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巨变
推荐阅读:朕,都是为了大汉!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在天魔世界的摆烂生活 他失忆?她骗婚!八零娇懒美人怀崽躺赢 实习生竟是国医圣手 姐姐,快踹渣男!禁欲佛子日夜觊觎 祭祀百年,我成了部落先祖 庶民不配当状元?她爷是开国帝师 射雕:从镖人开始 嫡明
第298章 巨变
「寡人谢过丞相。」
刘据由衷地向公孙弘表达了谢意,有卿如此,夫复何求啊?
绛伯出了宣室殿,朝廷即将迎来权力巨变,此地,将禁止任何人靠近百步之内。
不明所以的墨子墨、霍光也被暂时请离了廊檐,两个人四只眼睛,神情清澈。
绛伯多少也听说了丞相府的事,望著这两倒霉催的师兄弟,轻声一叹。
小小少年,被恩师背刺,或许会难过吧?
大殿之上。
刘据请公孙弘落座,沉吟片刻,说道:「裁撤丞相府,废除丞相制度,丞相的谏议,未免太过激进了些。」
两世为人,刘据绝对是激进派,但在这样的时代,连他都觉得丞相的想法太过激进了。
千百年的制度,说废就废,说止就止,不是做不到,毕竟封建帝制的优越性在那,但这种大跨步超越了时代,刘据不得不承认,连自己都有几分接受不能。
「丞相,大汉一百四十四郡一千五百六十个县,如果所有政务、军国大事,全部累至寡人之前,这非人力所能为也。」刘据两臂展开,无奈笑道。
现在的大汉,已经有了纸张,但是相当原始,质地粗糙至极,连如厕都感到硬。
所以,当前大汉书写材料,主要还是简帛,即「竹简」和「帛书」。
哪怕有著丞相府幕僚先行筛选奏章,每日呈至未央宫,交由刘据批阅的,也有一百二十斤。
没错,奏章以重量来计,而字数,在二十万字上下,其实际处理因奏章复杂程度和批阅方式有所浮动,大体如此。
听著似乎不多,但在公门之中有过文书经验的,就知道「官样文章」里面有多少门道。
即便刘据当国之后,三令五申,命令朝廷所有衙署简洁奏章,以最直接、最明了的方式上书,但里面的「巧言」、「陷阱」,依然要刘据找出来、避过去,然后予以批示。
为了帝国转向,扭转犬父困境,刘据几乎化身「时间管理大师」,全年无休,才在大汉文治、武功上取得了双重进步。
如果把全国郡县政务、军务都直呈未央宫,纵使刘据不眠不休,昼夜不停解理国事也是处理不完的。
大汉是座帝国,诸事繁多且杂,一人的精力再旺盛也承受不来,强行为之,只会贻误国事,更加容易为下所欺。
闻弦知雅意。
卫青、霍去病皱眉。
陈莫无有所谓。
只有张汤,眼神里顿时流露出兴奋之色。
公孙弘却听出了更多意味,不动声色地问道:「以君上的意思是?」
「改废为改。」
刘据的话很是绕口,「丞相府所承担的政令制定、行政协调、军务处理、监察督导等职能,承接著寡人的意志,也承受著臣民的运转,不可轻言而废,丞相制度既不逢时,不妨改上一改。」
大汉需要一个中枢,作为君主的刘据,也需要一个中枢,高效行政、强化皇权、平衡权力、防止腐败,同时兼顾决策专业性与执行效率。
「请君上示下。」
「丞相府庞大臃肿,亦非一人所能为之,然为辅政之用,寡人以为,当设首辅一人、次辅一人、群辅三至五人,共担国事。」
「请君上明示。」
「首辅,由天子直接任命,总揽全局,负责统筹协调各衙署事务,以及作为天子与天下臣民的核心桥梁。」
「次辅,协助首辅解理日常事务,可以分管行政、军事、财政之一。」
「群辅,协助首辅、次辅解理日常事务,参预机密、草拟诏旨。」
「所有国事,由首辅、次辅、群辅初拟处理,即票拟,以多者为定,然首辅者,如决心某事,与票拟结果不同,便可直上御前裁决。」
「丞相以为如何?」
刘据询问道。
独相的威胁,对皇权而言太大了些,如果是群相,虽然会有掣肘之事,但于皇权而言,大多时候没有威胁,这样一来,皇权、相权之间,或可融洽。
的确给予了首辅、次辅更大权力,但天子那,却留下了最终解释权和最终裁决权。
公孙弘沉思了下,委婉道:「君上,此制对首辅权力限制不够,或难如意。
「」
如此,首辅大臣的权力是不如丞相,可是,削弱的还不够,如果首辅大臣非要达成某件事,依旧有可能做到。
这于皇权而言,威胁没有完全消失,那矛盾,就不会完全消失。
「丞相府有十二诸曹,东、西、户、奏、词、法、尉、贼、决、兵、金、
仓,寡人以为,当与朝廷九卿之职融合,独立为部,其长为尚书,丞相以为如何?」
丞相府如小朝廷,根本便在这,红墙之下,政出私门。
把小朝廷和大朝廷融合,那么,再想私门而政,就非常困难了。
「不知君上欲立几部?」
「吏、户、礼、兵、刑、工。」
刘据说出了原先打算,「六部尚书会定期向内阁汇报政务,接受内阁政令指示,而内阁在重大事项时,也可召集六部尚书举行扩大会议。」
行政执行与中枢决策衔接,提出的政令草案,才能更加切合实际,效率也能有所保证。
「君上,这般如此,内阁运转,或许平衡有余,机敏不足。」
公孙弘精准找到了群策群力制度的端,那就是在关键时候,不能快速做出决断,这就可能误事。
「另设军机司,就在宣室殿东择一殿为置,设军机大臣三人至五人,专职处理紧急军务、机密事务昼夜轮值,上呈御前,直接承旨出政。」
紧急军务、机密事务,绕过内阁,交由天子立刻决断,「简」、「速」、「密」。
内阁辅臣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而且,天子更加亲权,但公孙弘却注意到了另一个问题,再次道:「君上,谁来监督内阁辅臣?」
内阁辅臣地位超然,在当今朝廷中,似乎没有一个衙署可以进行监督,一旦阁臣出现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行径,谁来弹劾呢?
甚至对六部尚书监督都很少。
刘据望了张汤一眼,沉声道:「设立御史监政司,监督内阁及六部所有决策与执行过程,只对天子负责!」
张汤身形一震。
>
(https://www.shudi8.com/shu/740852/2837558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