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1987语文教材审定
推荐阅读:妖尾:开局迎娶灭龙女王艾琳 斗罗:穿越霍雨浩,觉醒酒剑仙 从仙吏稳成大天尊 风月外史 道侣黑化我能不断变强 重生的我真不是善种好人 唯我独法:我好像真要成仙了 喂养流放崽崽后,她成古人白月光 手能伸进电影?我打造了科技天庭 全职高手:最强阵鬼!未婚妻唐柔
第600章 1987语文教材审定
闻听严家炎的话,刘一民笑著说道:「买个好点的风扇不比空调差,我看市面上有几款风扇风力大还耐用,平常在家里不劳累,足够用了。」
「我看你这个就不错。」
「那等放假了,您就搬回家去!」刘一民调侃道。
严家炎身上已经吹的差不多了,于是松开手将衣服放下坐回沙发上:「你小子还别激我,放假了我搬到家属院,等上班了再给你。」
「哈哈哈。」刘一民笑著将茶推到严家炎旁边:「尝尝,这是我在家带的蒲公英茶,清热解毒,这时候喝这个刚好。」
严家炎品尝了一口:「蒲公英根煮的太多了吧,你小子从哪儿弄那么多?太苦了。」
「这里有糖,我怕您喝不了甜的。」刘一民从桌子下面拿出一罐糖放在桌面上:
「老家这玩意儿多,我爹娘在老家刨了许多,晒干后就给我送了过来。我还是更喜欢喝新鲜的蒲公英茶,不过小时候没糖,喝不下去。一会儿您拿走点,这东西喝了对身体好。」
「好,那我就带回去点。」严家炎乐呵呵地说道。
过了一会儿,严家炎询问刘一民关于中文系下面的新闻专业和文学专业的事情。
「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将新闻专业独立,不再属于中文系。高校专业设置委员会向咱们提出建议,是不是学习其他学校,将新闻专业独立为新闻系。你对于新闻和文学都有所研究,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刘一民笑道:「难怪您跑我办公室里,原来是这个事情。一个专业独立可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到经费和院系建设。新闻系的行政老师和专职老师,系领导等等,相当于多了一套班子。」
「是啊,虽然还是那点人,但是学校的经费无疑要增加不少。另外新闻系独立出去以后,咱们中文系的实力也会削弱。」
燕大中文系本身就依靠文学专业、新闻专业和古典文献专业建立,走了新闻专业相当于少了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当年咱们燕大的新闻系合并到了人大,咱们自己的新闻老师并不多,单独建系老师也不够。」严家炎苦恼地说道。
刘一民建议道:「既然分不开,那就先别分开。但是把新闻专业和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分开。新闻专业的学生并不用学习太多的文学知识,对于他们而言,文笔不讲究优美抒情,而是讲究直白通俗易懂。
两个专业在大一大二一起授课并不符合专业要求,好的新闻人才不一定要按照作家、文学评论家去培养。」
「嘶,你别说,这还真是一个办法。还在中文系,分开培养,针对性教学。等日后时机成熟了,再将新闻专业给分出去。」严家炎对这个提议十分有兴趣。
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不用分出去,对于中文系而言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您要是感兴趣,可以召开一个中文系会议征询一下大家的意见,意见统一以后再上报校办和校长。」
「那就这样说好了,我回去先拟一份意见做个准备。」严家炎立即起身,丝毫不拖泥带水。
「您坐下,正好还有一件事情想跟您说。」
严家炎好奇地坐了下来:「什么事情?」
「您也知道,我们手里有新华社的研究项目。」
「这个我知道,你们靠著这个项目培养了不少老师和学生。」
「上次项目结项之后,新华社的穆青同志对于研究结果非常满意。但是再好的研究理论都是要靠著人去执行的,新闻领域记者和编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呢?」
「您听我讲,所以新华社想让咱们燕大直接为他们培养学生。」
严家炎皱起眉头:「直接为他们培养?这不行吧,咱们是为国家培养学生,按照国家的计划满足社会需要。学生想要去哪个单位,除了单位意见还得结合本人意愿,这不是以前想分配到哪里就分配到哪里。」
「是联合培养,并不是一定给他们送。是选拔出来一部分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教育。」
「联合培养,挑选部分学生?」
「是啊,我的建议是,双方试验性合作。大一大二接受基础教育,等大三后可以通过考试选拔有意向从事新闻工作的学生,由文研所进行培养。」刘一民解释道。
严家炎听完就明白了其中诀窍:「新华社应该还出经费吧?这经费?」
「严教授,这经费自然是给培养单位。」刘一民说道。
严家炎一听顿时不乐意了:「我们中文系的学生,你们文研所培养,我们中文系当然要拿一部分培养经费。」
「严教授,您这话可是见外了,什么你们,我们。」刘一民痛心疾首地说道。
「别装了,亲兄弟还要明算帐。系里也不要多,五五分。」
「不可能。」刘一民直接拒绝:「严教授,何必分的那么清楚,文研所的教授也都是咱们中文系的教授。到时候培养经费,还是给中文系的教授。」
「那可不一样,大部分老师和教授可不是你们文研所教授。一分钱不要,别人该说我是个卖土主任喽!」严家炎丝毫不退让。
刘一民说道:「具体多少钱还没讲,合作还没签,就惦记上钱了,这让人听了笑话。」
「谈还不好谈?新华社有意向,只要咱们答应这事儿就定了。我不要那么多,只要给中文系补一部分吧,这算是新华社的择优费。」严家炎笑道。
「二八,最多了,另外讲课时中文系负责安排教室。」
「我考虑考虑。」严家炎起身哼著《智斗》走出了办公室。
对于中文系而言,这就是个没本钱的买卖。文研所不一样,文研所拿到经费得支付老师的课时费以及其余教学材料费。
中午,刘一民驱车回到四合院。天气太热,两个小家伙又不愿意呆在屋里,喜梅在院子里放了两个大盆,里面盛满了水,两人就这样玩的忘乎所以。
「爸爸,爸爸!」两个小家伙开心地用手拍打著水。
「这么喜欢玩水啊,等到放假,我带你们去北戴河。」刘一民将刘雨从盆子里抱了出来,用毛巾将身上擦的干干净净。
朱霖回来后,刘一民问对于剧本,人艺有没有意见。
「这两天万老师在看,还没说有什么意见。」朱霖说道。
「刘教授,霖姐,你们赶紧洗下手,饭菜好了。」喜梅将饭菜端到屋里,准备开饭。
「好!」
两人洗完手扯著两个小家伙的手走进屋内,夏天太热,喜梅做的饭以凉菜和利口的食物为主,另外还自己熬制了酸梅汤。
朱霖一边吃,一边忍不住夸赞起来了喜梅的手艺。
过了一会儿,喜梅看大家高兴,于是又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她要跟梁向东结婚了。
「什么时候?」朱霖高兴地问道。
喜梅说道:「我们准备下个月13号结婚,谈了这么久了,家里都催著结婚。」
「好事儿啊,你们两个认识时间也不短了,知根知底,也该结婚了,到时候可得请我们两个去吃席。」刘一民笑道。
「刘教授,您肯定得去,我们还想请您当证婚人。」
「我?当证婚人,不合适吧?」刘一民说道。
「怎么不合适?刘教授,您是大作家,大教授,当然合适。」喜梅紧张地望向刘一民,生怕刘一民不答应。
「行,那我就献丑了。」
朱霖询问他们结婚东西准备的如何,钱够不够之类的。喜梅告诉刘一民,他们结婚后不跟家里人住一块,而是租房子住。
为了方便上班,租的房子不远,就在四合院后面。
朱霖说道:「旁边咱们自己就有院子,你们怎么悄无声息的就租别人的了?自家的院子多好。」
「霖姐,那可不行,您院子大,我们租一间就行。给少了我们觉得过意不去,给多了您肯定也不要。这房子离得不远,来回都方便。」喜梅笑道。
朱霖点了点头:「喜梅啊,你想的还不少。有啥麻烦不麻烦的,院子空著也是空著。」
下午没课,刘一民没再去学校,而是坐在书房出今年的期末考题。
中间接到了作协的电话,汤达成告诉刘一民,最近马尔克斯生病,来中国访问的时间仍然没办法确定,估计要等到九月左右。
「马尔克斯先生断断续续的生病,本来时间都要确定了,结果又病了。」汤达成无奈地说道。
「那行,等有确定时间了,您告诉我!」
刘一民挂断电话,考题见差不多已经出完,于是走到院子里陪两个小家伙玩耍,顺便教他们「阿啵呲嘚」和「一二三」。
等朱霖回来,两人还在那儿数指头。
晚上吃完饭,刘一民带著他们到胡同里散了一会儿步。
教育部,刘一民和上次见过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组的委员坐在一块,认真地阅读著各地报上的教材。
叶圣陶最近身体不好,只在第一天见了大家一面就匆匆离去。
袁微子负责教材整体审核工作,每名委员拿著分到手里的教材阅读,看完之后需要附上个人意见。
袁微子将个人的意见总结,对于争议较多的地方拿出来讨论,最后形成统一的过审或者不过审亦或者向出版社提出修改意见。
「同志们,这是去年咱们教材审核委员会成立以后,各地出版社根据教纲统一修改的第一批语文教材,大家审核一定要仔细。」袁微子说道。
这一次大规模审核之后,之后要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就是修修改改。
刘一民翻越了小学五年级的教材,人教版的教材跟各地方出版社的教材比起来相对较简单,苏教版对于词汇量的要求更多。
此时的教材除了文章选用有点超纲或过于简单之外,基本上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刘一民询问金陵中学的教师代表:「你们苏省教材偏难,学生学习起来吃力吗?」
「刘教授,现在新修订的教材难度还行。我们苏省相对比较富裕,教学水平比内地的省份高,教材适合我们省的学生使用。」
「从南宋之后,江南的学子的成绩就比北方高出不少。我看人教版的教材比较中庸,适合绝大多数的省份使用。」另一名委员说道。
「语文这点难度拉不开多少,主要考试还是常考词汇,这些偏难的字等他们上了初一,不懂的学生也该懂了,倒不是太超纲。」
见大家都这样说,刘一民低头开始写自己的意见:「文章选用符合教纲思想,不同文章比例合格,生字范围稍微超纲,不影响使用。」
大家的审核速度很快,第一天结束就将教材审核完成了三分之一,只有一家出版社的教材被打了回去,其中一篇古诗文太超纲,要求对方替换。
晚上走出教育部,袁微子拉著刘一民的手说道:「一民同志,你觉得我们人教社将你写两岸的那篇文章改的如何?」
袁微子指的是在新加坡时写的那篇报导《上岛老兵何日可见爹娘?儿盼娘,娘盼儿,坟茔天各一方!》,教材上改名为《故乡的依恋》,这篇文章放在了初中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上。
「上次编辑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已经讲过,改的没问题。」刘一民笑道。
袁微子说道:「那就好,那就好!一民啊,你有时间也可以把《上帝的签证》这篇小说浓缩一下,写成一篇小文章,到时候也可以放在教材上。」
「好,我有时间改一改。」
袁微子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明天见,审核就忙这几天,以后有时间去人教社编辑部坐坐。」
教材审核总共花了三天时间,审核过的教材由教材审核委员会通知所属出版社可以印刷,并在教材上表明「教育部审定1987」字样。
人艺,曹禹办公室。
「万老师。」刘一民轻轻敲响曹禹办公室的门。
「一民啊,坐,你这个剧本我看了一阵子,导演也看了,有几点想跟你聊聊。」曹禹笑著让刘一民坐下。
「有什么地方需要改的吗?」
「有,但是不多。导演们只是希望多加点环境描写,通过环境衬托局势的紧张。」曹禹总结了一下导演们的意见。
刘一民靠在沙发上说道:「可以,这些导演们在拍戏的时候自己加上就行。」
「另外我觉得可以加上何凤山回国参加抗战的片段,结尾庆祝一下抗日战争的胜利。毕竟这是国内剧,给咱们自己观众看,通过结尾可以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如果全都是国外的片段,观众看完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这跟所谓的开放式结尾不一样,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胜利这个结尾,但是没写出来,总觉得少点什么。」
刘一民听从了曹禹的意见,并将自己采访的何凤山的资料送给了人艺,让他们拿著作为参考。
曹禹说完之后,将夏淳和朱霖叫了进来,正式将剧本交给他们两个:「你们两个好好排,不要辜负了院里的期望。」
「谢谢家宝公(万老师)。」夏淳和朱霖齐声说道。
「不用客气,你们两个好好排,到时候要见效果。」
夏淳和朱霖正想要走,刘一民将资料递给了他们:「两位大导演,这是我在美国的采访资料,应该对你们有用。」
「一民啊,你就别开玩笑了,你还是叫我夏导,谢谢你的资料。」
朱霖白了刘一民一眼,转身跟夏淳一块走出了办公室。
《上帝的签证》在国内即将出版,李敖也将自己写的《序》寄了过来。
李敖在《序》上面先是盛赞了何凤山救人的举动,接著又骂了德国纳粹和日本的无耻。
最后论述了一下个人和时代的关系,认为从鸦片战争之后,国内英雄层出不穷,国人并没有丧失斗争到底的血气,但是为什么总是难以取胜?
他将原因归咎于国家和民族时代性的落后,体制落后,上下腐败,光靠个人英雄无法取胜。要想民族获得成功,必须靠整体的步伐才行。
刘一民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寄给了出版社,岛上出版的速度比大陆快,这篇文章刚在《人间杂志》发表,出版社一边跟刘一民谈判,一边准备出版事宜。
合同谈妥之后,对方就等著李敖的这篇《序》了,正文内容已经印的差不多了。等《序》一到,基本上就相当于只剩最后的胶装或线装环节。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0034/2837521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