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新路子


或许,可以换个思路。

苏棠想起之前在县服装厂时看到的景象。

那栋崭新的红砖楼前挂着“红旗服装厂”的木牌,门口宣传栏里贴着招工启事,角落处还写着“诚征新颖款式设计”的字样。

她倒不是想接厂里的外发活计。

那些缝缝补补的零活,赚的都是辛苦钱,耗时长不说,根本攒不下多少钱。

她真正在意的,是宣传栏里那句“诚征设计”。

这年头政策刚松动,敢开服装厂的,要么是有门路的公家单位,要么是胆子大的个体户。

看红旗服装厂门口来往工人都穿着统一工装,胸前别着亮闪闪的厂徽,倒像是县属的集体企业。

这种厂子往往缺的不是设备工人,而是能打开销路的新款式。

苏棠摸了摸帆布包内侧,那里藏着她攒了好几个月的设计稿。

这些设计放在后世或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刚从灰蓝黑里探出头的年代,足够新鲜了。

她琢磨着,既然成衣铺开不下去,不如把这些设计稿拿去碰碰运气。

若是能把这些设计稿顺利卖出去,倒也能成一笔稳当的新进项,总比干耗着强。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藤蔓一样疯长。

中午饭点刚过,苏棠在老街的修车铺租了辆二八大杠,车座上的漆皮掉了大半,蹬起来吱呀作响。

她把帆布包往车把上一挂,迎着微冷的寒风往县城赶。

红旗服装厂坐落在城边的工业区,红砖楼在一片灰扑扑的矮房里格外显眼。

门口的传达室窗口探出个戴蓝布帽的老头,打量她的眼神带着几分警惕:“找谁?”

“大爷您好,我叫苏棠,是来……投设计稿的。”苏棠尽量让语气显得平和,“听说厂里在征新款式?”

老头哦了一声,上下打量她几眼,见她穿着干净的碎花衬衫,不像来捣乱的,便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号:“李科长,门口有个女同志说要送设计稿……嗯,看着像……行,我让她等着。”

挂了电话,老头朝里努努嘴:“进去吧,生产科的李科长在二楼办公室等你。”

苏棠道了谢,推着自行车往里走。

厂区里很热闹,车间传来缝纫机哒哒的声响,几个女工端着搪瓷碗从身边走过,看她的眼神带着好奇。

二楼办公室的门虚掩着,苏棠敲了敲,里头传来个浑厚的声音:“进。”

办公桌后坐着个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的上海牌手表。

他抬头打量苏棠,眼神里带着审视:“你就是来投设计稿的?哪个单位的?”

“我从石桥镇来的,上个月开了家成衣铺,叫苏棠。”苏棠没提铺子关门的事,从布包里拿出近十张叠得整齐的设计稿,

“我这儿有几款设计,想让您看看。”

李科长接过设计稿,眉头先是皱着的。

这年头又是搞个体户?又是搞设计?怕不是胡闹。

可翻了两页,他的眼神渐渐变了。

稿纸上的衬衫领口画着别致的小翻领,袖口留着恰到好处的开衩,旁边还用小字标着“可用的确良混纺面料”“袖口加暗扣更利落”。

再往后翻,喇叭裤的裤脚比市面上的收窄了些,口袋的位置也标得清清楚楚。

“这都是你自己画的?”李科长抬眼看她,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

“是我闲时琢磨的。”苏棠站得笔直,“李科长您看,这些款式既有新意,又不花哨,很适合批量生产。比如这款碎花连衣裙,我用的是乡下常见的蓝印花布元素,成本低,老百姓也喜欢。”

李科长又翻了几页,手指在一款改良旗袍上停住了:“这个开衩是不是太高了?不符合规定吧?”

“我标的是膝盖下两寸,而且侧边加了暗扣,能调节开衩高度。”苏棠解释道,“我听说,县里有不少文艺汇演,这款旗袍很合适。”

李科长没说话,又翻了半天,才把设计稿往桌上一放:“你这设计倒是有点意思,比我们厂那几个老设计师画的新鲜。不过……”

他话锋一转,“我们红旗厂是集体企业,采购设计稿得走流程,而且一般只跟单位合作,个体户……”

“设计稿好不好,跟是不是个体户没关系。”苏棠没怯场,“李科长要是觉得这些设计能用,咱们可以签合同。我能找村支书盖章,走村办企业的手续,不耽误厂里走流程。”

李科长愣了愣,没想到这年轻女同志这么懂行。

他沉吟片刻,拿起最上面的衬衫设计:“这款的确良衬衫,你打算怎么卖?”

苏棠心里一紧,报了个自己琢磨好的价钱:“十五块。要是批量生产了,每卖出一百件,我再收五块的版权费。”

这个价钱不低——普通工人月薪才三十多块。

李科长皱了皱眉。

苏棠赶紧补充:“您看这细节,领口的弧度改了三次才合适,袖口的暗扣是我试过五款才定的,不是随便画画的。”

“而且我这几款,前阵子托镇上的裁缝铺做过几件样品,摆在铺子里没几天就被人买走了,还有人来问能不能照着样子再做两件呢。”

李科长盯着设计稿看了半晌,忽然笑了:“你这女同志,倒挺懂行。这样吧,这款衬衫我先拿去打样,要是车间能做,质量过关,就按你说的价。其他款式……等这款成了再说。”

苏棠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却没露太多喜色:“谢谢李科长。打样需要多久?我什么时候来听消息?”

“下周一吧。”李科长把设计稿收起来,从抽屉里拿出张纸条写了个地址,“要是成了,你带着手续来签合同。要是不成……”

“要是不成,就当我来学习了。”苏棠接过纸条,笑得坦荡。

走出服装厂时,太阳已经偏西了。

苏棠推着自行车往回走,厂区的广播里放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她心情也好了些。

虽然还没完全定下来,但至少有了盼头,比在镇上四处碰壁强多了。

苏棠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纸条。

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打样、修改、签合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946/3556214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