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朝
推荐阅读:朕,都是为了大汉!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在天魔世界的摆烂生活 他失忆?她骗婚!八零娇懒美人怀崽躺赢 实习生竟是国医圣手 姐姐,快踹渣男!禁欲佛子日夜觊觎 祭祀百年,我成了部落先祖 庶民不配当状元?她爷是开国帝师 射雕:从镖人开始 嫡明
第299章 新朝
结束了。
彻底结束了。
当听到御史监政司那一刻,张汤便明白,一切,都到此为止了。
御史监政司,作为独立于内阁之外的监察衙门,必须由清正廉洁的无瑕官吏担任总宪,由此才能确保监察过程没有私心杂念,避免朝政陷入无意义的内耗之中。
清正廉洁,张汤自以为自己是,恐怕中外两朝参政议政王大臣、公卿大夫、
列侯亲贵、宗室大臣却不这么认为。
宣室殿上的众人,恐怕更加不这样认为,此前绣衣使当道,他以搜集到的证据,联盟结众,意欲上演「无情豪杰」大戏的事情,在场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私心杂念,更是张汤的代表词,为了大汉丞相之位,连掩饰都不掩饰了。
君上不可能把御史监政司总宪的位置给他,而普通监察御史的身份,又配不上张汤满身「荣耀」。
麒麟阁臣、少傅加官、列侯爵位————竟在此时,成为了绝灭张汤官途的利刃这不得不说是种讽刺。
张汤眼神黯淡了。
朝廷制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汉帝国迎来了崭新的未来,而这些,却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霍去病在伪装思考。
卫青领会到了太子外甥的意思,倒也没有太多想法,张汤是把锋利的刀不假,用起来也很顺手、很好用,但是,张汤总把自己弄得很「脏」,让人避之不及。
张汤很享受天下官民敬畏的感觉,全然没有注意到,离开百姓很久了的大汉朝廷,不再需要恐怖政治,而要亲近黎庶了,浑身散发著血腥气味的人,显然不适合再在朝廷中担任职能。
没有死,已是君上的仁慈。
陈莫对有实无名的师兄张汤遭遇,不仅没有兔死狐悲之感,反而在期许几十年后,自己从锦衣卫都指挥使位上落幕,也能像这样平稳落地。
或许,要死在君上前面才可以。
元祖家学中,对「一朝天子一朝臣」有著长篇述说,新的天子继位,总要以前朝老臣立威,而最好的目标,便是那些干脏活黑活的官员。
这简直是照著他,照著锦衣卫的名籍在念。
君上是仁义之君,他信得过,君上之后,哪怕大汉新君是君上的儿子,他都信不过。
死在君上之前,还可以盖棺定论,死在君上之后,八成要被挫骨扬灰,陈莫,预见了自己的「死期」。
公孙弘没有想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而对新的朝廷制度进行了整体梳理。
内阁首辅总揽全局,统筹协调内阁各部衙事务,主持重大决策会议,制定帝国核心政策方向。
作为天子与枢密内阁的桥梁,负责向天子汇报重大事项,并传达天子诏旨。
在人事权上,提名内阁次辅、内阁群辅、军机大臣及六部尚书人选,经天子批准后任命。
可以对内阁成员进行考核,提出罢免或晋升建议。
拥有部分裁决权,在内阁票拟出现决定性分歧时,可以直接将事情上呈天子裁决。
以及紧急处置权,在天子授权下,可临时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事后需向天子详细说明。
内阁次辅领导行政、财政、司法、民生等其一关键事务,协助首辅处理日常事务。
在政令下达时,牵头组织分管领域内的跨部衙协作,推动政令落地。
而在内阁首辅缺席时,代行其部分职权,但重大决策仍需请示天子。
内阁群辅参预机务、草拟诏旨,配合首辅大臣、次辅大臣解理国事。
六部尚书作为各部门行政主官,负责具体政令执行,须定期向内阁汇报政务进展,接受内阁的政令指导与监督。
可就本部门事务向内阁提交政令提案,参与内阁决策讨论。
统筹协调各郡郡守与中央六部的沟通,确保政令畅通。
针对帝国事项或跨部衙项目,可牵头成立临时专项小组,由内阁首辅批准后执行。
军机司专职处理军事战略、边防部署、战时指挥等机密事务。
制定军事预案,审核军队调动命令,拟写军务相关谕旨。
对突发军情直接承旨出政,确保军令快速传达。
统筹边疆谍报、敌情分析。
所有文书加密处理,非军机大臣及天子授权人员不得接触机密信息。
御史监政司独立监督,直接对天子负责,监督内阁及六部所有决策与执行过程。
调查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行为,有权弹劾内阁成员及以下官员。
审核内阁票拟的合法性,确保政令符合律法与天子诏旨。
监督军机司的保密措施,防止泄密事件。
定期收集地方官民对政令的执行和意见,形成监督呈奏天子参考。
对户部财政收支、重大事项进行上计,核查朝廷拨款使用详情。
各部衙职权边界与协作流程很清晰,枢密内阁、军机司、六部、御史监政司,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权力体系,相互独立又紧密联动的机制,既保障皇权集中,又通过分权制衡防止腐败与专权,相权似乎被很好的分割开来。
整个决策流程,由内阁首辅提出政令草案,由内阁会议票拟,再由六部尚书扩大会议审议,最终由天子决断,而后交付军机司或六部衙门落实。
公孙弘总觉得还少了什么,灵光乍现,他站起了身,「君上,臣请允许地方郡守、县令遇重大或紧急事务,可呈密章直御前。」
再完善的制度,都是由人来执行的,经过的部衙、官吏越多,出错的可能越大,虽然整个朝廷部衙集体蒙蔽天子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发生,但也不能忽略这种可能性。
天子须能接触基层衙门的「直书」,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集权中央,还可以让天子知道地方事务第一手、最确切的消息,然后给出最正确的评断、批示。
「另外,臣请君上组建翰林策议院,发布求贤令,征召天下贤士入朝,充作学士,针对朝廷政令、国情国务等予以谏议,其中优异者,准许入朝为官!」
(https://www.shudi8.com/shu/740852/2837557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