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41章 贸易

第341章 贸易


11月初旬。

    环球贸易在从越南、缅甸等地区采购一批大米后,顺利交给军政府的内政部,对香港物资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与此同时,军政府也在美国商人和华商的建议下,放开部份的物资管控,但依旧实行价格管控。

    环球贸易在完成任务后,也举行了一次‘招股大会’,前来参加的管理层和职员,多达三十多人。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抗战前夕便跟着陈光良做事,俱是多年来的老伙计;而且,这些人熟悉华夏南北贸易、海关,亦熟悉东南亚的贸易相关,都是不可多得的贸易人才。

    陈光良走进会议室,大家纷纷起身鼓掌,心情颇为激动。

    前几年租界和香港沦陷,大家去后方避难,是陈光良继续安置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还有人去奥门避难,同样有陈光良的照顾。

    所以战后,大家全部重归队伍,继续为老板效劳。

    “好,今天应该是我们有史以来聚得最齐的一次,当然还有十来个人因为路途较远的原因未到,但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众人纷纷鼓掌。

    随后,陈光良说道:“第一件事,便是环球贸易决定采取招股的形式,以达到人人参与的决定。我和管理层大概商量了一下,决定初始资本是100万港币,每10港币为一股,总共10万股。接下来,由吴经理来讲解认购的细节。”

    吴浩精神抖擞的接下话,详细为大家讲解认购细节:“职员认购最低50股,最高500股;管理层认购最低50股,最高5000股。考虑到,有员工可能资金不足,或者还想多认购一些,所以老板允许每人向他借1000港币,等以后分红再偿还即可。”

    现在香港的工资才几十元,30~40元的工资属于正常水平。

    当然,今天来参加招股的职员,薪水普遍在80元以上,具备一定的文化或懂英语等技能。

    有职员原本听到最低认购需要500港币,已经是非常失望,但听到可以借钱入股,当即心花怒放起来。

    “多谢老板”

    大家纷纷表示感谢,这样一来大家的参与惹起就高了。

    至于初始资本额为什么只有区区100万港币,也是陈光良照顾大家,以他的财富,这点钱自然不放在眼里。

    接下来,大家纷纷参与认购,一共36人到会。

    大家知道机会难得,便最大限度认购,职员普遍都认购了1000港币以上;管理层就更多了,基本都认购在2000港币以上;高层则认购在5000以上.

    吴浩认购最多,足足50000港币。

    吴浩有钱是很正常的,他抗战前就是负责广州湾的航运企业和贸易,薪资已经达到500法币/大洋一月;他常年在一线工作,参与了广州湾走私、仰光运输物资、滇缅路运输大队等领导工作。没有出去单干,已经是忠心耿耿了。

    “老板,一共认购15.25万港币。”

    陈光良随即看了一眼杨小虎,他便走上来,说道:“吴经理,我这里认购5000股。”

    吴浩点点头,说道:“好,我这就给你登记。”

    大家都知道杨小虎是老板的表弟,而且还是很宠的那种,能力也是不错的,当初在奥门,便是杨小虎组织的‘陈氏企业避难维持会’,给予大家一些物资和生活上的照顾,度过了四年时间。

    “加上未到的职员,认购多少?”

    “未到职员15人,他们认购的事3万港币,相当于我们总计认购了23.25万港币,占股本的23.25%。”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嗯,剩下的我认购了。”

    原本环球航运的人也可以认购的,但后来陈光良打算将船作为资产,愿意参与的,可以投资。这样一来,变相的团结大家在一起。

    这个年代,你要么给分红,要么给股份,不然因为‘山高皇帝远’和‘通讯不便’的原因,是一定要出事的。

    以前陈光良喜欢给奖金分红,自然也能维持属下们的忠心。

    但贸易产业,更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因为大家讲分赴各地工作。

    “接下来,我们谈谈环球贸易如何展开业务的问题,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

    有职员抢先表示:“我们对越南、泰国的米业比较熟悉,可以从那边长期运输大米至香港,毕竟香港大米需求旺盛。”

    这是老业务了,并在当地比较熟悉。

    也有职员说道:“做贸易重要的是建立分行网络,我们还需要在沪市、汉口、广州、天津加强分行的建设,做到物资的流通性。例如内地的桐油,就深受欧美的欢迎。”

    大家纷纷各抒己见,都是比较专业的。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

    “做贸易,当然最重要的是分行网络,好在我们这些年都在当地有这样的关系。但接下来,我们是以香港为中枢,连通内地,面向海外的整体布局。内地有桐油、猪鬃这样的土特产物资,是海外畅销的,那我们就做这样的贸易。”

    “另外一方面,我和一位美国人比较熟悉,他打算做战后美国军用物资的生意,到时候我们也对接一下。”

    “还有,美国今年生产了一种圆珠笔,售价大概在10美元;我们环球贸易争取引进香港,再进一步在大陆销售。这种东西,卖个300~400港币也不是问题,利润非常的大。”

    众人惊喜起来,老板居然有如此多的渠道,显然是大家跟着沾光了。

    这时候吴浩说道:“老板,这100万港币,怕是一下子做不了太多的事情。若是能得到银行的支持,那自然就好了!”

    这算盘,打的自己都脸红,毕竟银行不就是老板的资源么。

    陈光良却没有放在心上,笑着说道:“平安银行自然是会支持环球贸易的,只要大家的工作做好,我们环球贸易就很快能发展起来,大家投资的回报自然很高。”

    “是,老板”

    贸易这一行,本来就可以用‘贸易物资’抵押贷款,平安银行不过是给环球贸易行个方便而已。

    没什么问题!

    以香港为基地发展后,陈光良继续秉持‘好老板’的作风,这是因为他要建立一个商业王国,自然缺不了一个庞大的‘家臣体系’。

    像吴浩这种老属下,其儿子也要出国留学了,回来还不是在陈氏企业做。而像吴浩这样的管理层,陈光良有数百位。

    最后,有陈光良和几位高层,开始划分区域,接下来大家讲分赴各个地方。

    实际上这些地方,还有平安银行的网络,两家企业属于兄弟企业,自然会有一些方便。

    结束环球贸易的大会后,表弟杨小虎私下找到陈光良。

    他这一次的工作,是去沪市的贸易分行担任副手,在贸易上,他还有一段学习的路要走。

    原本陈光良是打算给他10万美金,让其自己创业,当然若是亏掉,以后就只能老老实实工作,他这个表哥不会给他第二次机会的。

    不过杨小虎和他姐夫一样,选择继续跟着陈光良做事,倒也是明智的想法。

    “良哥,我能不能带家人去沪市生活?”

    陈光良笑道:“怎么,你妻子一直念叨沪市,还是二舅二舅妈在念叨?”

    杨小虎脸一红,说道:“都有点,更何况这次去沪市,也不知道待多久,正好我还能照顾一下他们。”

    事实上,还有不少香港的员工家属,都在沪市。

    陈光良随即便说道:“这个你自己考虑吧,毕竟你已经27岁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些事情,怕是要打内战了,法币也会疯狂贬值,这是我离开沪市时,就看到了国民政府的内部腐败。当然,若是情况不对,我也会通知你们撤离的。”

    杨小虎点点头,说道:“好的,我明白了!”

    他还是打算带家人回沪市住一段时间,毕竟故乡难离,更何况现在不是还没有风险么,等真到了那一步,自己再带家人来香港好啦。

    “嗯,香港有你们的房子,随时可以来。”

    确实不急,环球航运也有船,后续去接这些属下和家属都没有问题。

    陈光良之所以急着带家人来香港,是因为这边有事业,要第一时间布局。

    对于杨小虎一家,陈光良也没有亏待她们,送给她们一幢在铜锣湾半山的洋房;说实话,主要还是看在二舅情分上。

    如今杨小虎开始在环球贸易做事,也是一个好事情,这家贸易公司的前景还是很大的。

    环球贸易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美国的圆珠笔引进香港和沪市。

    由于环球贸易在美国还没有办事处,所以需要借助杰克的贸易公司,来第一时间完成。

    杰克很快给环球贸易的一个答复:在美国,米尔顿·雷诺在今年推出了新型圆珠笔,并首次成功地投入商业生产,以代替当时还很流行的自来水笔。该圆珠笔使用了一颗小的圆珠,将浓度很大的明胶型墨水释放到纸上。雷诺圆珠笔是一种简单的书写工具,并以“第一支能在水下书写的笔”大作市场宣传。雷诺在初次推出新型圆珠笔时便卖出了10000支。这些公开销售的圆珠笔非常昂贵(10美元一支),主要是因为它们采用了新技术。

    10美元一只,也就是40港币;但是卖到香港和沪市,至少是300~400港币一只。

    扣除杰克贸易公司的费用,再扣除零售商的利润,环球贸易的利润依旧非常大。

    而这种东西虽然贵,但绝对深受有钱人的喜欢,因为太方便,而且还是美国生产的高科技。

    所以,环球贸易马上和杰克对接,需要进口2000支圆珠笔,准备投入到香港和沪市等内地的市场。

    “老板,圆珠笔这个翻译不太响亮,我建议给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举打开销路!”

    新官上任的吴浩,很快适应当前的工作。

    以前他可能只负责贸易,如今他却还要策划销路的问题。

    像这种圆珠笔,环球贸易肯定是采取‘寄售’或‘批发’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他们也需要好好的策划一下。

    陈光良笑道:“你有什么好名字?”

    圆珠笔,是他翻译的,前世就叫做这个名字。

    吴浩当即说道:“就叫做‘原子笔’,对应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我想一定很多人购买!”

    陈光良眼前一亮,这原子弹也才爆炸三个月时间,而且国人对这件事,简直是兴奋得不得了,一下轰炸死几十万小鬼子,国人有种出气的感觉。

    “行,这件事要好好策划,我们环球贸易要凭借这一个产品,一炮打红。”

    “好的”

    产品是一件件来的,大米这玩意不止他们一家做。

    回到家,两个娇妻都出来迎接陈光良,让他心中颇为得意。

    “你们在聊什么?”

    此时香港的事情还没有稳定,再加上治安较差,两个女人每天也就负责孩子和家里,算是没有找到事情做。

    严人美笑着说道:“梅英给我讲美国有电视机,可以每天看几小时画面。”

    陈光良说道:“这倒是,不过美国的电视应该还没有成熟,我觉得明年可能逐渐趋于成熟,电视真正普及至少得五十年代了!至于我们香港,怕是最近几年也不可能诞生电视台。不过不急,我们有的时间会看到科技进步的。”

    蒋梅英在一旁说道:“对,想着听听广播其实也蛮有趣的。”

    三人走进别墅,孩子们已经基本回家了,很是热闹非凡。

    陈光良询问了一下大家在学校的情况,七个孩子依次回答,适应能力还是都挺强的。

    他的长子陈文杰,今年也才12岁多,目前相当于读中学三年级;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16岁,也就是1949年将去美国留学。

    年龄虽然小点,但陈文杰智商和情商都高,独自留学不是问题;更何况,陈光良和严人美夫妇在美国有很多朋友。

    陈文杰之所以16岁就可以读大学,也是有陈光良从小就认真培养的关系,他的成绩很好,包括英语的水平也很高。

    对于长子,陈光良确实有‘急’的成分,其他孩子的话,虽然也很重视,但没有那么夸张。(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022/2837553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