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自陈州始
推荐阅读:第一次世界妖法大战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狂人不写日记 天元玄仙 当你将一切做到极致 说好开发消消乐,地球战争什么鬼 诡异求生:我能吞噬万千天赋 从生死簿开始修仙 娘子,请飞升 我,落难王子,打钱
平心而论,华夏历代王朝里,大宋的中央皇权还算是比较集中的,尤其在兵权方面的把控,更是严苛到了极致。
大宋的官制本身就比其他朝代复杂,它最大的妙处在于,早在立国之初,朝廷便把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权力拆分得稀碎。
其他朝代的官制是上下垂直结构,即从皇帝以下,宰相或内阁,接着到六部九卿,再到地方官府。
而大宋不一样,从宰相这个级别开始,便形成了分权结构,如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接下来才是六部,御史台。
至于地方上,除了知县知州知府这些地方首官外,还有各种司,各种使。
如转运使,提刑司,提举司等等。
总之就是,如果地方上的首官不服朝廷,一拍桌子说老子要造反,真正敢答应他的人可能只有手下的通判推官这些直属官吏。
但其他的转运使,提刑使,提举使等,立马会抄起刀把这个猪油蒙了心的首官剁了,最后把碎肉送上朝廷邀功。
大宋中央和地方官制,大概便是这么个结构。
无论中央朝廷,还是地方官府,除了皇帝外,没有任何人的权力能够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任何人环顾左右,朝廷总会安排了别的官员制约他的权力。
以前是如此,如今赵孝骞即位后,又将监察权独立出来,中央朝廷形成了“三府三司”的格局,权力划分方面更细致了,加诸在官员身上的桎梏也就更多了。
监察府初立,他们连办公的衙门都还在修建,这个新设立的部门对汴京的朝臣来说,是讳莫如深的存在。
但对地方官员来说,由于消息的滞后性,传达的误差性等等,地方官员对它的存在,真正打从心底里害怕的人并不多。
在大多数地方官员心里,所谓的“监察府”,它的职能其实跟御史台差不多,同样具有监察百官的权力,也同样泡在大宋官场这个臭水坛子里,迟早也会跟所有的大宋官署和官员一样,染得浑身漆黑。
以往御史台监察地方官员时,下面的人是如何应对的,如今监察府官员下来,照样如何应对。
只看他们张多大的口,要多少钱,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此而已。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是“平事”,是花钱消灾,自己过了这一关,继续坐在这个位子上,付出的金钱和利益,再从百姓身上加倍找补回来。
所以此刻的陈州官署内,一众官员有些人提心吊胆,有些人却不以为然。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捅了天大的篓子,给钱不就行了。
知州曾叔礼却有些担忧,他是陈州的地方首官,从汴京的后台靠山那里得到的消息,比别人多一些。
从汴京大佬送来的口信里,这个监察府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它与御史台不一样。
“无论如何,咱们先把账目做平,让监察府挑不出半点错处,另外告诉下面的知县,乡绅宗族和商贾,最近嘴巴都给我闭紧点儿,下面若有百姓要冒头,打了杀了都无所谓,总之不能惊了监察府官员的驾。”
曾叔礼的声音很低沉,此刻的他心里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右眼皮跳得厉害,心里沉甸甸的仿佛压着千斤巨石,半夜睡着了都喘不过气来。
在座的官员纷纷点头应了。
今日能聚在这个屋子里的官员,屁股底下都不干净,当然,钱也没少挣。
这一次的危机,是所有人的危机,平日里不管如何勾心斗角,但今日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不然若还窝里斗,人家要端可就是端一窝了。
曾叔礼正要继续叮嘱几句,屋外突然听到有点敲门。
深夜的敲门声简直吓破胆,尤其是屋子里的人个个都干了亏心事,猝不及防的敲门声刚响了一下,屋里立马就有官员吓得尖叫起来。
曾叔礼也吓了一跳,但毕竟是陈州首官,再害怕也要顾及面子的,于是曾叔礼沉声问道:“何人?”
屋外有一名差役带着几许惊惶道:“禀知州大人,据下面的人禀报,监察府官员已入陈州境内,但他们并未来城池,而是转了个方向南下,朝辖下的商水县贡井村而去了。”
屋内众人悚然一惊,面色苍白地对视,然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曾叔礼身上。
曾叔礼眼皮猛跳个不停,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了。
贡井村,距陈州城四十余里,不远也不近。
但监察府官员的做法实在令人心惊胆战。
到了陈州却不见他们这些官员,反而无缘无故直奔贡井村,所为何故?
“贡井村?”曾叔礼茫然四顾,语气带着几分焦急:“商水知县是谁?最近地方上出了什么事,还是有刁民越级告状了?快说!”
没人回答,显然能回答他的人并不在这间屋子里。
曾叔礼终于无法维持他的镇定了,急得站了起来,猛地一跺脚:“都是废物!祸事要来了,尔等却一无所知,死了都不冤!”
说着曾叔礼也不顾此时是深夜,当即便打开了房门,急步朝官署正堂走去,一边走一边高声道:“来人,速速备马,去贡井村!”
…………
陈州辖下商水县,一个名叫“贡井村”的村子里。
监察大夫韩忠彦双手负立,神情冷峻地看着眼前这座村庄的景象。
韩忠彦的身后,一左一右站着吕惠卿和李清臣。
监察府的三位大佬,今日竟齐聚在陈州辖下这片不起眼的村庄,委实神奇。
意识到此案的重要性,又被官家间接敲打斥责后,韩忠彦三人痛定思痛,决定亲自出京,来到陈州办理此案。
监察府设立以来的第一案,三人已拿出了更积极的态度。
三位大佬的身后,还密密麻麻站了一圈人,这些人都是皇城司属下,勾当公事甄庆赫然也在列。
算上甄庆的话,今日这个名叫贡井村的村庄外,已聚齐了四位大佬,个个都是能让朝堂晃三晃的大人物。
“监察府收到的一部分百姓越级呈来的诉状,其中就有不少贡井村的农户,状告本地知县,和陈州知州曾叔礼等一众官员。”甄庆语气缓慢地道。
韩忠彦等人出京后选择的第一站,自然不会是无的放矢。
韩忠彦抬头看了看天色。
整整一夜艰难赶路,他们骑的马儿都因星夜赶路而崴脚受伤,终于赶到了贡井村。
此时天色已渐亮,东方现出一抹鱼肚白。
韩忠彦神色疲惫,但他的眼神依旧明亮,正借着微亮的光线,打量这座村庄。
贡井村的名字由来已久,传闻早在唐朝时,此地便有一口水井,井水甘甜沁脾,据说还有某种治病的功效,于是这口水井出了名,就连远在长安的皇帝也听说了。
如同从岭南给杨贵妃送荔枝一样,这里的水井也被官府打包送去了长安,久而久之,此地便改名叫“贡井村”。
昔日算是比较出名的贡井村,如今却显得颇为萧条。
村庄大约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田亩百余,按说也算是殷实了。
可此刻韩忠彦看到的,却是一片荒凉萧瑟。
坐落在田陌外的二十来户农家,至少大半已破落,此时已天亮,村子里却根本没人出来劳作。
而农户人家附近的农田,更是一半已荒芜,只见杂草丛生。
如今已近中秋,正是秋收的季节,农田却有一半是荒芜的,而且村子里的人丁显然非常稀少。
韩忠彦只看了一眼便知道,这座村子,快废了。
扭头看着皇城司甄庆,韩忠彦指了指远处荒芜的田地,道:“这般荒凉破落的景象,皇城司可知晓?”
甄庆老脸一红,这话有点诛心了,皇城司还真没查到这里,他们找到的都是官员的罪证,至少民间的景象,还没来得及查。
这也是甄庆送上那十二名犯官名单后,官家大发雷霆的原因了。
原来官家很清楚,皇城司查到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真正的根子,还是在民间,在这些苦难百姓的身上。
难怪官家对那份名单如此不满意,因为他知道就算把这十二名犯官全杀了,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百姓的苦难也不会改变。
“多好的农田,都秋收了,却存在一半荒地,这很不正常。”韩忠彦叹道:“农户从来是不懒的,但是这村子的地却荒了,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官府盘剥,苛捐杂税,农户再辛苦劳作,也没有活路,不如离开村子,举家沦为流民。”
“其二,本地官员与地主勾结,用尽各种手段低价圈占了农户的土地,农户无地可种,而地主们名下的土地太多,无法顾及,所以一半的土地任由它荒芜了。”
韩忠彦叹道:“无论哪一种原因,仅仅只拿问几个官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皇城司要查,只能从村里的地主查起,顺藤摸瓜一路查上去,这大约便是官家的用意。”
甄庆这时已完全明白了,点头道:“我已遣皇城司的人马提前到此,查访村民,应该很快有结果了。”
韩忠彦缓缓道:“这还只是一个村,陈州也只是京畿路其中的一个州,同样的问题,相信别的地方也差不多。”
“朝廷若无监察,地方官员只会粉饰太平,各种造假,朝廷和官家什么都不知道,以为百姓安居乐业,没人相信他们已活不下去了。”
韩忠彦眼睛微微眯起,突然笑了,笑容冰冷。
“官家设立监察府,为的是肃清吏治,那么,便从这陈州开始吧。”
“本地官员造了这么大的孽,如今也该收获报应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482/2837498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