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嫡明 > 第500章 「老登,你真是活腻歪了。」

第500章 「老登,你真是活腻歪了。」


第500章  「老登,你真是活腻歪了。」

    朱寅看著兵败如山倒的缅军,目光清冷如冰。那陷入一边倒被屠戮的土著兵马,在他眼中如猪羊无异。

    明军中军鼓声震天,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最后冲击。

    对于要求投降的缅军,朱寅置若罔闻。

    他不是要杀降,只是不受降罢了。缅军的武力,必须要解除。中南半岛上,不能再存在胆敢挑战大明权威的势力。

    尤其是日籍明军和暴家明军,个个都是杀人机器,疯狂的屠戮失去指挥的缅军,杀的人头滚滚。

    当然,他们凶残的屠戮,也遭到了缅军的反噬,也时刻在死人。

    这就是朱寅要的结果。他既想干掉缅军,又想借此机会消耗日本、狸降兵。不然降兵数量太多,他不太放心。

    缅军被挤压在数里之内的狭小空间,人头密集,根本没有回旋空间,黑压压的一大片,无时不刻都在遭受明军火炮、火枪、箭雨的覆盖。

    这哪里是打仗?此时简直演变为大屠杀。

    陷入绝境、逃无可逃的缅军,只能跳入沼泽地,企图通过沼泽地逃命,可这种侥幸实在太渺茫口最后,明军步兵、骑兵都杀累了,只能暂停下来。就是火炮火枪也烫的发红,不能再继续发射,弹药所剩无几,惨绝人寰的杀戮才停止了。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映照著这片修罗场,惨烈如人间地狱。

    战场上尸横遍野,破损的军旗、武器和战象的尸体混杂在一起,死尸狼藉。硝烟尚未散尽,空气中弥漫著浓重的血腥和火药混合的气味,令人作呕。

    一天的激战,缅军被杀十二万人,只有三万残兵乱兵,无头苍蝇般逃入北方的大山中。

    莫洛镇之战,以明军大胜、缅军全军覆没落下帷幕。

    所谓大白象国赖以称霸半岛的精锐,一朝尽丧。经此一战,缅甸已经没有力量阻挡大明的控制了。

    除了缅王等少数大贵族逃走,其他贵族、大臣、部族首领大多被杀。

    明军缴获了上千头战象,两万多匹战马,西洋火绳枪两万多杆,火炮五百多门。

    明军伤亡也达到了两万人,损失不可谓不大。可是这两万伤亡,八成是日本、婴家降兵,汉军加起来只伤亡了四千多人。

    朱寅当即下令,从今以后,日籍明军、暴家明军因功享受汉军待遇,抬入汉籍,兵部和都督府登记军籍。粮饷、选用、升迁等事,比照汉军。

    命令一下,日籍明军和爨家明军都是欢声雷动。他们自从出征以来,连续数战,终于靠著自己的拼命和同伴的伤亡,改变了异族降兵的身份,争取到了汉军的待遇。

    木邦土司和车里部土司刀糯猛,罕进忠,一起来到朱寅的巢车大纛之下,恭敬万分的匍匐在地,说道:「臣刀糯猛(罕进忠),拜见摄政王殿下。臣之前被迫臣服缅甸,为莽氏效力,实在是被逼无奈,还请摄政王治罪—」

    朱寅俯视著两个本属于大明的土司官,语气淡漠的说道:「尔等既然迷途知返,重归天朝,将功折罪,那就还是大明的忠臣,好生约束部属,随时听候调遣。」

    罕进忠和刀糯孟闻言,都是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一起叩首道:「是!臣等谢摄政王宽恕!」

    明军还在打扫战场,朱寅就进入了缅军大军,很快就找到了缅王莽应里的王帐。

    小黑在王帐里采集到莽应里的气味,立即带著明军进山追缉缅王。

    朱寅派出了整整三千兵马,跟著小黑进山。

    大战结束后的第三天,四月十三。

    小黑率兵终于在一个小部落,抓住了缅王莽应里、王叔德达多、王弟敏耶觉廷。王子苏蒙、大温纪(宰相)耶曼南达、僧王智光法王等人。

    缅甸高层,被一网打尽。只是没有抓住以古特为首的西洋军官。看来,古特一如既往的滑不留手,已经提前逃走了。

    小黑率兵抓住了缅王君臣,押著下山回到莫洛镇的明军大营,已经到了四月十五。

    缅王莽应里君臣押到朱寅的军帐,被勒令跪下,黑压压的跪了一地。

    朱寅已经换了亲王常服,高踞帅位,两边坐满了明军大将。明军将帅冷冷的看著狼狈不堪的缅甸君臣,神色都很快意。

    朱寅一副胜利者的矜贵超然姿态,居高临下的说道:「莽应里,你犯上作乱,侵犯天朝,荼毒苍生,恃强凌弱,擅动刀兵,当年为了夺取王位,还弑父杀弟,你的罪孽比若开山还大,就连澜沧江和怒江也洗刷不尽!」

    莽应里虽然早就听说过朱寅的传奇,可此时看到朱寅这么年轻,还是难以置信。自己,居然败在一个年轻人手里。

    他听完翻译,一脸桀骜之色,「朱寅,你赢了,怎么说都是对。朕输了,怎么样都是错。既然朕落到你的手里,你想杀就杀,何必羞辱?你难道能一辈子都赢吗?朕的今天,说不定就是你的明天。」

    事已至此,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也懒得再求饶,干脆硬气一点,免得遭人耻笑。

    朱寅也不生气,「莽应里,我要你对缅人说,缅人自古就是天朝属民,缅国本就是大明疆土。

    只要你在阿瓦城按照我的意思当众演说,我就饶你一命,你可以去中原当个富家翁,如何?」

    「朕不说!缅人就是缅人,不是谁的属民!我缅甸乃是大白象国,佛国净土,不是大明疆土!  

    要朕当众说这些,宁愿一死!朱寅,你要是个英雄,就给朕一个痛快!」

    「死有很多种。」朱寅冷笑,「你会怎么死呢?是痛痛快快的斩首,绞死,还是将你抽筋剥皮、千刀万剐,放入蛋井,铁笼炙烤?还是你们缅甸的金箔裹身、檀香焚宫、飞鸟啄食、水牛分尸、木桩钉肛?」

    「想痛快的死,你拿什么来换?」

    「我是不是英雄,自有后世史书盖棺定论。不是你这个亡国之君可以评论。」

    「你要是继续硬气,不但不得好死,你的王后、母亲、儿女,都会不得好死。尤其是你的母亲、王后、公主,可能会被送入军营,生不如死。身为女子,她们会是什么下场?你确定要拒绝我么?」

    「你—你—」莽应里听到翻译咬牙切齿,「朱寅,你不是个英雄!你是魔鬼!魔鬼!」

    「哈哈哈!」朱寅大笑,「我是魔鬼?这些残酷刑法,又是谁创造的?你们自诩佛国,却搞出这么多酷刑,还说什么酷刑处死可以消融生前罪业,这些邪魔外道,不是你们的说辞么?」

    「莽应里,你再敢骂一句,我就让你亲眼看看,你的母亲、王后、公主会是什么下场了。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要拒绝我吗?」

    莽应里神色狰狞,恨不得吃了朱寅,可是目中的凶光还是仿佛寒夜里的篝火,渐渐熄灭了。

    取而代之的是绝望的屈从。

    「好。我答应你的要求,按照你的意思,会在阿瓦城当众演讲。不过,我希望你能放了他们。」

    「不行。」朱寅摇头,「我只能答应,给你们所有人一个痛快,一个尊严。但是你们,不能活了。」

    莽应里失魂落魄的沉默一会儿,「我们希望金刀断首。」

    根据缅甸僧伽法典,死刑种类很多,而且十分残酷,美其名曰「洗罪」,高僧们的意思是「死刑越痛苦,洗罪越彻底」。

    但是,贵族们却适用痛快的「金刀断首」。可见他们自己也知道,所谓「酷刑洗罪超度」信不得。

    「可以。」朱寅点头答应,「只要你配合,你们所有人都会享受金刀断首」的痛快。但你们若是不老实,我不介意让你们将你们自己发明的酷刑,亲自品尝个遍。」

    缅甸僧王智光大师神色悲苦的说道:「大明摄政王殿下,佛祖的慈悲,普世的光明,难道不应该照耀人间吗?老衲智光,身为缅甸僧王,统领三十万僧团,恳请摄政王殿下—」

    「你想活命当然可以。」朱寅冷冰冰的说道,一点也不给僧王的面子,「但是你们的经义要改改了。你们的佛经应该教导缅人,如何恭敬侍奉上国,侍奉他们的主人。他们的主人,就是明人。」

    朱寅已经想明白了:不能废除缅甸僧团。

    为何?他是来统治、殖民土著的,不是解放土著、给土著送温暖的。

    他是为了华夏的利益,汉家的尊严,不是异族的救世主!

    如果废除缅甸僧团,就是给土著开启民智、解放枷锁,就是在培养华夏的竞争者。

    朱寅又不是追求普世仁爱、打到哪里解放哪里的慈善家,为何要解除土著的枷锁?殖民主义不香吗?对外仁义那套,早就过时了。

    只有利用缅甸僧团,才能轻易统治六百万土著,让他们为华夏当牛做马。到时移民缅甸的汉人,就能成为上等人,轻而易举的控制这块帝国的新土。

    朱寅不需要土著汉化为华人,将来也能享受华人的待遇。他需要的是土著作为廉价劳动力资源存在。

    对于殖民扩张这个历史任务,大明既不能学大英,也不能学沙俄。

    英国人的路线是完全殖民地化,殖民地永远就是殖民地,导致最后殖民地一独立,又变成一个小国。

    沙俄的路线则是完全本土化,将殖民地全部变成本土,土著变成俄国人,导致俄族享受不到征服者的红利,该穷还是穷,该苦还是苦,那么扩张对于俄族有什么意义呢?

    这两者都走了极端,皆不可取。

    大明应该综合两者,走一条最适合华夏的中间路线。

    起码在几十年之内,保留愚弄土著的僧团,对大明是有利的。前提是,要禁止汉人移民信奉小乘佛教。可让僧团制定法典,不许接引汉人皈依。

    智光能成为僧王,当然是个天分很高的人。他立刻就明白了朱寅的意图,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摄政王就是现世的活佛啊。」智光十分肉麻、恬不知耻的说道,为了活命,他哪里顾得上高僧的脸面?

    「缅人是罪者、邪魔的后裔,因为天生罪孽深重,需要世代净化、赎罪。所以,他们不但需要三宝的教化,也需要高贵、智慧的主人,监督他们赎罪——」

    智光不愧是缅甸僧王,很快就根据小乘经义,敷衍出一套土著低贱、明人高贵的理论来,而且煞有其事,没有逻辑漏洞。

    缅甸深受印度影响,婆罗门教那套东西,本来就在缅甸很有市场。缅甸等级森严,也与此有关。

    智光这套东西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很深厚的理论、现实基础。无非是把曾经最上等的王族贵族僧侣,换成了明人而已。

    朱寅听了智光急于证明自己价值的这套理论,不禁微微颔首,耐人寻味的笑道:「善哉!看来智光大师果然是高僧大能啊。从今以后,你仍然是僧团僧王,兼任大明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

    朱寅对于这种主动和大明合作的缅甸高层,当然不会拒绝。不但答应让这个名为高僧、实为巨骗的智光继续当僧王,还送了大明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的五品官位。  

    缅甸僧团就是教育机构(只教佛经),也是审判机构(僧珈法庭)。僧王戴著大明礼部、刑部员外郎的头衔,就算是代表大明在行使教化、审判大权。

    当然,朱寅不打算让他们改授儒教经典。儒家经典是开启民智的利器,不能主动教给土著。

    那么土著学什么?当然还是继续学佛经喽。

    在朱寅的计划中,后世华夏疆域之内的人天然是华夏人(不论族别)。高丽、日本、越南北方这三个儒家文化圈的人,只要学习汉语就能轻易成为华夏人。

    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只有少数靠著汉化归化、立功抬籍的精英,才能成为华夏人。

    华夏人处于顶端,才不会过于内卷,才能得到历史红利。

    智光闻言大喜,赶紧稽首叩拜道:「老衲谢现世佛祖、摄政王殿下,老衲代缅甸三十万僧团,敬领摄政王法旨—」

    缅王等人见到智光如此无耻,却也不敢出言讥讽。唯恐触怒朱寅,不得好死。

    朱寅见过了这群高级俘虏,就下令好生看押,然后送回阿瓦城。

    接著,朱寅就率军南下,准备解决越军了。

    郑松肯定想不到,他能这么快就灭了缅军,掉头对付越军。等到郑松得知缅军败的这么快,一定会后悔支援缅军。

    朱寅的大军刚刚离开莫洛镇,虎牙最新的情报就送到了。

    是关于西洋联军的。

    西洋联军有四万多人,一半是欧洲白人士兵,殖民帝国可谓出了血本。这么大的远征阵容,大航海以来绝无仅有。目的不仅仅是夺回吕宋,也为了征服大明。

    葡印当局的总兵力,加起来本来不过八千。其中纯种白人只有一千多人,混血白人两千多人,剩下的都是印度佣兵、黑奴兵、东南亚土著兵。

    兵力根本不足以远征大明。

    为了补充兵力,西班牙又出兵一万,葡萄牙又出兵五千,再召集欧洲的荷兰、义大利、法兰西等国的雇佣兵五千,还调遣波斯湾殖民当局的黑奴。

    就这么七拼八凑,增加了三万多人的东征兵力。

    早在一个月前,西洋联军就汇集到了果阿,在果阿集训、整编,训练联军中的黑人、印度士兵。

    加上葡印当局本有的八千兵力,聚集果阿的联军超过了四万人,纯种白人就有两万多。

    按照计划,联军要在印度集训三个月,六月正式出兵。可是因为某个人,突然提前了。

    此人就是郑松!

    郑松一直在关注明军动向。明军收回濠镜后,他就得到了探子的回报。明军攻打马六甲,不久之后他也收到了消息。

    西洋联军之所以提前到来,是因为之前郑松给葡印当局写了信,请在安南传教多年的卡尔德隆(西班牙人)带回印度果阿。

    信中说,明朝的摄政王朱寅,也就是夺取马尼拉的那个人,又夺取了濠镜和马六甲海峡。

    请求洋人提前出兵,最好在缅甸登陆,攻打明军水师留守的勃固港,再联合攻打朱寅的主力。

    他之所以这么于,是因为得罪死了朱寅,认为朱寅就是他最大的敌人,不惜借助洋人的力量,也要将朱寅灭了。

    卡尔德隆将郑主的信带到果阿,葡印当局这才知道,原来明军到了缅甸!

    葡印当局再也坐不住了,立刻更改计划提前出兵,目的是趁著明军和缅军相互攻打、无暇他顾,消灭明军留守勃固的水师,抄了朱寅的后路,再和缅军、越军一起围剿明军。

    这是最省力的战略。

    所以他们立刻同样了郑松的请求,提前一个多月出兵。

    朱寅得知郑氏和洋人的勾结,杀意如铁,冷声道:「老登,你真是活腻歪了。」

    「郑松,你会比缅王更惨。」

    朱寅看完情报,顺手扔进火堆,传令道:「加速行军!不能让一个越军,逃回安南!」

    .

    PS:接下来就是越军了。知道大家不喜欢看打仗,一周之内就结束全部战争剧情了。现在就靠月票榜了。蟹蟹,晚安!希望大家多在书评区发表同人创作」。

    >


  (https://www.shudi8.com/shu/740850/2837535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