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徐吉标传 > 第四十二章:暂栖六渡庵 希望在磨砺中延续

第四十二章:暂栖六渡庵 希望在磨砺中延续


前文书说到,张家三姐在义城大张圩南埂,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度过了含辛茹苦的漫长时光,算起来,已有好几年未曾与徐吉标见面。

义城大张圩南埂,那是一片宁静却又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田间地头,总能看见张家三姐忙碌的身影。她身形瘦弱,却有着无比坚韧的意志。每天,天还未亮,她便起身,先为孩子们准备简单的吃食,而后扛起农具走向田间。孩子还小,不懂世事的他们时常跟在母亲身后,在田埂边玩耍。

农忙时节,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张家三姐弯着腰,在田间劳作,汗水湿透了她那打着补丁的衣衫。除草、施肥、灌溉,每一项农活都需要她亲力亲为。即便疲惫不堪,她望向孩子的眼神里,依旧满是温柔与坚毅。

夜晚,当繁星点点照亮夜空,孩子们在简陋的屋内睡熟后,张家三姐常常独自坐在门口,望着远方,思念着徐吉标。她想起与徐吉标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平凡却又幸福的日子。她不知道徐继彪如今身在何处,是否平安,是否也在思念着他们母子。

在这几年里,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片土地。时不时传来的枪炮声,让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与动荡。但张家三姐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她想尽办法保护孩子们,为他们遮风挡雨。有时,战火逼近,她便带着孩子们躲进附近的山洞,在黑暗中紧紧搂着孩子,轻声安慰,给他们勇气和力量。

与此同时,徐吉标或许也在远方为了理想与使命拼搏着。他是否知道,在义城大张圩南埂,有一位深爱着他的女子,正带着他们的孩子,守望着他的归来。这份跨越时空的思念与牵挂,能否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迎来相聚的曙光?而张家三姐又将如何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守护着他们的家,等待徐吉标的归来?一切都在未知中,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张家三姐在义城大张圩南埂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熬过了含辛茹苦的漫长岁月,与徐吉标已数年未见。好在,她在南埂获得了李家的资助,才勉强度过那些苦难的日子。

李家在当地算是殷实人家,乐善好施,见张家三姐独自拉扯孩子,生活艰辛,便心生怜悯,伸出了援手。每月,李家都会派人送来一些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在寒冷的冬日,还会送来厚实的棉衣。这一份资助,对于张家三姐而言,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给予她和孩子们生存下去的希望。

有了李家的帮助,张家三姐的日子虽依旧艰难,却不再如以往那般捉襟见肘。她能给孩子们做上一顿稍微丰盛的饭菜,在孩子生病时,也有能力去请郎中。农忙时,李家还会派些帮工,协助她打理田间事务,让她不至于太过劳累。

然而,即便有了这份资助,张家三姐的生活依旧充满挑战。战争的阴影从未消散,每一次远方传来枪炮声,她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她时刻担忧着孩子们的安危,也牵挂着徐吉标的下落。

在接受资助的日子里,张家三姐心怀感恩,她会亲手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托人带给李家表示感谢。同时,她也教导孩子们,要铭记李家的恩情,将来有能力时,也要去帮助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在张家三姐的悉心照料下渐渐长大。他们看着母亲的辛勤付出,看着李家的善意帮助,小小的心灵里,早早种下了善良与坚强的种子。

而远方的徐吉标,依旧在未知的地方为了理想而奋斗。他不知道家中的妻子和孩子,因为李家的资助,生活有了些许改善。但张家三姐坚信,总有一天,徐吉标会归来,他们一家能够团聚。在这充满变数的岁月里,这份资助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她和孩子们又将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怎样的故事?徐吉标又能否平安归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一切都在岁月的长河中等待着答案。

在获得李家资助勉强度日的时光里,对徐吉标的思念如潮水般,在张家三姐心中汹涌不息。终于,这一天,她下定了决心,要带着一儿一女,沿着巢湖往南乞讨,踏上寻找徐吉标下落的征程。

她计划从义城大张圩南埂出发,朝着白山盛家桥的方向前行,而后再转向槐林嘴。这条路线蜿蜒曲折,最少也有几十公里。望着年幼的儿女,张家三姐心中满是不舍与担忧,但对丈夫的牵挂,让她毅然决然地迈出了这艰难的一步。

出发那天,晨曦微露,张家三姐用一块破旧的布巾,将不多的干粮和几件旧衣物包裹好,背在肩上。她一手牵着儿子,一手拉着女儿,告别了那间虽破旧却充满回忆的小屋。一路上,孩子们懵懂地跟着母亲,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

沿着巢湖前行,湖面波光粼粼,可张家三姐无心欣赏这美景。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艰辛。饿了,他们就向沿途的村民乞讨一些食物;累了,便在路边的破庙或大树下稍作休息。战火过后的村庄,满目疮痍,许多村民自身难保,能给予的帮助十分有限。但张家三姐并未放弃,她鼓励着孩子们,也鼓励着自己,告诉他们,只要坚持,就能找到爸爸。

当他们来到白山,盛家桥,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硝烟还未散尽。断壁残垣间,偶尔能看到几户勉强维持生计的人家。张家三姐带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向他们打听徐吉标的消息,可得到的大多是摇头和叹息。尽管希望渺茫,她依旧没有停下脚步,整理好衣衫,又朝着槐林嘴的方向迈进。

在这漫长的寻亲路上,张家三姐和孩子们会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他们能否在某个转角处,意外地寻到徐吉标的踪迹?这份穿越战火的执着,又能否在命运的安排下,迎来一家团聚的曙光?一切都在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上,等待着揭晓。

在那漫长且艰辛的寻亲路上,张家三姐拖着年幼的儿女,日复一日地奔波。多日的劳累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最终将她压垮。当她蹒跚着来到槐林嘴的六渡庵门口时,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重重地倒了下去。

庵堂的堂主恰好出门,见此情景,赶忙快步上前。她是个心地善良之人,看到张家三姐和两个孩子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心中满是怜悯。堂主蹲下身子,轻轻扶起张家三姐,招呼庵里的弟子一同帮忙,小心翼翼地将她搀扶进庙堂。

安顿好张家三姐后,堂主又赶忙让人给孩子们端来一丝稀饭。两个孩子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看到稀饭,眼中闪烁出渴望的光芒。他们端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堂主在一旁看着,不禁心疼地直摇头。

过了好一会儿,张家三姐悠悠转醒。她看着陌生的环境,心中满是迷茫,片刻后才想起自己晕倒在六渡庵门口。她挣扎着起身,想要向堂主道谢,却因体力不支又跌坐回去。堂主赶忙上前安慰:“妹子,你先别急着起身,身子还虚着呢。你们这是遭遇了什么,怎么这般狼狈?”

张家三姐眼中泛起泪花,将自己带着孩子一路乞讨寻找丈夫徐吉标的事,缓缓道来。堂主听完,不禁为之动容,轻轻握住张家三姐的手说:“妹子,你这份执着令人敬佩。先在我们庵里安心住下,把身子养好了再做打算。这六渡庵虽不富裕,但也能让你们娘儿仨有口饭吃。”

张家三姐满是感激,泪水夺眶而出。在这举目无亲的陌生之地,六渡庵的援手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了她和孩子们暂时的栖息之所。然而,她的寻亲之路依旧漫长,徐吉标究竟身在何处?在六渡庵调养身体的这段时间里,她又能否打听到关于丈夫的线索?是命运的转机就此出现,还是更多的磨难在前方等待?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在六渡庵好心堂主的收留与照料下,张家三姐带着孩子在庵中度过了一些日子。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她主动承担起庵堂里的诸多事务,每日帮着打点卫生、做饭。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进庵堂,张家三姐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孩子们。她拿起扫帚,开始仔细清扫庵堂的每一个角落,从殿堂到庭院,不放过任何一处尘埃。扫地的沙沙声,仿佛是她对生活不屈的低吟。扫完地,她又来到厨房,熟练地生火、淘米,为众人准备早饭。

做饭时,孩子们也会醒来,懂事地在一旁帮忙。女儿帮着洗菜,儿子则负责添柴。看着孩子们小小的身影,张家三姐心中既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孩子们懂事乖巧,难过的是他们跟着自己一路受苦。但她知道,只有坚强,才能给孩子们更好的未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家三姐在忙碌中渐渐恢复了体力。在帮庵堂做事的间隙,她也会和庵里的众人聊天,希望能打听到关于徐吉标的消息。然而,每次得到的都是失望的答复。但她并未气馁,心中的信念如同庵中不灭的香火,始终燃烧着。

在六渡庵的这段时光,虽然平淡却充满温暖。庵里的众人对他们母子三人关怀备至,张家三姐也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与善意。但她明白,这里只是暂时的栖息之所,她的寻亲之路还远未结束。每到夜晚,她总会望着窗外的明月,默默祈祷,希望能早日与徐吉标团聚。在这看似平静的日子里,命运的齿轮又将如何转动?她是否能在不经意间寻得丈夫的蛛丝马迹,踏上新的寻亲征程?(未完待续)


  (https://www.shudi8.com/shu/739312/3562222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