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 第149章 终见蚂蚁教授

第149章 终见蚂蚁教授


寨子里的婚宴带着浓郁的本地风情,篝火旁烤得滋滋作响的野味,竹筒里清香的米酒,还有村民们淳朴热情的笑脸。

    陈默跟着赖教授一行人,体验了一顿别具特色的露天席面,疲惫感也消散不少。

    直到月上中天,两眼无神赵铁柱才晃晃悠悠地摸回来和陈默汇合。

    陈默看着他,打趣道:“找个水喝,你小子是不是在寨子里迷路了?”

    出乎意料,一向嬉皮笑脸的赵铁柱这次却没贫嘴,只是略显疲惫地摆摆手:“陈哥,赶一天路,真累了,先歇着了。”

    说完,他就钻进了赖教授给安排好的竹楼房间。

    陈默略感意外,笑了笑:“哈!这小子原来也知道累啊!”

    但他没多想,只当是山路颠簸加上摩托惊魂的后遗症。

    陈默自己从深城到这云深不知处的寨子,折腾了一天,也累得够呛,很快也找了个位置沉沉睡去。

    三人在竹楼里歇了一晚。

    翌日清晨,简单吃过早饭,三人便帮忙搬起赖教授团队的物资和工具,主要是食物、水、备用电池和一些较轻的监测设备。

    陈默主动提起了相对轻巧的红外触发相机,周明哲则扛起了一台稍重的环境监测仪。

    让人意外的是,看起来吊儿郎当的赵铁柱,睡了一觉竟精神抖擞,主动用担子挑起了最重的水桶和食物包,脚步稳健。

    上午,一行人全副武装,穿上防蚊虫服,戴上了防蚊面罩,在赖教授的带领下,一头扎进通往橡胶林的密林草径。

    这里的路况比昨天的摩托车道更糟,几乎全是半人高的杂草和盘根错节的藤蔓。

    细小的蠓虫成群飞舞,无孔不入,即使戴着防蚊面罩,也总有些漏网之虫能找到缝隙钻进鼻孔或嘴里,让人不胜其烦。

    陈默作为极限徒步爱好者,体能尚可,赵铁柱苦日子出身,扛着担子也咬牙坚持,反倒是长期伏案和泡实验室的周明哲,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走了足足四个多小时,穿过一片茂密的丛林,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整齐的橡胶林出现在眼前。

    而在林间空地上,搭着几个简易帐篷,一群穿着沾满泥土、面容被阳光晒得黝黑、头发凌乱的“野人”正在忙碌。

    陈默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心那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却同样不修边幅的老者,正是此行的目标,许德昌教授。

    他正蹲在一个巨大的白色布帐(马来氏网)旁,指导学生小心翼翼地收集落入其中的昆虫。

    赖教授笑着上前打招呼:“老许!你看谁来了?我把你的客人送到咯!”

    陈默也赶紧上前,对赖教授由衷感谢。

    “赖教授,太感谢您了,没有您带路,我们仨在这大山里转三天也找不到地方!”

    赖教授摆摆手,爽朗笑道:“陈总客气了,你们帮我们多扛了那么多物资,让我们能在观测点多呆三天呢!

    哈哈!你们这挑来一担物资,可帮了大忙咯,野外采样,多一天就多一分发现的机会啊!”

    他笑着拍了拍旁边赵铁柱的肩膀,显然对这小子出力挑来的物资很满意,主要是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个挑得来担子的啊!

    所以,这次赖教授的团队能多带一些物资过来,还真多亏了赵铁柱这小子了。

    陈默看了汗津津的赵铁柱一眼,也笑了笑:“举手之劳,赖教授你们这样一直呆在野外,才是真正的辛苦。”

    这时,许教授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放下手中的吸虫管,走了过来。

    他与赖教授是老友,见面就互相打趣起来。

    许教授看着赖教授学生背着的空蛇箱

    “嚯!老赖!你们运气不错啊,这么快就又来一趟了?”

    赖教授调侃道:“托你的福,昨天一出来就遇到目标物种,顺利的不行,你经费不够就蹭我的团,老李知道怕是要乐坏了,一次出团,两份成果!”

    “哈哈哈!这叫蚂蚁蛇虫一家亲,资源共享嘛!”

    赖教授适时把陈默让到前面:“老许,这位就是专程来找你的陈总。”

    许教授随即目光转向赖教授身后的陈默一行人,脸上带着歉意。

    “哎呀,陈总是吧?

    实在抱歉啊!

    本来约好的,结果院里经费卡得紧,老李不肯多批,我看老赖他们也要出野外,就厚着脸皮带学生来蹭团了。

    让你们大老远跑进山里来,真是过意不去!”

    陈默连忙上前,态度恭敬。

    “许教授您好!是我叨扰了才对,您尽管忙您的研究,我们正好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等您空闲了再向您请教也不迟!”

    许教授看到周明哲,脸上露出笑容。

    “小周也来了,正好,马来氏网还会弄吧?我拿区域板给你,你带一组学弟学妹去C区布置一下!”

    他又看向陈默:“陈总,实在不好意思,我这边刚收完一批数据,得赶紧录入,不然晚上灯诱的样本就乱了,你们先跟小周熟悉熟悉?”

    “没问题!许教授您先忙!”陈默立刻表示理解。

    许教授点点头,快步走向帐篷区,那里支着一块太阳能板,他拿出平板电脑,开始专注地输入昨夜灯诱捕获的蚂蚁种类和数量数据。

    赖教授团队也告辞了,带着自己的器材向附近的蛇类观测点进发。

    陈默和赵铁柱没闲着,跟着周明哲和一群年轻的实习研究生们走向C区橡胶林。

    周明哲指着高大的树冠,拿起一个折叠的马来氏网,熟练地向学弟学妹们讲解:“在学校都学过吧?”

    “马来氏网一般主要用于被动捕获飞行类昆虫,我们把它布设在树冠层,监测目标就是这些树栖的黄猄蚁的活动规律。

    要注意网的角度、固定方式,还有收集袋的放置…”

    他一边说,一边穿上特制的爬树鞋和安全带,准备示范。

    “这么简单的事,需要这么麻烦?”

    赵铁柱看着周明哲繁琐的装备,撇撇嘴,表示不屑。

    他随手拿起一个马来氏网,往嘴里一叼,也不穿什么特制鞋和安全带,手脚并用,像只灵活的猴子。

    “嗖嗖嗖”

    赵铁柱这小子几下就爬上了旁边一棵橡胶树的树干,在离地近十米的树杈处,麻利地展开、固定好马来氏网。

    然后,他又“嗖”地滑了下来,动作一气呵成,看得那群野外实习的学生目瞪口呆,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

    赵铁柱拍了拍手上的灰,一脸得意:“基本操作,挺简单的!”

    陈默没好气地走过去,轻轻踢了他小腿一脚。

    “滚一边去!别带坏小朋友!”

    他转头严肃地对那些学生说:“大家别学他,野外作业,安全第一,你们周师兄教你们的规范操作,都是前人用血泪甚至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必须严格遵守!”

    学生们看着这位气质不凡、连教授都客气的“陈总”发话,又联想到赵铁柱那惊险的动作,纷纷点头,认真起来。

    接下来,在周明哲的指挥下,一行人开始在许教授划定的C区橡胶林树冠上布置马来氏网。

    陈默也饶有兴致地尝试了一次,在周明哲的指导下,穿戴好装备,小心地爬上一棵较低的树,完成了布设。

    忙活完,众人找了片树荫休息喝水。

    学生们累得够呛,但好奇心更盛,目光频频落在陈默身上。

    这个看起来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却是周师兄口中的“陈总”,连许教授都对他很客气。

    一个性格活泼的小个子女生,壮着胆子递给陈默一瓶水,自来熟地问:“陈总,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呀?感觉你好厉害!”

    周围的同学也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陈默笑了笑,接过水:“做智能手机的。”

    “智能手机?”那小个子女生眼睛一亮,竟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台贴着可爱卡通“Q橙”手机壳的手机,兴奋地问:“是像这种的吗?”

    陈默目光落在那个熟悉的Q橙贴纸上,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笑着问。

    “你这手机在哪买的?”

    “10月份,有公司在昆城我同学他们学校做活动买的呀!”

    女生语气带着点小骄傲。

    “我觉得它比那个鱼动推的大牌幻想手机好用多了,我同学花699买的幻想,卡得要死,拍照也糊,我这个才499,而且充电超级牛,30秒就能充满电,你知道吗?”

    在别的手机以3~4小时才能充满的对比下,她显然对橙子1按秒来的“超快快充”印象深刻。

    至于橙子的拍照嘛也糊成马赛克,但它便宜啊!

    有对比,就有伤害,买幻想手机的那位同学,就成了这个女生口中的冤大头。

    想来那位同学再想换机,是绝对不会选幻想了。

    陈默只是笑了笑,既没有站出来装比,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这份来自用户的真实认可,比任何广告都让他感到欣慰。

    到了晚饭时间,野外营地条件简陋,只在帐篷休息区点了一盏孤灯。

    陈默作为“贵客”,分到了一桶热气腾腾的泡面。

    而许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则围坐在一起,就着冷水啃着压缩饼干。

    许教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陈默说:“陈总,让你见笑了,野外条件就只能这样了。”

    陈默看着许教授被山风吹得粗糙的脸颊,看着那些年轻学生毫无怨言地啃着干粮,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许教授,您千万别这么说,惭愧的是我们这些坐享其成的人,你们才是真正为科学打下地基的科研人,是真正的英雄!”

    他想起后世网络上那些对基础科研的误解和攻击,什么“研究蚂蚁就是浪费钱”、“不如发给大家”,心中就一阵气闷。

    没有这些默默无闻的基础研究积累,没有对生物原型,如蚂蚁触角感应机制、肌肉驱动原理的深刻理解,哪来的仿生学应用?

    现在的飞机外形、鹰眼系统、雷达、精密陀螺仪、高效电机,那一个不是基础生物学上,通过机械抽象之后,仿生出来的?

    基础数理化的研究,就是科学万丈高楼的地基,是新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

    为什么菊花愿意花2000亿补贴看似没什么用的基础科研,这就是原因。

    空中楼阁听过没?

    你不打地基,一二楼也不要,就光想着建设三楼尖端的电子、航天、航空科技,这不是来搞笑嘛!

    各个国家的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看起来都是做着很平常的工作,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就是地基,等着那天有个天才整合一下,继续往上建高楼。

    趁着晚饭后,许教授有一段难得的空闲时间,陈默拉着周明哲,带着整理好的问题找到了他。

    “许教授,我们对材料和机械还算有点了解,但对蚂蚁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我们需要仿真的那种‘感觉’,就完全抓瞎了,您看.”

    陈默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许教授点点头,推了推眼镜:“我明白!但机械方面我是门外汉,我只能从蚂蚁本身的角度,给你们提供一些生物模型和参数上的建议。”

    “看你们需要什么样的蚂蚁?树栖的?地栖的?体型大小?触角感应机制侧重震动还是化学信号?肌肉爆发力有具体的参数范围吗?”

    陈默立刻拿出准备好的方向,开始把资料给许教授看一下。

    “我们需要触角对微小震动极其敏感、响应速度极快的种类,用于模拟高精度陀螺仪,同时需要后肢或上颚肌肉爆发力强、控制精准、能反复快速伸缩的,用于模拟高效微电机。”

    “许老师!最好.”周明哲接着补充道:“是同一种群或者亲缘关系近的物种,这样仿生结构协调性可能更好。”

    许教授看着资料里对仿生蚂蚁的要求,眼中精光一闪。

    “嗯树栖的黄猄蚁触角对枝叶震动极其敏感,用于预警和通讯,其约翰斯顿器官(触角基部的感觉器官)对微米级位移和赫兹级震动的感知堪称一绝,至于肌肉”

    黄猄蚁还真不合适做仿生,那只能考虑同属了。

    他沉吟片刻:“收获蚁属(Messor)的大型兵蚁,其上颚闭合肌爆发力惊人,能在毫秒间精确控制咬合力道,搬运沉重的种子。”

    最后,许教授给出自己的建议。

    “这两种都是很好的研究对象,但协调性.或许可以看看某些行军蚁(如Eciton属)的侦察兵和战斗兵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协同动作,但那个那涉及到群体智能了.”

    “没事!”陈默大手一挥:“许教授您尽管说,能不能搞出来是我们的事!”

    他相信以后橙子能搞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来替代这个群体智能的仿生模式。

    三人围绕着具体的蚂蚁种类、触角结构、神经信号传导速度、肌肉纤维类型与能量转化效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陈默从材料学和需求的角度提出约束和方向,周明哲则从机械结构和工程实现的难点进行推演,许教授则凭借深厚的生物学功底,不断给出具体的生物原型参数、行为模式和解剖学依据。

    讨论深入而专业,却又充满探索的激情,帐篷里小小的灯光下,三人在进行一场横跨材料学、机械学、生物学的头脑风暴。

    见识了许教授深厚的学养和精准的判断力,陈默心中再无犹豫。

    趁着讨论间隙,他心神沉入脑海中的系统界面,意念连点:

    【系统提示:确认投入100万研发点,启动三级《蚂蚁触角仿生陀螺仪》研发!】

    【系统提示:确认投入100万研发点,启动三级《蚂蚁肌肉仿生微电机》研发!】

    现在,陈默的黑科技系统结算界面的研发点,就只有区区4万点了。

    半个小时后,海量关于三级仿生陀螺仪和微电机的知识涌入陈默脑海:

    一、机械陀螺仪技术

    1级(原型突破)

    核心缺陷是零偏稳定性只有3°/h(落后市场主流MEMS陀螺仪的1°/h),其黑科技在于仿蚂蚁触角结构的非线性振动系统,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比传统产品提升了300%!

    2级(快速迭代)

    零偏稳定性提升至0.01°/h(接近战术级军用陀螺仪水平),体积缩小40%,保留了触角自清洁涂层的技术,在极端温度和粉尘环境下寿命延长5倍!

    3级(性能超越)

    零偏稳定性达到惊人的0.000001°/h(超越目前最先进的光纤陀螺仪),并集成了模拟蚂蚁群体智能的校准算法,精度和稳定性达到当前最顶尖水平!

    二、微电机分级方案

    1级:扭矩密度只有8mN·m/g(仅为当前工业电机的60%),但其黑科技在于仿蚂蚁肌肉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响应速度快至0.1ms!

    2级:扭矩密度提升至15mN·m/g,并支持-40℃~150℃的极端环境工作,保留了仿生肌肉的过载自保护机制,避免烧毁!

    3级:能效比高达92%(超越当前最先进的无刷电机),并集成了模拟蚁穴高效通风的散热结构,功率密度大幅提升!

    陈默并非机械专业出身,虽然知道这些参数很厉害,但震撼感远不如当初研发颠覆电池行业的气态锂电那般强烈。

    不过,既然是系统出品,必属黑科技精品!

    他决定接下来几天,就扎根在许教授身边,把系统知识里所有关于蚂蚁仿生的细节疑问,都向这位肚子里有真材实料的泰斗请教清楚。

    然而,陈默幻想的科研者野外调研的“浪漫”,很快就被现实击碎。

    吃得差也就算了,关键是还睡不好。

    第一个在橡胶林度过的夜晚,就让陈默深刻体会到什么叫折磨。

    入夜,闷热的睡袋里汗流浃背,脸上、脖子上总感觉有蚊子在嗡嗡盘旋,即使帐篷拉链紧闭,外面也仿佛有千军万马的蚊子在排队等着开饭,无休止的嗡嗡声让人心烦意乱。

    后半夜则又是换了一种折磨人的方式.简直叫人抓狂。

    这和以前陈默想象中的,野外调研可以与星月相拥而眠的“浪漫”不同,他亲身感受之后,全特么的是折磨。

    最终,陈默辗转反侧,野外第一天,好不容易才在极度疲惫中睡着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882/2837572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