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和黄大跌56,李超人的一线生机
推荐阅读:大帝世家穷养我?可我悟性逆天啊 美漫:从黑袍开始,交友就变强 刚入职,公司全是前女友? 让你契约先祖,你召唤神话蓝星? 我还没出生,女帝就想上门求亲 美漫:暮年金刚狼,想干嘛就干嘛 重生盘龙,我吞了主神格 都二十一世纪了,才捡到传国玉玺 韩综:1997半岛之王 临渊问道
“有消息称,富国银行、高盛集团等国际投行正在重新评估对和黄的信贷额度,您此次外出是否正是为了与银行进行紧急磋商?这是否意味着和黄的资金链确实出现了问题?”
记者这个问题极其尖锐,几乎直接点明了李加诚此行的目的,也再次戳中了要害。
李加诚心中很是恼火,但脸上那丝疲惫的笑容却奇迹般地维持住了,甚至还带上了一点无奈:“各位记者朋友真是消息灵通。
不过,与企业的主要往来银行保持定期沟通,本就是企业管理层的日常工作之一,不仅仅是和记黄埔,我相信香江大部分企业都是如此。
因此,我这次出去,并不是为了什么紧急磋商,健康的银企关系,是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他再次将“紧急磋商”轻描淡写地定义为“定期沟通”。
就在这时,增援的保安终于发挥了作用,他们组成更坚固的人墙,奋力将记者群向后推开了几步,车辆的通道被彻底清理出来。
“抱歉各位,我确实有重要的商务约会,时间紧迫,必须离开了,感谢大家的关注,请务必以我们的正式公告为准,谢谢!”
李加诚不再给对方任何发问的机会,迅速地升起了车窗,隔绝了外面所有的喧嚣和闪光灯。
“开车!”他对司机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如释重负。
车辆终于得以缓缓驶离,将仍在高声提问的记者们甩在身后。
车内,李加诚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刚才那短短几分钟的应对,耗费的心神堪比一场高强度谈判。
他抬手松了松领带,感觉后背已被一层薄汗浸湿。
“无论如何,这次去渣打银行见那位新任的大班,都一定要把即将到期的贷款延长合约时间!”李加诚在心中咬牙切齿地发誓,这是当前稳住局面的最底线要求,哪怕要付出一些代价也在所不辞。
否则,一旦资金链断裂的连锁反应被触发,后果不堪设想。
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从刚才与记者交锋的紧张和股价暴跌的震怒中冷静下来。
现在不是情绪化的时候,他需要集中全部精力,应对接下来与渣打银行大班泰伦的这场硬仗。
之前,如果能从富国银行那边拿到资金,他就无须烦恼这些了。
渣打银行的日子不好过,他非常清楚,毕竟为了收购汇沣银行,渣打银行付出的代价太大,更何况如今还把香江的负责人给换了。
可如今,确实也只有渣打银行可以帮他了。
李加诚从车载冰箱里取出一瓶冰水,喝了一大口,冰冷的液体让他混乱的思绪稍稍清晰。
他开始在脑中飞速盘算,很快便有了思路。
与泰伦先生谈判,不外乎就需要几个准备。
他的底线、筹码、付出的代价,都是哪些。
必须争取到至少三个月的贷款展期,这是最低要求,最好能争取到半年,为他变卖资产或寻找其他融资争取足够时间。
虽然股价暴跌,但和记黄埔的核心资产港口、地产、零售网络等基本盘仍在,这些是谈判的基础。
汇丰银行与和黄深度绑定的关系,对方肯定也不愿意和黄出问题,这也是对方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而且,股价暂时的暴跌,李加诚虽然也难受,但只要资金问题得到解决,他相信股价迟早也会再度涨回去。
至于代价,对方一定会趁机提条件,提高利率是必然的,可能还会要求追加抵押物。
比如他个人的长江实业股分,或者和黄旗下某些优质资产的股权,甚至可能提出派驻财务监管人员等苛刻条款,他必须在心里划出可接受的底线。
此外,他这次去渣打银行那边,可以示弱,但不能露怯。
要承认市场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强调和黄的基本面依然稳固,表达对未来的绝对信心,但同时也要现实地面对眼前的“流动性挑战”。
重点是让对方相信,支持和自己度过眼前难关,符合渣打银行的长期利益,否则一旦和黄倒下,汇沣银行这家渣打银行的旗下银行也将承受巨大损失。
车辆平稳地驶向渣打银行大厦。
李加诚整理了一下西装和领带,脸上的疲惫和怒意被深深隐藏起来,重新换上了那种惯有的、沉稳而自信的表情。
……
“铛铛铛。”
随着下午四点钟的到来,香江证券交易所的休市钟声响起,最后一位穿红马甲的交易员结束交易。
交易所大厅上,挂着一个巨大的简易LED电子显示屏。
这种显示屏,是使用发光二极管点亮的,并不是后世那种液晶显示屏。
此时此刻,休市钟声的回音尚在交易大厅萦绕,但那块巨大的、由无数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简易LED屏幕上,和记黄埔最终定格的价格,却像一道冰冷的疤痕,刻在了每一个目睹者的心头。
-
56.32%。
一个触目惊心、近乎腰斩再腰斩的数字。
仅仅一天。
一天前,和记黄埔还是香江第二大上市企业。
如今,却已经下滑到第九名,市值仅剩46.69亿港元!
要不是最后十分钟时间成交了不少,和记黄埔的市值甚至可能跌破40亿港元。
一个交易日,和记黄埔这家巨头,超过一半的市值化为灰烬,这是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
大厅内并没有立刻恢复喧嚣。
经历了最后半小时那近乎疯狂的抛售和踩踏,一种近乎虚脱的沉寂笼罩着现场。
红马甲交易员们或瘫坐在椅子上,或面无表情地整理着单据,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纸张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挫败感。
偶尔有人低声交谈,目光也不由自主地瞥向那块屏幕,随即又迅速移开,仿佛多看一眼都会灼伤眼睛。
“疯了……全疯了……”一个中年股民喃喃自语,他手里还捏着一叠没能完全抛出的股权凭证。
旁边一位年长些的股民摘下老花眼镜,用力揉着眉心:“明天不知道还会不会跌下去,我的股票资产都贬值一半了,和记黄埔啊,这可是蓝筹旗舰……”
“旗舰又怎样?李超人又怎样?架不住银行有可能抽贷,架不住市场没信心啊!”旁边的年轻股民感慨地说道。
“是啊,幸好我跑得快,在上午开盘半个小时内就抛售了,亏是亏了不少,总比血本无归强。”另一人插话,语气中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这两年,因为林浩然的原因,香江的股市与另外一个世界的香江股市确实不一样。
虽然整体的确是上涨,是牛市。
可时不时便会因为林浩然与某家巨头竞争,将对方的股价打到崩盘的情况。
比如怡和洋行被林浩然打得逃离香江,损失惨重,当初持有怡和洋行股票的股民,自然损失惨重。
再比如前段时间将汇沣银行打得资金链断裂的时候,受拖累的香江巨头企业,可不少。
当时的那些企业,哪个不跌个两三倍以上?
所以,如今香江的股民,在这方面的免疫力倒是提高了不少。
起码不会像以往那般,动不动就要跑到大厦楼顶去寻死寻活的。
毕竟,许多人实际上在这两三年牛市中,或多或少都赚了不少。
如今亏了,不过是还回去一部分罢了。
另一边,康乐大厦,银河证券公司办公室。
此刻,林浩然坐在戴石的办公室,看着手中的资料,却是愈发地满意。
今天上午在家中看完寰宇调研公司的发布会后,他并没有离开家中,而是直到下午才过来康乐大厦这边。
此刻,他手中的这份资料显示,银河证券公司已经持有和记黄埔24.62%的股份了!
另外,长江实业集团那边,也同样持有21.23%。
今天最后十分钟和记黄埔成交量大量增长,让它的股票止跌,实际上便是银河证券公司操盘的。
最终,银河证券公司在集团足足吸纳了2.12%左右的和记黄埔股份,花了不足一亿港元。
之所以为何如此大胆突然在十分钟内吸纳这么多,原因很简单。
跌到了这一步,在大家的心里,绝对会有些胆大的庄家或者投资者抄底。
这些抄底,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所以根本不可能会引起和记黄埔那边的注意。
和记黄埔高层甚至还有可能内心对这些抄底的“投资者”报以感激之情。
毕竟,如果没有最后十分钟的大量买盘支撑,跌幅很可能超过60%,甚至引发更恐怖的连锁崩盘。
只要不是天天都如此大量吸纳,即便是李加诚手中掌握着一只实力很强的操盘团队,也很难发现有人在觊觎和记黄埔。
“老板您放心,我们入行多年,最明白同行的心理,我们这一次的吸纳,绝对不会引起李加诚先生注意的。”戴石解释道。
“他们或许还在庆幸,终于有‘不识时务’的莽夫或者‘眼光独到’的长期投资者进来托底了,可他们绝不会想到,这些‘救市’的资金,来自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人。”林浩然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戴石补充道:“而且我们吸纳的成本极低,就算明天股价继续下探,我们的浮亏也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且危险的位置。”
的确很微妙。
长江实业持有40%的和记黄埔股份,这些是香江商界里皆知的。
毕竟,作为控股人,长江实业是要公开自己的真实持股情况。
李加诚也曾在记者招待会上对众多记者们表示,持股达到40%之后,他不会再增加任何的股份。
毕竟,正常来讲,确实持股高达40%以后,控股权基本上没有被夺取的机会了。
而林浩然可是让人调查过,除了长江实业持有的这40%股份以外,还有数名股东以及投资机构,共计掌控着13%左右的和记黄埔股份。
而这13%股份,只要价格给到位,对林浩然而言,全部拿下并不难。
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他如今持有这24.62%,再加上那随时可以拿下的13%股份,已经接近38%了。
距离追上长江实业持有和记黄埔40%的股份,仅仅一步之遥!
而至今,李加诚团队居然还没有发现。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虽然市场上看似只剩下二十多个点的股票了。
可和记黄埔上市多年,发行的股份也比较多,再加上市值本身就比较高。
因此,即便是股民手中只有区区二十多个点的股份,其绝对数量和分散程度也足以让任何大规模的暗中吸纳行为,在初期难以被迅速察觉。
更何况,李加诚团队的核心精力,此刻正全部聚焦在如何度过资金链断裂的难关和稳住股价暴跌引发的市场恐慌上,对于股权结构的细微变化,其监控灵敏度自然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包括李加诚与对方的操盘团队,都恐怕还笃信着他那40%的持股比例是无人可以撼动的铁壁。
李超人习惯了作为猎人,习惯了掌控局面,却未必适应成为猎物,更不会想到,有人敢、并且有能力在他最虚弱的时候,直接瞄准他的命门。
资本的博弈,往往就在这信息差与注意力分配的毫厘之间。
况且,银河证券公司的行动恰好卡在了他注意力最分散的时刻。
而且,他们是通过数百个离岸账户和关联方进行操作,即便和记黄埔事后追查,也需要大量时间,等他们理清头绪,恐怕大局已定。
林浩然走到巨大的香江地图前,淡然地扫过那些标志着和记黄埔核心资产的位置,葵涌的码头、中环的黄金地段物业、红磡的黄埔船坞、遍布全港的百佳超市和屈臣氏门店……
这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如今却因核心的资金链问题而显露出脆弱的裂痕。
而他,就要趁虚而入,将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原本,同为华人企业家,林浩然是不打算拿下和记黄埔的。
要怪,就只能怪李超人一二再,再而三地走在他的对面去。
如此,就怪不得他了。
就在这时候,林浩然的移动电话响了起来。
“喂?”他拿起电话,直接按下接听键。
“老板,是我,您附近有电视机吗?李加诚先生即将在十分钟后,在渣打银行香江总部大厦召开记者招待会,本港台正在现场直播。”电话是崔子龙打来的,他迅速地说道。
“行,我知道了,麻烦你了!”林浩然说完,便挂了电话。
“李加诚的记者招待会,而且还是在渣打银行总部大厦召开的,这就有意思了。”林浩然喃喃说道。
他知道,李加诚不可能那么容易打垮,所以此次对于寰宇调研公司的发布会,也没有抱太多的期望。
如今看来,确实如此,不出意外,李加诚肯定与渣打银行那边达成了一些新的协议。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渣打银行公开支持李加诚,表示会在资金上全力支持李加诚。
如此以来,他的难关暂时便会度过去。
不过,即便如此,寰宇调研公司这次的发布会也不是没有任何用处。
起码,大家都知道,如今和记黄埔以及长江实业,资金链都出现了问题。
除此之外,银河证券公司趁此机会,又再度以低价吸纳了不少的股份,距离追赶上长江实业持有的和记黄埔股份,又更进一步了。
他迅速离开银河证券公司的办公室,回到51层。
路过马世民的办公室,林浩然把他叫出来,一同前往林浩然自己的办公室。
因他的办公室里,便有一台彩色电视机。
办公室里,等林浩然用打开电视机,并且调到本港台之后,他才将崔子龙汇报的消息说给马世民听。
而此刻,本港台的画面里,的确显示的是渣打银行记者招待会现场。
只是,无论是李加诚,还是渣打银行的新任大班泰伦先生,此刻都暂时没有出现在画面中。
显然,记者招待会时间还没到。
“老板,看样子李先生已经找到了暂时度过难关的方法,选择在渣打银行开发布会,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
看来渣打愿意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拉他一把,即便如今渣打银行自身都有些麻烦。”
马世民看着电视屏幕,语气平静地分析道。
“拉一把?马世民先生,您相信银行家们会雪中送炭吗?尤其是渣打这种自身也刚经历巨变、自己都缺钱,急需稳定业绩的银行?”林浩然轻笑一声。
马世民闻言,沉吟道:“您的意思是,代价会非常高昂?”
“必然如此。”林浩然目光看着电视画面里躁动的记者群,“我猜,李加诚拿到的不可能是无条件的支持,更高的利率、核心资产的抵押、甚至可能接受银行派驻人员监控财务……
这些都是大概率事件,他这是在用未来的自由和部分控制权,换取眼前的喘息,事到如今,他能选的路,不多了。”
“即便如此,只要能稳住局面,对他而言就是胜利,只要争取到时间,以他的能力和和黄的资产质量,未必不能东山再起。”马世民客观地说。
“没错,时间是他现在最需要的。”林浩然点头,嘴角却带着一丝冷冽的笑意,“但这也是我们最不能给他的。”
今天,寰宇调研公司召开这场新闻发布会,何尝不是在压缩李加诚的时间,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
林浩然话音刚落,电视画面中的骚动加剧,记者们的镜头纷纷转向入口。
李加诚的身影终于出现,他在渣打银行大班泰伦先生及几位高管的陪同下,走向发布台。
他的步伐试图显得沉稳,脸上重新挂上了惯有的自信表情,但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一丝难以完全掩饰的紧绷,以及眼底深处那抹挥之不去的疲惫。
而那位新任渣打银行香江大班泰伦先生,则是脸带淡然的微笑,看样子,是在与李加诚的谈判中,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获得了好处,渣打银行自然会全力支持对方。
毕竟,渣打银行的处境再差,也没有沦落到随时崩塌的情况。
再加上子公司汇沣银行如今每个月都有到期的贷款可以助力他们回笼资金。
所以,他们真想帮李加诚,确实是可以帮得了。
林浩然看着电视屏幕上泰伦那副带着淡然微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表情,并没有感到惊讶。
马世民凝重地说道:“从两人的神色来看,林先生为了换取渣打银行的支持,恐怕抵押了不止是部分资产,甚至可能包括了未来和记黄埔相当一部分的决策权。
渣打银行这是趁火打劫,但也确实给了李加诚一线生机。”
“一线生机?那也要看他能不能抓住,而且,我们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抓住。”林浩然哈哈笑道。
股份增持到24.62%,再加上暗中持有的长江实业股份,确实给他很大的信心。
况且如今他在暗,对方在明,他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电视里,李加诚开始讲话,内容果然如预料般,强调与渣打的“坚实合作”、“共同信心”,表示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有汇沣银行以及渣打银行的全力支持,完全没有任何的资金问题,让广大股民们尽管放心。
但对具体条款讳莫如深。
泰伦偶尔点头,脸上始终挂着那抹程式化的微笑,更像是在监督一笔刚刚谈妥的高风险交易,而非支持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
“老板,他在玩火,用核心资产和未来灵活性换来的资金,就像给一个失血过多的病人输注暂时提振精神的兴奋剂,药效一过,情况可能比之前更糟。
更何况他以为争取到的时间,真的能由他掌控吗?”马世民评价道。
这种情况,和两年前为了拿下和记黄埔,李加诚与汇沣银行签下众多的不平等协议,何其相似。
作为前怡和洋行执行董事,马世民对当初李加诚与汇沣银行达成的协议,或多或少地都了解不少内幕。(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278/2837514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