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风起北美1625 > 第500章 选择

第500章 选择


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长山岛(今大长山岛)。

    尚可喜坐在炭盆旁,手中捏着一封刚拆开的信,火盆里的炭火映得他半边脸忽明忽暗。

    信是钟明辉写的,言辞客气,却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试探。

    “……尚将军麾下精兵悍勇,借调五百,助我部协守盖州,粮饷物资皆由我新华承担,局势稍缓,当尽数归还。“

    尚可喜轻哼一声,将信纸丢在案上。

    “大人,这信……“亲兵统领尚平站在一旁,低声询问。

    “怎么?“尚可喜将冻得发僵的手指伸向炭盆。

    “大人,咱们的人跟着他们……会不会有去无回?”尚平小心地说道。

    尚可喜抬眼瞥了他一眼,冷笑:“怕什么?新华人再厉害,还能吞了我的人不成?再说了,他们打的是鞑子,咱们的人跟着去,总比窝在岛上喝西北风强。“

    尚平缩了一下脖子,不敢多言。

    “再过些日子,便要过年了。”尚可喜沉默半响,突然开口说道:“你去府库里提一千石米粮,给兵士们每人发三斗,再把积存的一些风干鱼分一分,让大家伙吃几顿饱饭。另外,通知所有营伍,积欠的四个月饷银在年前将会酌情补发,提振提振全军士气。”

    “是,大人!”尚平的眼睛瞬间亮了,立时直起身,拱手应诺,转身时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他家里还有个老娘和几个兄弟,这几个月军饷再加上三斗米够家里人过个好年了。

    尚可喜没回头,只抬手示意他去办事。

    屋门“吱呀”一声开了又关,带进股寒风,吹得炭火盆里的火星子又蹦了蹦。

    他望向窗外,廊柱上挂着十几串风干的海鱼,鱼鳃处泛着淡淡的盐霜,是上个月岛民凑着送来的。

    以前岛民见了兵卒就躲,现在会主动送东西,都是托了新华人的福。

    放在数年前,这个时节的长山岛,别说风干鱼,连掺着树皮的稀粥都未必够喝。

    可现在,就连他府里的粮窖都堆着半窖土豆,后院的菜窖里还码着腌鱼干,甚至连守岛的兵卒,每日都能吃上两顿掺着玉米糁的干饭。

    这些,大半都是新华人给的。

    他想起十年前第一次见钟明辉的情景——那时新华人刚在辽南站稳脚跟,钟明辉带着数百武装辽民和千余收拢的难民据守苦娘岛,第一眼看到他时,就面露杀机,准备欲置于他死地。

    不过,当他表示坚定地抗虏之意后,对方的态度才变得和善起来,不仅给钱给粮,还带着舰船随同他们一起袭破了登莱水城,断绝了孔有德叛军的后路。

    从那以后,双方的合作就多了。

    新华人的商船会悄悄停靠在辽海各岛的隐蔽海湾,运来粮食、盐、铁、茶、布匹,换走岛上的海参、鲍鱼、毛皮,有时还会带些他们新洲本土制造的火器——那些火铳比明军的鸟铳射程远,性能也稳,火炮更是堪比辽东诸镇所用的红夷大炮。

    再后来,新华人派了几个老农过来,教岛民屯田种土豆和玉米,说这两种作物“耐贫、高产”。

    当年秋天收获时,尚可喜亲自去地头看,一亩地竟收了四百多斤土豆,比种谷子多了两倍还多。

    双方虽然合作非常密切,互相帮持,但不知为何,尚可喜总感觉新华人似乎跟他隔了一层,甚至对他隐隐有一丝堤防。

    而那个市侩油滑的沈世魁反而更受新华人信重,不仅帮着东江镇设计修筑了皮岛、铁山、义州三座坚固的堡垒,还向他们提供了数量更多的火器,甚至还派出十数名军事教官,手把手地指导东江镇火器营官兵如何布阵作战。

    至于利润丰厚的走私贸易,那更是规模庞大,每年过手的金银就超过三五十万两,使得东江镇成为整个辽东地区最为富庶的军镇。

    “哼,市侩油滑的东西,倒比我会讨新华人欢心。”尚可喜低声骂了句,心里却更烦躁。

    他不是眼馋沈世魁的富贵,是气新华人那点提防,气自己明明跟鞑子有血海深仇,却总被人怀疑。

    屋外,海风渐大,吹得屋檐的瓦片“噼啪”响。

    尚可喜披了件狐裘大氅,带着几名亲卫,走出官署,来到海边,站在高处的礁石上远眺。

    远处的海面灰蒙蒙的,雾气与水面交织,看不清对岸的轮廓。

    但尚可喜知道,海的另一边,就是辽东,是清虏的地盘,也是他血仇的根源。

    他父亲尚学礼,天启四年与鞑子交战,死在了楼子山(今辽宁海城东南),尸骨无存。

    而更早之前,辽阳城破时,他尚家满门十余口,尽数死于清虏刀下。

    血债累累,也不知何时得以报之?

    “大人!“身后传来脚步声,是长生岛游击吴进功,手里还拎着一壶酒,“天寒地冻的,你怎么在这儿吹风?喝两口暖暖身子!“

    尚可喜接过酒壶,仰头灌了一口,烈酒烧喉,让他微微眯起眼。

    “老吴,你说……“尚可喜盯着海面,突然开口,“若是有一天,咱们真的走投无路了,该怎么办?“

    吴进功愣了一下,随即咧嘴一笑:“大人说笑了,咱们现在不是好好的吗?有粮有饷,还能跟着新华人赚点外快,总比当年在东江镇时强。“

    尚可喜没接话,只是又灌了一口酒。

    吴进功见状,试探地问道:“大人是担心什么……“

    尚可喜笑了笑:“那个新华的钟大帅曾几次问我,山穷水尽之时会不会屈身投虏。“

    吴进功讶然:“大人,咱们所有人都跟鞑子血仇不共戴天,怎会投他们?……除非脑袋被驴踢了!“

    尚可喜沉默片刻,忽然道:“可若是……朝廷真的不管咱们了呢?就像十几年前,东江镇缺粮,朝廷拖了大半年才送粮来,诸岛军民饿毙无数,最后送来的还是发霉的谷子。“

    吴进功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接过酒壶,却没喝,只是盯着海面发呆。

    是啊,朝廷靠得住吗?

    这些年,他们守着辽海诸岛,跟鞑子死磕,可朝廷的粮饷总是拖拖拉拉,若不是新华人帮衬,从南方运来便宜的稻米,他们早就熬不下去了。

    “黄总镇(黄龙)当年在旅顺曾说过一句话,‘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尚可喜拍了拍吴进功的肩膀,沉声说道:“所以,即便朝廷不管咱们了,也不能向鞑子弯下膝盖,低下脑袋。鞑子杀了咱们的家人,淫辱咱们的姊妹,还占了咱们的土地,这辈子,咱都不会跟他们妥协!”

    “大人说得是!”吴进功点点头:“要是真的没法活了,大不了咱们也跟着那些辽民去新洲大陆去讨活,怎么着也能有一口吃的。你瞧瞧那些新华兵士,以前不都是一个个活不下去的辽民吗?可现在他们却被新华人养得膀大腰圆,听说家里还分得有房、有地,每个月的饷银更是高达八九两银子。这他娘的才叫活得有滋有味,日子有奔头!”

    尚可喜闻言,嘴角牵起抹笑,却没说话。

    只是,这笑容里显出几分无奈,也带着几分苍凉。

    风又大了,吹得他的狐裘大氅猎猎作响。

    他望着雾气弥漫的海面,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新洲再好,可他是大明的军将,这里是大明的土,怎么能说走就走?

    大明,难道真的容不下几个想打鞑子、想守土的丘八吗?

    远处的炮台上传来兵士换岗的吆喝声,在寒风里飘得很远。

    尚可喜忽然握紧了拳头,不管怎么样,先灭了鞑子再说,其他的,以后再想。

——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220/2837537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