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泰昌大明 > 第691章 监护摄政会议(下)

第691章 监护摄政会议(下)


“那该如何是好啊?”听了袁可立的话,李祬忍不住问道。

    “摄政勿虑。我刚才说了,张昌胤部和毛文龙部现在都已经进入了平安道。其中,张昌胤部正在义州至宣川一带加固城防,以备奴贼顺江南下,而毛文龙部则在龟州至定州一带布防,以备奴贼从永甸地方渡江东侵。”袁可立一边说,一边拿着指挥棒在平安道北部中段,也就是由义、定、龟、朔四州组成的三角区比画。

    “可是只有两营人马应该防不住奴贼的五万大兵吧?”李祬又问道。

    “摄政说的不错,”袁可立的指挥棒又向南移到了平壤的位置。“所以在经过平壤的时候,我又从李总兵那边抽调了三千人马前往支援平安北道。不过只添了这些人马,兵力上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因此我决定,再将沈参将麾下的神机四营和训练都监军一并调往平安北道,加固防御。”

    “您要调用训练都监军?”李祬舔了舔嘴唇,“这可是保卫汉阳的.”

    “邸下!”李祬的话还没说完,领议政朴承宗便出列“谏言”了。“如今汉阳有天兵拱卫,自然安保无虞。而且平安地方本就是我朝鲜国土,寸力不出而全俟天朝维护,必为天下耻笑!”

    “对,说得对。”李祬立刻回过神来,明白袁可立不是在跟自己商量。他冲朴承宗连点了几个头,然后又笑着对袁可立说:“监护大人若要用兵,敬请调遣就是。”

    “那就请摄政协调各曹各署,尽快将辎重粮草备齐。前线摩擦不断,随时可能大战。虽然平安道那边还没有派人请援,但这个月内,京畿的援军一定要开拔。”袁可立虽然用了请字,但语气措辞却是那么的强硬。

    “是。”李祬凛然应道。

    李祬话音刚落,已经缩回去的李尔瞻又站了出来。“监护老爷。”

    “李判书又有高见?”袁可立转头望去,眼眉微微收缩。他对李尔瞻的印象虽然好了些许,但他也清晰的意识到,这个人绝对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监护老爷可能还不知道,”李尔瞻作了个长揖。“此时的训练都监只有提调官,没有领兵大将。”

    “没有大将?”袁可立问道,“那么那个赵胥是干什么的?”

    “赵胥只是南别营将。”李尔瞻回答说。

    “那你们就商量着补.”袁可立话说到一半,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改口问道:“对了,那个叫金应河将军有儿子吗?”

    李尔瞻想了一下说:“金应河倒是有三个儿子,但最大的那个金益炼,应该也只有二十多岁,恐怕不太适合担任领军大将。”

    “那就算了,会后按着你们自己的程序补吧。”袁可立回头望着李祬说,“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千万别再选个姜弘立那样的人物出来了。”

    李祬一凛,垂下头低低地应了一声:“是。”

    袁可立收回视线,同时又将指挥棒移回到义州的位置:“我从义州开始一路南下到汉阳,检阅了定州、安州、肃州、平壤、黄州、海州、开城等地的驻军。虽然都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个过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地方的驻军没有一支堪战。老弱,衰庸,就算是青壮,也是个个无精打采,有气无力,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这样的军队,别说跟奴贼的虎狼之师硬碰,就是那些和豁出命去的土匪交手,恐怕也只能打那种人数远远占优的富裕仗。说得更直白一点,在我眼里,如今的朝鲜,恐怕也就只有训练都监军这一支军队像那么点儿样子!”

    袁可立的这番话,令在场的朝鲜官员们纷纷低下头去。尤其是以张晚为首的兵曹堂上官,以及以奇自献为首的备边司堂上官,更是面红耳赤或脸色铁青地把脸垂到胸前,仿佛生怕被袁可立看见。

    啪啪啪!

    袁可立重重地敲了敲地图框,不等朝鲜官员们全部抬头,便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驻军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并在各道重新组建新军!”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在场的所有人都能猜到,这位监护使在进驻汉阳之后,势必要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狠狠地烧几把大火给千里之外的皇帝看。但谁也没想到,袁可立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竟然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军事改革!

    “监护老爷!”第一个出来说话的人是张晚。“如今奴贼在北境集结重兵,国内也是人心浮躁,这时候大规模裁军,恐怕反贼云起,内外不宁!还请监护老爷三思啊!”张晚语气激烈,但说话的时候,他的眼里不止有忧虑,还有一重隐隐的期待。

    “三思?这个事情我已经想过千百次了。不过张参判说的也没错,凡事欲速则不达。”袁可立冲张晚点了点头。“所以我并不会一下子就把各地的驻军全部裁撤了,而是准备将朝鲜全国分成三个部分,在几年内进行裁改。”

    “能劳您仔细说一下吗?”张晚面色稍缓,眼里的期待之色也更加浓郁了。

    袁可立拿着指挥棒在地图上不断腾挪。“第一批裁军重组的地方是京畿道,黄海道,以及平安道。第二批是全罗道,以及忠清道。而第三批则是江原道,庆尚道和咸境道。”

    张晚没有耗费太多精力,就明白了袁可立如此划分的理由。

    京畿,黄海,平安三道,是抵御奴贼的第一线,最先对这些地方进行军事改革,显然是为了迅速地组建起支援前线,为明军分担作战压力的堪战部队。而且明朝的天兵也大都聚集在此,要是有人乘机闹事、反对改革,明军也能在第一时间过去镇压。可以说,只要前线不崩,钱粮到位,改革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袁可立将全罗、忠清二道作为第二批军改地方也很好理解。这两道是京畿的南屏,当年两次倭乱,倭贼就是一连打穿了全罗与忠清二道,并最终占领汉阳的。加强这些地方的军备,当然是为了备防倭寇。

    而最后的庆尚道、江原道和咸境道,说白了就是一连成片,总长超过两千里的绵延山区。无论是奴贼还是倭贼,就算攻占了这些地方也得绕一大圈,并经过平安、黄海,或者全罗、忠清才能兵临京畿。可以说,庆尚、江原和咸境三道就算保留现状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那您准备怎么裁改呢?”张晚在众人的注视下接着问道。

    “朝鲜已经有很好的先例了。”袁可立耸了耸肩。“照例铺开就是。”

    张晚想了想说:“这么说,您是想要仿照组建训练都监的例子,在各道重新编练军队?”

    “没错。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从义州到汉阳,就只有训练都监这一支照着戚少保的法子编练的新军,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朝鲜既然已经练出了一支,就一定能练出更多!”袁可立举起指挥棒,在地图啪啪地连点了几下。“所以我决定,今年内在京畿、黄海、平安三道,各练出一支至少三千人规模的训练都监军,并解散两倍于此的旧军!张参判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没有了。”张晚长揖道,“多谢监护老爷告知。”

    张晚很早就觉得朝鲜的兵制需要来一次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也曾多次联合他人上疏请求扩充训练都监。只可惜,废王李珲治下的政局实在是太混乱,就连改革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一个稳定的高层组织都没有。

    不说其他,从万历四十六下半年,到泰昌元年初这短短的三年间,光是训练大将就差不多换了十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大规模的扩军改革,就是想要练兵整军都难。

    在张晚看来,明军用绝对的武力强压朝鲜的进行军事改革,明显是一件好事。只要不像他最开始担忧的那样,冒进强推,在短时间内把旧军队全部解散,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不过,张晚这么想,不代表别人也这么想。

    军事改革绝对不会只是单纯的军事改革,它必然涉及一系列的政治及经济改革。而改革政治和经济改革,势必会触及乃至损害那些,在现有的政经体系下获益的人的利益。

    张晚退回去后,户曹金荩国也忍不住要冒头了。不过,就在他抬腿而未迈步的间隙,一个冷冷的视线却把他接下来的动作给拦了回去。

    “别找死,”李尔瞻睨视金荩国,用唇语说道。“缩回去!”

    金荩国一凛,连忙把抬起来的腿又收了回去。

    金荩国这一抬一收的动作虽轻,却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因为除了类似于张晚这种本就盼望着改革强国的人,大多朝鲜官员都期待着金荩国用财政问题来搪塞、阻滞钦差。现在金荩国缩回去了,许多抱着法不责众心理想要起哄闹一场的人也就跟着怂了。

    户曹判书金荩国在这边被李尔瞻一个眼神按住,工曹判书郑经世则在另外一边,被朴承宗催促着站出来。“你去探一探。”

    “探什么?”郑经世一惊,本能地摇了一下脑袋。

    “当然是探扩军的钱粮怎么来。”朴承宗咬着牙齿,声音从齿缝里泄出。

    “这”郑经世很是迟疑,明显不想趟这一回。

    “去啊。不要表态就是了,他发火你就缩回来嘛。”朴承宗狠狠瞪了一眼。

    “好吧.”郑经世舔舔嘴唇,硬着头皮抬高声量说:“监护老爷,在下有话启禀,还望监护老爷准允。”

    “你是?”袁可立对郑经世这张脸没什么印象。

    “在下是工曹判书郑经世。”郑经世作揖道。

    “原来是郑工书,”袁可立点点头,摆了一个请的手势。“本就是议事,有话请讲吧。”

    郑经世婉转问道:“不知道监护老爷是否知道,从万历二十一年成立至今,训练都监为何始终只有三千来人?”

    袁可立眉头一挑直接揭破。“郑工书是想说钱粮的事情?”

    “是。”郑经世一凛,但还是顺着话说道,“训练都监军与大多数旧制府军不同。训练军的士兵不是义务服役,而是以每人每月至少六斗米的军饷募集而来的。为了筹措这笔支出,从万历三十年起,朝廷便对全国的公私田结,加课二斗二升名为三手米的结饷。”

    “两次倭乱之后,我国人口锐减、土地荒芜,量案、户籍也是大量损毁过时。虽然战后至今,我国一直努力重建,收拾旧河山,但无论是人丁还是在册田土,都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想要扩军就只能加重.”

    “够了!”袁可立抬起手,直接打断了郑经世的发言。“我不是来这儿听你诉苦的。我就问你,你说这么多话,是不是就是想说,朝鲜三千里江山最多也就只能维持三千募兵?”

    郑经世讪讪地说。“照目前的情况来,三千人募兵已经很多了,就算是再增募也没办法增募多少。像您刚才说的那样直接膨胀四倍,从三千人变成一万二千人,实在是太夸张了。监护老爷若是不信在下所言,可以去户曹查册。”

    “呵,户曹.”袁可立轻笑一声,直白地说道:“我不信任你们的户曹,在我眼里,那些册子跟胡编乱造的伪册也没什么分别。”

    “这”郑经世当场愣住,而在他身前不远处的户曹判书金荩国则直接是汗如雨下了。

    “你刚才说,从万历三十年起,你们便对全国各道的公私田结,加课米粮专供军用是吧?”袁可立问郑经世。

    “是。”郑经世呆愣愣地点了点头。

    “那我问你,什么叫做.”袁可立环视众人,几乎一字一顿。“‘全国的公私田结’?”

    “就是,就是”郑经世低着头,半天没能把“就是”后面的内容说出来。

    “是不是公廨田与功臣田以外的田土啊?”袁可立忍不住冷笑了一下。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178/2837516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