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红楼兵圣 > 第364章 心服口服

第364章 心服口服


王信对天成城并不陌生,包括天成军的主要将领,哪怕不熟悉,王信也知道叫什么。

    不过有了赵赫,王信心里有了底。

    比如天成军一总兵两参将,总兵是胡立勇,自大而亡。

    另外两名参将分别是张震和李昆,在胡立勇死后,虽然没有阻止下面士兵喊报仇,但也没有实际行动,反而急不可耐的找关系开始争夺总兵位置。

    赵赫边说边鄙视。

    这也是他破罐子破摔,选择支持外人王信的原因,不光是王信名声好和威望高。

    王信倒不在乎赵赫是什么原因选择投靠自己,只要他对自己的言行是真的就行,倒是有些感慨。

    胡立勇无论如何,坐镇天成军多年,两位参将或多或少得到他的支持,被他视为心腹,平日里关系极深,结果人一死,两个往日的心腹大将连他的尸身都没有心思去弄回来。

    “张震和李昆的本事如何?”

    王信没有探究。

    张震和李昆的行为,不代表两个人就不是好人。

    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

    除了小部分天性如此的坏种,大部分人是受环境所影响的,王信有清晰的认知。

    如果环境是坏的,那么很多人也会同流合污,坏的流脓。

    可如果给他换个新环境,突然又清清白白的做人,与原来判若两人似的。

    所以王信并没有因为两人的表现,就彻底不信任两人。

    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是绝对不会有忠心的。

    所以两个人到底对自己到底忠不忠心,主要在于自己与他们的接触中,能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以及他们自身的性格等方面。

    犹如眼前的赵赫。

    自己在大同西军的所作所为,赵赫早有所闻,又一同北征过胡人,亲眼所见亲自相处,因此认可自己,加上他的性格,这些因素的构成。

    所以赵赫决定投靠自己,他的言行之外,更有看不见的忠心,王信心里放心。

    这两个参将不忠心胡立勇,说不定是因为胡立勇的行为和思想,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呢?

    其实两个人极其反感胡立勇。

    只不过形势所迫,所以无奈屈居胡立勇之下,毕竟人有百样,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直来直去的,因此王信问的很详细,包括各人的才能等。

    赵赫说的不一定对,但是以他对自己的忠心,真话应该居多。

    同时通过赵赫,对天成城目前的局势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大同属于山区。

    西北是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其中双山、二郎山、云门山、采凉山等等,东南则属于太行山脉,涵盖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东北方向则是燕山山脉延伸的范围。

    只有南面出了宁武关,进入山西境内,平原比例才逐渐增多。

    而细碎又细小的平原范围,哪怕开垦出来田亩,大多也不能算上田,能评个中田就不错了,不光养不活更多的人口,也不利于收税。

    收税的成本远比收上的税要高,而且山区百姓收成不多,自身就饥一顿饱一顿,并没有多余的粮食能交税。

    加上属于边地,常年遭受战乱的威胁,所以百姓多依附大户,与内地百姓依附大户,虽然本质一样,但模式不同,大同的大户多修民堡等,武力要强于内地大户。

    地方官府更没有收税能力,所以大同的收支极其失衡,更离不开内地的供应。

    大同本身能容纳的人口也不多,至今民户不足二十万,算上军士和士兵家属才破了三十万。

    其中大同城人口最多,士兵和士兵家属也最多的,大同城生活有十万人口,被文人誉为十万州城。

    城内大部分人口的生活依靠朝廷调拨。

    其次是天成城。

    天成城个在册不在册,原士兵至少有一万八千人的人口,加上部分军士家属老人小孩,合计两三万之多,加上本地民众,大概有三五万人口。

    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朝廷的供应,天成城内六成以上的人口就活不下去。

    那么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朝廷经济困顿的时候,大同兵乱要早于陕西民乱。

    明中晚期大同发生兵乱,历史走入另外一条河流,但是大周依然也发生了兵乱,因为大环境是相同的,导致结果也迟早发生。

    只不过明中晚期虽然解决了大同兵变,但属于靠着强硬实力压下矛盾,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

    为日后实力依然强盛的大同军镇,突然投降远在数百里之外,因为宁武关损失惨重而导致退缩心理的李自成,让他一下子恢复信心,也让天下大惊,敲响了大明丧晚钟,一个月后覆灭大明埋下了伏笔。

    不解决问题,强硬的压下,解决制造问题的人,不影响自己前程就行,管杀不管埋的官僚阶级做派。

    历来明代文人就是如此。

    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所以科举真是好的吗?

    宋明皆是十倍百倍的综合优势败于极小的部落。

    官员只是分配财富,但不创造财富。

    当所有的聪明人都去追求科举,那么谁去创造财富?

    聪明人辛苦出头获得分配权力,结果不如创造财富的人生活美好,那么创造财富的人,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财富?

    所以宋明真正富裕的人都是官员。

    而可笑的是官员并不创造财富。

    三年灭倭,三年平胡,如今又要开始压兵乱,难道继续三年?

    科举比血脉要好。

    但是科举同样是一条歧路。

    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

    唯独商业。

    商业模式才带来了工业革命,这就是事实,以事实为根据,王信才支持了商号的发展,但同样以事实为根据,支持的不是商人,而是商业。

    商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

    但一切的根基在枪杆子。

    大同的改革,将会面对巨大的压力,必须首先能做到自给自足,否则很容易在外部的压迫下破产,但是大同有个好处,那就是兵力众多。

    王信思考了一夜。

    第二日。

    下午。

    天成城外二十里外。

    不少的军将翘首以盼。

    “赵赫这小子真贼啊,招呼也不打一声,自个闷声不吭的跑去迎接新来的总镇。”

    有人骂道。

    “亏这小子平日里对镇台一副忠心耿耿模样,骂咱们忘恩负义,做的有模有样,结果倒好,却是个比咱们都要小人的小人,反正我是做不出来的。”

    “姓赵的不是个东西。”

    将校们纷纷骂道。

    听到下头军官们的不满,张震没有阻拦,看了眼同样乐见其成的李昆,忍不住上前。

    张震与李昆是参将,胡立勇死后,天成军职位最高的将领,两人手下各有一班人马,这些日子都在拉拢赵赫,赵赫带着胡立勇的精锐。

    谁能获得赵赫的投靠,那么谁的实力就能压过对方。

    赵赫的举动,的确也超乎了两人的预料。

    “你我终归是自己人争,如今赵赫引狼入室,恐怕日后你我日子不好过了。”

    张震试图求和。

    李昆点了点头。

    王信虽然获得朝廷的旨意,但依然是总兵的职位,只是获得挟大同军镇的权利,那么换句话说,天成军如果能自立,很可能不受王信的管控。

    两人才都想升总兵,坐上胡立勇的位置。

    “王信不好对付,先等等看吧。”李昆压低了声音。

    其实周边人都离的远。

    谁也不会这般没有眼力见,敢去阻碍两位参将的私下谈话。

    “来了。”

    张震还没来得及说话,远处有人喊道。

    只见远处有一行影子,逐渐靠近,队伍也变大,在场的军官都是带兵出身,不少人一眼看出,大概在一两千规模。

    一千天成军的精锐。

    五百京营。

    这不是民兵。

    天成军虽然生活凄苦,但是精锐的日子还能维持,只不过平日大家操练严格,从军多年,打仗也不少,倒头来连饭都吃不饱,谁能接受?

    虽然心里头不满,但是还没到变卖盔甲武器的时候。

    于是虽才一千五百人,却旌旗招展,盔甲精良,武器锋利,军士威猛,士气如虹。

    还未抵近,已感其势。

    “拜见总镇大人!”

    这下子,没有谁敢冒犯,在参将带头下,远远的行礼恭迎。

    “嘚嘚嘚。”

    王信没有下马,居高临下的望着众人。

    “谁是张震和李昆。”

    石敢当骑着高头大马,人高马大的喝问。

    张震和李昆心里一震,倒不是惧石敢当,而是如此语气,看样子来者不善,偏偏对方是王信,加上赵赫带着胡立勇的精锐投靠,两人心里叫苦。

    “末将张震。”

    “末将李昆。”

    “上前来,总镇有话问!”

    石敢当喝到,当着众人的面,丝毫不给对方面子。

    张震和李昆忍着心里的不爽,心里忐忑,一边恭敬上前,一边揣摩。

    其余众武官纷纷观望,气氛变得古怪起来。

    很人多心里不服气。

    天成军又不比大同西军差,比起人数的话,天成军还比大同西军多,虽然王信升了官,但也没必要如此目中无人,就把天成军视为无物。

    更有人怒视赵赫。

    “叛徒。”

    有人小声骂道。

    “你是张震?”

    王信问道。

    “是。”

    张震硬着头皮说道。

    “听说你带兵有方,家里也不算奢侈,是天成军里头难得的‘穷’武官,不少人私下嘲讽,说你不知变通,可有此事?如果是真的,那可是好官啊”

    王信好奇问道。

    这话可不一定是好话。

    主要看问话的人,但对方是王信,张震怎么会没有听过王信的名声呢,心里微微松了松。

    连忙说道:“不是末将不爱财,实在是士兵们太穷了,末将又不是傻子,竭泽而渔的道理难道还能不知,因此对士兵好一些罢了,也算不上什么好官。”

    “可惜了。”

    王信摇了摇头。

    张震一惊,心里慌乱,难道自己猜错了?

    李昆低着头,竖起耳朵。

    周围的武官也默默站在两旁,面色复杂各异。

    “如此简单的道理,的确很多人不知道,知道又能去做的人更少,所以你是个好官啊。”

    王信感叹完,又大声说道:“此次朝廷委任我来挟制大同,我不管以前什么规矩,以后只有我的规矩,那就是伸手必抓,犯者必惩。”

    众人没有反应。

    王信说这话,是他的风格,可许多人不以为然。

    不伸手如何养兵?

    朝廷给的钱就那么多,可兵还要养,还得指望下面的人给自己卖命,那么怎么办?当然是伸手,把能捞的军费都捞到,然后分给自己人。

    不这么干,天成军就会彻底崩溃。

    一点战斗力也不剩。

    总不能让手下心腹军士饿着肚子严守岗位吧,只不过没人敢说出来,担心被杀鸡儆猴。

    反正办不到的事,就算王信说的又能如何。

    总不是空话。

    王信平静了片看,仿佛在看好什么,但是什么也没有,难道在发呆?

    张震李昆离的近,心里忍不住猜测。

    石敢当和史平分于两侧,一左一右随时防备一切意外。

    对自家总镇的习惯早已了然,自家总镇心思细腻,说话之前会想一想,虽然不是每次都会这样,但大概如此。

    “无论是天成军,还是永兴军,既然我来带,那么都得像西军看齐,西军的待遇,诸位都知道,不过恐怕不知道的是,西军的待遇虽然给得足,但是军规森严。”

    王信严厉道:“丑化说在前头,士兵得吃饱肚子,这是为将者要做的,没有什么可值的夸耀,但敢向士兵伸手的将领,我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可以试试看,看看我的刀利不利。”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王信虽挟制大同,确也没有胡乱杀人的权力。

    王信不在乎。

    改革哪里有不流血的。

    以前小打小闹,现在数十万人口,十万士兵和家属,不彻底改革就不能解决问题,想要彻底改革,那就得铁血,否则按朝廷的规矩来,那自己根本没有改革的资格。

    “你。”

    王信指了指张震,“暂管天成军军务。”又说道:“赵赫负责大同城城防。”

    张震愣住了。

    他觉得王信说的有道理,如果真能做到的话,自己没必要反对,没想到下一刻王信就这么信任自己?让自己负责天成军军务?

    王信没有犹豫。

    任何团体都会排外。

    百姓也是如此。

    除非自己用更多的时间来磨合,让多数人接受自己,但是没这个必要。

    现在就是速战速决的时候。

    等压下了兵乱,张吉甫不会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发育,只有在他没来得及出手之前坐稳大同军镇,自己才真正有资格与他谈条件。

    兵法有云。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自己要速战速决。

    李昆哑然抬起头,露出了期盼,恭敬道:“总镇大人英明,属下心服口服,唯总镇是令。”

    王信点了点头,没有过多理会。

    李昆愣住了。

    看来自己得多拍拍马屁,获得王信的信心。

    原本以为自己要被杀鸡儆猴,没想到莫名其妙暂管天成军军务,虽然只是暂管,但是总比李昆更有期望,而且也说明新来的总镇信任自己,这是好的开头。

    如果天成军也能像大同西军的待遇,张震实在不觉得有什么好拒绝的。

    傻呵呵的跟着王信身后。

    以后怎么说不知道,现在天成军三个主要将领,两个都站到了王信身后,剩下一个也在极力表忠心,在场的将校们看在眼里,心里有了数。

    不光是天成军,包括永兴军,未来三军要进行一次整编。

    王信心里有数。

    张震目前还不错,值的继续培养。

    李昆嘛,说的好听,实际上骗人的嘴,口是心非的小人,等找个机会拿下他。

    大军入城。

    赵赫有些不适应。

    太快了。

    看着其乐融融,偏偏王信也的确提出诸多严苛的军令,按照他的理解,本应该是气氛眼里,诸多不服的,怎么会是现在的模样。

    果然了不得啊。

    想到王信这些年的成就,哪一个不是令人瞩目。

    赵赫彻底服气。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536/2837551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