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盼着友军死
推荐阅读:科技入侵现代 真乃人间太岁神 游戏开始了,这次绝对没BUG 红楼晓梦 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不能开高达那我还参什么军! 柯南里的除灵侦探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 诸界龙劫
大周本没有归化城。
原时空大明万历三年,因为土默特部向大明称臣,双方结束了长达百多年的战争状态。
进入和平稳定时期,俺答汗死后,由三娘子主要主持,在大青山之阳,黄河之滨,破土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
而此之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这样的城池。
土默特进入了长久的繁荣期,过上好日子的牧民们为了纪念三娘子,把此城称为三娘子城。
可能是因为蝴蝶的翅膀扇动因素,不知道哪个小人物的变化,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结局改写,因此取而代之的大周。
种种因果之下。
王信是这样猜测的,因为土木堡之前主要知名人物都没有变化,除了于谦没有挡住南迁派,引出了一系列后果。
当时三娘子带领的蒙古部落与大明关系融洽,双方贸易稳定,促进了繁荣,有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三娘子才能在关外修建一座漂亮的城池出来。
王信没有这样的底蕴。
聚众昌虽然投入了不少,但是商人用的是自家的钱,并不像衙门花钱大方,所以这座同样命名归化的城池,更准确地形容是一座土城罢了。
只不过大了些,许多地段用的砖墙。
四角修建了高高的砖墙搭建的炮楼,比城墙还要高一大截。
砖墙用的三合土,十分的坚固,是水泥出现之前最好的材料。
归化城周边有丰富的水源,大源于大青山的就有大小黑河,以及流入黄河的红河、灰河。
南北两座水门。
从翁观山流下的河流,自北水门入,南水门出,就算城池被包围,也不缺水源。
就算胡人断绝水源,城内还有井水可以饮用。
归化城还没有彻底开发出来,不像云川城,云川城周边的牧区划分完毕,每个月都会有牧民去城池交易,更不提最早开发的镇虏城。
镇虏城已经是大后方,那里很久都没有骚乱。
和平的环境,大大促进了商贸。
各类的贩子云集镇虏城,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每天都会有一些纠纷,不过王信并没有因为诸多的麻烦就一禁了之。
其实最麻烦的反而是人才。
“将军要是节度使就好了。”
曾直忙的马不停蹄,来回奔波,又跑了几处地方,最远到朔州,然后又一路骑马赶到归化城。
以前的白面书生快要成黑脸汉子。
光外貌的变化,王信就觉得对不起人家。
大周做官对样貌有要求,长得太难看,朝廷可不给官做,讲究做官要有官样,百姓也吃这一套,没奈何的事。
“等我升到节度使,只怕还要好些年。”
底层的时候升官还比较容易,越是到了高层,实权位置越少,因此有了更多名誉上的职位。
王信笑道。
节度使可以开府,有自己的府衙。
自己现在是参将,并没有开府的资格,而且普通的参将也的确没有开府的需求。
只是自己又独领一路,又有聚众昌,以及关外几座不在朝廷正式名录的城池,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这类事并不算稀少。
哪个军镇手里没有几个听话的熟部。
比如明末辽东军镇也是如此,有个拱兔部就是辽西关外的熟部。
结果新上任的总兵或许是为了杀鸡儆猴,或许是为了逼迫前任总兵手里的熟部主动靠拢自己,总之派兵出关,去关外偷袭了拱兔部。
奈何新上任的总兵眼高手低,竟然没打过人家。
被人家拱兔部的王达子报复回来,最后闹到朝廷那边,朝廷才派人安抚了王达子。
那王达子也不想和大明闹掰,毕竟跟着大明贸易才有肉吃,没想过要征服大明,其实像努尔哈赤这种才是特例,所以王达子获得了一些赔偿,也就偃旗息鼓。
此事正是大名鼎鼎的哈流兔之捷到拱兔部复仇。
而当事人靠着人情关系轻松化免了责任,继续当他的总兵,成为日后萨尔浒之败主要责任人之一。
其实这位总兵能力还是有的。
在大西北时期就很厉害,擅长长途奔袭,被蒙古人称为太师,差点与前辈马芳齐名。
奈何刚愎自用,不懂审时度势,在大西北养成了目空一切的傲慢,去了东北却没有改变自己的思路和战术,一错再错,终成大错。
这也是王信深以为戒的案例。
大周太大。
绝对不能傲慢,谁要是因为旧功而陷入傲慢之中,哪怕是关二爷也会获得惨败的教训。
没有不败的将军,只有久战的英雄。
能持续战斗、不断成长,才能经久不衰。
戚继光就是如此。
战术始终在改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因此才有戚继光的百战百胜,打出令敌人闻其名,即退避的威风。
听到王信说的话,曾直嘴角笑了笑没有接话。
刚开始的时候,陆仲恒推举此人,曾直感到好奇,加上在国子监实在是煎熬,于是来到王信身边做事。
最初并没有重视,慢慢的曾直感受到了不同。
通过商业的模式扎根关外,这种方法令曾直耳目一新,加上大同西军的战力,这样一股势力如果崛起,那么背后有这股势力的支持,岂不是自己的依靠?
贾政虽是国公之后,却只是五品的工部员外郎。
所以贾政在京城并不是很硬气,后来有了个贵妃女儿,变得硬朗了不少,加上靠着大同的大同西军,手里的筹码更多。
名望有了,底气也有了。
几年间不显山不露水,贾政变成了实权派,从那一派的重要人物,逐渐往核心圈靠近。
王信也知道曾直想要什么。
当然不是理想。
不光是曾直,哪怕自己手里很多的将领,对百姓秋毫不犯,严守军规等,也并不是因为理想,很多人只是因为对自己的效忠。
自己连手下的人都无法全部改变,何况是外人。
但是自己身边又需要人帮忙。
这就是现实吧。
王信喜欢理想国。
曾经大明被西方传教士称呼为理想国,印度人不服气,后世不少学者说西方人口中的理想国是指印度,好笑之余,奈何终归只是空中楼阁而已,实际上哪里有什么理想国。
“打完了这一仗。”
王信指了指远处的山川,叹道:“老百姓们就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我也尽到了我做军人的职责。”
曾直顺着王信指的方向看去。
天际尽头处,隐隐浮现的山川影子。
“将军认为打完仗就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怕将军会失望。”曾直心里有些复杂。
要说聪明。
眼前的将军无疑是自己认识的人中最聪明的人之一。
可有时候将军的感慨之言又颇为可笑。
什么人人都吃饱饭,穿得暖,睡得好,丰衣足食。
这种话喊一喊就好了,唯独将军仿佛当做正事去做。
连古人都知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道理。
曾直小声说道:“百姓想要过上好日子,还是用功读书,读透圣人之理,获得功名翻身的机会高一些。”
曾直的想法,是读书人主流的认知。
这不是小事。
改变一个人,通过一个人去改变一群人,这就是星星之火,只是自己说的话,别人不一定能听得进去。
王信笑道:“我认为劳动者最伟大。”
曾直露出迷茫的眼神。
王信一脸自信。
他最初的时候,以为这句话不过是口号而已。
后来接触了许多人,又有些改变原来的观点,的的确确是劳动者最伟大。
“在极西之地,有个国家非常富裕,富裕到百姓们不愿意劳动。”
“如何可能?”
曾直脱口而出,认为将军是在开玩笑,忍不住笑道:“如果是这样,那这个国家岂有不灭之理。”
“是啊。”
王信笑道:“所以这个国家的百姓不愿意劳动,别的国家穷苦百姓来到这个国家劳动,于是这个国家变了,从文化到思想,连人也都开始变化。”
明知道将军讲的不是真事,曾直还是好奇接下来的故事,追问道:“难道这个国家的人不着急吗?”
王信摇了摇头。
“他们不着急,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来到他们国家干活的人,当然有资格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
曾直无法理解,震惊的看着王信。
王信平静道:“其实中国也是如此,自古以来,谁干活,谁就会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很多时期,汉人不愿意打仗,别的人会来打仗,于是后来,汉人要么主动学习打仗,要么被动消亡。”
曾直思考了片刻,认为还是将军把这个故事讲得不好。
决定历史的向来是非凡人。
百姓注定了是盲流。
“张巡抚已经下令永兴军往丰州开拔,胡总兵应该晓得轻重,我猜他很快也会行动。”曾直不再聊这个话题,谈起了正事。
王信也没有失望。
如果容易的话,自己早就读书从文,何必选择从军。
还是军队好。
一声令下,谁敢冒犯百姓呢。
却说张灿带着十二营兵力,合计五千余人马扑向小黄河一带,搜寻敌人的踪迹。
自从失去大板升之后,乌恩的威信大为动摇。
雪上加霜的是哒荣没有熬过去,吐血的那年冬天病逝了,失去了哒荣,许多部落离开了乌恩各自求生。
仿佛下一刻,乌恩就会彻底失败。
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却坚持了下来,熬了一二年,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局,靠着一路收编拉拢,竟然又开始出头,引起了王信的注意。
王信也没有懊恼。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
指望敌人都是庸人,那才是痴人做梦。
不过这样的敌人越多,大周也会越麻烦,包括自己也很棘手。
而且年轻人成长很快,吸取教训后,哪怕是对来自大板升地区的胡部,年轻人也很谨慎,不会轻易过多接触,所以谁也不知道乌恩手里还有多少人马。
因此张灿带走了近一半的兵力,最大程度减少威胁。
就算乌恩手里实力恢复的再快,以大板升流出的人口,顶多也就万余人口,减去老弱妇孺孩童,能作战的大概三四千人。
如果张灿带领的五六千人马,打不过乌恩手里的三四千乌合之众,那么接下来的仗就不用打了。
王信会直接带着人马缩回去大同,靠着长城兵堡来御敌于外。
王信有信心,张灿同样不缺信心。
消灭了一处小部落,士兵们打扫战场,张灿面无表情打量周边。
“又让乌恩跑了。”
刘英一脸遗憾的赶来。
自从得知周军的身影出现在小黄河一带后,乌恩就跑了,根本没有和周军接触的打算。
没有道路,任意可走的草原,鬼知道乌恩去了哪个方向。
张灿变得更加谨慎,哪怕是面对刘英,也不放心的确定:“问清楚了?”
刘英没有在意。
“问了好些人,分开问道。”
张灿不禁叹了口气。
人家根本不和你打,早就开始躲猫猫,张灿最怕这种。
“报!”
突然。
一名令兵赶来。
“咱们的兄弟抓住了几名鬼鬼祟祟的人,经过审问,他们说知道乌恩去了何处,除非将军放过他们,他们才愿意透露。”
张灿露出大牙,高兴的笑道:“这帮狗东西,没让我们抓到就算了,落到我们手里还想讨价还价,竟然想活着回去。”
一边冷笑,一边看向刘英。
刘英点了点头,领会了张灿的意思,主动迈开步子,“带我去。”跟着令兵一起离开。
不久。
刘英带回来消息。
“我们都错了。”
“怎么?”
看到刘英的神色,张灿大惊。
刘英一脸感慨。
“我们都以为乌恩会往北边跑,所以我们一直北上,其实乌恩南下了。”
“他找死?”
张灿没有惊惧,反而迷茫,以为乌恩要去偷袭将军。
自家将军打仗是非常耐得住性子的。
指望将军出错,那才是异想天开,将军其实最喜欢打呆战。
无论是曾经在江南的鸳鸯阵,又或者初来大同的车营,都是以稳为主,牺牲速度追求稳定。
刘英也知道张灿误会了,呆呆道:“他往官山方向去了。”
“官山?”
张灿很快反应了过来,骂道:“他姥姥的,他去找胡立勇去了啊。”
永兴军是冯庸的老底子。
虽然在张文锦手下多年,谁也不知道永兴军的战斗力怎么样了,可威名还在。
至于大同西军?
量乌恩也不敢去惹。
那么只剩下天成军,到是会捡软的捏。
“这家伙越来越厉害。”张灿笑呵呵道:“得早点解决这个家伙。”
不但没有着急,反而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刘英也不住的耸肩,忍着想笑的想法,明知道将军会不喜,可还是忍不住啊。
他们可没有将军挂在嘴里的大局观。
友军巴不得他们死,他们还巴不得友军去死咧。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536/2837556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