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风起北美1625 > 第495章 清虏的变局

第495章 清虏的变局


十一月初十的清晨,风雪终于歇了些,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盖州城的雉堞上,像是要把这座破败的堡寨压垮。

    新华军的先头部队刚进入城中,一股混杂着尘土与霉味的寒风就灌了进来,钟明辉勒住马缰,胯下的战马不安地刨了刨蹄子,蹄铁踏在冻裂的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抬眼望去,盖州城的景象似乎比来时的情况更糟,城墙外侧的夯土冻得崩裂,好几处垛口被炮火轰塌后,只留下参差不齐的缺口,像是被啃过的馒头。

    城门上方的“盖州卫”匾额断了一角,漆皮剥落得露出里面的朽木,被寒风刮得吱呀作响。

    城墙根下积着半人高的雪堆,雪地里散落着断裂的箭杆和生锈的甲片,显然是此前攻城时留下的痕迹,却连半点清理的迹象都没有。

    “大人,城中的守备来了。”身旁的参谋官低声提醒。

    钟明辉点点头,目光落在前方街道上快步赶来的一队明军身上。

    领头的守备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鸳鸯战袄,腰里别着把腰刀,见了钟明辉,忙拱手行礼,声音里带着几分热情:“末将盖州城守备李茂,见过钟大帅。一路风雪兼程,想来辛苦得紧,官署已烧起碳火,案上也备好酒席,且随末将一起同往。”

    “李守备!”钟明辉翻身下马,也客气地朝他拱了拱手,沉声说道:“歇息烤火的事先不忙。我想知道,盖州城可有供八千人食用两日的存粮?”

    “……”李茂闻言,怔了一下,随即瞥了一眼正源源不断涌入城中的汉民,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钟大帅,盖州城没有多余的存粮。”

    “你们有多少粮食,就拿多少。”钟明辉摆了摆手,不容置疑地说道:“这些粮食算是我借你们的。待此番事了,我足额补给你们就是。这风雪天赶了上百里路,好歹让那些被救汉民吃口热乎饭,缓上一口气。”

    “钟大帅……”李茂使劲地摇着头,“不是末将不想救济那些汉民,而是盖州城委实没有可供八千人食用两日的粮食。”

    钟明辉闻言,脸色立时沉了下来。

    怎么,你一个小小的守备竟然敢拒绝我们的要求?

    需知,你们辽南镇半数米粮所需皆为我新华供应,如今不过借你几百石粮食应应急,就胆敢推三阻四!

    “钟大帅,我们盖州城是真的没有粮食……”李茂见十余名新华军士端着刺刀围了上来,顿时慌了,向后连退数步,脚后跟磕在冻硬的雪堆上,差点摔坐在地,“不瞒钟大帅,总镇马大人带兵撤回旅顺后,仅留下末将所部百余人驻守,粮食也只有二十多石,还是掺了一半麸皮的糙米。就算全拿出来,也不够八千人吃两顿啊!”

    “嗯?……”钟明辉眉头皱了起来,“你们马总兵就留下一百守军,二十多石粮食?难道他就不怕清虏大举杀来,复夺盖州城?”

    “怕?……他怎会不怕呢!”李茂哭丧着脸,声音里满是委屈,“说句诛心的话,马总镇留下末将这一百人守盖州,不过是把我们当弃子!他说要把兵力都收缩到旅顺、金州两城,至于复州、熊岳这些城寨,也只留少许人警戒。”

    “末将也曾向总镇哀求过,可他说‘鞑子要打,先过这些空城,拉长他们的补给线’,还说‘守住旅顺、金州,才算守住辽南’!”

    “就凭你们这百来十个人,就能守住盖州城?”钟明辉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马得功就没说,鞑子真打过来,你们这些‘弃子’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李茂从脸上悲愤莫名,“马总镇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要我等为大明尽忠’。可末将手下这些弟兄也是爹生妈养的,凭啥要在这里等死……”

    他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哽咽着说不出话,雪粒落在脸上,很快和眼泪融在一起。

    “既然口口声声说要为大明尽忠,你们就任由这城墙荒着?”钟明辉的目光扫过断缺的垛口,语气里带着讥讽,“连破损的城垛都不补,那扇被炮火轰裂的城门,只用几块木板钉了钉就对付,就这么等着鞑子来?”

    “……”李茂伸手指了指城墙上稀稀落落站着的明军士卒,一脸的无奈,“钟大帅有所不知,我们马总镇早有弃守盖州的心思。你看这城墙,自打两个月前咱们攻陷后,就没修过一砖一瓦,连破损的城门也未更换。”

    “这也不是末将偷懒,任由这城防荒废,实在是总镇大人没给粮,也没给人啊!再加上这天气一日比一日冷,我等也是有心无力呀!”

    “你怕是待鞑子攻来后,就准备举城以降吧?”钟明辉冷冷地看着他。

    李茂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连退两步,差点被身后冻硬的雪堆绊倒在地:“钟大帅,末将怎敢……怎敢去降鞑子!”

    “哼,你们以为降了鞑子,最后就能落个好!”钟明辉冷笑一声,声音里满是不屑,“到时候,你们免不了要被人家当奴才来驱使,让你们冲在最前面当炮灰,终究也是送死的命。而且,你等做出这等屈身事奴的行径,还平白辱没自己的祖宗!”

    “末将不敢,真的不敢……”李茂双手乱摆,头摇得更厉害了,声音带着哭腔,“我等是大明官军,怎会去做那剃发投虏的腌臜事?”

    钟明辉没再跟他废话,转头对身后的军官吩咐:“立即带人接管城防,把城墙、城门都查一遍,再找些干柴给汉民烧点热水,让所有人缓缓。”

    说完,他便径直带着人朝官署走去。

    这大明的官军是愈发不成器了,无论怎么扶持,都像是一堆烂泥,始终扶不上墙!

    你说,位于前方的海州、耀州(今大石桥市)因为距离海边较远,往来支援不便,很容易遭到清虏的围困,将之一一弃守倒也说得过去。

    可盖州城距离海边不到两里路,只要把城墙补好、城门修牢,再放几门火炮,凭垒坚守数月,待海上浮冰化去,水师的船就能过来送粮送兵,足以将其打造成一座坚固的前沿据点……

    可马得功这厮,担心遭到清虏的报复性打击,居然打算将上述收复的堡寨全部放弃,全军龟缩于旅顺,没有一丝大明官军的“勇武”之气。

——

    官署里的炭火盆烧得正旺,噼啪作响,映得墙上的辽南地图忽明忽暗。

    钟明辉正抱臂思量着,门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随后一个身影推门而入。

    新华陆军第二混成营营长周成平上前一步,向他敬了一个军礼:“专员,城防已交接妥当,李茂的人被集中在西营,武器都收了,汉民那边也煮上粥了。”

    钟明辉点点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说说看,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周成平并没有坐下,反而走到墙边,在那幅辽南地图上指了指:“专员,依我之见,马得功弃守盖州,倒是给咱们新华军送了个机会。不如由咱们占据这座城,把它打造成新华在辽东半岛的一个楔子!”

    他见周明华眼神微动,又接着说道:“专员,你看盖州城距离海边不到两里,眼下码头虽冻着,开春化冰后,辽海分舰队便可将粮食、弹药源源不断地送上岸来,丝毫不虞后勤补给被断绝。”

    “而且,这座城的底子还在,只要补好塌掉的城墙,在南北两门各架几门火炮,再在垛口后修上射孔,就能将整个城池变为火器堡垒。”

    “若是鞑子阻止我新华船只靠岸登陆呢?”钟明辉不动声色地问道。

    “那我们就在海边再筑一座小堡,屏护码头,让鞑子无法阻止船只靠岸登陆。”

    “鞑子也是有火炮的。”

    “鞑子是有火炮,但他们连明军的堡寨都轰不开,更遑论破开我们新华军驻守的城池?”

    “你可不要托大!”钟明辉提醒道:“鞑子在辽东跟明军交战多年,即便不靠内应,但对于如何攻城还是有一套。另外,鞑子还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往往会以数倍的军力来围攻一座堡寨。单靠火器,你便自信能守住?”

    “专员,你忘了数月前的笔架山一战?”周成平眼神亮了起来,语气带着十足的笃定,“那次,清虏以五千骑兵偷袭笔架山明军粮草大营。而明军就以两百火铳,数百弓箭手,再加上我们带去的三门陆战炮,便让清虏寸步难行,尸体在‘天桥’上堆了一地,付出了千余伤亡也无法突入营地半分,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他向前倾了倾身子,声音愈发坚定:“当然,笔架山囿于地形限制,使得清虏无法四面围攻,只能通过一道窄窄的‘天桥’发起突击,以至于损失惨重。但盖州城只要用心打理,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一番加固改造,也是可以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

    “我们第二混成营有三个火器连,一个炮兵连,官兵人数超过四百人,要是全驻进盖州,再调两个中队的民兵,囤积足够的粮草弹药,别说几千清虏,就是数万大军来攻,也得在城下磕碎牙!”

    “到时候,盖州就是咱们钉在辽东半岛的一颗钉子,不仅可以让我部官兵经受战火考验和磨练,还能接应那些不断南逃的汉奴,间接增加我新华的移民来源。”

    钟明辉望着地图上盖州的位置,指尖在“盖州卫”三个字上重重地点了一下,眼底的犹豫渐渐散去。

    他抬眼看向周成平,语气里多了几分赞许:“你说得不错。不过,这事得抓紧,粮草要从金州和苦娘岛调运,城墙修补得让那些汉民帮忙。还有李茂那拨人,愿意留下就编入辅兵,不愿意的……全都拉到北瀛岛去种地,免得留在城里生事。”

    周成平立刻起身,敬了一个军礼:“那我这就去安排!”

    说罢,他转身大步走出官署,寒风裹着他的脚步声远去。

    钟明辉长舒了一口气,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隙,望向街上。

    新华军的士兵正给汉民分发热粥,孩子们捧着陶碗小口喝着,脸上渐渐有了血色。

    远处,一群汉民青壮正在士兵的组织下,清理破损的房屋,修补城墙。

    “为了给大明续命,我们还真是操碎了心!”钟明辉苦笑一声,关上了窗户,将寒风挡在外面。

    “大帅,金州传来消息!”这时,一个民兵中队长匆匆推门而入,将一份情报资料递到钟明辉手中,“鞑子从松锦前线撤兵了。”

——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220/2837538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