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红楼兵圣 > 第316章 必败

第316章 必败


其实每个军镇都有隐匿人口。

    隐匿人口最多的应该是辽东,王信虽然不知道这个时空的辽东变化有多大,但是辽东和内地只有一个狭长的辽西走廊相连,地理环境注定了更为封闭。

    但是边地又没有府衙管理,那么多余出来的人口,必然会被别的势力纳入统治。

    那么辽东的失陷,更像是辽东地方大户做出的选择。

    努尔哈赤拿下沈辽,整个辽左望风而降。

    只不过努尔哈赤背叛了他们,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努尔哈赤会做出先杀穷户,灭了他们根基的手段,最后再去消灭他们。

    就像不愿意利益受损的内地大户们,一开始很轻易选择了清军。

    前车之鉴,并不会让人吸取教训。

    他们同样也没想到,人家入关吸取了蒙元的教训,仍然是在辽东的那一套,先消灭底层反抗力量,最后来消灭大户。

    那么大同的隐匿人口在何处呢?

    关内和关外。

    这也是原时空大明的宣大二镇为何走私猖獗,晋商崛起的原因。

    创办聚众昌,垄断关外贸易,不光为自己获取部分军费,也是分化削弱地方大户的手段。

    总不能明着告诉大户要来消灭你们。

    犹如努尔哈赤刚刚占领辽东之时,对地方大户极为友好,否则地方大户要是晓得努尔哈赤的真心想法,也就没有努尔哈赤顺利拿下辽左的事情。

    “你们是哪一家的人?”

    张灿派人送来的两名俘虏,明显是大同本地人。

    王信和气的问道。

    两人一路担心受怕,唯独对自己的来历死不松口,路上并不是没被人拷打。

    “将军,小的还有情报。”

    瘦高个那人明明怕的要死,为了活命什么消息都往外透露,唯独自己的来历。

    王信不置可否。

    那人主动说道:“关于胡虏的消息,欧彦虎已经南下。”

    “哦?”

    没想到知道的不少,王信笑道:“把你们都知道的全说出来,我也不问你们来历,饶你们一命。”

    两人大喜过望。

    王信也终于得知,欧彦虎手里至少有六七万青壮。

    幸亏自己率先出手,否则加上曾经大板升的人口,欧彦虎的十万铁骑就不是虚数,而且还会有个稳定的后方。

    现在人数少了近一半不说,欧彦虎把北边的生胡逼到这般地步,只要还活着的胡人各部首领不是傻子,应该知道现在是拼命的时刻。

    只要熬过眼前最艰难的时刻,越往后越会轻松。

    甚至到欧彦虎不战自溃的地步。

    胡人终归也是人。

    也要吃饭。

    “带下去。”

    王信挥了挥手。

    薛蝌不爽道:“真饶了他们?”

    “我说不问他们来历,没说不让别人认,到时候在大同示众,不信没人认得。”王信扬了扬眉,脸上露出坏笑,“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薛蝌这才收起不爽,跟着露出笑容。

    一点就通。

    免得有些大户狗急跳墙,万一坏了前方的大事得不偿失。

    “张灿那边?”

    严中正思考了片刻,特别是对胡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虽然不敢确定消息是真的,至少有消息比没消息强。

    王信回过头,看向严中正,知道他有想法,“你怎么看?”

    严中正眼神迟疑,左右看了看,最后下定决心,不再观看别人,只盯着将军,“前将军应该去支援天成军。”

    “凭什么?”

    “胡立勇不是好人。”

    见众人吵闹,赵雍咳嗽了一声,等众人安静下来,“此事不妥,突然让张灿率领大军掉头,军士辛苦不提,恐怕对士气不利。”

    众人越发开心,连赵雍也不支持严中正。

    随着大同西军的建立,以前窝在雁门关一带,如今散布在大同西部,包括广阔的大同关外,大同西军开始了分散。

    赵雍为大同西军军职第二人,哪怕不受许多原扬州营的认可,甚至有无形的排挤,但是有将军的支持,以及多年来坐镇后方的功劳,谁也无法否定赵雍的威望。

    队伍大了,不好带了。

    哪怕有系统的便利性,也能肉眼可见的各种状态下滑。

    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加入。

    赵雍的军事才能,严中正的大局观等等。

    不断的有新的人才加入,才是大同西军实力不停增长的根本原因。

    “严中正说得对。”

    王信要做的就是公正公平公开,让所有人服气。

    只要自己做到这点,人性就不会散。

    众人都安静了下来,连赵雍也竖起耳朵,不知道将军有什么不同见解。

    “我们的目的是消灭乌恩,趁着欧彦虎未到之前,尽一切手段削弱欧彦虎的实力,这个目的是最紧要的,而不是你们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小九九。”

    众人或恍然,或理解,或者不甘心等等。

    “将军说得对。”

    赵雍想明白了,改口支持将军。

    其实只要将军下令,众人都会遵从,只不过非必要的情况下,将军一定会先把道理讲透。

    哪怕无法理解,不能认同,也会因为将军以往的胜利因素下,思量是自己的原因。

    王信认为这就是威信的来源。

    一个又一个的成就,造就了威信。

    “只怕张灿这小子不会听啊。”赵雍有些苦笑。

    张灿是个老滑头。

    多的是办法。

    薛蝌忍不住看了眼赵雍,怀疑赵雍在将军面前给张灿上眼药。

    当初还未成立大同西军之前,因为张文锦之事,张灿屡次当众质疑赵雍,闹得极其不开心,幸亏后来将军回来,才压住了两人的不和。

    “去传令。”

    王信吩咐道:“告诉张灿我说的,若是胆敢坐视天成军被攻不救,定饶不了你,必军法从事。”

    “喏。”

    身边的传令兵很快出去两人。

    众人闻言感到可惜。

    大同现在主要有三支军事力量,谁都想独吞大同,那么友军死在敌人手里当然是好事情。

    王信知道众人的想法,这是人之常情。

    环境决定人。

    无论是永兴军,或者是天成军,又或者别人,谁不想过更好的日子。

    好日子建立在什么之上,谁又会在意呢。

    有大局观的人并不是那么多,所以王信比较看好严中正。

    留下严中正。

    王信和严中正边走边说。

    “虽然难免有些瑕疵,但是我敢说我们大同西军的气氛依然是好的,不敢说整个大周数一数二,至少也在前茅。”

    “将军自谦了些许。”

    严中正人如其名。

    走路正,做事也正,说话也正了起来。

    不过这些变化主要是在大同西军后发生的,以前在京营的时候,严中正是沉默寡言的性子。

    身为聪明人,严中正知道自己的变化原因,非常的坚定,“属下认为我们大同西军,在整个大周就是数一数二。”

    王信没有大意。

    他明白低人权优势的道理。

    为什么穷山恶水出精兵?这就是低人权优势。

    不是日子过得好,思想先进,人人有书读等等,那就一定会有强大的军队,相反,更可能因为高人权,军队战斗力却拉跨了下来。

    至于建立思想上的军队。

    王信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本事,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办到的。

    现在的大同西军,是一支不欺负百姓,军纪严明的军队而已,并没有崇高的思想,哪怕自己说过不少。

    大道理并不是讲出来的。

    犹如后世企业各个搞所谓的企业愿景等等,实质上没人在乎。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也是如此,个人有个人的难处,心中有大局观,起码不会走错路,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点,说再多也无用的。”

    有天赋的孩子,什么都不管依然是学霸。

    不是读书的料,就是补破了天,依然是学渣,逼得太过分,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人才难得。

    贾政这样态度端正,做事能力差的人都极其难得。

    更何况又有态度,做事能力又强的人才。

    至于能力强,态度差的人,这样的人只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绝对没有好处可言,他的成功,只会鼓励更多的人学习他的态度。

    而能力这方面,又不是学习可以得来的。

    无非是业务的熟练与否而已。

    “好好做事,大同西军一定会有你的位置。”

    王信拍了拍严中正的肩膀。

    严中正点了点头。

    并不怀疑。

    等打败欧彦虎,大同西军在大同的最大阻碍被搬走,只要内部不出问题,一定会成为超过永兴军的势力,如日初升,自己赶得早,同样会升起来。

    ******

    早上的草原,天边挂着的太阳格外圆。

    微风轻起拂过,掺杂了泥土的芬芳,士兵们懒洋洋的躺在地上,谁也懒得多动,时不时闲聊几句。

    “也不晓得家里怎么样了。”

    “我家的房顶茅草要重新铺,该死的这时打仗,怕是家里下雨的话,屋子要露水。”

    “下雨就好了。”

    “好个屁,现在下雨已经迟了,田里的庄稼早死光了。”

    每个人都在抱怨。

    “还是要看命啊,命好去西军,命不好来东军。”

    大同西军是西军,天成军自然是东军,那么永兴军就是中军,这样更好记,私下里不少民兵这样叫开了。

    民兵是服役,短则一二年,长则三五年。

    谁都想早点回家。

    其实大明军户也是如此。

    军户中一部分人去服兵役,一部分留下来种地。也就是所有百姓都该承担的兵役,限制在了少部分群体之中,所以应该要给予补偿。

    现在补偿没有了,连补贴也没了。

    每个月的口粮钱都拖欠。

    “上头说这回打了胜仗,不光是奖赏,以前的拖欠也一并发,是不是真的?”

    有人很在意。

    “哈哈哈。”

    他的话引发了一阵笑声。

    大军开拔。

    总要给口饱饭吃,还要给银子。

    因为谁也不信上头嘴里的话,先把银子发了才是真的。

    大家各自领了一二两银子,只吃了一顿干饭,不情不愿的上路。

    胡立勇带着手下将校巡视军营。

    听到一阵笑声,皱起眉头。

    很快有官兵赶了过去,把这几名士兵吊起来打。

    胡立勇没有多言。

    反而是手下将军劝道:“军中士兵怨气大,还是不要闹出动静的好,万一激起兵变反而不美。”

    胡立勇点了点头。

    军纪如山。

    可也要分情况。

    “都怪那王信。”有人一脸埋怨。

    “谁都不容易,为了这次的开拔银,咱们总兵费了多少工夫才凑足两万七千多两银子,还有军粮兵器,哪一样不愁死人。”

    “那王信倒好,为了自己立功,不顾友军死活。”

    大家都在埋怨。

    至于朝廷。

    大家懒得说了。

    如果不是朝廷拖欠多年,他们也不至于如此艰难。

    “哼哼,那王信贪功,自有人收拾他。”

    听到这段话,胡立勇皱起眉头,狠狠的瞪了一眼,那人不敢继续多言。

    众人心知肚明,皆保持沉默。

    反正他们天成军的确出发了,只不过朝廷往年积累的拖欠那么多,这回调拨的钱粮又没有足数,反正怪不得他们头上。

    那胡人恨王信恨得牙痒痒。

    王信和他的西军又在最前面。

    胡立勇摇了摇头,终归还是年轻,太过鲁莽了,为了功劳就失去了耐心。

    打仗不是儿戏啊。

    也好。

    张文锦是个文官,嘴上一套一套,实则一窍不通。

    如果没有了王信,想到此处,胡立勇精神了起来,周边的将校也神情激动,私下里盼望着好消息传来,只要王信遭受攻击,他们必然退回去。

    “王信将军从来没有打过败仗。”

    这个时候,他们之中有个年近三十的校官,迟疑的说道:“如无自信,王信将军不会鲁莽,胡人不一定能打败王将军。”

    “赵赫,你也太高看他了。”

    有人摇头,“哪怕西军是铁打的,难道还能以一敌十不成?这是塞外,不是守城。”

    根据他们的消息,胡人大概七八万骑兵。

    大同西军加上民兵也才一万两千人,还要去除留守的兵力。

    在关外的话,无论如何,王信也不可能打败欧彦虎,双方硬碰硬,唯一的结果只有王信打败。

    运气好的话,王信还能带着少量精锐逃回来。

    众人毫不怀疑。

    胡立勇嘴角悄然翘起,仿佛预想到了高兴的事。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536/2837556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