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从继承小工厂到全球财阀 > 第733章 内鬼,一定有内鬼!

第733章 内鬼,一定有内鬼!


就在李加诚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工作的时候,寰宇调研公司总部那边,这场哄动香江的发布会,也已经结束了。

    在场的所有记者们,却都没有着急着回公司,而是都很有默契地开车前往同一个目的地——和黄大厦。

    此时此刻,他们都想知道,和记黄埔那边,会如何回应此事。

    寰宇调研公司在调研领域,是整个香江最为权威的,起码目前是公认的。

    因此,这场发布会,没有人会认为寰宇调研公司是在无的放矢。

    那份报告中的数据之精准、细节之详实,已然在所有人心中坐实了和记黄埔深陷危机的判断。

    所以,他们都想看看,和记黄埔是否会否认此事。

    如果不否认,那就是默认,和黄可能真的陷入资金危机。

    如果否认,那就有好戏看了。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以寰宇调研公司过往极其严谨和权威的声誉,他们敢如此高调地发布这份报告,必然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更何况,寰宇调研公司背后还有林浩然这位新晋香江商界霸主作为靠山,林浩然不可能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

    为了搞垮敌人,用造假这种卑鄙手段,因为这样会被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的。

    可如果和记黄埔否认,很可能招致寰宇更猛烈的第二波、第三波证据攻势,甚至可能引来监管机构的强制介入调查,那将是更可怕的灾难。

    所以,所有记者都兴冲冲地往和黄大厦而去。

    这些事情,越精彩越好,如此一来,就越多人关注。

    他们媒体,就是靠着这些爆炸性的新闻来吸引眼球,提升销量和影响力!

    除了这些,还有更多没有去寰宇调研公司发布会现场的记者,已经早一步到达和黄大厦。

    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走进和黄大厦。

    安保见状,不得不将此事汇报上前。

    李加诚的办公室,他刚刚对公关部和财务部下完指令,便拿起一份资料看了起来。

    这份资料,正是寰宇调研公司发布的所有内容。

    这份内容非常详细,基本上喻志泽所说的话,都一字不差地记了下来。

    表面上,寰宇调研公司看似是发布了香江部分主要上市企业近期财务状况与经营风险的深度调研报告,旨在提示市场潜在风险,促进商业环境的健康透明。

    可李加诚哪里不知道,这显然就是针对他而来的一场阳谋!

    一场光明正大的阳谋!

    就是为了揭穿和记黄埔以及长江实业光鲜外表下的真实困境,从而打压他。

    报告中的数据精准得可怕,绝非普通的市场调研所能获得。

    现金流紧张的程度、短期债务的到期分布、甚至他与几家国际投行秘密接触的细节……

    这些核心机密,竟然被对方掌握得一清二楚!

    “内鬼,一定有内鬼!”李加诚的手死死攥着报告,眼神中透着愤怒。

    一种被背叛的愤怒和冰冷的恐惧交织在一起,让他浑身发冷。

    而且这个内鬼,位置绝对不低!

    他根本不相信寰宇调研公司有这么强大的调研能力。

    可实际上,李加诚不知道的是,很多数据,还真的是寰宇调研公司通过有限的数据,以及强大的分析模型推演出来的。

    收购寰宇调研公司后,林浩然投入了不少资金为寰宇调研公司引入了更多的顶尖数据团队和金融工程专家。

    通过对公开财报的深度挖掘、供应链数据的交叉验证、以及市场传闻的量化分析,构建了一套极其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

    所以,如今的寰宇调研公司实力,实际上要比两三个月前的寰宇调研公司要强大得多。

    特别是在那些从欧美日等发达地区挖过来的顶尖专家加入后,寰宇调研公司的实力,早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平了!

    如此高的水平,通过许多已知的数据,想要计算出和记黄埔的接近真实财务状况,并非天方夜谭。

    李加诚的愤怒和“内鬼”的猜测,某种程度上,是对寰宇调研公司现今可怕实力的一种误判。

    林浩然的投入和那些国际顶尖专家的加盟,已经将这家调研公司打造成了一台精密无比的分析机器。

    他们能从公开的土地拍卖价格、商品房交易量、建筑成本指数、和黄旗下子公司的各项重大交易、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细微变化、甚至零售门店人流的监测数据中,抽丝剥茧,构建出无限接近真相的财务模型。

    那份报告,是算法、数据和行业洞察力结合的产物,其精准度足以以假乱真,让人坚信必有内线消息。

    然而,李加诚此刻无暇去细究这背后的技术奇迹。

    敲门声再次打破办公室的沉寂。

    “李生,楼下来了很多记者,而且我们的人得知,寰宇调研公司那边的记者,也在来我们公司的路上了,他们希望我们对报告做出正面的回应。”秘书进门后,快速汇报道。

    李加诚眼中寒光一闪,旋即恢复平静。

    他知道,林浩然这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逼他仓促应战。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

    “让公关部的人去处理,告诉记者们,和记黄埔尊重市场各方的声音,但对于未经我方核实、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片面报告,我们不予置评。

    公司运营一切正常,所有财务信息在适当的时候都将通过正式公告披露。”

    停顿了一下,李加诚语速平稳,继续下达指令:“让保安维持好秩序,但不要与记者发生冲突,另外,立刻让投资关系部准备一份面向主要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电话会议简报,时间定在今天下午收市后。”

    他的意思很简单了,他是不会出面回应的。

    “是,李生!”秘书领命而去。

    李加诚坐回宽大的办公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林浩然这一手确实狠辣,利用寰宇的权威性发动舆论攻势,直接冲击市场信心。

    他现在被动应对,已经落了下乘。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最关心的。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即将到期的那笔贷款,该如何筹资。

    出了这件事情,他再想通过那些国际投行借钱,可就更难了。

    不是借不了,而是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多了。

    想他堂堂香江顶级富豪,旗下两家巨头企业市值超百亿的存在,居然为了数亿港元而愁眉苦脸,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但商场如战场,现金流就是血液,一刻也不能断流。

    这两年,为了让长江实业将和记黄埔的股份增持到40%,长江实业以往投资的其它股票,早已经卖精光了。

    否则,他倒是可以通过变卖其它股票来筹集资金。

    至于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股份,他如今更不可能卖。

    股价都跌了多少了。

    如果现在才拿来卖,那他如果现在才拿来卖,那他李加诚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不仅账面亏损惨重,更会向市场传递出极度恐慌的信号,彻底坐实寰宇报告的指控,引发股价的螺旋式暴跌。

    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况且,现在卖,也要卖得出才行啊。

    向商界朋友借钱?

    他的商界朋友,大多数是地产界的大佬。

    而如今地产业由盛转衰,各地产业老板都自顾不暇呢,他又能找谁借?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包裕刚和他关系倒是不错,可包裕刚自从入主九龙仓后,至今都还没有恢复元气,靠包裕刚就更不可能。

    他缺的资金太多了,正如寰宇调研公司的报告那般,和记黄埔短期债务占比惊人,预估超过12亿港元的债务将在未来1到6个月内到期。

    实际上,和记黄埔的短期债务比寰宇调研公司预估的还要略高一些,将近13亿港元!

    当然了,寰宇调研公司的预估误差,已经算得上是非常精准了。

    毕竟有些支出,和黄是不公开的,没有公开,就代表寰宇调研公司无法获取有关数据。

    半年内,这13亿港元是一定要还的。

    而且,13亿港元远远不是和记黄埔的总债务,这只是半年内到期的债务。

    和记黄埔要半年内还的,是数十亿港元债务!

    当然了,那些一两年到期的债务,倒是无须考虑太多。

    可半年内到期的,是一定要想办法了。

    即便是原本和富国银行商议的六亿贷款,也不过是能够撑过一段时间而已。

    如今,这6亿港元也没了。

    实际上,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都还有许多流动资金的,比如百佳超市、屈臣氏等零售行业的那些货款,还有各公司的营业额。

    这些,如今都在汇沣银行里面。

    可这些资金,根本就不能动用,因为都是和记黄埔旗下各子公司的运转资金。

    在各业务营业额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如今这些企业甚至都做不到盈利,能保持正常运作就不错了。

    如果真的从各子公司抽这些资金,那么这些看似庞大的零售和业务网络,很可能瞬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瘫痪。

    百佳超市无钱支付供应商货款,屈臣氏无法采购新货,港口业务无力支付燃油费和设备维护费……

    那引发的连锁崩塌将比单纯的债务违约更加可怕,会彻底摧毁和黄几十年建立的商业信誉和运营体系。

    所以,这些钱,只能躺在账上给各子公司利用,他根本不敢抽出一分钱!

    李加诚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

    他仿佛站在悬崖边缘,脚下是看似坚实的帝国,实则内部已被蛀空,任何一点外力都可能导致整体崩盘。

    “李生,各高管已经到会议室等候了。”这时候,秘书再次返回办公室,向李加诚汇报道。

    李加诚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

    越是绝境,越需要找到那条唯一的生路。

    “我知道了。”李加诚说完,便起身走出办公室,往会议室而去。

    虽然他对高层会议是否能商议出一个有效的办法而持着怀疑的态度,但作为掌舵人,他必须展现出绝对的镇定和掌控力,稳定军心。

    ……

    半个小时后,李加诚脸色难看地从会议室中走出来。

    正如他所想的那般,十几位高层,都商议不出一个有用的办法。

    即便他会会议室发火,也无济于事。

    甚至,在会议上业务董事夏伯殷还提出建议,邀请韦理先生回来执掌和记黄埔,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这把李加诚气得把面前的咖啡杯都砸了。

    这些英国人的狼子野心,果然一直都没有熄灭!

    夏伯殷作为韦理时代的三驾马车之一,竟然在这种关键时刻提出让曾经的“公司医生”、前和黄大班韦理回来?

    这背后安的什么心,李加诚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这些英资残余势力,从未真正臣服,一直在等待反扑的机会。

    寰宇的报告,无疑给了他们发难的借口。

    他当然相信韦理有这个能力,可他敢吗?

    不敢!

    韦理的野心太大了,执掌和黄,管理权拿得死死的,根本不给股东们插手。

    这让李加诚如何忍得了?

    自己入主的集团都没有话事权,即便对方才能再强,那又如何?

    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把韦理从和记黄埔董事长职务上赶下去,怎么可能又把对方迎回来?

    华夏可是有句谚语:请神容易,送神难!

    所以,他当时就发起大火,吓得在场的高管们都不敢出声。

    李加诚脸色铁青地走出会议室,胸口因愤怒而微微起伏。

    内忧外患,这一刻他体会得淋漓尽致。

    林浩然在外穷追猛打,内部却还有人想着引狼入室、趁火打劫!

    可如今,他却不能与这些职业经理人闹得太过。

    因为,和记黄埔目前还需要这些人来稳住,起码两年内,他还要与这些人和睦相处。

    一旦李察信、夏伯殷、韦彼得这三人现在就离开和记黄埔,那和记黄埔的日常运营很可能瞬间陷入半瘫痪状态。

    这“三驾马车”虽然各有心思,但能力毋庸置疑,是维持这个庞大商业机器运转的关键齿轮。

    在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并平稳过渡之前,李加诚不得不暂时忍耐。

    另一个世界里,他最终找到了马世民来接掌和黄。

    只是,在这个世界却是已经不可能了,因为马世民早已经被林浩然提前挖到置地集团去了。

    而事实也证明,李加诚的识才本领的确很强,马世民在商业上的确有惊世之才,置地集团在他的手中蒸蒸日上。

    要不是置地集团早早被林浩然私有化了,以置地集团如今的规模以及优质程度,市值说不定三四百亿港元甚至是五百亿港元以上了。

    “李察信先生,你稳住集团上下一切事务,我去拜访一下渣打银行新任大班泰伦先生,尽量将即将到期的贷款再延长一段时间。”李加诚开口说道。

    事到如今,李加诚认为,渣打银行不延长也得延长。

    毕竟,和黄、长江实业都绑定在汇沣银行身上,而渣打银行如今又是汇沣银行的母公司,对方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只不过,代价肯定是要付出的。

    就看对方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

    这位泰伦先生他已经接触过多次了,看似与他交流对方很友好,实际上是非常强硬的一位负责人。

    这样的人,不好相处。

    与往日的布朗先生相比,差远了。

    “李生放心,您尽管去,祝顺利!”李察信点了点头。

    等老板离开之后,李察信却是将夏伯殷与韦彼得都叫到了办公室,至于商议什么事情,无人得知~

    而李加诚带着保镖,很快便坐着车从地下车库离开。

    不过,刚从车库出来,却马上被记者发现了。

    他的私人汽车,在记者眼里太显眼了。

    “来了来了!是李生的车!”

    “快!快围过去!”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瞬间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来,彻底堵死了车辆前进的道路。

    保镖和公司保安组成的人墙在疯狂的冲击下显得摇摇欲坠。

    “李先生!请回应一下寰宇调研公司的报告!”

    “和记黄埔是否即将破产?”

    “汇丰银行是否在逼债?”

    “您是否认为这是林浩然先生的恶意针对?”

    “长江实业负债率真的有这么高吗?”

    长枪短炮几乎要捅进车窗,闪光灯疯狂闪烁,将车内照得一片惨白。

    记者们声嘶力竭的提问透过隔音效果并不完美的车窗,清晰地传入李加诚耳中,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尖刀,精准地刺向他此刻最敏感的神经。

    司机和前座的保镖脸色紧绷,如临大敌。

    司机下意识地踩死了刹车,生怕撞到疯狂的人群。

    李加诚坐在后座,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没想到记者如此疯狂,竟然堵住了地下车库的出口。

    这种被当众逼问、如同困兽般的感觉,让他极其恼怒。

    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发作。

    任何失态的表现,都会被镜头无限放大,成为明天报纸的头条,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

    此前,前往新嘉坡想要收购莱佛士酒店未果,只能无奈匆匆回香江。

    从新嘉坡回来在香江启德机场的时候,因为怒火攻心,他在机场大发雷霆,这一幕被记者拍下来。

    那一次,差点让他成了整个香江的笑话。

    这样的体会,他太深刻了。

    所以,面对这些记者,他知道,忍,一定要忍!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对前座的保镖低声吩咐:“通知大厦保安部,立刻加派人手过来疏导!让他们注意方式,绝对不要发生冲突!”

    “系,李生!”保镖立刻拿起对讲机。

    然后,李加诚做出了一个让外面记者意想不到的动作。

    他缓缓降下了车窗玻璃。

    一瞬间,所有话筒、录音设备几乎要塞进车内,提问声更加汹涌澎湃。

    李加诚脸上露出一丝略显疲惫但依旧从容的微笑,他抬起手,微微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或许是没想到他会直接面对,记者们竟然真的奇迹般地暂时安静了一些,所有镜头都对准了他。

    “各位传媒朋友,”李加诚的声音透过车窗传出,依旧保持着惯有的沉稳,“大家辛苦了,关于今天的一些市场传闻,我理解大家的关切,但我刚才已经让公司的同事做出了回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眼前一张张急切的脸孔:“我在此再次强调,和记黄埔是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财务稳健的企业,我们目前的运营一切正常,资金状况良好,完全有能力履行所有债务责任。

    某些机构发布的片面报告,并不能代表事实的全部。”

    “李先生,那您如何解释报告中那些精准的数据?”一个记者立刻高声追问。

    “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和报告,作为企业,我们尊重言论自由,但更注重用事实和业绩说话。”李加诚避重就轻,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

    “我相信,投资者和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基于公司的长期价值和真实表现做出判断,而不是被短期的、未经核实的消息所左右。”

    “可据我所知,目前和记黄埔的股价已经相比开盘时的价格跌了差不多50%了,这显然是投资者对和记黄埔没有足够的信心,这点您又怎么看待?”另一个问题紧跟而来。

    李加诚的眼角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

    这记者,真令他觉得讨厌。

    和记黄埔的股价如何,他自然也清楚。

    “市场的短期波动,往往源于情绪的过度反应,而非价值的真实体现,和记黄埔的资产质量和长期盈利能力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我相信,当市场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基本面时,价值会得到回归。”

    李加诚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略微加快,透露出他不想再纠缠于此。

    他巧妙地没有直接确认或否认股价的具体跌幅,而是将话题引向“情绪”和“长期价值”。

    然而,记者显然不打算让他轻易过关,另一个问题紧接着抛出:“有消息称,富国银行、高盛集团等国际投行正在重新评估对和黄的信贷额度,您此次外出是否正是为了与银行进行紧急磋商?

    这是否意味着和黄的资金链确实出现了问题?”(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278/2837514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