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 第104章 无线信号惊人,实务课堂丰富

第104章 无线信号惊人,实务课堂丰富


【无线信号的传播在浔洲境内几乎没有时间差,这就意味着可以实时了解浔洲境内的动向。】

    【同时无线信号也用来沟通海上的船只。浔洲的船只在近海捕捞,如果发现有海寇偷偷侵入,可以立刻报告!】

    实时?!

    朱棣和朱高炽都噌地一下站了起来!

    这要是用在了自己的军中!

    大明将士必能所向披靡!

    情报先行,实时联通,此乃天家兵法!

    只要有了如此宝物,则能时时刻刻抢占先机。兵贵神速,军令飞速而至,则将士听令而行。军令之速即为将士之速。

    浔洲境内皆能同时号令,且一致无二,此乃神机!

    父子俩没有说话,只是互相看了一眼,就知晓了彼此的意思。

    可是一想到这是未来浔洲才有的东西,朱棣又悻悻坐了回去。

    朱高炽腿脚不便,也是闷哼一声,重新坐下。

    “你说老四脑子里的这些东西,现在有吗?”

    朱棣动了心思。

    如果老四脑袋里早就装了这些东西,又何必放他去浔洲呢?

    现在就抓来,把他脑袋里的东西倒个干净!

    将来的浔洲,不就可以是将来的大明了吗?

    谁做皇帝,这天下都是老朱家的天下!是大明的天下!

    “这个,确实不好说。不如我去把老四叫来问问?”

    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炽:“老大你这时候犯了什么傻。问了他能告诉你吗?”

    “多少得说点吧,咱们好歹是一家人,不会真的就瞒着咱们吧?”

    倒也不是朱高炽挑拨离间,他这是真心的。

    其实他相信老四不是故意瞒着的。

    自家老爹这是心急了,才想着一口气把老四知道的东西都倒出来。

    如果老四本来就不知道呢?

    老爹肯定觉得老四这孩子从小就贼精,机灵的很,知道藏拙。说不知道都是假的骗自己的。

    真的走到那一步了才是不可挽回了。

    “唉,也对。”朱棣放弃了抓朱高烁来拷问的想法。

    且看看天幕到底还有什么吧。

    另一边,祁王府中,朱高烁看着天幕,无线电也摊牌了。

    自己的宝贝全都没了。

    他已经做好了老爷子会来抓自己去拷问的准备了。

    当了这么多年的父子,他还不了解自家老爷子吗。

    没有人来传召他倒是好奇。

    估算了一下,大约是大哥帮忙说话,挡了这一茬。

    自己的大哥,有人说他宅心仁厚,有人说他心思深远。也有人说他被大明榨干了身体,榨干了命数。

    他就像是为了大明生的,生为天家子,亡为天家苦。

    朱高烁去了浔洲,唯一惦念又可惜的,就是自己这个大哥。

    他的身子不好,又从小瘸了腿,心里的苦楚都化成了面上憨厚的笑容。

    如果不是在天家,他们兄弟的日子必然不是这般。

    这天幕给朱棣看些无线电和钢铁,倒是满足了他心里打仗强兵的愿望。

    可是如果一定要朱高烁选,他会选择让老爷子和大哥看看浔洲的普通日子,普通百姓的日子。

    还有浔洲的教育,浔洲的医疗,浔洲日渐发展的科技。

    浔洲的工业发展,不是为了屠戮他人,只是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天幕似乎感受到了朱高烁的想法,忽然画面一闪,切换到了浔洲海港里的一队人马。

    【观众老爷们,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来参观浔洲海港的学子。】

    【在浔洲,学习授课不再是局限于课堂上下。离开了夫子,离开了学堂,到处都可以进行学习。】

    【学堂里面要背诵的知识固然重要,生活中要学习的技能也很重要。】

    【浔洲学子从小就要学习,无线电的使用和重要性。】

    【要学习在天灾来临时,如何应对。例如地震,例如海啸,例如暴风。都编绘了册子,让学子学习。】

    【幼年学子可以看绘图册子,年长一些的便读文识字。】

    【学子们在学堂里学会了,在生活中便处处留心。此地是避难所,彼处为赈灾堂。遇到了情况便可沉着应对。】

    【如家中有不识字的长辈,没有进过学堂的亲长,皆可从家中学子处学习这些。】

    【在浔洲,适龄孩童皆要入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童划分为不同编组。由各自先生进行教导。】

    【如有学习特别快,或是某一领域特别擅长之人,便可进入浔洲府学。】

    【一般孩童进入的学堂主张平衡中庸。即人人学习,样样皆学。】

    【浔洲府学则主张人各有所长。习得长处,用于实务。】

    “不错,老四这一套确是恰当。浔洲地处偏僻,其人野蛮,应当予以教化。”

    朱棣很满意。

    朱高烁自己学习不怎么样,没想到去了浔洲,教育这一块治理的十分明晰,调理清楚又各有侧重。

    办理府学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

    “只是不知道,这学堂和府学中的夫子,皆是何处生员?”

    朱高炽一句话又给朱棣说的不开心了。

    士子以籍贯相交,其后利益得失,已从江西党人中人窥见一二。

    如祁王在浔洲,皆用一处党阀,则浔洲为他人之地。

    若分用多家,则互相争斗,吵闹不休,终日不得定论。

    比如今日朝堂,朱棣自己坐镇尚且如此,更何况朱高烁一个黄毛小儿。

    纵使祁王身份,他在浔洲亦是无亲无靠之人啊。

    在朱棣看来,这办学可是比打仗还难。

    战场厮杀,总要有个见血的时候,输赢分明,生死一线。这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是办学,那就是文人墨客的酸腐味道,仅仅是想到将这些夫子都请来授课,朱棣便觉得头疼不已。

    【浔洲府学因为主张实物,更主张各有所长。府学中的讲师也各有不同。有一些乃是祁王聘请的朝廷栋梁之材。但他们主要讲授经纶典籍。】

    【更多的是在浔洲发展出来的学科。例如矿物学,主要研究浔洲有什么矿物,它们是什么成分,是怎么形成的,又要如何挖掘、如何储存、如何炼制和利用。】

    【这些知识一部分是祁王亲自传授,另一部分则是最早的挖矿工人。他们在实际挖掘中总结了经验,对挖矿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矿石锻造技艺由此在浔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8784/2837577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