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303章 殿试

第303章 殿试


三月初五。

    六十一名中榜贡士聚集贡院,准备参加殿试。

    汉王太节俭了,称王一年多,造反快四年了,连个正儿八经的王宫都没有,就一座狭窄的王府。

    真要拿王府殿试,这六十一名贡士怕是都没下脚地方,干脆就还定在了贡院殿试。

    天还未亮,六十一名贡士就在贡院中心的空场围坐等候,这里已经摆上整整六十一面案桌,桌上准备好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程驷举的名次靠后,所以也在空场最后坐着,倒是没那么紧张。

    就这么等了小半天,汉王车驾总算来到贡院,汉王身着王袍常服,来至空场上方的椅子坐下。

    一切都显得有些简陋,但在场贡士没人敢心生轻视,因为来的人太多了,不只有汉军锐士,还有各部尚书要员,能来的几乎都来了。

    就在汉王的身边,今年已经八十二岁的会试主考罗典,正精神矍铄的站在那。

    聂宇倒是提出要给他添把椅子,但罗典坚持汉王是君,而他只是臣子。

    君王坐在上面殿试,臣子岂能跟着并坐?

    “臣等拜见大王!”

    六十一名贡士,齐刷刷起身作揖,他们现在已经是贡士,可称臣了。

    聂宇没用外物扩音,就纯用自己的嗓音喊道:“免礼,诸卿都坐吧!”

    大汉的会试跟明清会试内容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会试中榜了就是贡士,过了殿试就可赐进士授官。所以也没必要再讲究什么花样,殿试还是按照明清惯例考时政策论。

    程驷举还在研墨,考题已经发下:三月初五,策试天下贡士。制曰:孤恭承上天明命,君此华夷,亦既有年矣!夙夜持敬,不敢怠恣,一念在民,欲人人而得所。今海外四方时局,亘古未有之大变局。华夏以西,广袤大陆唤名欧罗巴,为外夷洋番之祖国,其中尤以英吉利、法兰西、佛朗机等国为最,已然实现工业革命,富国强兵,建立强大海师舰队,攫取掠夺海内四国财富供养自身。而往东隅海之地,亦有广袤大陆,地广且人稀,上有美利坚国击败英吉利国悄然崛起。往北又有野蛮罗刹国,其野心勃勃,麾下哥萨克兵锋已尽没北海之地。我大汉时处此千年变局,该当如何自处?

    看完了这篇考题,程驷举一脸茫然,这什么鬼?

    什么叫华夏以西,还有个大陆叫欧罗巴?

    又说是外夷洋番的祖国,还有什么佛朗机、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罗刹国,他就听过一个英吉利国,还是因为前几年有英国使臣来大清朝贡,正好路过了他们安徽。

    不仅是程驷举一脸懵逼,其他在座的贡士全都看题目看到怀疑人生。

    这题目不但出的很生僻,里面问的东西更是笼统宽泛,等于是先告诉了贡士们华夏外世界的大致格局,又张口就问他们华夏今后该怎么发展,大汉该怎么发展?

    这让贡士们傻眼的同时,也是有些猝不及防。他们作为恩科贡士,虽然也有大汉收买人心的手笔,但到底也是湖广、江西、安徽来的顶级人才,事先押题还是会做的。

    在他们之前看来,大汉兵强马壮,汉王雄心勃勃,妥妥的开国雄主,所问也必然该是问鼎天下相关。

    可殿试却是话锋一转,汉王仿佛对问鼎毫不关心,应该说是很有自信,居然已经在问他们未来大汉该怎么面对世界变局求发展了。

    汉王出这道考题虽有些出乎意料,但同样符合殿试惯例。会试可能考四书五韵、八股经义,甚至还能任性一下考考数理化。

    但殿试不同,殿试必定会考实际问题,而且往往都是朝廷的实际需要。

    比如朱元璋称帝后,殿试就曾问大明该怎么消灭北元,殿试状元提出卫所军屯,步步蚕食。又比如嘉靖晚期,嘉庆跟大臣已经离心离德,国家财政也极度空虚,殿试就问该怎么让大臣重新听话办事,还要让国库重新充盈,天下太平。

    到了明末崇祯七年,大明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病急乱投医的崇祯干脆在殿试连发六问:

    一问满朝文武贪官太多,怎么让他们变清廉。

    二问满清叩关,大明该怎么防御反攻。

    三问流寇遍地该怎么剿灭。

    四问国库空虚,该怎么让大明有钱。

    五问皇太极开始招降蒙古,大明该怎么应对。

    六问国家内乱四起,百姓困苦到底该如何破局。

    ……

    反正这六道殿试考题一问出来,那一年的大明进士们,差点没被崇祯给玩死。

    最后的状元刘理顺文章,也只是避重就轻的提出选贤任能,然后先剿流寇,再打满清。

    这些答案显然没有用,也救不活大明,十年后北京城破,七年状元刘理顺自杀殉国,算是没辜负崇祯的钦点恩典。

    程驷举还在看着考卷苦思冥想,在他前面两排的袁名曜,却是已经开始提笔作答:“臣对曰:成周之世,中国之地最狭,不过一亩三分。而至秦汉,先长城以北,引弓之国,长城以内,冠带之室。又《禹贡》所及,春秋所治,皆可且无以为,汉遂弃珠厓。而今珠厓即为琼州,复归中国,此何也?无非时移世易,汉时中国,不可与今之中国并论……”

    “又以盛唐强盛,然却以内中国,外四夷者,而王道之用。虽以西域威憺南羌,南羌连衡河西,接伊西、北庭、安西诸蕃,成盛唐边疆之势。但安史之后,盛唐亦是衰败,边疆丧尽……”

    “再以前明,首都于幽燕,盖天子自为守也。《禹贡》所及,《春秋》所治,皆勿以为臣。若夫祖宗初得天下即入版图者,其可以与人乎?况本中国膏腴之地,要害之塞,昔人所谓‘一寸山河一寸金’者哉?非至于甚不得已,而存亡安危之决在此,不可轻言弃也……”

    “华夏以西之欧罗巴诸国,隅东之美利坚大陆,往北之北海罗刹之国,皆占有广袤之地,攫域外之财富,我华夏中国有何不可?我中国礼仪之邦,不可与蛮夷等同,然外圣内王,广为教化,所得即百姓愈来愈苦,唯有内圣外王方为正解……”

    “外夷洋番以工业革命,打造强大海师,攫取四海诸内财富。那我华夏中国,也应师夷长技,不可闭关锁国,效仿伪清胡虏妄自尊大,而应放眼四海而治政。昔周天子分封诸侯,教化四夷戎狄,如今蛮夷戎狄皆为中国子民也……”

    “今之寰宇,亘古未有,臣以为当对海外诸番,大张教化,大兴圣王之师,使其沐浴王化,得圣王仁治,便如昔年周王分封天下,以诸侯教化戎狄,使之为我华夏中国子民……”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先是引经据典,阐述国家土地边疆的变化,认为国家并非一成不变,华夏中国始终都在对外广为教化(持续扩张),这才有了现如今脚下的中国版图。

    而后,接着又说起对海外变局的看法,认为外夷都能四处抢地盘掠夺财富,那中国作为广张教化之国,凭什么就不能跟着效仿,师夷长技?

    袁名曜的文章思路很明确,只从内容上就能看出来,这家伙绝对是湖广人,而且平时应该没少看《大汉邸报》,对邸报里时不时冒出的关于海外局势的文章,明显上过不少心思。

    这才能让他的思路,能够跟得上聂宇的思路。

    (这人名气不大,但他的学生名气很大)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448/2837556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