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 > 第62章:岁月回甘

第62章:岁月回甘


  又是二十年过去,京城的护城河依旧流淌,只是河岸边的柳树,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镇国将军府的匾额被岁月镀上一层温润的包浆,萧临渊坐在院中的石凳上,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安王已承袭了赵凛的帝位,成为新一代君主。此刻他正捧着一卷奏折,坐在萧临渊对面,声音温和如当年的赵凛:“先生,南疆的新稻种试种成功了,亩产比往年翻了一倍,百姓们都说是托了您当年修的水渠的福。”

萧临渊笑了,独臂端起茶杯,茶水上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视线:“不是我的功劳,是百姓自己肯下力气。”  他的目光落在院角的那棵桃树上,那是南宫羽生前亲手栽下的,如今已枝繁叶茂,每年春天都会开满粉色的花。

南宫羽在十年前就去了,临终前把天机阁交给了宁王,只留下一句  “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明白道理”。宁王没有辜负他,将天机阁改成了天下最大的书馆,无论贫富贵贱,都能进去看书,书馆的门楣上,刻着南宫羽的那句遗言。

赵凛则在五年前禅位给安王,带着皇后去了江南,据说在当年南宫羽办学堂的地方,开了一家小小的茶馆,每天听着学子们读书,日子过得平静而惬意。前几日他派人送来一封信,信里说江南的雨还是那么缠绵,只是再也不用担心蛊虫作祟了。

“先生,您看这个。”  安王从袖中掏出一个小小的木雕,雕的是七个孩子围着一个独臂将军、一个帝王和一个书生,正是当年安王画在孔明灯上的图案,只是手艺更加精湛。“这是西域的牧民托人送来的,他们说,要让子孙后代都记得,是谁守护了这片土地。”

萧临渊接过木雕,指尖拂过上面的纹路,眼眶有些湿润。他想起了很多人:乳母、金袍统领、守山老者、秦风……  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人,仿佛都化作了这木雕上的纹路,永远留在了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

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陛下,北疆急报,说是发现了一处古代的祭坛,里面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像极了当年血影阁的标记。”

安王接过纸条,眉头微蹙。萧临渊却很平静:“去吧,该面对的总要面对。”  他看着安王起身的背影,突然想起当年自己第一次上战场的模样,也是这样带着几分紧张,却又充满了勇气。

安王走到门口,突然回头:“先生,您要不要一起去?”

萧临渊摇了摇头:“不了,该给年轻人机会了。”  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赤色长剑,“把它带上吧,它认主。”

安王取下长剑,剑鞘上的  “守心”  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对着萧临渊深深一拜,转身离去,步伐沉稳而坚定,像极了当年的赵凛,也像极了当年的萧临渊。

萧临渊望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街角。他知道,血影阁的阴影或许还会偶尔出现,但只要有人记得那些牺牲,记得守护的意义,这天下就永远不会陷入黑暗。

夕阳西下,葡萄藤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萧临渊拿起茶杯,茶已经凉了,但他还是慢慢喝着,仿佛在品味着这岁月的回甘。远处的钟楼传来晚钟的声音,悠扬而绵长,回荡在京城的上空,也回荡在每一个安宁的角落。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早已被写进了史书。但比史书更长久的,是那些在岁月中静静流淌的守护与传承,是那些在平凡日子里,被小心呵护的万家灯火。

萧临渊放下茶杯,闭上眼睛,嘴角带着一丝安详的笑容。葡萄藤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他唱一首古老的歌谣,歌谣里,有血与火的记忆,更有和平与安宁的未来。

这天下,终将如他们所愿,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https://www.shudi8.com/shu/739304/3563741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