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170章 不拘一格

第170章 不拘一格


王寅远道而来,进入灵武大营时候,陈绍正在核查西平府送来的官员名单。

    都是被提拔任命为云中府的官员。

    如今这个时候,来云中府做官,多少带着点冒险。

    不过西北人不在乎!

    别管文官武官,敌人来了,拿起兵刃打就是了。

    在西北一百多年了,打了一百多年,太平日不过两三年,大家其实都还没有太平了这个想法。

    只是战场换了而已。

    见到王寅亲自到来,陈绍放下手里的文书,心中莫名有些不安。

    “你怎么来了?”

    王寅凑近之后,说道:“大帅,西平府那里有些事,属下觉得还是亲自来说比较好。”

    “说!”

    “自从大帅走后,节府任免了很多官员,许多从中原到西北的文士,被破格提拔。此举已经引起大家不满,尤其是耿南仲到了之后.”

    陈绍如释重负,还以为后方怎么了,原来是这样。

    其实这件事很难说对错,引进中原的人材,是陈绍也点过头的。

    但是执行者是魏礼的话

    老魏是有才能的,但是他和大宋很多官员一样,都是在党争的漩涡里搅了几十年。

    做事的风格,难免会有些肌肉记忆,以前自己在的时候,他的权力看着很大,实则只有行政权,没有决策权。

    如今自己出征在外,权力的天平失衡了。

    王寅作为自己的情报头子,除了侦查、刺探之外,还有关注民间声音的差事。

    他本人是造反出身的,对这些格外重视。

    所以亲自来跑一趟,也要和陈绍说清楚,他虽然没有开口评论,光是亲自来一趟这个动作,其实已经是在表达自己的态度了。

    王寅也不满。

    陈绍沉吟了许久,觉得此时不宜撤掉魏礼班子,因为他们是纯粹的文官集团,依赖于自己。

    若是扶持个实权派上去,或者是当地的酋豪,自己又不在,几天功夫就给自己架空了。

    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大宋的党争风气,是毒瘤中的毒瘤。

    “今后,在定难军土地上,待满两年者,才可做官。另外,让杨成进议事堂,县令以上的官员任命上报时候,必须写清楚在定难军的履历。”

    “其他的事,等我回去再说。”

    陈绍说完,王寅心中总算安定下来,他就怕大帅将宋廷那一套给搬到西北。

    “还有一件事,护商队的调兵权,你必须握得牢一点。”

    陈绍看着王寅,问道:“听说这次护商队在西域攻击喀拉汗的军队,没有经过你的允许,直接动手了。”

    王寅干笑一声,心底却有些如释重负,这种事还是要节帅自己提出来才好。自己只能是在军报里,提醒节帅这些发生过的事。

    那萧氏动辄以节帅的女人自居,经常越权指挥,虽然她的能力确实出众,商队一个月的利润,比以前半年还多。

    但是她太强势了,事业心极强,遇到事喜欢冒险,动辄就开战。

    王寅对护商队这支武装没有什么兴趣,而且颇有点忌惮,自己是大帅的耳目,手里握着遍布天下的情报系统。

    再配上个护商队.

    要知道,护商队和河西护粮队一样,是正儿八经的兵马,而且还挺能打的。

    揽太多这种硬实力在自己身上,不是好事,王寅趁势说道:“大帅,我觉得此事,应该专门再委派一人,统领护商队。”

    陈绍犹豫了一会,说道:“也好.”

    一品广源堂内,军、商、特务,三个权力随便搭配两个,都会成为可怕的怪物。

    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挺好的。

    这个人得是自己信得过的,而且不需要什么才能,只要忠心即可。

    陈绍想了想,还是得从身边的亲兵找,实在不行就让赵河去。

    因为护商队不需要多强的排兵布阵的能力,真到了那一步,就该出动真正的将士了。

    “此事我会处理,你今后要硬气一些,只要我不点头,你对谁都不能让步。”

    王寅正色道:“属下知道了。”

    随着在这个位置上坐的越久,王寅也咂摸出一些味道来,这位置足够重要,也足够亲信,但是需要格外小心。

    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能和其他官员相交过深,好在他本来就是反贼出身,跟其他人都毫无关系。

    方腊那边,节帅只收伏自己一人,来到距离江南万里之遥的西北,王寅可谓是毫无根基。

    这让他特别适合来干这个一品堂的都统制。

    今日陈绍的一番话,更加让他确信了自己的想法。

    王寅心中暗暗提醒自己,在节帅将自己调离之前,都要谨慎行事,要狠一点、要毒一点,谁的面子也不能给。

    即使萧氏再怎么暗示她是节帅的女人,受节帅宠爱,也不能破例。

    别看节帅年纪不大,王寅却一直把他当成个神来看,这人本身就是有点喜欢拜个神的,要不然也不会跟着方腊混。

    当初在方腊麾下,王寅都是那种身居高位、都敢冒着箭雨去杭州城下挖城墙的狠人,此时的起点,已经比方腊时候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王寅自然是倍加珍惜。

    陈绍也发现了一件事,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从底层起来的那些人,身上都有一股子狠劲。

    他们是真敢玩命。

    在他以前那个世界,这种狠人其实不多了,因为那时候大家过得如意或者不如意,总归还是很容易混口饭吃的,至少不怎么会挨饿。

    但是在这个时代,挨饿是很普遍的事,全家饿死都不稀奇。

    他们这些底层崛起的人物,原本的生活就已经是和死神对线了,一旦你给他们个机会,稍微有一点点逆天改命的机会,他们就会一往无前。

    西北汉子如此渴望军功,大概也是这个原因。

    王寅把事情交代清楚之后,站起身就要告辞。

    陈绍笑了笑,说道:“不急,太原城里送来猪羊,今日劳军,你吃了再走。”

    王寅的身份,在各地的情报站,自然是不会缺吃的。

    事实上,他想吃什么都有,但是陈绍这句话,还是让他心中一暖,赶紧笑着答应下来。

    等王寅出去之后,陈绍推了推眉心。

    果然检测自己的体系合不合格,还是要在自己离开之后,才能看得清楚。

    魏礼和耿南仲,包括萧氏,陈绍都对他们个人没有任何不满。

    他们的性格就是这样。

    作为上位者,要用的是他们的手段和本事,就要考虑到他们的不足和野心。

    魏礼浸淫都门官场多年,又被贬在地方十几年,熟悉从中枢到地方的权力运作,陈绍用他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把西北定难军的行政框架构建出来。那就要接受他党争之毒入体的缺点,接受他时不时就想当西北蔡京的野望,并且经常敲打他几下。

    耿南仲名声大,在士林号召力很强,人脉很广,可以吸引招纳中原人才,顺便帮自己增加一些中原士绅的认可度。但是他权欲心很重,才能一般。

    萧氏就更不用说,她能让陈绍的钱袋子鼓起来,很有开拓精神,就是为人强势,喜欢冒险,不计后果,陈绍只能是限制其权力,别让她太颠。

    就算是今天来的王寅,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他底层出身,太恨贪官了。监察百官时候用力过猛,经常把那些有能力但是略微有些人品瑕疵的官员给逮住毒打致死。

    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用人之道,你要是追求手下个个都完全符合你的期望,除非你有个‘性格词条编辑器’系统。

    陈绍要做的,就是要人尽其才的同时,时不时敲打调教一下手下的人。

    让整个体系,尽可能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运作发展。

    古往今来,即使是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这种不世出的雄主,也只是维持着自己的集团往前走。

    这就已经非常之了不起了!

    你指望自己的创业团队毫无瑕疵,尽善尽美,那纯属是痴人说梦。

——

    汴梁城,都门之外。

    马蹄声由北而来,渐渐响亮。

    听声音应该是有数十骑一起前来,听得出骑士们并不急切,马蹄落地之声,显得不紧不慢。

    此地乃是高俅训练京营新军的所在,这一年多来,高俅是尽职尽责。

    他深感赵佶知遇之恩,在自己年迈之际,算是豁出命来了。

    知道自己本事有限,高俅就虚心请了许多名声在外的宿将,其中不乏在西北打过仗的,请教治军练兵之法。

    并且在请教了童贯好几次之后,破格提拔了一些西军中的年轻将领,到京营新军中任职。

    比如西军猛将杨震长子杨沂中、泸川节度使刘仲武之子刘锜、泾原军中猛将王彦、熙和军小将王德

    而赵佶这个人,虽然是没法洗的昏庸透顶,罪大恶极。但是他确实和其他亡国之君有点不一样,李纲那天提出的十策,他在殿上是拂袖而去。

    可回到寝宫之后,他思考了几天几夜,又默默采纳了一些。

    比如说厉行节俭,以纾民困;整军经武,汰弱练强

    说到底,这人是很聪明的,他知道如今的局势有多危急。再不改变,可能真会亡国也说不定。

    于是他偷偷停了几个正在修建的宫殿和道观,也不再大手大脚地赏赐身边的人,每日里挤出些钱财来,都送到高俅这边让他训练新军。

    见到官家心情不好,愁容满面,他后宫那些妃子,问清缘由之后,也都慷慨解囊,凑足了三十多万贯,助他练兵。

    这狗日的,人缘是真不赖。

    在南薰门外,专门平了一个道观,作为军营来训练新军。

    他自己,时不时也会来看看,甚至有几次,还特意诏李纲跟随。

    李纲也没有被治罪。

    这让他一度看到了一些希望,也不再提什么传位给太子的事,专心帮助高俅练兵,又举荐了几个好友。

    包括被贬到巴州的宗泽、监察御史张所、被称为智囊的宇文虚中等人.

    赵佶也是一一采纳,汴梁总算是恢复了一些都门气象。

    随着这几十骑到来,军营门口守卫刚要阻拦,却发现来的是官家还有几个相公,忙不迭迎了上来,并叫人去禀报。

    高俅此时已经几近油尽灯枯,他年纪大了,年轻时候吃苦太多,身子骨也不好。

    听到官家来了,高俅强撑起精神,带着一群小将前来迎驾。

    那几名貂帽小军官都生的十分英武,要么膀大腰圆,要么高大魁伟,马上军健也个个高大健壮。

    人人都皮甲戴着头盔,擦得闪亮,盔上红缨也都崭新。这盔甲都是上好的青唐瘊子甲,整个大宋这样的盔甲不知道有没有一万领,每领都值数百贯。

    高俅也是全不心疼,只要是有真本事,马上步下能打能射,一概赐下好盔好甲!

    这些青唐瘊子甲虽然都擦得耀眼生光,但是甲叶上那一个个冷锻之后凸起的瘊子,仍然在提醒着人们,这是真正的军国之器,是用来上阵杀人的东西!

    “老臣拜见陛下!”

    赵佶此时早已下马,和李纲等人一起,对着新军指指点点,十分高兴。

    见到两鬓斑白、皮肤如枯树一般的高俅,以往来时没有好生观瞧,不曾想这老奴如今竟病的如此严重。

    他先是怔了一下,随即眼中泛泪:“爱卿,怎就如此憔悴?”

    高俅在心底叹了口气,暗道你给我一场富贵,让我高俅风光了这些年。

    如今到了晚年,你让我裁撤禁军,我身位殿帅第一个配合,不顾自己的利益;你让我整饬新军,我也是拼了命给你训练新军。

    官家啊,我高俅,对得起你了.

    赵佶说完,只见高俅愣在那里,似乎在追忆什么的恍惚模样,君臣两个此时好像是心有灵犀。

    眼神对上的瞬间,都释然一笑。

    要说高俅干的还真不错,他最后这段时间,是把赵佶给他的每一文钱,都用来训练新军了。

    这在大宋,尤其是徽宗一朝,简直就是个奇迹。

    而大宋不管是民间还是军队中,从来不乏有本事的,你真要是用了心,就一定会有回报。

    先不说高俅身边,那些新提拔的小将个个不凡,就是这些兵卒,也都像模像样。(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62/2837570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