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36章 无声棋局

第36章 无声棋局


  会议室内的吊扇转得嗡嗡响,带起几缕混着旱烟味的风。

风扇叶片在天花板投下缓慢旋转的影子,仿佛搅动了空气中凝固的焦躁。

肖锋站在临时搭起的白板前,指尖点着刚贴上去的测绘图,图上红蓝标记的边界线像把锋利的刀,将东岭西岭纠缠三年的地块切得清清楚楚。

纸边被风吹得微微颤动,像是随时要飞走的判决书。

“诸位,这张图是市自然资源局孙工带着测绘队,用卫星定位加人工复核,前后跑了十七趟的结果。”他声音不高,却像块压舱石,“但咱们不搞‘一锤定音’。”

从今天起,测绘报告在村委会公示三天。

有异议的,写书面材料交镇政府调查组——”他扫过人群,目光在老王佝偻的背上顿了顿,“调查组会带着材料重新勘界,结果再公示三天。”

张大爷把老花镜推到额头上,浑浊的眼睛亮起来:“肖干部,这是让咱老百姓自己当裁判?”

“对。”肖锋扯了扯有些发皱的衬衫领口,后颈被空调吹得发凉——这是他特意让郑敏把会议室空调调低两度的结果,冷气在他脖颈处凝成细密的水珠,顺着脊背滑下去,“公示期不是走过场,是给所有人把话摊开说的机会。

要是有人觉得测绘错了,白纸黑字写出来;要是觉得流程不公……”他突然笑了笑,眼角微眯,像是阳光照进来的样子,“欢迎去县纪委查我的工作日志。”

老王原本捏着茶杯的手猛地一抖,茶水溅在裤腿上,晕开团暗黄的渍。

他能听见后排几个亲信的抽气声——肖锋这招太狠了。

之前他能煽动村民闹事,靠的就是“干部偷偷划地”的谣言,可现在人家把流程亮在明处,谣言连个下嘴的缝都找不着。

窗外传来摩托车的轰鸣,是郑敏载着县电视台的记者进了村。

那声音由远及近,穿透玻璃窗,在会议室里回荡,仿佛某种公开宣判的鼓点。

肖锋看了眼手表,下午两点整。

他早上特意让郑敏把记者采访时间卡在公示开始后半小时——要让全镇人都看见,东岭西岭的地不是他肖锋说了算,是测绘图和公示流程说了算。

“王支书,您不去看看公示栏?”李婶举着茶杯凑过来,杯沿还沾着她刚嗑的瓜子壳,热腾腾的水汽模糊了她的脸,“我刚才瞅了眼,测绘图下边还附了老县志的地契复印件,您家那亩坡地,光绪年间的地契上可写着‘西头到老槐树’——”

老王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转身往外走时差点被长条凳绊倒。

他的脚步沉重,鞋底摩擦地面的声音像砂纸打磨着空气。

他没注意到,墙角穿黑T恤的年轻人摸了摸耳朵,转身出了门——那是镇派出所的便衣,从肖锋宣布公示起,就盯上了他的几个老下属。

他离开时,门口的光影晃了一下,像一根看不见的丝线悄悄收紧。

傍晚的村口小卖部飘着豆瓣酱的香味,老王缩在最里间的竹椅上,脚边堆着三个空啤酒瓶。

他手里的烟忽明忽暗,映得墙上人影摇曳。

烟草燃烧的气味与陈旧木屋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令人窒息。

“老周,你侄子不是在县论坛当小编?”他扯了扯老周的衣角,声音沙哑,“明天你让他发帖子,就说‘镇干部强行划地,村民要上北京告状’。”

老周摸出手机划拉两下,屏幕蓝光映得他脸色发青:“还发啥?县官网刚更新了通报,测绘数据、历史地契、公示流程全挂上边了。我刚在群里发了截图,平时最能闹的二柱都回了个‘明白了’。”

“那……”老王抓起桌上的烟盒,抽出根烟点上,手抖得火苗直晃,火星溅到了桌上。

“咱们夜里去把界碑砸了!就说是西岭的人干的,到时候两村打起来,上边总得派人来重新查!”

“可那界碑是水泥铸的,半人高……”蹲在门口的老陈搓了搓手,皮肤因紧张而泛起鸡皮疙瘩,“再说了,我下午路过地头,看见有穿便衣的在转悠,手里还拿着对讲机。”

老王的烟掉在地上,烫得他跳起来。

他低头盯着脚下那截未燃尽的烟头,仿佛它就是自己的命运。

他突然想起今早肖锋在测绘现场的模样——那小子站在界碑前,跟围观的张婶说“您要是信不过,明天跟着测绘队一起去”,说得那么自然,就像早料到有人要搞事。

次日清晨的山风带着松针香,孙工蹲在新挖的坑前,用水平仪反复校准界碑角度。

金属仪器在晨曦中反射出银白色的光,像是某种精准的审判。

“小肖,你看这刻度。”他拍了拍碑身,泥土簌簌落下,“误差不超过五厘米,比我当年给开发区划地还严。”

肖锋蹲下来,指尖划过碑身上“东岭西岭界”的红漆,还带着点黏手的温度。

他的手指在那几个字上来回摩挲,像是触摸一块即将成为历史的界碑。

李娟抱着一摞公证文书从田埂上过来,白衬衫下摆沾了点泥:“模板我让县公证处的老张审过了,签约当天半小时就能出公证书。”

“肖干部!”西岭的刘婶拎着竹篮挤过来,篮里装着刚摘的黄瓜,翠绿的表皮还挂着露珠,“我家那口子说,公示栏的测绘图他看了三回,确实和他爹留下的地契对得上。”她往肖锋手里塞了根黄瓜,温热的触感中夹杂着乡亲的诚意,“中午来我家吃饭,我给你烙油饼。”

肖锋捏着黄瓜笑,眼角的细纹里都是亮堂堂的光。

阳光洒在他脸上,像镀了一层金。

他能感觉到,原本像团乱麻的民心,正随着界碑的竖起一点点理顺。

那边老王带着几个亲信晃过来,远远看见他,又转身往村外走——便衣民警的身影在他们身后若隐若现,像根无形的绳子,捆住了所有歪心思。

中午的阳光晒得人发困,肖锋却坐在东岭村部的小会议室里,面前摆着两杯刚泡的茉莉花茶。

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清香扑鼻。

“东岭的张村长,西岭的李村长。”他推过一张图纸,上面用铅笔勾勒出广场轮廓,“这是我和镇规划办商量的方案——以新界碑为中心,两边各让三米做缓冲带。镇里出钱修文化广场,装健身器材,两村的老人小孩都能来。”

张村长捏着图纸的手顿了顿:“让地容易,可这广场真能归两村共有?”

“合同里写清楚,产权归镇政府,管理权归两村联合管委会。”肖锋指了指图纸上的红色标记,线条清晰如法律条文,“广场东边建东岭村史展览墙,西边挂西岭的老照片。以后外村人来,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两村的脸面。”

李村长突然笑了:“肖干部,你这哪是让地,是给咱两村拴了根红绳啊。”他端起茶喝了口,茶汤入口微苦,回味甘甜,“我同意。”

张村长盯着图纸看了半晌,重重拍了下桌子:“我也同意!要是有人闹,我这个村长第一个不答应!”

夜幕降临的时候,镇政府办公室的台灯亮得发白。

灯光在墙壁上投下柔和的光晕,照亮了桌面上散落的文件和一杯已经凉透的茶。

肖锋揉了揉发酸的后颈,屏幕上《东岭西岭土地确权最终草案》的标题在跳动。

鼠标点击的咔哒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点开文件夹,里面存着公示期收到的七份异议材料——全被调查组带着测绘图和地契一一驳回了。

窗外传来值班员锁大门的声音,肖锋摸出手机,苏绾的消息刚跳出来:“听说缓冲带方案通过了?”

他打字的手顿了顿,回了个“嗯”,又补了句:“明天签约,你来吗?”

手机很快震动起来,苏绾的语音带着点笑:“给肖大干部撑场子,能不去吗?”

肖锋关了电脑,站起身时看见窗外的月亮刚爬上镇政府的顶楼。

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窗台上。

明天清晨六点,公示期结束。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钢笔——那是母亲当年送他去北大时买的,笔帽上的漆都磨掉了,却依然写得出最有力的字。

会议室的门在夜风里轻轻晃动,传来“吱呀”一声响。

肖锋走过去合上它,目光扫过墙上的挂钟——指针正缓缓走向十点。


  (https://www.shudi8.com/shu/739324/3564782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