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绿皮书》票房创新高
推荐阅读:妖尾:开局迎娶灭龙女王艾琳 斗罗:穿越霍雨浩,觉醒酒剑仙 从仙吏稳成大天尊 风月外史 道侣黑化我能不断变强 重生的我真不是善种好人 唯我独法:我好像真要成仙了 喂养流放崽崽后,她成古人白月光 手能伸进电影?我打造了科技天庭 全职高手:最强阵鬼!未婚妻唐柔
第601章 《绿皮书》票房创新高
刘一民在人艺一直待到下班,跟曹禹讨论如何修改作品。期间曹禹把编剧刘锦云喊到办公室里,共同参与讨论。
不过更多时候,是刘一民和曹禹在讨论,刘锦云更像是在旁听。作为人艺目前重点培养编剧,曹禹目前在刘锦云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
去年刘锦云写的《狗儿爷涅槃》,成为人艺去年成绩较佳的话剧作品之一,也是现实主义作品拥有旺盛生命力的又一见证。
《狗儿爷涅槃》讲述了一名叫做狗儿爷的农民与土地打交道的几十年历史,从贫农到解放后参加土改、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写出了一名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
等剧本修改完毕,曹禹望向刘一民说道:「说起来,锦云同志还是你的师兄。」
刘锦云接话道:「我是58级燕大中文系的学生,不过万院长,一民叫我师兄,我脸上臊得慌啊。」
「哈哈哈,师兄不一定要比师弟厉害嘛。一民,锦云同志从燕大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又到公社干过,还当过大队干部,所以对农村工作非常了解。这也是为什么《狗儿爷涅槃》能够写的如此情真意切,你们两个以后可要多多交流。」曹禹笑著说道。
「师兄,以后还请多多指教。」刘一民笑道。
刘锦云赶紧说道:「指教不敢当,要指教也是你指教我嘞。《狗儿爷涅槃》写作的时候,我也参考了《狼烟北平》,以一个历史小人物为主线,串联起几十年的历史,以个人的经历和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化。」
刘锦云以《狗儿爷涅槃》这部剧本为出发点,跟刘一民讨论了一下如今的农村变化,以及文学如何去反映农村变化。
「如今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是暴露出来的矛盾也多。这些矛盾就是文学的切入点,而文学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将会指导现实。」刘一民说道。
「一民同志,听说你们大队现在发展的很好?」刘锦云好奇地问道。
「我们大队主要是做炒货,去年各大媒体报导之后,今年销量增加迅速,生产规模比以前扩大了数倍。」刘一民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告诉了刘锦云。
李兰勇的事迹就是大队炒货的活招牌,通过各级媒体的宣传,大队的炒瓜子现在都卖到沪市和鹏城等大城市了。
「你们大队出了两个能人啊,一个是你,一个就是领著大家往前奔的年轻人。」刘锦云感叹道。现在农村经济盘活,心眼子活的都在挣钱,但不是每个大队都有人领著干,也不是每个大队都有干一番事业的条件。
「不管是发展好还是发展不好的农村,都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中国的乡土作家,往往喜欢展现农民『愚』的一面,我也希望作家能够在暴露问题的时候能够展现农村积极的一面。」
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再回首看待农村的时候,他们眼里的农村已经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而是一个批判对象。
「积极的事情写好非常难啊!」刘锦云打了一个比方:「骂声容易引起共情,不管对不对,总有人跟著你一起骂。他们或许不是真的想要骂被骂的对象,只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
但是赞扬声要引起共情可太难喽。」
三人在办公室里一直坐到下班,送走刘锦云,曹禹点评了几句:「《狗儿爷涅槃》估计要获得下一届剧本奖喽,在农村工作过或者从农村出来的人,写的农村才是真正的农村。」
《狗儿爷涅槃》在人艺开始排练的时候,导演林兆华带著人到昌平农村体验了小半个月。
走出办公室,刘一民将改好的剧本递给了夏淳。于是之告诉刘一民,今天已经下班,剧本费明天才能领。
刘一民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晚上,刘一民和朱霖带著两个小家伙到木樨地吃了一顿饭。
两个小家伙一口一个「奶奶」乐的李玉如合不拢嘴,曹禹专门到书房写了一幅字,是《诗经》里的句子,祝福两个小家伙平安喜乐,渡过漫长人生。
【且喜且乐,且以永日。】
「来,你也写一幅字,我看看你的书法有长进没有。」曹禹乐呵呵地将毛笔递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接过毛笔的同时,将手表摘掉放在了桌子上:「老师,我的书法肯定没您好。」
「知道没我好,以后要多练,毛笔字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现在人习惯了硬笔字,毛笔写的一言难尽,这可不行。」曹禹批评道。
刘一民看了看毛笔尖,轻轻整理了一下,在宣纸上写下一句苏轼的诗: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曹禹看完内容调侃道:「你想的可真美,又愚又鲁,还能无灾无难平步青云。」
「哈哈哈,老师您看我的字比以前有没有进步?」刘一民将毛笔放在了砚台之上。
「有点进步,但是字太虚,不实,字形有些散乱,以后多练练力道。」曹禹建议道。
等到字迹干了之后,曹禹将两幅字卷了起来,亲手交给了两个小家伙。
「这是给李凖的?」刘一民看著挂在墙壁上的作品问道。
「对,上次李凖同志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来到我要求一幅字,我答应了。」
曹禹送给李凖的作品上写的是元代.王冕的《墨梅》后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朱霖在外面陪著李玉如聊天,约到十点,刘一民带著她们娘仨儿离开了木樨地。
六月二十号,刘一民和文研所行政人员开了一次会。目前文研所规模逐渐扩大,所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光靠著闫真等四名行政人员已经不够用了。
如文学交流会、《青年夜话》栏目,都得找人专门对接,经过培养能够承担起活动组织、部门协调、节目录制和节目策划等工作。
「闫真,编制岗位比较紧缺,你负责向上级申请一下,今年多给咱们文研所几个编制名额。另外,联系一下燕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社团,让大家知道咱们文研所要招人,被录取之后,待遇、编制和户口都可以给。」
文研所要想在一众单位中挑选到优秀人才,就得比别人更大方一点。
「当然,以前在咱们研究所参加过科研的研究生更好。他们熟悉咱们文研所,工作起来上手也快。」
闫真立即将刘一民的话给记录了下来:「刘老师,我明白,具体的名额您觉得多少可以?」
「四个吧,也该帮你分担分担工作,毕竟你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刘一民沉吟道。
「好,等散会后我就去办,上级应该不会卡我们的编制。」闫真笑道。
「好,没事儿的话就散会。」
等所有人走后,闫真留了下来:「刘老师,这是我最近写的《美国现代文学思想分析》,您帮我看一下。」
「行啊,学术没有丢下。」刘一民从闫真的手里接过论文,皱著眉头说道:
「找机会练练字,有的地方我都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
闫真尴尬地说道:「好,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练字,写的太工整手太累。」
闫真说完,不自觉地用右手大拇指摸了摸中指因为写字而磨成的茧子。
「你这是论文,无论是发表还是留档,看的老师不止一个,必须让大家看清楚不至于产生误解才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
闫真忙不迭地点头,表示自己接下来一定好好写。
「不用太好,但不能过于潦草。」刘一民摆了摆手,让闫真出去,自己好好看看。
闫真这篇属于课程论文并不是研究生毕业论文是,所以字数并不长且研究也并不算深入。不过国内对于美国现代文学批判性研究比较少,这篇文章目前还有学术价值。
刘一民将需要改的地方一一标注了出来,告诉闫真这篇文章写得还行,等修改好之后可以直接投学术杂志。
「老师,您觉得投《文学评论》怎么样?」闫真高兴地问道。
「《文学评论》可以,但是我认为有点难度。」刘一民说道。
《文学评论》是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文学学术研究和文艺理论批评的学术期刊,想在上面发文章难度较高。
「我先碰一碰,万一瞎猫碰到死耗子了。」闫真乐观地说道。
闫真想要在论文上加上刘一民的名字,刘一民没让他加。
傍晚回到四合院,崔道逸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李书、《商务印书馆》编辑黄春雨三人正坐在四合院里吃西瓜,旁边摆著《上帝的签证》样书。
「一民,你们家的西瓜就是甜呀!」崔道逸调侃道。
刘一民将包放到石桌上,拿起样书翻了一遍:「甜您就多吃点,出差组稿组的怎么样?」
「别提了,白跑了一圈。现在有些作家真是没有责任心,答应好的作品给别家杂志了。」崔道逸疯狂吐槽道。
李书笑著安慰崔道逸:「这在咱们编辑行业,常有的事儿。你为了组稿疯狂地缠著作者,别人也是。这次被抢了,下次抢过来就行了。」
「不一样,老李啊,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编辑你不懂,我堂堂《人民文艺》副主编的稿子被抢了,丢人呐!」崔道逸说道。
「哎呦喂,崔道逸,你真特娘的不要脸,副主编咋了?加上一个『副』字儿,放屁都不响。」李书黑著脸说道,自己怎么就那么贱,瞎安慰啥呢!
崔道逸笑著搂住李书的脖子:「怎么?还生气了?老李,你啥时候成小媳妇儿脾气了。」
「老李,我得谢谢你,四合院电路改造,我不在家,全靠你找的工人帮忙。」刘一民感谢道。
李书听到刘一民的话,立即笑了起来:「不用谢,应该做的。一民,你看看这是《上帝的签证》的样书,你瞧瞧如何?」
「纸张质量跟以前比起来更好了啊,封面画的也不错,还用上腰封了?」刘一民夸奖道。
封面画的内容是一艘船,上面挤满了难民,难民手中挥舞著的是签证。
黄春雨说道:「好的作品应该好好印刷,这个腰封我们参考了美国同行的设计,别说加上腰封,看起来是美观多了。」
过了一会儿,朱霖回来拿起样书,同样对腰封赞不绝口。
腰封上面写著「一部可歌可泣的救人史诗,东方走出的英雄。」小字上面写著刘一民获得过的文学奖,最新获得的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同样出现在上面。
在书的目录前几页,上面放著几张照片,有刘一民领文学奖的照片,也有他跟何凤山的合照。
现如今国内图书市场竞争加剧,各大出版社对于书本的精美程度也开始逐渐上心。
晚上,刘一民留他们三个在家里吃饭。直到十点,才送他们离去。
随著《绿皮书》在国际公映时间即将达到一个月,票房成绩再次成为了媒体追逐的重点。
《绿皮书》全球票房达到了1.5亿,北美票房占了票房总数的三分之一。
弗兰克迫不及待地来到中国向刘一民报喜,与此同时,与之而来的还有已经在北美结束演讲的何凤山。
何凤山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全美巡演,加上休息的时间,应该有二十天左右。在这其间,何凤山的自传卖出去了九万多册,《上帝的签证》卖出去了十五万册左右。
期间新华社以他为中心,在全世界各地进行了广泛的报导。在他美国之行结束后,他第一时间接受大陆的邀请回国。
不过弗兰克直接从美国到燕京,而何凤山将在沪市举办二战鱿太人命运的座谈会。何凤山救下的鱿太人是通过沪市坐船前往美国等地,对于鱿太人来说,沪市是他们的命运转折之地。
座谈会参加的人除了何凤山和大陆的人之外,还有一些鱿太人。
「弗兰克,欢迎你再次来到中国。」刘一民冲走下飞机的弗兰克伸出了右手。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0034/2837521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