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实习生竟是国医圣手 > 第032章 实习生的“废话”救了命

第032章 实习生的“废话”救了命


凌晨六点的钟声,仿佛是为这座城市苏醒的号角,但在江城第一医院住院部的CT室,林默的世界早已高速运转。

冰冷的影像屏上,患者陈广生的三次肺部扫描图像并列着,像三道沉默的谜题。

灰白色的肺野中,那片位于右肺门处的阴影如一团凝固的雾,边缘呈毛玻璃样分叶,却浸润模糊、密度不均,仿佛被水晕开的墨迹。

林默的目光如手术刀般精准,反复划过病灶区域,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触感微凉而滞涩,像抚过一层结霜的玻璃。

耳边只有空调低沉的嗡鸣和他自己轻微的呼吸声,可那块阴影却像在无声咆哮——它不该如此缓慢地生长,仅仅两周增大几毫米,完全违背了肺癌那侵略性的轨迹。

更让他心生疑窦的是那张如同过山车般的心电图式肿瘤标志物CEA报告。

最高值飙升至80,足以判为晚期;最低时却诡异地回落至12,几乎正常。

这种剧烈的“潮汐式波动”,像某种生命体在体内拉锯搏斗,绝非恶性肿瘤的持续掠夺。

林默的指尖停在阴影核心,低声呢喃:“这不是癌……这是身体里有两支军队在打仗。”

一阵温热的豆香从身后飘来,带着清晨特有的甜腻气息,打断了他的思绪。

柳依依将一杯热豆浆轻轻放在他手边,杯壁的暖意透过指尖渗入掌心,驱散了些许彻夜未眠的寒意。

她眼底泛着淡淡的青黑,声音轻柔:“你又一夜没睡?查到几点?”

林默转过头,疲惫被一抹笑意冲淡:“查一个人的命,难道不值得熬个夜吗?”

窗外,晨光渐亮,染白了走廊尽头的安全出口绿灯。

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眶,将三份CT图像导出,又调出患者十年来的免疫指标变化曲线。

他知道,九点的会议室里,自己只有一次开口的机会。

上午九点,心胸外科的MDT疑难病例讨论会准时召开。

会议室里灯光惨白,投影屏上,陈广生的影像资料旁赫然打出“拟行右肺叶切除术”的最终决议。

空气凝重得如同铅块,连呼吸都显得滞涩。

主刀医生、科室副主任陆沉舟用他那不容置疑的嗓音做着总结陈词:“患者外院送检病理切片中,可见局部细胞排列紊乱,伴有核增大、深染等‘异型性’表现,初步诊断为‘倾向性腺癌’。影像学支持,临床诊断明确。肺癌,必须尽快手术,无需再拖延。”

一众资深医生纷纷点头,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判决已落锤。

“等等。”一个清朗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我能说一句吗?”

所有人目光齐刷刷投向角落。

林默举着手,平静地站在那里,白大褂下摆还沾着昨夜咖啡渍,袖口微皱,却挺直如松。

会议室瞬间陷入诡异的安静,仿佛连空调的嗡鸣都屏住了呼吸。

坐在陆沉舟身旁的周浩嗤笑一声,声音里满是轻蔑:“一个实习生也配参加MDT?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林默没有理会,目光直视陆沉舟,不卑不亢:“我只是想补充一个被忽略的细节。患者陈广生,有长达三十年的地质勘探史,十年前,他曾作为领队,深入云南墨江一带的溶洞群进行科考作业。病历记载,他那段时间反复咳嗽、低热,当时按上呼吸道感染处理。我想问,这些信息,有没有被纳入鉴别诊断的考量?”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场哗然!

陆沉舟眉头拧成川字,眼中闪过厉色:“那是十年前的陈年旧事!现在病理活检显示‘异型性’,白纸黑字写着‘倾向癌’,你一个实习生,还想推翻病理科的铁证?”

“是。”林默点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如刃,“可如果,那不是‘十年前的事’,而是‘十年前埋下的祸根’呢?那份切片未做PAS或银染,未能排查真菌成分。所谓的‘异型细胞’,很可能是慢性炎症刺激下的反应性增生,而非真正癌变。”

会诊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苏清雪放下笔,声音冷静如刃:“林默提到的云南洞穴,是我国隐球菌病高发区。这种真菌感染形成的肉芽肿,在影像学上极易与肺癌混淆。”她目光扫过陆沉舟,“我建议,立刻请感染科介入,复查G试验和GM试验。毕竟,陆主任,我们切的是一个人的肺,不是为了维护谁的面子。”

陆沉舟脸色铁青,却无法反驳。

最终,会议决定:手术暂缓,等待感染科复核结果。

人群散去,椅子拖动声此起彼伏。

林默低头收拾资料时,余光瞥见周浩匆匆追上陆沉舟的背影,两人一前一后消失在走廊尽头的楼梯间。

门关上的瞬间,压抑的寂静被急促的脚步声打破。

转角处,安全出口的绿灯幽幽亮着,映出两个压低声音的身影。

“表哥,这小子什么来头?背后有人?还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周浩压低声音。

陆沉舟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点燃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口。

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阴鸷:“运气?我看他是想找死!去排班室打个招呼,今天开始,把他调去夜班急诊,让他忙到连这个病人叫什么都想不起来!”

下午,医院的咖啡厅角落,阳光斜照在柳依依微颤的手指上。

她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推到林默面前。

“这是我中午去他女儿家重新问的,”她的声音很轻,“他这十年,几乎每年都要进一次深山溶洞,最长一次待了四十多天,吃住都在蝙蝠粪堆边上。”

林默翻开笔记,一行行字迹如针般刺入脑海:墨江、潮湿、低热、抗生素无效、IgG逐年下降……他忽然想起去年在旧期刊上读到的一篇论文:《西南地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癌的临床分析》。

就在这时,掌心一阵灼热——那道神秘的金纹微微发烫,仿佛在催促他把碎片拼成真相。

无数断裂的记忆与知识在脑中重组,一句古语悄然浮现:“外邪伏藏,久而不发,一朝气虚,则聚而成瘤。”

他缓缓闭上双眼,任由思维如电流般穿梭:

——吸入隐球菌孢子  →  免疫系统未能完全清除  →  潜伏感染  →  近年免疫力下降(IgG偏低)→  病灶激活,免疫系统激烈反应  →  形成炎性肉芽肿  →  影像学呈现“假瘤”形态!

睁眼刹那,他已确信:这不是癌,是十年埋下的“生物地雷”被引爆了。

他不再犹豫,拿起笔,在便签上迅速写下:“建议即刻加做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若阳性,可考虑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小剂量试探性治疗。”折好纸条,趁无人注意,投入感染科主任李德全教授的院内信箱。

深夜,急诊室的喧嚣永不停歇。

消毒水的刺鼻气味混着血腥与呕吐物的酸腐,在空气中翻腾。

林默刚处理完一个醉酒闹事导致头破血流的患者,缝合完最后一针,指尖还残留着缝线的微涩感。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加密短信,来自李德全助手:“G试验阳性!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1:32!高度疑似肺隐球菌病,形成的肉芽肿!”

成了!

林默靠在窗边,仰头望着清冷的月色,嘴角浮现出一丝疲惫的笑意。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医生了。

就在这时,风从窗缝钻入,吹得窗帘轻晃,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拉扯他的衣角。

他眼角余光不经意扫过走廊尽头安保室的监控屏幕墙。

其中一个画面,正对着他白天使用过的医生工作站。

画面中,高建国正站在终端前,目光紧盯屏幕,手指快速翻动电子病历浏览记录,随后掏出手机,对着屏幕拍照,迅速发送了出去。

林默的眼神瞬间沉了下来,刚刚的轻松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刺骨的寒意。

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这么快……他们就开始盯我了。”

他转过身,不动声色地朝药房的方向走去。

无人看见,他垂下的袖口之下,腕间那枚古朴的玉纹,光泽比昨日又黯淡了半分,仿佛每一次洞察天机,都在悄无声息地累积着某种不为人知的代价。

夜色更深,一场围绕着真相的风暴,才刚刚掀起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

林默清楚,血清学的证据虽然有力,但还不足以推翻病理科那份“金标准”的活检报告。

一份阳性,一份“癌变”,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无法解释的鸿沟。

除非……那份最初的“铁证”,从源头上就出了问题。


  (https://www.shudi8.com/shu/740858/3553138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