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相国在上 > 第281章 280【幕启】

第281章 280【幕启】


两天后,扬州府衙内堂。

    “当初我还想着让你进都察院,还好你没有答应,否则怎会有如今的成就?”

    范东阳打量着屋内简洁实用的陈设,感慨道:“说起来,你这一年多在扬州弄得动静可真不小,先是查办两淮盐案,如今又直指漕运变革,而且境内的治理也没有落下,我听说今年扬州府夏税相较往年增加了四成,你这位父母官可真了不起。”

    薛淮亲自给他斟了一杯上好的龙井,微笑道:“钦差大人谬赞,下官可承受不起。夏税增收,得益于境内百姓辛劳和府衙上下同心,更有赖去岁清理田亩积弊之功,非下官一人之力。”

    “你我在私下倒也不必如此拘束。”

    范东阳接过茶盏,坦然道:“再者你也知道我这个钦差其实只是来当个和事佬,平息纷争维持江南稳定为第一要务。陛下虽知漕衙积弊,然牵一发而动全身,眼下并非大刀阔斧之时。”

    “总宪千万不能这么说。”

    薛淮顺势改了称呼,在他对面坐下,然后诚恳地说道:“下官就等着您来主持大局呢。盐漕之争关乎运河长治久安,更是检验朝廷能否为商民开辟一条公平守法生路的试金石。若无总宪坐镇,下官人微言轻,纵有千般想法,也难撼动那盘根错节的旧规陋习。”

    “少来。”

    范东阳忍俊不禁道:“蒋总督不了解你,难道我还不清楚你的手段?盐漕之争闹到这个地步你还稳如泰山,旁人以为你是无计可施,被逼得走投无路才去漕衙求和,我却知道你薛景澈肯定藏着一堆手段没用,就等着我这根引信来点火,或者该说等着我这把伞来遮风挡雨,好让你从容布局。”

    有件事连薛淮都不清楚,那便是范东阳一直把这个晚辈视作自己仕途上的福星。

    当初的春闱舞弊案,范东阳亲眼看着薛淮在孙炎和岳仲明之间辗转腾挪,最后堪称完美地解决此事,而身为外帘提调官的范东阳因此受益,从左佥都御史升为左副都御史,成为都察院实质意义上的二把手。

    后来他奉旨南下押解盐案赃银入京,这份功劳愈发稳固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如今他在都察院几乎能和左都御史蔡璋分庭抗礼。

    正因如此,范东阳对薛淮的态度非同一般。

    薛淮闻言,脸上的笑容深了些,徐徐道:“总宪明鉴。下官确有一些想法,然需借总宪之威方能推行。此次风波,根源在于利与法二字,漕衙及依附之漕帮,视运河为私产,种种恶习已成痼疾。两淮盐商结社,所求不过一个公平且有保障的营商之权。”

    范东阳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旨意,着总宪平息事态,议定合理章程。”

    薛淮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炯炯有神:“下官以为,此次调停绝不能满足于暂时息争,而应为运河立新规,为漕运开新局打下根基。”

    “哦?具体说说,你想立何等新规?开何等新局?”

    范东阳来了兴趣,这正是他此行除了完成任务外,内心深处的期许——若能在平息风波的同时为漕运改革埋下伏笔,或许便是他范东阳的大功一件。

    薛淮早有腹稿,从容道:“其一,确立盐协合法地位,规范其权责。总宪可借此契机,明确盐协仅为协调盐商经营、互助互利之组织,不得干预漕衙正常执法,更不得有对抗官府之举。但同时,漕衙亦不得无故刁难和区别对待盐协会员商号。”

    范东阳点头道:“此乃应有之义。陛下虽未明言,但既未允蒋济舟解散盐协之请,便已默认其存续。关键在于划清界限,使其名正言顺。”

    “其二,厘定漕运稽查章程,削减不合理负担。”

    薛淮不疾不徐地说道:“总宪可召集漕衙、盐运司、扬州府、盐协及漕帮代表,共同议定一份详尽的运河通行及稽查细则。明确何种情况可查、何种情况可扣、罚没标准几何、申诉流程如何,尤其要废除份子钱和孝敬钱等一切法外盘剥名目。将漕衙的合法收入纳入正税或规费,明码标价张榜公布。同时将漕帮的护航服务也纳入官府监管,明定服务项目与收费标准,使其成为规范的正经营生。”

    范东阳眼中精光一闪,赞道:“此议甚好!将潜规则变为明规则,将非法所得转为合法收入,不过阻力必然巨大,尤其是废除陋规一项,只怕蒋总督那里……”

    “蒋部堂若真为漕运长远计,便不该反对此议。”

    薛淮接口道,“此举表面上限制漕衙之权,实则为其正名,使其行事有据免受非议。总宪或可晓之以利害,若继续放任胥吏借稽查之名行勒索之实,纵然今日强压两淮盐商,明日依旧会有苏杭丝商或江西瓷商奋起反抗,届时运河永无宁日。不如趁此机会以两淮为试点,建立一套相对公平的规则,此事若成,蒋部堂亦是大功!”

    “试点……”

    范东阳咀嚼着这个词,若有所思地看着薛淮,正色道:“景澈,你可知道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会得罪多少人?”

    薛淮恳切道:“总宪此番南巡,沿途所见运河乱象必然不少。陛下令总宪详察漕运实情,其意必然深远。若总宪能借此次调停,促成扬州段运河试行新规,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亦是开创之举,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番话说到了范东阳的心坎里。

    他这次奉旨南下若只是当个和稀泥的泥瓦匠,回京后最多得句“办事稳妥”的评语。

    但他若能借机推动漕运积弊的局部改革,哪怕只是小范围的试验,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足以让他在天子心中分量更重,为日后执掌都察院乃至入阁积累资本。

    “景澈啊景澈,你真是让本官为难。”

    范东阳喟叹一声,神情略显复杂。

    离京之前,天子对他耳提面命,核心就在于让他尽快平息江南的风波,并未授权让他直接插手漕衙内部事务。

    片刻过后,范东阳缓缓道:“你所提的第一项不难实现,两淮盐协可以光明正大地存续,另外只要他们不再刻意减少对漕运的依赖,我相信蒋总督不会违逆圣意,往后不会再刻意针对和刁难盐商。问题在于第二项,新规意味着要对漕运一系的势力进行洗牌,这触及到太多人的利益,推行必遇重重阻挠,也必然会再生事端。”

    薛淮斟酌道:“只是试点也不行?”

    “官场之上虽然蠢人不少,但是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时候,再笨的人也会警惕。”

    范东阳凝望着薛淮的双眼,坦然道:“这件事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如何撕开一道口子,因为只要试点取得一定的效果,便可以堵住那些人反对的声音。一如你在两淮盐运司推行的盐政改革,只要今年盐司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明年必然会在其他盐司推行。但是漕运衙门是一个整体,不像各盐司无法形成合力,因此这项提议施行的难度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

    薛淮思忖片刻,对于范东阳的分析表示赞同。

    “罢了。”

    范东阳终于下定决心,沉声道:“既然你有这份雄心壮志,我便陪你努力一番,无论最后能否成事,也算不枉我千里迢迢南下一趟。”

    薛淮立刻起身道:“多谢总宪!”

    “不必言谢。”

    范东阳也站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会在五天后召集各方展开第一次磋商,你要尽快做好准备,尽可能争取到足够多的支持。”

    薛淮应下。

    范东阳离去后,薛淮站在廊下,目光愈发显得深邃。

    他何尝不知道要让漕运衙门松口是何其困难的事情,或者说这个谋划从诞生就注定很难成功,蒋济舟连盐商们的份子钱都舍不得放手,又怎会容许薛淮将手伸进漕运衙门。

    但是他如果只为了帮两淮盐商减少受到的盘剥和压榨,完全不需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只需请老师沈望给蒋济舟写一封亲笔信,对方多半就会答应下来,毕竟工部尚书和漕运总督在政务上存在不少交集,蒋济舟就算不在意薛淮的能力,也会给沈望一个面子。

    故此,薛淮从一开始就另有所图。

    或许范东阳已经隐约察觉到,薛淮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越权插手漕运衙门的改革大计,只不过他没有刨根问底。

    薛淮转身看向江胜道:“叫他们都进来吧。”

    江胜肃然道:“是,大人。”

    片刻过后,江胜带着齐青石、白骢、岳振山、胡彦和岑福走进内堂,在薛淮面前一字排开。

    薛淮望着六名最信任的忠心下属,沉稳地说道:“钦差大人会在五天后召开磋商会议,力求解决盐漕之争,而我们已经为此事做了将近半年的准备,如今到了见分晓的时候。”

    六人齐声道:“请大人吩咐!”

    “好。”

    薛淮轻吸一口气,随即向众人依次交代任务。

    等到他说完已经过去小半个时辰,他环视众人道:“都听明白了?”

    众人道:“是!”

    薛淮摆手道:“去准备吧。”

    待六人退下之后,薛淮转身走回内间,来到案前拿出一本册子,提笔在封面上写下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漕海新制!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0612/2837559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