方才那种宝光冲天的阵势,这里的神兵还不是他随便挑?

    “光义,去吧。”

    感受到大哥鼓励的眼神,李光义点头,用力吸了一口气。

    伴随其眼神转动和脚步朝向,石窟诸佛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如同吃席时的转桌,上面的菜碟挨个从面前转动。

    李存孝不在其中,这些大佛也就恢复了原本的沉寂,其中的神兵,或显或隐。

    幡幢、宝盖、香炉、净瓶、佛珠、金刚杵、三钴剑、锡杖、戒刀

    一样样神兵,走马观花般流走。

    转眼已经只剩下一半的神兵还未尝试,暂时却还没有一件释放出共鸣择主的光辉。

    李存孝心中有些无奈。别看他三头八臂都被神兵挂满了,但这是特例。

    寻常玄关武者,都未必有神兵,别说是一个区区第三境,连被器灵看入眼的资格都没有。

    自己铸造神兵,更是迁延日久,耗费良多。

    就算太乙真人,撇去祖传乾坤弓,不也只炼制了一件照骨镜,还有半个仿制的玲珑塔?

    一位宗师,一件神兵,都是当成本命之物供起来的。

    李存孝能成功,纯粹是青龙峰一脉功法给力,外加金刚杵开挂加持。

    “实在不行,就只有我来帮光义选了。”

    眼神转动,悄然锁定了其中两件还未上桌的兵刃。

    一件好似长枪,但两端如三叉戟一般延伸出两对羽翼状结构,隐隐有凤鸟鸣叫之声;

    一件却是一对两只的短柄瓜锤,其气息隐隐还让人感觉有些熟悉。

    这两件神兵,论品质不下于青鸾甲,是这些神兵中最好的。

    至于器灵的脾性,肯不肯听话——李存孝可不是寻常的武者,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大不了把这器灵抹了,在这胚子的基础上,重新炼一把出来.

    “有了!”

    李光义兴奋地大喊一声,李存孝和智刚凝神看去,却发现散发宝光的是一尊童子像。

    这童子面容可爱,穿着短衣,头上两个揪揪,肩上却扛着一根二丈长短、碗口粗细的乌铁棍。

    一大一小,对比鲜明,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那小童一个筋斗将棍子劈来,李光义正好伸手一握,小童便化作流光融入其中,在棍子头尾两端化作金箍。

    棍子中间,则浮现出“一万三千五百心意”的字样。

    “竟是心意棒?”

    智刚眼皮跳了跳。

    “这棍子有什么来历吗?”

    李存孝看出此物不一般。明明是神兵,但李光义入手之后,其气息竟然随之衰落下去,完全没有方才的不凡表现,就像是一件普通兵器。

    “太宗朝时,有一位行者,名唤孙履真,其以宗师之身,挑战我寺住持。”

    “当时祖师已经是大宗师境界,自然不是对方可以战胜,只是怜惜对方修为难得,不曾下杀手。”

    “这位孙行者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不肯离去。”

    “后来祖师才看出,此人已经到了大限,是想要借助他的手,临战突破,打碎地煞天罡。”

    “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战,孙行者将一身本源耗尽,油尽灯枯。即将坐化之时,才终于开悟。”

    “他说,人心无定,苦海内藏,外求神通,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降心猿,收意马,存斗战之念修行,从生至死,方可胜我,方可成佛。”

    “随之将一身所学都融入这件神兵,当场坐化。”

    “也是因此,这神兵威力如何,全看主人,全凭心意。”

    “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专一坚定则强,散漫怯懦则弱。”

    “小李师侄能得心意棒认可,看来也是外柔内刚之人。”

    智刚一番解释,李存孝兄弟恍然大悟。

    简单地说,这件神兵能发挥多少威力,和主人有很大关系。

    正因如此,李光义以第三境驾驭神兵,心意棒自然看上去连魔宝都不如。

    “这倒是不错,就算得到另外两件神兵,以光义的实力,暂时也用不上。”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里面的神功传承不提,就算不能发挥心意棒的全力,神兵也是神兵。”

    “若是战场上真的有人将其当做一根寻常铁棍,只怕是要把肠子都悔青了。”

    李存孝这样一想,还是觉得大赚特赚。

    而且李光义显然对这件神兵十分喜欢,口中喊着“大大大”“小小小”,心意棒便在其手中不断长短粗细变化。

    时而如梁柱,时而如绣花针,随心耍弄,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童。

    冷静下来,李光义没忘了向智刚行礼道谢,但心中却深知,若非大哥,自己不会有获得神兵的机会。

    李存孝一看这气氛合适,顺势便插嘴道:

    “智刚师叔这份礼不可谓不重,只是帮您修补神兵,晚辈依然过意不去。”

    “若您不介意,之后炼化大佛煞气,由晚辈来主持地狱变相图如何?”

    “实不相瞒,我也想借助这个机会,锻炼元神。这事对别人是苦差,对晚辈却是美差,还请您不要推辞。”

    智刚闻言,第一反应是世间竟然还有第二个这么像契此的人。

    心怀慈悲,助人行善,不求回报。

    老实说,这话出自一个主政一方的官员,多少有些假。

    李存孝又是身兼数职的权势人物,要真是个赤子之心的,怎么弹压下面哪些奸猾官吏?

    可是以他的感知来看,对方方才那一句话又完全没有说谎,是真的对做法事甘之如饴。

    这就令人费解了。

    煞气是人心中最污秽龌龊的东西,邻里之间为了鸡毛蒜皮勾心斗角都极为累人,更别说是面对千人、万人的恶意。

    地狱变相图,真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展现的是人心中的地狱景象。

    玉华寺中也基本只有武僧陷入瓶颈的事后,为了直面生死大恐怖以寻求突破,才会主动参与其中。

    他人避之不及,我却甘之如饴。

    这李存孝的心志,竟然也如此超凡脱俗?

    若真是时刻保持着这样自苦磨砺的心态,那对方能在及冠之年打破玄关,反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师侄有心,便从你所请。”

    智刚也没犹豫太久,便答应下来。

    李存孝心中叫好,暗道如此便多了一张长期饭票,哪怕是忙于政务,也不会耽搁修炼进度了。

    宗师到来所掀起的涟漪很快平复,等到李嗣本和李嗣恩也带兵赶赴前线,之后的日子,便彻底变得乏善可陈:

    处理政务,做法事吸取煞气,指导李光义和亲兵习武,偶尔和智刚一起参禅论道、和玉华寺僧人增进感情。

    除此之外,前线的战火波及不到后方,外界打成一锅粥,华阴却维持着短暂的和谐。

    而大秦的西南和西北也没有强于河东的势力,无论是陇右的李正臣还是剑南的王建,除了偶尔的小摩擦,多数时候都很安分。

    一日复一日,安稳也乏味,时间便如流水一般逝去。

    也就是时不时从前线传来的捷报,以及要求增补兵力辎重的文书,能够牵动众人的心绪。

    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半年时间过去,李存孝书房的沙盘上,晋、梁双方的旗帜随着战报一次次增减变化。

    有时河东的旗帜突飞猛进,几乎插入河南道的腹心;

    有时又会迎来反扑,战场又退回到东都一线。

    只不过有契此和智恒两位宗师再,最终都是有惊无险。

    时间来到九月,双方的边境线已经不再出现大幅度的变化,陷入了拉锯和胶着之中。

    这期间,李翼圣和朱全忠交手不知多少场,只是胜负也不为外人所知。

    耶律亿遵守了承诺,安心在北方扩张地盘,消化人口;

    明尊被茅山真人困在了淮南,杨化源趁此机会,向着西方的山南道蚕食。

    李存孝也早已经用平稳的速度,将大佛中的煞气吸取殆尽,稳定推动着道门内景的构建。

    而等到十月,前线的伤兵开始陆续返回后方修养,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

    临时衙署跟随智刚回到京师半个月之后,李存孝终于第一次李翼圣传来的密信:

    第一,大军月底班师,准备好犒赏将士所需的物资。

    第二,让李敏做好禅让的准备。

    李翼圣要称帝。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350/2837553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