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393章 矫枉过正

第393章 矫枉过正


杭州,钱塘县。

    县衙门外,这两天倒是颇为热闹。

    那些聚众请愿的“奴才”们,为了向大汉的官府表明自己要当奴才的决心,干脆呼朋唤友的就在县衙外面的大街上跪着不走了。

    钱塘县令一开始还试图劝阻,请愿就请愿,新朝又不兴跪礼那一套,这么一群人在县衙门口跪着算怎么回事?

    可惜,劝了几次,完全劝不动,这帮“奴才”们反而觉得跪着才是正理,作为奴才就该跪着见官示人。

    哪怕这是大汉的官,不是大清的八旗主子爷。

    不过,这么一大群“奴才”跪在县衙门口,也并非全无益处,许多摊贩嗅到商机,纷纷趁机跑过来叫卖饮食。

    县衙门口是官府场地,不允许随便摆摊,那就摆的远一些。

    哪个“奴才”想吃饭,可以跟他们喊,做好了就送过来,但要额外给一笔配送钱。

    外卖嘛,很早就有的东西,《清明上河图》里甚至有专门画出古代送外卖的细节。

    这些请愿“奴才”有的跪了一天,也有的跪了两天,反正全都跪的头晕眼花,饥肠辘辘。

    见到有卖吃的摊贩,不管要多少银钱,立马叫来外送饭食,同时趁着吃东西的时候,快速调整跪姿,舒展一下快散架的筋骨。

    周围都是衙门的官差,正沉着脸四处巡查。

    他们中有不少人,这两天应该是在轮休,但因为衙门人手不足,跪着请愿的“奴才”太多,被迫全部叫回来给衙门看大门,心情自然不是很好。

    突然,一个巡逻衙役眼神一亮,指着地上说道:“县尊开恩,允许你们在衙门口吃饭,可没说允许你们到处乱撒汤汁,弄污了衙门整洁体面。谁弄的,按律罚钱三十文!”

    那被斥责的“奴才”,听到只是自己弄撒了汤汁,就要罚钱,顿时心中恼火,但见那差役虎视耽耽看着自己,终究还是没敢生气,乖乖从袖里取出来四十五个乾隆通宝铜钱。

    这还真不是地方官府衙役在胡乱罚钱,历朝历代对城市卫生都非常重视,乱扔垃圾污染城市的,基本都要打板子和罚钱。

    就拿明清来说,明朝乱扔垃圾,破坏城市卫生,都是以罚银三两或者打板子四十起步,伪清没有乱改,沿袭大明律令判罚。

    所以,大汉对此只是罚钱三十文,不打板子,也不抓人,已经很宽容。

    三十文,可以让一般人觉得心疼,但又不至于真的伤民害民,能让人长记性。

    大汉新朝治下,官制铜钱为兴华通宝铜钱,经历了五年时间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在湖广、江西等省的回收换钱。

    浙江因为是今年新占,所以铜钱大多还是用的乾隆通宝,乾隆通宝含铜量太低,杂质太多,跟兴华通宝的兑换价值很低。

    平均三文乾隆通宝钱,才能兑换两文兴华通宝钱。

    就这还是大汉新朝给的恩典,虽然新朝已经立法禁止伪清在内的所有前朝铜钱,但允许新占省份今年内继续使用旧制的通宝钢钱,官办钱庄也可以用旧钱换新钱,兑换比例按钢料成色来算。

    这样肯定会让穷苦农民财产缩水,但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新朝不可能一直允许用旧钱、劣钱。

    等到明年,江浙省份就会全面禁用旧钱,但官办钱庄仍然允许旧钱换新,且三年以内,允许江浙地区以粮代钱交税,避免农民因积蓄缩水,而无钱交税闹出乱子。

    说回衙门口的这些“奴才”们,他们已经持续跪了两天,从最开始的脑子一热聚众请愿,到现在已然是心中忧惧、骑虎难下。

    不少“奴才”都已经打起退堂鼓,觉得乖乖在家做新朝顺民、分田种地多好,没事吃饱了撑的跑来凑这波热闹。

    他们有些“奴才”想偷偷溜走,但衙门这边态度是,你们人都来了,联名跪衙请愿的事都干出来了,事到临头才想跑,哪有那么容易?

    县衙直接安排衙役,提着灯笼两班倒,谁敢跑就抓谁,罪名都定好了,蓄意滋事,扰乱官府。

    一来二去,抓了十几人,终于没人跑了。

    但剩下的也更怕了,现在全是硬着头皮坚持,希冀新朝皇帝别把他们当一回事,大不了可以罚钱,他们也能接受。

    正这么想着,忽然“吱呀”一声。

    县衙大门开了。

    钱塘县的刘县令带着两班衙役走出,目光深沉扫看下方跪着的一众“奴才”,接着拿出一份文书宣读道:“陛下恩旨!”

    下方的众“奴才”们都是一惊,不知什么情况,他们不是才请愿跪了两天,这么快就下来圣旨了?

    圣旨下来,甭管怎样,先老实接旨吧!

    “草民接旨!”

    这时候了,这帮“奴才”反而不敢自称奴才,倒是自称起草民了。

    贱骨头果然是贱骨头啊!

    刘县令看的明白,冷笑继续读道:“陛下恩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听闻杭州近日有奴民请愿,请求能够重录户籍,恢复包衣奴才身份……特赐杭州奴民,包衣奴才族,许重登户籍,销汉族户籍,改包衣奴才户籍……凡包衣奴才,不得享受汉民新政减税待遇,所耕之田,一律加税两成……包衣奴才须无偿服官府摇役,不得科举,不得为官,不得做吏……包衣奴才禁穿汉服,禁离户籍登记省府……钦此!”

    说是圣旨,通篇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为了能让这些“奴才”们全都听清,刘县令读完后又让衙门文更反复巡回宣读,还把这些内容张贴为皇命告示。

    这下,不论是跪着听,还是坐着听,亦或是偷摸着过来围观的“奴才”们,全都有些傻眼了。

    南京的新朝皇帝确实同意了他们的请愿,允许他们当回原来的包衣奴才,但同时又对包衣奴才施加大量的政策限制,甚至可以说是歧视。

    对,就是歧视,演都不带演的那种。

    做了包衣奴才,不能减税,不能穿汉服,不能出省,交税的时候还要加税,还不能科举做官,连当个小更都不行。

    这么一整套的政策组合拳下来,就差明着告诉他们,皇帝陛下歧视你们这些包衣奴才。

    圣旨宣读里都明确用了杭州奴民来称呼他们,什么叫奴民?

    大汉新朝可是没有奴籍的,所以这个奴民不是说的身份,就是皇帝对他们的歧视嘲讽。

    所有人听到圣旨内容,全都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们确实想当回包衣奴才,但他们想当的是人上人的包衣奴才,而不是要新朝对他们明摆的歧视和压制。

    真要是做了奴才,待遇还不如普通小民,那还做个屁的奴才,他们又不是真的贱的很!

    这些跪着的“奴才”们……不对,现在应该是包衣奴才们,他们连忙高呼哭喊,请求朝廷能够收回成命,自己不要请愿了,甚至还愿意缴纳滋扰公衙的罚钱,愿意服从官府徒刑。

    只可惜,没用!

    屎到临头才知道后悔,晚了!

    皇帝金口玉言,既然已经下了旨意,那就断无戏言收回的道理。

    刘县令似乎早料到会有这样结果,当下就是一挥手:“抓人……不,抓包衣,抓奴才!”

    一声令下,跟着刘县令一起出来的三班衙役,立马冲上去就是抓人。

    周围还在叫卖的摊贩,眼看形势不对头,挑着担子收摊就走。

    虽然不走,官府也不会跟他们为难,但继续待下去,难免不会被狗急跳墙的包衣奴才们冲撞砸了摊子。

    摊贩们跑的飞快,那些包衣奴才们可就没那么快速度,他们全都跪了两天了,腿脚早就跪麻了,能正常站着不倒都算身体素质牛逼,就更不用说逃跑了。

    三班衙役出动,不用半个时辰,就把一百多号衙门口请愿的包衣奴才们,全都抓了干净。

    抓了这些奴才还不够,皇帝的旨意,可是要设置一个包衣奴才族,没有足够的包衣奴才怎么能行?

    杭州府方面直接调动地方驻军汉兵,开始循着户籍挨家挨户的去抓人。

    不论有没有参与请愿,只要之前身份是包衣奴才,甚至只在满城里做过旗奴的,全部统一拉出来强制改户籍变成包衣奴才。

    一时间,杭州府城各地都能听见哭爹喊娘,无数被官兵押着强制改户籍的奴才们都大呼冤枉,更有甚者干脆大骂那些跑到衙门请愿的同族奴才。

    虽然把他们强制改户籍,让他们做回包衣奴才,都是皇帝下的旨意,但就算再怎么自觉冤枉,也还是没人敢公然辱骂皇帝。

    没办法,矫枉必须过正!

    聂宇知道自己这样搞,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无辜者受到牵连,但为了彻底绝除伪清留给汉人的奴性思想,那也只能牺牲掉他们了。

    不仅是杭州的奴才,还有南京的奴才、广州的奴才,只要有奴才的地方,全都要这么来。

    就连荆州府,已经在五年前便完全改化,也都被新法政策给揪了出来,全部都要重新改回包衣奴才。

    大汉新朝刚开国,皇帝就兴此大案,关键文武百官还无一人反对。

    百官的想法很简单,老子们辛辛苦苦,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让你们翻身站起来做人。

    你们倒好,还想继续做奴才,那就全都给我世世代代做奴才,当包衣去吧!

    大汉新朝已经废除了奴籍,但这些包衣族将会是新朝奴籍废除后,最后的一批奴才们。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448/2837547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