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风起大同
第180章 风起大同
大同镇往聚落所的官道上。
边塞的风已经带上了刀子般的寒意,卷起尘土,掠过光秃秃的树权,发出鸣呜的声响。
天色尚早,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光芒有气无力,驱不散这天地间的萧索与严寒。
就在这片沉寂之中,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一道滚雷,踏碎了清晨的宁静。
一队精悍的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他们身上的甲胄在微光下泛著冷铁的光,卷起的烟尘如同一条黄龙,直扑官道旁的一座小小的急脚铺。
「吁—」
为首的亲兵勒住马缰,动作干脆利落。
他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一份盖著火漆的公文,大步流星地冲进铺子。
不多时,一名铺兵奔出,头插一道翎羽,便往东边跑去。
队伍中,一名身著飞鱼服的少年将军也翻身下马。
他看起来不过十九岁年纪,正是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
他没有理会那远去的铺兵,而是径直走向急脚铺旁一座新立起来的木制高台,仰头大喊:「来活了!来活了!给老子滚出来。」
喊声中气十足,穿透了风声。
高台上立刻探出一个脑袋,紧接著,台子底下也钻出一个人来,睡眼惺忪地揉著眼睛。
王世德将手中的信封高高举起,朗声道:「甲级烽火,十七个字符,速速发报!」
底下那人一听是「甲级烽火」,一个激灵,瞬间清醒过来,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伸手接过,点头哈腰道:「好嘞王头!马上就办!」
说罢,他抓著木台侧面垂下的软梯,三两下便敏捷地攀了上去。
片刻之后,木台顶端升起一面巨大的红旗,迎著寒风,八字形挥舞了片刻。
十余里外,另一座同样的高台之上,似乎也有微弱的旗帜在舞动,只是肉眼难辨,看不真切。
旗语通报完毕,高台上的悬臂开始缓缓转动,摆出一个个不同的角度,将十七个字符一一打出。
护卫的骑兵早已呼哨一声散开,在周围百步之外布成一个松散的警戒圈,懒洋洋地注视著四周。
蓟镇总兵马世龙,大同巡抚张凤翼,大同总兵渠家桢三人,也早已下了马,静静地站在一旁,看著王世德有条不紊地指挥著这一切。
马世龙不著痕迹了扫了其他两人一眼,等到王世德料理完一切,这才开口问道:「王事,这千里电光传讯台」————当真能一日之内,便将消息往返京师?」
王世德一拱手,年轻的脸上洋溢著自豪的光彩,笑道:「马都督,弟兄们私下里都叫它电台」,倒不必说什子千里电光,忒是拗口。」
「您这份奏报,十七个编码,一路传到京师,最多两个时辰。」
「若是陛下即刻批覆,申时末,您就能收到回信。」
「两个时辰————」大同总兵渠家桢饶有兴致地打量著那座看起来有些简陋的木台,啧啧称奇,「此法脱胎于烽火传讯,却又远胜于斯。以悬臂示形,以千里镜观之,环环相扣,真是天才之想。」
一旁的大同巡抚张凤翼抚著胡须,亦是感叹道:「边情警讯,此法果然犀利无匹。两个时辰到京师,那若是要传到山西镇,岂不是更快?只可惜,寻常公文动辄数百上千言,却是用不上这等利器了。」
王世德自承袭父职以来,便一头扎进了这电台体系的构建之中。
此刻听到众人夸奖,与有荣焉,那股子少年人的分享欲再也按捺不住。
「张抚台此言差矣!」
他忍不住挺直了胸膛,声音也高了几分。
「传信之速,一看距离,二看字符。距离越远,中转台次越多,自然越慢。
字符越少,每一台的传递、记录、核验便越快。」
他一字一顿地念道:「譬如,插汉,五万,寇,大同」。」
「诸位请看,如此一条军情,七个字,四个编码,加上发报人、接报人、时刻、警讯等级四个标准编码,拢共也不过八个编码!」
王世德举起一个手指,笑道:「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便能摆在陛下的案头!
「」
张凤翼微微一笑,还待开口说些什么,王世德却已是满脸涨红,激动地抢著说道:「事实上电台效率远不止如此!这电台之法,日新月异,简直一日一个样!」
「我出京前,听司里的匠人说,若千里镜的镜片打磨之法能再精进,使得观望之距倍增,则台与台之间的距离便可拉远,中转次数亦可减少,速度自然倍增!」
「还有那编码之法!陛下亲授长短编码」之妙。言常用之字,当以短码代之,生僻之字,则用长码。如此一来,寻常军报公文,字符总数便可大大缩减!」
「更有甚者,说各处常用之字词本就不同。京师常用部议」、上谕」,边镇常用入寇」、三万、五万」。若能因地制宜,分设不同码书,则效率又可再上一层楼!」
王世德越说越是兴奋,神采飞扬。
「如此多番叠加,,再过数月,大同警讯传至京师,或许只需一炷香便可!」
一番话,说得是滔滔不绝,神采奕奕。
可对面的三位封疆大吏,却听得是云里雾里。
马世龙还好些,毕竟是受领码书之人,平日里也和掌中幕僚琢磨过一些。
今日这番发问,倒主要是问给其余两人听的。
而张凤翼和渠家桢两人,脸上的表情就有些微妙了。
千里镜若改进,能望得更远,这个他们能懂,无非是烽火台隔得远一些。
可后面那什么「错位编码」、「短码长码」、「不同码书」,听起来简直如同天书,让他们两个只觉头昏脑涨。
但两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官僚,城府深沉,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驳了一个少年锦衣卫的面子,让他下不来台。
不管听懂听不懂,脸上都挂著恰到好处的微笑,时不时点点头,一副「原来如此」、「深以为然」的模样。
一时间,场面倒也其乐融融,只把王世德聊得在这寒风里,鼻尖都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好在这封电报较短,前后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那木台上的人便探出头来,大声禀报:「王头,甲级电报,按制三次发报,已确认完毕!」
王世德闻言,立刻收起了话头,神色一肃,对著三人一拱手:「三位大人,按照规矩,甲级电报需得沿途旗尉做二次确认,卑职需赶赴下一台核验,这便告辞了!」
说罢,他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转身几个大步走到马前,翻身上马,双腿一夹,只留下一声清脆的「驾」,便沿著官道向东驰去,很快就只剩一个小小的黑点。
场面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声,以及战马不耐烦地打著响鼻、刨著蹄子的声音。
张凤翼与渠家桢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如释重负。
半晌,还是巡抚张凤翼干笑一声,打破了沉默:「呵呵,这位王佥事,倒是————雷厉风行,少年英才啊。」
马世龙点了点头,随口应道:「有精神总是好事,倒比以往见过的那些锦衣卫,要可亲一些。」
他嘴上应付著,身子却已经转了过来,目光平静地看著二人。
那份平静之下,却藏著不容置喙的锋芒。
「两位大人,前几日,军情紧急,本将以陛下电报传令相示,二位尚可说军国大事,唯关防信印不可替代,需待朝廷明旨。」
「但是————昨日陛下诏令已至,两位————总该接令了吧?」
气氛,在这一刻悄然变化。
巡抚张凤翼脸上的笑容不变,依旧是那副和煦的模样,拱手道:「马都督说笑了。朝廷既有明旨,我等地方官自当遵从。一应粮草、大豆、军械,大同这边定会竭力筹措,为大军做好供应,绝不拖延。」
他嘴上说著「竭力筹措」,却半个字没提自己要出兵出人。
总兵渠家桢更是直接,上前一步,抱拳道:「马都督,末将已从边墙各堡抽调了百名熟谙蒙地水草地理的老兵,还有几位常年与各部打交道的抚夷官,一并拨给大人帐下听用。」
「至于大同镇的兵马————您也知道,边关防务繁重,各处隘口皆需严防死守,实在不敢擅动,还望马都督体谅则个。」
马世龙心中一声轻叹。
六千骑兵出塞远征,直捣敌巢,自万历年以来,这还是头一遭。
谁也不知道结果究竟如何。
他虽手持天子赦书,可毕竟是客军主帅,想要让这两条地头蛇赌上前程,倾力相助,实在是有些为难了。
也罢,六千精骑,也够用了。
那虎酋之军力,他在辽东也不是没有见识过的。
或许能压住大同这边的蒙古右翼,但终究不是他这支精骑的对手。
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对著二人团团一拜,说了几句「有劳二位大人」、「此战若胜,断不敢独占其功」的客套话。
官样文章做完,张凤翼与渠家桢二人脸上的笑容也真切了几分,又寒暄数句,便拱手告辞。
马世龙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离去,脸上的微笑缓缓敛去,重新变得沉静。
他没有立刻上马,而是转过身,再次望向了那座已经沉寂下来的电台,又顺著电台指向的方位,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
风,依旧在刮。卷起的沙砾打在脸上,有些微的刺痛。
陛下对此战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一场胜利那么简单。
其中的分寸拿捏,虚实进退,都需要他这个执行者来仔细筹划。
当这份电报摆在陛下的案头之后,那位年轻的天子,又会落下怎样的一子?
是会选择稳妥,还是会坚持原先的激进?
临行前在御书房的那番恳谈,言犹在耳,可君心如渊,谁又能真正测度?
而草原上的局势,又是否真的会如自己推演那般进行?万一他推演错了,又如何是好?
劳师远征,却不是兵败才算输,劳而无功同样也是输!
千般思量,万般头绪,最终都化为一股沉甸甸的压力,压在了他的心头。
马世龙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白色的雾气瞬间被寒风吹散。
不管如何,这复出第一战,我马世龙唯有向前!
>
(https://www.shudi8.com/shu/740502/2837568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